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最強軍師排行榜是怎樣的?

庫拉湯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出現過謀士、將帥不知凡幾,而能夠擔任軍事一職的必須是眼光獨到、判斷精準,其謀略能讓主帥深信不疑。

因此,大多數主帥身邊更多的是謀士,謀士可以有多個,軍師只有一個,就好比作戰參謀部裡面的參謀很多,當往往一個“軍師”可以一言中的。

這裡我就以個人觀點,盤點歷史上十大最強軍事:

  • 第十、郭嘉

(影視劇照郭嘉)

郭嘉對於戰場的形式可謂是一言中的,在曹操和袁紹開戰前,他提出了著名的戰略判斷“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這個判斷是從政治形勢上的道勝、義勝,再到德勝、仁勝等,在提出這個判斷後,又建議曹操“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此戰略可以全盤佈局,完全不輸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觀念。

因此,還有一句獨贊他的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 第九、敬翔

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的頭號軍事,敬翔以謀略裡海深的朱溫信任。朱溫曾懟人說“天降旗人,以敬翔輔佐於吾”,只是史書雖然對敬翔的能力非常的肯定,但對他的事蹟記載的卻不多。

其主要原因還是,朱溫當了皇帝后荒淫殘暴、劣跡斑斑,而朱溫的大多數行動都是敬翔在後面策劃,又因朱溫荒淫無度寵幸自己兒媳和大臣的妻女等這種令人羞於談及之事,所以連帶這敬翔也被列為不恥之人。

後來朱溫被自己的兒子刺殺,在自己的主公死後他也無法自保,全家都被殺,所以其事蹟也被後任君主掩蓋,但這並不影響他的能力排名。

  • 第八、崔浩

作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和拓跋燾的兩代軍師,這在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該覽。研精義理,時人莫及。”

《北史》稱他“恆與軍國大謀,甚為寵密”,這是史書對崔浩的評價。

劉裕西征姚弘,借道北魏,崔浩建議縱其西進後堵住東歸之路來以逸待勞,明元帝卻出兵堵截,最後打敗而會。

奚斤南征,崔浩以為南人擅長防守,要用分軍略地子策,但奚斤沒聽崔浩建議而選擇圍攻,結果在對方固若金湯的城池下,只能勞民傷財的退兵。

到太武帝時征討柔然,崔浩此時才被完全信任,大展才華,“如浩所料”、“帝從浩議”等評價滿載史書。

然而,一輩子精於謀略的崔浩,卻沒經營好自己,最後也身敗名裂而死。

  • 第七、李泌

(大唐榮耀劇照)

唐朝時期的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都一路陪著李世民建立了大唐盛世,在多次的戰役中也是由這些人討論,李世民作為統帥其本身也是軍事大才,因此軍師一職更顯多餘。

唐朝中期時唯獨李泌一人服務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帝,安史之亂後李泌找到當時準備逃亡的肅宗,“入議國事,出陪輿輦,為朕師”。

在擊破安史叛軍時,李光弼、郭子儀在河東西兩地相互呼應,牽制安史叛軍達到以逸待勞的效果,就是李泌所出之冊。

在肅宗集結好兵力想要收復長安時,李泌認為太過著急會有長遠後患,但任他說破嘴皮,肅宗就是不接受。最後,被心傷的李泌選擇退隱,從此不在獻策。

  • 第六、姚廣孝

朱棣身邊第一謀臣,發號道衍,人稱“黑衣宰相”。當建文帝準備消藩之時,他就力勸朱棣起兵反抗,“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

在朱棣與侄子對抗期間,姚廣孝坐鎮北平,但他卻能瞭解千里之外的戰場,把握極為精準,朱棣攻東昌戰敗撤回,他卻要求反攻,結果大敗大將盛庸;朱棣進軍淮南,他要求不要“毋下城邑,疾趨京師”,果真直下南京。

明史對他的評價:

“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又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 第五、王猛

苻堅能夠從一個部落統一北方成為強國,在這過程中離不開軍事王猛,在苻堅遇到王猛時“猶如玄德遇之孔明”。

王猛既是軍師也是文官之首、帶兵統帥,他為苻堅制定了先掃地北方遊牧民族,然後再吞併南方土地,在幫助平定苻生諸弟之亂和吞併前燕後,最終官拜丞相。

在他臨死前一再提醒苻堅要先平鮮卑和羌族,不要攻打東晉,雖然苻堅至始至終都相信王猛,但關鍵時卻忘了王猛的遺言,最終在淝水之戰後一蹶不振。

  • 第四、孫臏

《史記》:“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

作為鬼谷子的弟子,一生所學極為豐富,從訓練士兵、到排兵佈陣、出謀劃策等等,孫臏可謂無所不會。

在經典的戰役“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減灶誘敵”等皆是軍事史上的經典案例。

  • 第三、諸葛亮

作為軍師這個行業的代言人,諸葛亮的才能是世人皆知的,從出茅廬那刻起,天下都已按他判斷的走勢來前進著。《隆中對》可謂是三國時期最為經常的整體戰略判斷,這在日後劉備慢慢發展起來後可看的出來。

諸葛亮一生任職了軍師、丞相、統帥,這也能說明他帶兵、治國、謀略都非常專業,所以軍師只是他的其中一個專業而已,而恰恰他這個軍師把劉備輔佐到了皇帝的位置上,這足以說明他能力之強悍。

  • 第二、劉伯溫

“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對於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是無需多疑的,當時他的身邊有許多的謀士,但朱元璋其實都是按自己的想法決定,而唯獨在劉伯溫為他分析攻打張士誠、陳友諒和北上爭奪中原的戰略利弊後,朱元璋大悅道“先生有至計,勿惜盡言”,這個時候的朱元璋認可了劉伯溫的才能。

陳友諒攻下太平,朱元璋麾下將領謀士都建議先撤離到鐘山,唯獨劉伯溫看清形勢,力勸朱元璋誘敵深入,最後扭轉戰局。此後在攻打張士誠的過程中,劉伯溫作為朱元璋左膀右臂,更是每每提出關鍵性建議,朱元璋也受益良多。

在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兔死狗烹”打殺功臣,唯有兩人逃過此劫,其中一個就是劉伯溫功成身退。

  • 第一、張良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據說張良之所以如此厲害,是因為他得到了黃石公的“太公兵法”,而他的高顏值也是後人所崇敬的軍師形象,於諸葛亮的羽扇綸巾的造型有的一比。

張良作為謀生,謀略遍佈戰略、戰役等多層次,極有樹立六國君主的國家大計,也有燒燬棧道向項羽示弱的軌跡,更有說服劉備撕毀鴻溝之約進攻項羽的惡計。

張良謀略層次之豐富,劉邦佩服道“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作為頭號軍師張良,在為人謀臣者要善於保全自身方面做得很好,但劉邦論功行賞時,張良硬是不要賞賜,最後還是被劉邦硬逼著,才封了個不到千戶的“萬戶侯”。


大國布衣


歷史上最強軍師排行榜,諸葛亮、張良、姜子牙和劉伯溫那些答案都已經爛大街了,我給你講講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那些高級軍事參謀吧!

很多人以為諸葛亮是高級謀士,其實諸葛亮在真實歷史中更多是一個治國理政的宰相,而不是出謀劃策的謀士和軍師。

軍師,最早出現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當時齊王準備以孫臏為將軍,孫臏推辭後,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人們對軍師瞭解加深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中很多軍師的計謀讓人很歎為觀止。《三國演義辭典》“軍師”條則釋曰:“軍師,官名。三國時三公及常設將軍所置屬官,其職為參謀軍事,類似幕僚。第五品。”所以,軍師實際上是軍中幕僚,實際上就是參謀。

軍隊中有句話說得好“參謀不帶長放屁不帶響”的俗語,告訴我們普通的參謀真沒啥用。不過電視劇《孤軍英雄》中,講述了新四軍某作戰參謀接收改編投誠偽軍,並且把這支部隊打造成抗日鐵軍,拔出國軍在裡面安排的一根根毒刺的故事。在人民解放事業中,有無數的參謀人才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默默無聞,無人知曉,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多記住先烈們的名字,感恩他們給我們帶來的一切。

紅軍時期,我軍就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參謀制度。早於紅軍建軍三大起義前,我軍就在1927年5月設立了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科,首任參謀科科長是聶榮臻元帥。

為什麼聶榮臻元帥能夠擔任首任參謀科長?這是因為聶帥是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的高材生,後來在黃埔軍校擔任了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是周總理的主要助手,同事也位列了“黃埔三十六將佐”。後來,聶榮臻元帥長期擔任政委之類的工作,主要轉向了政治工作,比如紅軍期間就長期擔任紅一軍團政委,與軍團長林彪並肩作戰,屢立戰功。抗日戰爭中,聶帥還擔任了115師政委,並且創建了華北第一塊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聶帥在建國後又擔任了多年副總參謀長,因為總參謀長徐帥體弱多病,聶帥實際上是總參謀長。

紅軍時期擔任總參謀長時間最長的,是劉伯承元帥。

1930年中央軍委設立了參謀部,劉伯承任參謀長。1931年到1934年,葉劍英元帥和張雲逸大將先後擔任了正副總參謀長。1933年以後劉伯承元帥長期擔任總參謀長,葉劍英、張雲逸成為副手。

非常遺憾的是,劉伯承元帥擔任總參謀長,有一段時間中央軍事指揮權落入李德之手,劉帥靠邊站了。遵義會議後,劉伯承開始真正履行紅軍總參謀長職權,所以四渡赤水等戰略決策,也有劉伯承元帥的一份功勞。

劉伯承元帥在人民軍隊建設的各個階段,都是我黨我軍非常重要的戰略家。紅軍到達大涼山地區時,劉伯承元帥和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義結金蘭,成為民族平等和團結的典範。抗日戰爭中,劉伯承元帥反對關家堖戰鬥那樣的死打死拼,創造了長生口、七刯村等戰鬥的勝利。解放戰爭中,劉伯承元帥親率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啟了大反攻的序幕。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總參謀長時間最長的,是葉劍英元帥。

葉劍英元帥,曾在雲南講武堂學習,籌建黃埔軍校時,他當了教授部副主任。北伐軍中最強的鐵軍第四軍,就是由葉帥擔任參謀長。莫斯科學習的兩年,讓他對現代戰爭有了深刻理解。因此在紅軍中國就擔任過中央軍委總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等職務,當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元帥調任129師擔任師長後,他就成了八路軍參謀長的不二人選。

解放戰爭時期,葉帥又擔任瞭解放軍總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在廣東主政。

葉帥在抗戰中長期作為八路軍代表在重慶主持統戰工作,他發表的八路軍抗戰功績的相關資料,用鐵的事實駁斥了國軍“遊而不擊”的汙衊,充分證明了八路軍和新四軍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這次發言,讓老蔣啞口無言。

新中國成立後,徐向前元帥和粟裕大將都當過總參謀長。

新中國成立後,總參謀部隸屬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首任總參謀長由徐向前元帥擔任。聶榮臻元帥、黃克誠大將、粟裕元帥、李克農上將都在這裡擔任副總參謀長。

1954年,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粟裕大將擔任總參謀長,黃克誠大將、張宗遜上將、陳賡大將、李克農上將、王震上將、許世友上將、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韓先楚任副總參謀長。粟裕將軍被免職後,羅瑞卿大將擔任總參謀長。

在軍事愛好者那裡,解放軍由五虎上將,分別是林彪元帥、彭德懷元帥、徐向前元帥、劉伯承元帥、粟裕大將。五虎上將中,有三個都做過解放軍的總參謀長,這不是巧合,這正說明了我黨我軍用人之明。

從某種程度上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背後,強大的參謀團隊功不可沒。


歷史知事


中國上下五千年,能人巧匠數不勝數,更有些人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策馬定乾坤,堪稱人中龍鳳。

如果非要把這其中的軍師挑出來排個名,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那麼就讓我談一談自己心目中的前五名軍師排行榜吧,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那麼什麼樣的軍師才能稱之為強呢?

其一、文武雙全之人;

其二、以一人之力決定歷史走向之人;

其三、揹負盛名又全身而退之人。

綜上所述第一名當排姜子牙,姜子牙原名姜望,是著名的軍事家,有著 “武聖” 、“兵家始祖”的稱號。

公元前1066年姜子牙任帥伐紂,大敗紂王於牧野,一手培育了周氏政權的根基,而後被齊侯定都營丘,戰國時期齊國的根源就是由此而來。姜子牙也是歷史上最先將“禮”引入治國之道中,小盜竊財,大盜竊國,而聖人盜的是天地的青睞。同一時期的任何人都掩蓋不住姜子牙的治國興民方面的天賦。

可惜的是由於年代太過久遠,時間並沒有留下姜子牙的真跡,只有後人以他的名號所寫的《六韜》。即便是這樣我們也能在書中體會到姜子牙的智慧,作為開朝元老薑子牙前前後後輔佐了六代君王,於周康王六年病逝於國都鎬京。雖然姜子牙出道晚但是他活得長啊!參考我提出的三個條件,我認為姜子牙當之無愧為第一。

這第二名我認為是范蠡:

這個人名聲沒有一些軍師大,但是成就一點也不比其他軍師小。范蠡和姜子牙差就差在話語權太小,說的對但別人聽不聽卻不一定。苦口婆心勸說越王不要盲目用小棍捅鼓吳國,勾踐不聽結果成為階下囚。勾踐被俘期間,范蠡苦心經營石室忍辱,嘗便獻忠才保的勾踐周全,才有以後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佳話,還有那臥薪嚐膽的美名。但是那個時候的君王沒有以前那麼純粹,其實如果沒有范蠡勾踐早就一命嗚呼了,但是歷史上的美名全讓勾踐奪去了。

也正因為如此范蠡在當時慶功宴上就看明白了未來那些身為帝王的人的心思,明白了啥是卸磨殺驢、兔死狗烹,主動辭官歸隱,得以全身而退。

憑藉被滅國的劣勢,能扭轉乾隆,范蠡排名第二名不虛傳。

第三名當屬司馬懿:

說到這可能又有人要罵我了,你又在抽風嗎?諸葛亮哪去了?難道諸葛亮連第三都排不上?

實際上這些年質疑諸葛亮的言論越來越多,雖然他是劉氏政權的核心人物,但是諸葛亮名聲太大了,大的都快超過他的成就了,反而影響了人們的判斷。

你看看司馬懿是怎麼做的,司馬懿比諸葛亮更小人,比諸葛亮更識時務。曹操在位期間司馬懿可以說是用自己的忠心把自己的野心包裹的嚴嚴實實,利用諸葛亮對曹魏的威脅確保自己受到重用。曹操死後,曹丕尚能壓住司馬懿,等到了正始十年,曹芳即位的時候,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

前面我們所說的大盜竊國說的就是這種人,諸葛亮大興兵伐多次北上,有一次在司馬懿任帥時討到便宜嗎?我們單純從結果來看,司馬懿才是真正的贏家,只不過這種小人行為讓他名聲有點臭而已。

但是不妨礙他成為軍師排行榜上第三名!

第四名張良:

其實呢我本人非常喜歡張良,因為和其他軍師相比,張良身懷一種江湖的俠客之氣,因為心繫韓國而反秦,因為反秦被劉邦收入麾下。秦滅亡後,又在鴻門宴上和範曾對攻,進退有度才保全劉邦性命之餘還讓對手君臣猜疑。垓下一戰楚漢相爭,大敗項羽,四面楚歌,烏江自刎。

無論是對手還是張良本人那種身處亂世的浪漫主義讓我十分傾心於他,可惜可惜可惜張良就是太實在。到了劉邦這輩的君王是幾乎沒有一個好鳥,一個個頂級治國學府畢業,主修卸磨殺驢專業。張良眼看一個個建國功臣慘死,以後也放棄權位歸於布衣了,關於張良最後的結局有很多說法,我更相信他真正得道,脫離了世俗的束縛。

排名第四其實有點屈才!

第五名孫臏:

《孫子兵法》的大名可以說是如雷貫耳,有名的: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已,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

就是出自此書,戰國時期有名的馬陵之戰就是孫臏指揮的。其實孫臏的之所以能排在我所羅列的這些人之中,主要還是因為他是和我們現實聯繫最密切的一個人。他的理念強調戰爭的重要性,認為武力是國家安定富強的保證,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國家強大了才有話語權。

但是孫臏的一生太過坎坷,而且受過臏刑落得殘疾,下場也比較悽慘。孫臏對人情世故看的不是很明白,沒有姜子牙的絕唱,沒有范蠡的透徹,沒有司馬懿的詭計,也沒有張良的俠氣。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他在兵法上面的造詣,流傳後世。

他能上榜就在於,他影響的不是一時,而是至今……

當然,這部《孫子兵法》並不是他寫的,而是他爺爺輩的孫武所作,只是自他開始發揚光大了而已……

這個排名你贊同嗎?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在我國古代的戰爭史中,軍師是一個十分神奇的職位,他們不是一軍統帥,卻能掌握它的進退行止,他們沒有官爵在身,卻有超然的身份地位。他們是智慧的化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靈光一閃,便能將一部敵軍殺得丟盔棄甲,信手一策計就讓一方諸侯土崩瓦解,若認定一主甚至能幫他開國立朝。許多成功的君王背後似乎都有一個軍事的影子,比如周武王的姜子牙,齊威王的孫臏、漢高祖的張良,漢昭烈帝的諸葛亮,宋太祖的趙普等等。古代的大臣功業至大者為開國立朝,智謀最大者在於明哲保身,在這些軍師之中,能把兩者都做到最好的也只有三人而已。

第一位,百家宗師姜子牙。

姜子牙,也叫姜尚,姜姓,呂氏,名望,號飛熊,是西岐的首席智囊,也是周朝建立過程中最大的功臣。周文王在磻溪發現用直鉤垂釣的姜子牙,認定他是能興周滅商的大才,於是用最隆重的禮節,親自拉車八百步,將他請到西岐,拜之為太師。之後姜子牙在西岐,輔助周文王積善修德,明道行仁,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對外聯絡對商朝不滿的諸侯,同時積極向商紂王納貢,使其放鬆警惕,為興周滅商打下堅實的基礎。

周文王死後,姜子牙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繼續周文王興周滅商的大業。最終,在公元前1066年,在有八百諸侯自願歸附,商紂王殺比干,囚箕子,盡失人心的情況下,舉兵伐紂。兩軍在牧野決戰,周軍兵威凌厲,商軍倒戈相向,周最終代替商成為了天子。建立周朝以後,姜子牙被封到營丘,開創了齊國,在此地“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很快將地薄人少,尚未開化齊地變成富庶大國。

第二位,留侯張良。

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與蕭何、韓信一樣是漢朝建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功臣之一,被漢高祖劉邦盛讚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張良本為韓國潁川郡貴族,秦國滅韓之後,張良誓要滅秦復仇,還曾經策劃過刺殺秦始皇。張良投到劉邦麾下以後,為漢軍的一步步發展壯大出過很多有用的計謀,多次在生死存亡的關口上挽救了漢軍。鴻門宴上劉邦的逃生,火燒棧道為漢軍打消項羽疑慮,下邑定下漢軍發展規劃,畫箸諫阻分封,撫慰韓信、彭越等等都是關乎存亡的計謀,可以說沒有張良或許就沒有後來的漢朝了。

在漢朝建立以後,漢高祖劉邦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被張良婉言辭讓,只要了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作為封地,爵位也僅僅是列侯,這也是張良被稱為留侯的原因。急流勇退的張良避開了漢初“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命運,得以在“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

第三位,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普。

趙普,字則平,幽州薊城人,祖上是唐末的三河縣令,年少時曾是永興軍節度使劉詞的從事,在趙匡胤領任同州節度時,被徵召為推官,後有在趙匡胤移駐宋州後,被任命為掌書記,從此成為宋太祖的“軍師”。公元960年,在趙普的謀劃下,趙匡胤在陳橋驛導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好戲,不費一兵一卒,取代了後周,建立了宋朝,被稱為“最溫柔的兵變”。之後,他跟隨趙匡胤東征西討,消滅了許多割據政權,完成了宋朝的局部大一統。為了解決藩鎮之危和窮兵黷武帶來的隱患,他又與趙匡胤策劃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大戲,解決了宋初驕兵悍將的威脅。

從公元964年,趙普第一次拜相開始,一直到992年趙普病逝,近三十年年間,趙普三次拜相,幾度沉浮,始終恩寵不減,死後也是極盡哀榮,贈尚書令,追封真定郡王,諡忠獻,配饗宋太祖廟庭。


歷史花布雨


歷史上的出色軍師非常多,說下自己認為最強的七位:

姜子牙

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被認為是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在姜子牙的輔佐下,西周滅掉了強大的殷商,完成了朝代更替。武王滅紂後,將姜子牙封在齊地。姜子牙還是齊國的開創者,齊文化的始祖。

諸葛亮

諸葛亮的大名無人不曉,已經成為智慧的化身。雖然三國演義有誇張的成分,但是諸葛亮的智慧是不能被否認的。

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如喪家之犬,被曹操打得如過街老鼠一般,四十多歲還沒有尺寸之地。正是遇到諸葛亮之後,劉備的際遇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三國時代才得以形成。如果沒有諸葛亮,或許曹操早已經統一天下了。

管仲

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

當時戎狄等遊牧部落時常禍亂中原,管仲讓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大旗,聯合諸侯打擊了遊牧部落。

孔子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

劉伯溫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輔助朱元璋剿滅群雄,平定天下,發揮了重要的智囊作用。

朱元璋手下有徐達、常遇春等猛將,但為其制定大的戰略方向的還是劉伯溫等文臣。在面對陳友諒、張士誠兩大強敵之時,劉伯溫準確地分析了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攻張士誠的正確戰略方向,為朱元璋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可惜在朱元璋只給劉伯溫封了個伯爵,嘉靖十年(1531年),刑部郎中李瑜向嘉靖帝上書,認為劉伯溫的功勞和中山王徐達一樣,嘉靖帝讓劉伯溫的後代繼續承襲了他的爵位。

陸遜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又在石亭之戰中擊敗曹休。這兩場大戰,陸遜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其智謀不亞於三國任何一位謀士。

戴鐸

歷史小說中雍正有一個重要謀士鄔思道 ,但是在真實歷史上沒有鄔思道這個人,其原型就是戴鐸。雍正從不被人看好,到成功登臨帝位,戴鐸在背後的功勞很大。

戴鐸,本為胤禛家奴,後被胤禛推薦擔任福建知府、道員,四川布政使等職。他給自家主子胤禛一連寫了10封力勸其奪取皇位的建議信,並獻上了自己的一整套策略和方法。史上於是就有了“戴鐸十啟”。正是這10封深諳政治權謀,透闢人心、人性的官場信,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指導了胤禛的整個奪嫡繼統策略和路徑。

可惜雍正為了自己的名聲,當上皇帝后還是兔死狗烹,將戴鐸給處死了。

姚廣孝

姚廣孝年輕時候曾經出家為僧,法號道衍,是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被成為黑衣宰相。

在靖難之初,戰局對於朱棣並不順利。姚廣孝自己留守南京,讓朱棣帶兵輕騎挺進,直取南京,最終獲得了勝利。正是由於姚廣孝的謀劃,才使得朱棣實現了自己的皇帝夢。

當然中國歷史上出色的軍師還有很多,有那些你認為應該上榜呢?


風雅齋


1、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2、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韓國(今河南省新鄭市)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3、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作為劉備的軍師,他幫助劉備完成了隆中對中稱霸天下的第二步進取漢中,三分天下,成為三國中最為強大的一方。他是軍事戰略家,一生戎馬倥傯,卻運籌帷幄,出神入化,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湧,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膾炙人口的故事,無不閃耀其智慧的光芒。

4、劉基 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劉基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謀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劉基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5、孫臏 孫臏,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6、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王猛出身貧寒,隱居山中,博學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後與苻堅一見如故,論廢興大事,異常契合。王猛在軍事上,統兵消滅前燕,都督關東六州軍事,為統一北方作出重大貢獻。王猛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7、姚廣孝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朱棣靖難第三年,姚廣孝留守北平,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以區區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歷史上絕無僅有。

8、李泌 李泌(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長源,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謀臣、學者。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肅宗、代宗、德宗的顧問。在安史之亂以及以後的動盪年代裡,他深謀遠慮,全局在胸,避開禍端,為國家解決財政困難、安定邊緣地區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唐王朝的穩定和發展,是一位傑出的謀略家。

9、趙普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10、陳平 陳平,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先後參加楚漢戰爭和平定異姓王侯叛亂諸役,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劉邦困守滎陽時,陳平建議捐金數萬斤,離間項羽群臣,使項羽的重要謀士范增憂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議劉邦偽遊雲夢,逮捕韓信。次年,劉邦為匈奴困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後採納陳平計策,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以解圍。陳平因功先後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


天天爆開心


軍師這個稱謂本起自於孫臏,《三國演義》將這個稱謂發展到極致,事實上諸葛亮、司馬懿等人生活的時代,並沒有明確的軍師之稱,諸葛亮有個軍師祭酒的官職,而司馬懿實際上該算魏軍統帥。

一、倘若不考證歷史,通俗的說法,姜子牙大概是歷代軍師的第一人,甚至還有假託其名的《太公兵法》。而諸葛孔明是軍師中最出名的一位,與太公、孔明同樣有鬼神之能的大概是劉伯溫

因此,傳說中的軍師,論名氣、論能耐、論無所不知,大約是以上三人。

1、姜太公。不但助力周文王、周武王開八百年周朝之天下,而且是能封神的人物。歷代關於佐命文臣的祭祀,無不把姜子牙放在前列。

2、諸葛亮。諸葛亮軍師的名聲,在中國民間,乃至於整個東亞,都無人與之匹敵,儘管孔明的事業僅僅侷限於狹小的蜀國,但他軍師的大名無人能夠超越。

3、劉伯溫。倘若姜太公是神仙,諸葛亮接近於神仙,那劉伯溫就是半個神仙似的人物。然而,現實中的劉伯溫,在朱元璋的文臣中,論任用之重遠遠不及李善長、胡惟庸等人,論爵位更僅僅只是個誠意伯。

二、倘若要考證歷史,星火辰喜歡把絕世軍師定義為能一眼洞穿局勢、有卓越戰略的眼光、但又側重於策略的人

那麼大約有以下這些人:

1、姜太公與周公旦。歷史上姜子牙的功績主要是協同周武王滅商,然而太公的戰略眼光同樣突出,他讓其子採取入鄉隨俗的方式治理齊國,奠定了齊國能夠在春秋時成為首霸的基礎。其實,西周初年,最有戰略眼光的應該是周武王和周公旦二人,他們徹底改變了商朝治國所崇尚的巫鬼文化,讓中國成為禮樂之國,這個影響,一直持續到如今,深刻影響著整個東亞的歷史。

2、管仲。管仲無論陰謀陽謀都極為出色,好的創新、看似不好的創新,許多都出自其手。說他是治國的能臣、他也是斂財的高手,說他是正義的使者、他也是陰謀、暗殺的高手,尊王攘夷、魚鹽之利、女閭制度、好色無害於霸,管仲的許多創新之舉、新奇言論,都證明他是個極為複雜的人。

3、提出遠交近攻的範睢。秦國的帝業實際成就在秦昭王時期,當時,範睢長期擔任國相。比起商鞅對秦國硬實力的提升,範睢的遠交近攻更具策略上的天才。

4、諸葛亮和魯肅。跳過漢朝的張良、陳平,直接提三國的諸葛亮、魯肅,那是因為張良、陳平似乎只重一事上的鬼謀和策略,其實為劉邦提出三秦分裂而收關中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大軍師(是韓信嗎?好像也是劉邦自己的想法)。諸葛亮、魯肅是大軍師,在於他們在天下還很混亂的時候,已經一眼看穿了天下三分的可能。

5、堪比諸葛的王猛。前秦宰相王猛,王景略(字景略),論道德,他比諸葛差遠了,但論軍師效能,王猛讓人驚歎,由此成就了苻堅迅速蕩平北方,乃至勢力深入西域。王猛死後,淝水戰敗,前秦迅速瓦解,因此後人對王猛所知甚少。然而,王猛對天下形勢的判斷、文武才幹以及機巧權變等等,看稱軍師中幾無弱點的完人。比他稍早的後趙石勒的軍師張賓,或許稍能一比。

6、此後隋朝建立屬於篡位、唐朝建立屬於高屋建瓴、以勢壓人、宋朝建立又是篡位、元朝建立是草原強大武力,軍師的個人作用越來越少見。到了明朝,強推一個劉伯溫出來,的確,劉伯溫在朱元璋先徵陳友諒,還是先取張士誠這個關鍵決策上起了重要作用,對朱元璋強行要去救韓林兒的勸阻也很精彩,然而,從個人作用上說,比起上述諸人,似乎仍顯單薄。


星火辰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軍師謀臣自當無法分出伯仲,要是跨越歷史長河那就更沒法排出個高低。

但那些決勝千里之外,能夠成為一國軍師的大人物,在歷史上卻是數不勝數,至今被人們傳誦談論。

張良 劉伯溫 諸葛亮 孫臏 司馬懿 郭嘉 李泌 姚廣孝 王猛 范蠡 司馬懿 管仲……

小編最為推崇的兩位是漢朝開國軍師張良與明朝開國帝師劉伯溫:

張良,字子房,諡號文成,漢初三傑之一,又被稱為謀聖。漢高祖劉邦評價其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的功績用一句話可總體概括助漢高帝劉邦建立漢王朝,助劉盈(漢惠帝)保住太子之位。

這其中有一個盛傳千年的歷史事件‘鴻門宴’,大家都知道鴻門宴是有去無回的代名詞,而當時劉邦能夠在項羽面前全身而退,不僅僅是因為項羽優柔寡斷,更重要的原因是張良通過舊識項伯得知鴻門宴,便給劉邦出謀劃策,助劉邦成功赴宴且全身而退。

劉伯溫,原名劉基,明朝開國元勳。朱元璋稱之為“吾之子房也”,也就是將劉伯溫與漢朝建國軍師張良劃為同一等。民間有這樣一句話,就可概括出劉伯溫的能力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劉伯溫之所以強過諸葛亮,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可以輔佐帝王,而諸葛亮在輔助劉禪爭天下時便略遜一籌,只顧著攻城拔寨,忽略了對劉禪的培養和引導。


史上軍師排行榜,你的心中誰是第一呢?


最文史


在我國曆史的長河裡面,軍師在戰爭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可能單打獨鬥不行,沒有什麼武力值,但是所做出的策略可以讓一支軍隊或者一個國家直接走向滅亡,在各自的戰爭中,軍師決定了戰爭的勝敗。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下我國古代最牛的八大軍師排行榜,大家看看都有哪些人上榜。

第七名:劉伯溫

劉伯溫明朝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不比諸葛亮差。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朱元璋能夠打下大明江山,都是劉伯溫的功勞。

第六名:趙普

趙普是五代十國到北宋初期最著名的政治家,是北宋開國功臣。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上皇帝就是他導演的。

第五名:王猛

王猛,人稱“賽諸葛”,就是說,他的智慧、謀略不會在諸葛亮之下,他的事蹟已經被載入史冊。

第四名:諸葛亮

相信諸葛亮是誰,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蜀漢的直接締造者,早已聞名於世。他是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軍事戰略家之一,運籌惟帷幄,決勝千里。空城計就是出自他之手。

第三名:張良

秦末漢初最著名的戰略家、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也是三傑之中唯一能夠功成身退的人,其他兩個都被害死了。張良以他高超的智謀幫助漢高祖劉邦打敗了項羽,最終奪得天下,他的才能堪比姜子牙。

第二名:范蠡

春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曾經幫助越王勾踐復國,之後功成身退,跑去經商,因為很有商業頭腦,最後富可敵國,被後世人尊稱為“商聖”。

第一名:姜子牙

姜子牙,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前半輩子懷才不遇,很窮,還要靠朋友接濟才能生活,但是後半輩子得遇明主,大展宏圖,幫助西周把商朝給滅了,建立了八百年的基業,屬於神話人物。姜子牙當選為中國歷史第一軍師實至名歸,大家以為如何?


小說說一說


軍師來說,個人覺得子房第一。


姜子牙

姜尚比較遙遠,他使了什麼計謀,事隔很久了,無從考究,只知道大概的一些歷史事蹟,關於他的傳說還是很多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更如現在的封神榜。正史記載比較少,我覺得很多人將他神話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他參加了牧野之戰,協助姬發滅商,而周朝喜歡將商朝的歷史功績醜化,並且誇大自身功德偉大以襯托新朝代的開明,姜子牙事蹟也在被誇大的大臣之內。

鬼谷子

有人說鬼谷子是很多派系的元老級人物和創始人,但可以肯定他不是軍師。我們不妨將他形容成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只是個教育家,培養了一大堆人才,比如孫臏,龐涓,張儀,蘇秦。且每個人都把戰國搞的天翻地覆,他創的派系作成書籍流傳於世,教導後人,他只是教育家。他從來沒有參加過行軍打仗,說不定把他缺乏實際行動能力,放在戰場上,他的計謀就不靈了呢。

劉伯溫

劉伯溫在大明統一前主要功績有以下三點,

1.協助朱元璋滅了小明王

2.建議朱元璋先打陳友諒,後滅張士誠。

3.在陳友諒水軍大軍壓進時,支持朱元璋不要投降。並且獲勝。

期間他只是幫助朱元璋制定一些比較好的戰略計劃,具體操作還是朱元璋想好實施的。說到如何打仗計謀之類,確實較張良比較少。

以上的三位加張良是傳統歷史上所謂的謀之大聖。其他的有點名氣的軍師我就不分析了,比如有人會問諸葛亮呢,他智謀不強嗎?那我說可能是受了羅貫中的影響吧,正史記載諸葛亮作為軍師的貢獻是相當少,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他都是作為政治家形象展示的。

張子房

最後說張良,正史裡有記載,它把張良是如何幫助劉邦滅秦,什麼買通好財的秦官啊,什麼縣一定要用軍事力量消滅啊等等都介紹的很清楚,他對人性的觀察已經爐火純青了。鴻門宴就不說了,人人皆知。劉邦滅楚,張良幫他制定了全國性的大戰略,將函谷關以東全封出去,並且在這過程中,一直陪在劉邦什麼出謀劃策,什麼不要拒絕韓信自封啊,讓彭越抄項羽糧道,出爾反爾啊,張良是主策劃。劉邦說子房有八大功勞,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張良有十四件大功。真正的軍師,真正的謀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