03.08 有的孩子天生幸福感特强,而有的孩子生下来特爱哭,幸福度低,特难带,原因何在?

教大育小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孩子天生的只有父母的基因遗传,但是他们占的比例也很少,每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幸福感强或者特爱哭都是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的。幸福感强或者特爱哭根本不是天生的。

幸福感特别强的孩子

为了带孩子我辞职做全职宝妈,先生也经常抽空陪伴孩子,我不断的学习育儿知识,从0-3岁学习如何喂养及食疗,到现在学习亲子关系。孩子一直是最诚实的人,他感觉到舒服快乐就会开心,幸福感很强,他不舒服饿了病了就会哭,孩子前期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家庭和谐幸福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幸福感都会特别强。

爱哭的孩子,为什么特别难带?

孩子出生后有问题只能用哭声告诉我们他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父母只要用心学习育儿知识,让孩子吃饱睡好,孩子满意就会很少哭的。孩子一岁半左右会说话,这时候孩子有事再爱哭,就是说明父母没有引导好。孩子会说话,有问题可以说出来表达,为什么要哭呢?如果是原则问题,比如孩子病了还要吃冰棒,这肯定是哭也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是孩子在外面玩,想玩多一会再回家,这些就可以沟通商量,也没有必要哭。总之孩子会语言表达开始,就不能太宠爱他,有问题要说出来表达,不要哭,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爱哭的孩子,可以多陪伴孩子亲子阅读,有故事有道理,孩子爱听也容易接受,下次遇到问题,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会用哭来表达。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要多做正确的引导,不要大声责骂,可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者先接受孩子的情绪,然后慢慢引导,或者用情绪转移法,也可以买书回来多学点儿童心理学,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带。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如有别字,多多包容。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也只能供我们参考。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免费实用的亲子课程,有需要的请关注私信留言

书霞育儿说


我觉得跟孕期的时候有关系吧,还就是后天妈妈带的方法有关系。我家有三个宝宝,一大一小是我的,还有一个是哥哥的。我家那两个就特别好带,从来不会无缘的哭,只有饿了,尿了会哭,吃饱了放在床上就睡,睡醒了就自己在床上玩,玩到饿了就哭,两个还有一样。但是我侄子就不一样,爱哭,一下子没看到奶奶就哭,吃饭也只要奶奶喂,要睡得时候也会哭很久才会睡,全家人说着他就头疼。

那我就来分享下我带孩子的方法吧,孕期的时候保持好心情,从出生那天开始,就很少抱我的宝宝,虽然很宝贝这个女儿,月子期间为了做好月子,我都是睡着给她吃奶,出了月子才会抱着吃奶。最开始哭,就是给她吃,换尿不湿。还哭就放在床上跟她说话,转移她的注意力,等她不哭了,再说宝宝不哭就抱,哭了就不抱。通过有几次的,她真的看见我来了就不哭了。我两个孩子都是这样子带过来的,家人抱的时间久了我也会抱过来放床上去,用他们的话就是床帮我带孩子。像大宝现在快3岁了,我有时间也会带出去玩,会教他叫人,会去玩小游戏。今年下半年就会送去幼儿园。

这是我个人带孩子的经验,还在孕期的妈妈可以试试哦。

附上宝宝照片。



有梦想的宝妈


生孩子以来,一直认为带孩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糟糕。就像题主所说,有的孩子不爱哭好带,有的孩子超爱哭不好带。

新生儿为何有此差别?

我一个同事他说他的女儿生下来超级不好带,总是哭个不停,而且隔三差五经常生病,往医院跑,个子又瘦又小。而当时在孕期没当回事,不仅乱吃东西也不补充营养,导致孩子抵抗力非常差。

之所以有些新生儿好带有些不好带,就在于孕期的差别。孕期不注意营养生下的孩子,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更觉得不舒服,所以会经常哭闹。对大人来说也就更不好带了。

爱哭的宝宝怎么办?

其实,新生儿是最单纯的,开到陌生的世界。自己没有独立能力,也无法向别人表达,而唯一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就是哭声。

宝宝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什么是痒痛,所有的一切只是他觉得不舒服了,所以就会哭。宝宝哭应该及时予以回应,看下宝宝是饿了还是尿了,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不适,也许有时候宝宝害怕了想要妈妈抱抱。

饿了:手指轻轻放在宝宝嘴边,看宝宝会不会张嘴,左右摇摆做寻找状。

尿了/拉了:查看宝宝是不是尿湿了而身体不舒服

如果以上都不是,那就抱起宝宝安抚一下,如果宝宝怎么也安抚不了可能是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医生。

有人说宝宝哭不能抱,这是错误的观点,这是宝宝唯一能引起你注意的方式,如果你放任不管,宝宝会对这个世界失望,没有安全感,也不会信任身边的人,长大后更容易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其实,能够得到妈妈爱的宝宝,更容易获得满足和幸福感,也因此更好带。希望宝妈们多给宝宝爱的抱抱!


育儿手帐


我家的两岁半,特别爱笑,情绪也特别好安抚。

我总结,第一,孕期妈妈的心情特别重要,我属于高龄产妇,四十岁的时候本以为这辈子不会有孩子,他就来了,所以我就特别开心,就算孕吐、失眠、浮肿,也都能乐观面对。

第二,出生后多给孩子爱抚,月子里开始我就经常抚摸他后背胳膊大腿小手小脚,这样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还要一直和孩子说话聊天,尽管他那时候并不能听懂,但温和宠爱的语气和情绪相信他都能感受到。

第三,从他认生开始可以经常带他出去,讲一些他关注的事情和道理,比如红灯不能过马路要等到绿灯、比如超市里的东西都是别人的只有花钱买了才是自己的、这些说的多了主要就是潜移默化告诉他各种规则为以后打基础。

第四,两岁开始就容易变淘气,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收益了,基础打得好宝宝就特别懂事乖巧,稍微给讲讲道理就明白了。

举几个例子,有一次我家孩子抢走我妈妈的药非要塞我嘴里,他笑着使坏,我含在嘴里然后偷偷吐出去再假装呕吐,吓坏我儿子了,然后就乘机告诉他药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以后再也没有过,就算放在桌子上他也不会再碰了。

他有一次涂了一脸沐浴液然后迷眼了,我一边帮他洗一边告诉他花露水风油精沐浴液都不能自己擦脸上,就在刚刚他又要擦沐浴露,我一提醒他就想起来曾经眯眼的事情了马上就放下去玩别的了。总之作为家长要有耐心,得学会管理情绪,再忙再累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


摇头肉丸子


我女儿就是幸福感满满的,从小不爱哭爱笑,学走路很少摔跤,小心翼翼地,但是她注意力不集中,记性不好,学习我教了几次还是记不住。我儿子现在才一岁多,特别爱哭,经常摔跤,不怕摔跤,不爱说话,他知道出门要带奶瓶,包包,儿子比女儿聪明一点。


蝶舞1411


真的是这样的,有的孩子很好带,有的孩子很难带,题主把这归结到幸福感上,在美国知名的儿科医生西尔斯的书里,把这类宝宝称为“高需求宝宝”。

什么是高需求宝宝

西尔斯博士提出的高需求宝宝,是他们在抚养自己的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发现的。高需求宝宝有这几个特征。

特征一,高需求宝宝更容易哭闹。

一般情况下,婴儿吃饱,睡好,就会精神充足,神情愉悦,而孩子苦恼只有在饿了,或者不舒服的情况下会出现,但是对于高需求宝宝来说,不是的,哭闹任何时候都存在,有的时候是没有原因的,可能只是因为从妈妈的怀里被放到了床上。

特征二,高需求宝宝更喜欢妈妈的怀抱。

有些小婴儿自己可以躺着玩,但是高需求宝宝是不会自己玩的。他们不喜欢离开妈妈的怀抱,一旦发现要被放下来,就会大声的哭闹。

特征三,如果是母乳宝宝,高需求宝宝更喜欢恋奶。

因为吮吸母乳,可以给高需求宝宝带来安全感,所以高需求宝宝吃奶的频率会很高,尤其是晚上,甚至十几次。

特征四,高需求宝宝睡眠质量差。

高需求宝宝的觉似乎更少。有一位妈妈,直到儿子三岁了,每天晚上还要无缘无故的哭泣两三次,每次哭闹都是嗷嚎大哭,楼上楼下的邻居都能听见。


特征五,高需求宝宝的要求会更多。

要喝奶,要抱抱,要这个,要那个,高需求宝宝的要求总是很多,有时候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一旦理解错孩子想表达的意思,下一秒迎接父母的可能是孩子苦恼的狂风暴雨。

除此以为,在高需求宝宝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这些表现,爱哭闹,无法安抚,容易发怒,爱发脾气,精力充沛,没有耐心,容易紧张,喜欢妈妈的怀抱,更容易分离焦虑。

面对高需求宝宝父母要怎样来做?

首先,父母要及时回应孩子。在回应孩子之前,先搞清楚他的需求,饿了,困了,还是想要换尿布。

其次,多和宝宝亲密接触。西尔斯有个理论,叫把孩子“穿”在身上,不管是在家里做家务,还是和孩子一起出去,把宝宝挂在身上,不仅可以增加母子相处时间,还可以增加亲子依恋关系。

多做游戏,多读绘本,提高亲子陪伴的效率。高需求宝宝最依赖的就是妈妈了,既然跑不掉,还不如多陪伴孩子,而做游戏,读绘本可以做到有效的陪伴。



一定要充满耐心。高需求宝宝因为需求太多,很容易让妈妈筋疲力尽,所以家里最好有人可以互相帮忙,而孩子的高需求阶段,一般在两岁前。

如何开把握对宝宝回应的度

很多父母担心,对孩子回应的多了,很多孩子会有更多的无理要求。事实上,18个月的小宝宝是不会有无理要求的,在孩子2岁左右,伴随着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这个时候就要对宝宝的高需求设立规则。


豌豆妈妈育儿


题主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存在。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活泼爱笑,伸胳膊蹬腿特活跃,有的孩子天生安静,有的孩子天生爱哭爱闹,特别容易不开心。

一、原因

那为什么这样呢?这是由孩子一出生时的大脑生理结构以及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决定的。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大脑都有所不同。

孩子在大脑的生理基础上是有先天性差异的。大脑指挥行为,大脑特质决定了行为特质,所以每个孩子在行为表现就有所不同了。 那为什么刚出生的孩子在大脑生理基础上会有所不同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遗传;二是孕育过程。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干预的,除非转基因,但是转基因是非法的,也有悖伦理。我们能在孩子出生前就可以干预到的是孕育过程。

无法干预的遗传因素我们就不说了,说说孕育过程吧。记得我在读大学时,听班里一位同学说起自家姐姐给孩子做胎教的事儿,我们一帮在旁边听的同学都觉得是件有趣好笑的事。大家都抱怀疑态度。这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但是现在已经有无数的案例证明了胎教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可以给他放放早教音乐,经常和他说说话;另外,孕妇保持好的心情,营养均衡,多吃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这些都能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育。

二、后天培养

也许有的人会说:“怀孩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注意。那怎么办呢?“”其实不用过分担心,只要正常的饮食和运动,孩子的大脑就可以满足基本的需要了。

孩子出生后的十几年,才是我们帮助他塑造大脑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的大脑到25岁基本成熟。大脑是柔软的,即使到老,我们都可以通过主观行为改善我们的大脑。所以“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有科学原理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越小,大脑的可塑性越强。

那么怎么去帮助孩子塑造出一颗优秀的大脑呢?是体验。我们想让孩子的大脑在哪一方面更优化,就带他进行相应的体验。也就是说我们带给孩子的经历,这些经历产生的体验,塑造了孩子的大脑。

比如你想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那就经常和他一起做快乐的事,让他感受周围人的快乐。如果你希望他的大脑在人际智能上更优秀,那就经常带他体验人际交往带来的快乐。

另外,孩子大脑的特质有可能会不知不觉发生改变。比如生下来爱哭爱闹,你认为幸福度低的孩子,他在某个年龄段会突然变得很活跃,很容易快乐。而生下来活泼快乐的孩子到某个年龄段又会莫名其妙变得很沉闷。这是因为我们给孩子带来的主观体验是可控的,但是他还会受一些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影响。

所以,看到这里就不会过分担心了吧。如果你碰巧生下一个爱哭爱闹的孩子,那就接纳他,不去把他和别的孩子比较,不必去计较一时的不优秀,好好带孩子经历、体验,孩子会很优秀的。


乐芝全脑教养


1.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天生幸福感强,不哭不闹,情绪很平稳;而有的孩子生下来特爱哭,常常哭得大人不知所措,有些难带。

其实,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每一个孩子出生就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类型,就像每个父母的性格类型也各不相同,所以性格是天生的,也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没有好坏之分。

2. 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类型,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每一个类型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比如,多血质的孩子活泼开朗,但是可能心浮气躁;粘液质的孩子恬静稳重,但是可能内向孤僻;胆汁质的孩子自信、独立,但是可能一意孤行;抑郁质的孩子安静、专注,但是可能敏感、多疑。因此,每一种性格类型都不稳定,以后是向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向发展,这取决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

举个例子,如果家里有个特别爱哭的孩子,父母经常批评他,那么只会让孩子的性格向消极的方向发展;相反,如过父母接纳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因材施教,会让孩子的性格向积极方向发展。

3. 孩子出生以后虽然性格类型已经形成,但还会在后天的环境中有所改变,大多数的孩子是某种性格特征为主,而同时又兼具其他性格特征的一些特点。所以在生活中,父母是可以根据孩子现有的性格特征,父母不是要改变孩子的天性,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塑造孩子的性格。

父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和谐快乐的氛围里成长。





心语轻松育儿


有的孩子天生幸福感特别强,而有的孩子生下来特别爱哭,幸福度低,特难带,原因何在?

的确有这样的孩子,我在工作中就经常遇见。即使是一奶同胞的孩子,也会出现难带和好带的情况。

果然是妈妈:“我家闺女小的时候可好带了,又乖又不爱哭。原以为孩子都这样吧,就欣然要了老二,可老二真的是搞得我精疲力尽,随时要抱,还爱哭,真的累得不行。”


而孩子好带不好带可能跟这几个因素有关:

1.跟生产方式有关。通常剖腹产的孩子哭闹的更多,因为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孩子的安全感更低,所以需求会更高。

2.跟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小的时候比较难带消,那孩子有可能也难带。

3.妈妈孕期的状态。如果妈妈孕期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孩子也会更好带。

4.不合理的扶养方式。比如孩子的睡眠环境过于安静,喜欢抱睡,奶睡等。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相对于这种高需求的宝宝,父母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宝宝更多的拥抱和亲吻,帮助宝宝克服,等待宝宝的成长。

国高级育婴师,十年的母婴护理经验,学前教育专业,多网络平台撰稿。关注母婴健康和1-10岁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二胎妈妈,育儿路上我

银花育儿


有些宝妈说孩子自己家里的孩子非常的难带,特别爱哭,一点小事就哭闹不止,难以安抚,带这一个孩子比别人带几个孩子都要累。而有些宝宝带起来省心的多,容易哄睡,也不爱哭。

这些好带的孩子被称为天使宝宝,而那些难带的宝宝被称为高需求的宝宝。这两类孩子天生性格和特性就有区别,是什么造成这些宝宝的的区别呢?

造成这些孩子区别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遗传的影响。

人的性格不同,孕育的孩子也会遗传父母的基因,有些父母本身非常的乐观,内心强大,抗压力强,所以孩子天生也是乐天派,这样的孩子天生就好带。

而有些父母自己性格敏感内向,所生的孩子也可能会是敏感型的宝宝。

其实性格各有优缺点,无所谓好坏,但高需求宝宝的父母,相对来说就更加辛苦。

二是孕期妈妈的情绪影响。

脑神经专家和心理学家的一些实验和观察发现,如果妈妈在孕期处于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之中,压力激素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这样宝宝出生就对压力很敏感,而且如果孩子是女孩的话,以后怀孕生的孩子同样比较容易出现焦虑。

妈妈的压力会层层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

三是妈妈带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有所影响。

如果妈妈能给孩子提供有爱的环境,温暖稳定的爱,孩子会更容易幸福,性格以及心理方面发展会更加的健全。相对会好带一些。

所以,想要孩子性格好,更幸福,更好带,宝妈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尤其在孕期,注意调节情绪,家人也应该呵护关爱孕妇,避免孕妇处于长期或较大的压力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