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祕密你知道嗎?

今年是鼠年,鼠位於12生肖之首,若以生肖來論的話,算是12年一個輪迴的開始,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鼠,不過此“鼠”非彼鼠,而是一種生活在大洋洲的袋鼠。

我們都知道,袋鼠只生活在澳大利亞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裡面,尤其是澳大利亞,是絕大多數袋鼠的主要分佈區域,但是你知道嗎?大多數人口中的袋鼠並非指一種動物,廣義上的袋鼠是指袋鼠目下所有有袋動物,狹義上的袋鼠指大袋鼠屬裡面的物種。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相對於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生態系統來說,澳洲這片土地上的生態系統尤為獨特,孕育了品類繁多的有袋類動物,其中又以袋鼠最為出名。

袋鼠是澳大利亞國寶級的動物,它們長得很有特色,能直立行走,前肢較短,後肢較長,跳躍能力出眾,尾巴粗大且強勁有力,能夠作為第五條腿支撐整個身軀短暫站立起來。這個特點在袋鼠攻擊模式上尤為重要,因為靠尾巴支撐起來的時候,後肢能夠騰出來攻擊對手。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關於袋鼠的話題,一時半會兒也說不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其中的一個冷知識,人類有偏手性這個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但是你知道嗎?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人類和部分類人猿才有偏手性現象,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越來越多的動物都有偏手性的現象,袋鼠就是其中之一。

它跟人類一樣,也會慣用某一隻“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偏手性,那麼袋鼠究竟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呢?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偏手性現象在人類當中十分常見,比如左撇子這件事情上,男女之間的比例是5:4,研究表明男生更容易出現左撇子。除此之外,人類身上的其他部位也十分容易出現類似的現象,比如世界上有60%的人習慣性用右耳朵接打電話,下意識用右耳朵聽牆根;又比如瞄門縫或者貓眼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用右眼看。

其實偏手性現象是伴隨著直立行走進化過程中而產生的一種現象,這點跟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幾乎吻合,因為靠四肢行走的動物出現偏手性的現象極其罕見。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這點其實不難理解,畢竟兩條腿行走的動物,便能夠騰出前肢,而慣用某一隻“手”的話,那隻手就會越來越靈活,偏手性的現象也就越來越明顯。

比如同樣被觀察到有偏手性現象的黑猩猩,它們在進食白蟻時,明顯會慣用某一隻手,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隻手用得越多,就越熟練、越靈活,那麼黑猩猩能夠抓到的白蟻就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依賴這隻手了,這種良性的循環會直接加劇偏手性的現象。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黑猩猩用右手掏白蟻窩


當初人類從四足行走逐漸演化成直立行走之後,就意味著雙手能夠騰出來做其他更加複雜的事情,當人類進化出這種能力之後,身體的某些神經系統差異化又會進一步演化,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偏手性現象就會越來越明顯。

可能這個概念不是很容易理解,打個比方:假如某個人養豬,賣掉之後就能獲得資金買更多的豬崽來養,之後賣出去得到的資金就越多,也能買更多的豬崽,如此這般往更好的方面發展。

當然,偏手性及直立行走等現象的實際發生過程十分複雜,目前人們的研究也沒有完全透徹,但袋鼠有偏手性現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動物學家們經過對數百份野生袋鼠樣本的研究之後發現,絕大多數的紅袋鼠以及澳洲東部灰袋鼠都是“左撇子”,也就是說它們更習慣用“左手”,這項研究成果及詳細的研究過程、報告都發表在2015年的《當代生物學》上面,感興趣的可以自行去查看。

當然,這個研究成果在生物學上面以及整個學術界上並不算什麼重大發現,但是對於野生動物愛好者以及我們普通百姓來說,卻是個有趣的新鮮事,畢竟袋鼠是左撇子聽起來還蠻新鮮的,可以作為日後閒談的談資。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紅袋鼠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習慣使用右手,而前面提到的這兩類袋鼠卻更加慣用“左手”呢?德克薩斯大學的生物學家麥克尼爾提出了一個假設,能夠幫助我們更快地理解這一現象。

他提到了紅袋鼠和東部灰袋鼠雖然目前主要在地面上活動,但它們的祖先都是生活在樹上的袋鼠,日常生活中,這些袋鼠習慣用右側肢體來固定,即抓緊樹幹樹枝,不讓自己掉下來,而騰出“左手”來整理毛髮或者進食,漸漸地,它們便養成了使用“左手”的習慣。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東部灰袋鼠


動物學家馬拉希切夫認為袋鼠的偏手性現象其實跟人類差不多,最終還得歸咎到大腦左右半球功能的差異化,簡單的來說就是左半球控制身體右側行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右側身體來解決問題,比如習慣性用右手來觸碰物體或者幹活;而右半球則控制身體左側行為,當人們遇到危險時,主要是用大腦右半球來控制身體左側率先逃離的。

當然人類大腦及人體的反應機制十分複雜,整個過程並非如上面提到的那麼簡單,實際過程要複雜得多。

為了弄清楚偏手性現象是否伴隨著直立行走而產生的,許多學者都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研究,其中一些學者對古氏樹袋鼠的研究或許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這一現象。

研究者們對動物園中的一些古氏樹袋鼠進行了偏手性方面的研究,發現它們並不具備這種現象,這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動物學家們的研究成果相左,進一步研究發現,原來古氏樹袋鼠日常的活動場所主要是在樹上,時間佔比高達99%,且它們用四肢爬行,這一研究結果與偏手性在四足行走動物中極為罕見這一結論吻合,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古氏樹袋鼠不會出現偏手性現象了。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古氏樹袋鼠


目前關於動物偏手性現象的研究還在繼續中,人類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依舊不足,就拿袋鼠的偏手性現象來說,依舊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研究課題,它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畢竟“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點用在動物身上也同樣適用。

大多數紅袋鼠和東部灰袋鼠在日常整理毛髮、進食時,都慣用“左手”,但是這個現象在紅頸袋鼠身上卻不明顯,研究者們認為這跟各自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紅頸袋鼠生活在較溫和及肥沃的澳洲東部,另外,前面提到的古氏樹袋鼠,它們主要樹棲,也沒有偏手性現象。


鼠年說“鼠”,袋鼠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紅頸袋鼠


袋鼠是“左撇子”這聽起來十分有趣,但是很多人知道後細想了一下,覺得這個知識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對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來說,知道袋鼠的偏手性問題的確沒有太多的作用,只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對於生物學甚至整個學術界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這表明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動物們的瞭解又近了一歩,對於動物保護等工作來說,也有一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