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西遊記》之《真假美猴王》裡究竟死的是六耳獼猴還是孫悟空?

小方說歷史1990


首先,看原著真假美猴王篇,最後作者已經給出答案,六耳獼猴被佛祖識破並用金缽現其原形,然後被悟空一棒打死。

現在有很多人繞開這個結果去討論這個問題,大概是這段劇情確實曲折離奇精彩紛呈。而西遊記又曾被定性為一部極具諷刺意味的小說。

那麼簡單說一下讓部分讀者起疑的地方:

一、六耳獼猴的出現很突然,似乎是憑空出現的,並且相貌、法力和兵器等都與悟空一模一樣。三界六道除了佛祖和諦聽似乎沒人知道他的根底。

而且關於六耳獼猴的設定是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他為什麼會去趟這渾水。這可是拿生命當賭注啊,難道只是為了那句富貴險中求?

二、諦聽的反應,按理來說作為地藏王的坐騎,沒有太多東西能讓他害怕,但他看破卻不說破,有人說他是害怕悟空再鬧地府,也有人說他是畏懼後面佈局的大佬;

三、悟空前後表現的反差,真假美猴王之後,悟空似乎變弱了,隨便來一隻妖怪都要搬救兵。

四、唐僧的反應,自那以後,他似乎再沒有念過緊箍咒。

基於此,解讀為,被打死的是悟空,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但是,這在我看來屬於過度解讀。就像考試,明明給你答案了,你非要找一大堆東西證明答案是錯的。


星塵夢羽


西遊記從我小時候就開始看到現在36了,看了無數遍,小時候什麼也不懂看西遊記,覺得故事情節生動形象,唐三藏佛門中人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美猴王法力無邊一路降妖除魔。豬八戒好吃懶做偷奸耍滑。沙和尚任勞任怨老實厚道。師徒四人一路風餐露宿,妖魔鬼怪使壞,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長大後再看西遊記又一番理解,美猴王降妖除魔時,沒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救走了。西遊記和現實生活中的場景比較相近,有本事的,沒有背景的人可能只能種地……

真假美猴王,我覺得打死的是真的,因為不服從領導,知道領導的秘密太多,又沒有背景,馬上就取到真經了,封佛了,用著你的地方不多了,混淆視聽,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和現實職場中沒有背景的你一樣。你得有危機感,凡事不能太出頭,以免蓋過領導的風頭,但是也不能讓領導感到你一無是處,得讓領導覺得你好領導,指哪打哪,離不開你,這樣你的職場生涯會一帆風順。





言宜慢心宜善


真假美獅王看的讓人眼花撩亂,不是到了悟來佛祖面前誰也分不出個真假。

其實《西遊記》中有隱性的描寫,只要細節抓住去洞察問題,真象不告也白。

真假美猴王唐僧面前兩者混目,豬八戒沙和尚盲然無知,打上天庭也弄不清所以然。

假美猴王通靈性,武藝高強!

倒底如來佛祖破了妖術的美猴王是真是假?

真假美猴王中每一次故事情節展開先動者是真,後應對者是假,不用法力無邊一一











白雲3498


要說到真假美猴王哪一集真孫悟空有沒有死這個很難說,咱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哪個六耳獼猴打傷唐僧哪個地盤根本就不是六耳獼猴的地盤,他為什麼要跑那麼遠去作案?

孫悟空跟六耳獼猴去龍宮、地府、南海觀世音、天庭,等等,都沒分辨出真假悟空來,在地府的時候諦聽聽出來了 但是沒有說,那麼諦聽知道了什麼?為什麼不敢說?



然後到西天如來佛祖哪裡,大家記不記得

就是孫悟空跟六耳獼猴還沒到的時候 如來就說了一句話,人不可有二心,否則必將招災引禍

如來無緣無故的說這句話的意圖到底在哪?


直到後來六耳獼猴被如來罩在紫金缽盂下,後來被悟空一棍子打死了整個過程我們來細細的分析一下。

開始他們去到東海龍宮,西遊記裡面龍王是比較弱的神,龍王也不知道有沒有那個道行,反正是沒有分辨出真假來,即使他分辨的出來,估計也不敢說

然後去到地府,說到地府的話大家也都知道,當初大師兄大鬧地府,把地府攪了個天翻地覆,試問地府之中誰不怕悟空

諦聽估計知道天意不可違,所以也沒有說出來

然後到觀音哪裡觀音也分辨不出,天庭眾仙依舊分辨不出來!


重點來了,到底有沒有六耳獼猴?這是個疑問,至於真孫悟空在真假美猴王裡死了,這裡不是沒有依據的,大家回憶一下

在真假美猴王之前孫悟空總是跟唐僧鬧彆扭,真假美猴王之後孫悟空從來就沒有跟唐僧蠻過彆扭

有人說這個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一個備份,如來最開始策劃西天取經的時候就準備好了,其實現在我們的企業也是一樣,一個上級領導誰願意下級整天不聽話,愛怎樣就怎樣,即使你能力再大,你不聽話肯定會被幹掉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挺有意思

說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一個分身

所以到那麼多地方都分不出真假,另一半也是悟空自己變得當然就分不出來了,所以如來才說了那一句,人不可有二心,否則必將招災引禍,如來知道孫悟空有二心了

孫悟空這裡呢也有想法,想我平日斬妖除魔,戰功赫赫,你唐僧反過來不待見我,還動不動埋怨我,我得弄點事情出來,讓上級領導知道,這個上級領導就是如來了

到了如來那裡,這個如來也聰明,就說這個猴子是六耳獼猴,然後也不知道從哪裡丟出紫金缽盂把那個分身罩在下面,然後孫悟空立馬就明白了,一棍子給打死了,這時候如來還假慈悲,悟空你打死他幹嘛?其實他們心裡都明白,一出鬧劇而已!

故事就說到這裡了,各位看官,看到這裡您覺得有道理就樂一樂,如果覺得沒道理就當老故事好了!!


田富貴


真假孫悟空以前,孫悟空火眼金睛可以看穿一切,以後呢?孫悟空在太上老君八卦爐中沒有被煉死,最後成就火眼金睛,差點被紅孩兒火燒死,是不是說,紅孩兒的火比太上老君的還厲害?



越搞笑越快樂


這個真的是《西遊記》陰謀論中最最低級的一個說法了,自打問世就一直被噴。“真假美猴王”在原著裡明擺著被打死的就是六耳獼猴,這還能鬧出爭議,匪夷所思。
都說六耳獼猴和孫悟空一模一樣,連照妖鏡都不能分辨。但是仔細研究原著中他倆的行為舉止,你就會發現六耳獼猴和孫悟空完全是天差地別的兩個人。
浙江版《西遊記》真假美猴王的差異特別明顯,不用什麼諦聽大家都能看出左邊那貨是假的!
先看看六耳猴是怎樣對待花果山小猴的:
那行者見沙僧打死一個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來追趕,回洞教小的們把打死的妖屍拖在一邊,剝了皮,取肉煎炒,將椰子酒、葡萄酒,同眾猴都吃了。
——摘自《西遊記》
六耳獼猴十分殘忍,連同類都吃,還讓其他猴子也跟著吃。就憑這一點,花果山的群猴就該知道這大王是個假的了。原著裡這個鏡頭實在是太政治不正確,所以浙江版《西遊記》改為六耳猴踹了小猴們一腳。
六耳猴吃小猴改成踹小猴
因為真正的孫悟空非常疼愛自己的猴腿子,大鬧天宮期間,他因為自己的猴子們不曾受傷而開心,吃蟠桃偷御酒也不忘打包帶回花果山請小猴們吃。
大聖道:“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況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駱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大聖道:“你們就是‘親不親,故鄉人。’我今早在瑤池中受用時,見那長廊之下,有許多瓶罐,都是那玉液瓊漿。你們都不曾嘗著。待我再去偷他幾瓶回來,你們各飲半杯,一個個也長生不老。”眾猴歡喜不勝。
——摘自《西遊記》
取經後孫悟空第一次回花果山探親看到小猴們境況悲慘,就傷心落淚,還把欺負小猴的強盜趕殺一空。
那大聖正當悲切,只聽得那芳草坡前、曼荊凹裡響一聲,跳出七八個小猴,一擁上前,圍住叩頭,高叫道:“大聖爺爺!今日來家了?”美猴王道:“你們因何不耍不頑,一個個都潛蹤隱跡?我來多時了,不見你們形影,何也?”群猴聽說,一個個垂淚告道:“自大聖擒拿上界,我們被獵人之苦,著實難捱!……卻才聽得大聖爺爺聲音,特來接見,伏望扶持。”那大聖聞得此言,愈加悽慘。
再看看原著中六耳獼猴對待唐僧是怎樣的行為做派:
那行者(六耳猴)變了臉,發怒生嗔,喝罵長老道:“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賤我!”輪鐵棒,丟了磁杯,望長老脊背上砑了一下。
六耳猴對待唐僧十分兇狠,起先還學著孫悟空的舉止演戲,假若這次唐僧原諒了“悟空”,六耳猴也不用變出一個假團隊要去西天取經了。但是唐僧不肯原諒“悟空”,六耳猴一棍子就把唐僧掄倒了。
注:“砑了一下”是指“輕輕地接觸”,所以唐僧碰了金箍棒並未曾死。
浙江版這一段六耳猴的笑聲好魔性
如果在如來面前被打死的是孫悟空,後文書的猴子是六耳獼猴,那麼六耳獼猴對待唐僧的態度依然不會有什麼改變的。因為哪怕是唐僧死了,六耳猴也會變出一個新的唐僧去西天取經的。
浙江版六耳猴的表情模板
但是在獅駝國(“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已經過去很久),孫悟空誤信謠言,以為唐僧真的死於妖精之口時,他是什麼反應?
他(孫悟空)落下雲頭,搖身一變,變作個小妖兒,演入門裡,大街小巷,緝訪消息。滿城裡俱道:“唐僧被大王夾生兒連夜吃了。”前前後後,都是這等說,行者著實心焦。
浙江版《西遊記》孫悟空假扮的小妖
行者近前叫聲“悟能。”那呆子認得聲音,道:“師兄,你來了?救我一救!”行者道:“我救你,你可知師父在那裡?”八戒道:“師父沒了,昨夜被妖精夾生兒吃了。”行者聞言,忽失聲淚似泉湧。八戒道:“哥哥莫哭,我也是聽得小妖亂講,未曾眼見。你休誤了,再去尋問尋問。”這行者卻才收淚,又往裡面找尋。
這段把孫悟空內心的恐懼拍得超級傳神
忽見沙僧綁在後簷柱上,即近前摸著他胸脯子叫道:“悟淨。”沙僧也識得聲音,道:“師兄,你變化進來了?救我!救我!”行者道:“救你容易,你可知師父在那裡?”沙僧滴淚道:“哥啊!師父被妖精等不得蒸,就夾生兒吃了!”
大聖聽得兩個言語相同,心如刀攪,淚似水流,急縱身望空跳起,且不救八戒沙僧,回至城東山上,按落雲頭,放聲大哭,叫道:“師父啊!恨我欺天困網羅,師來救我脫沉痾。潛心篤志同參佛,努力修身共煉魔。豈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西方勝境無緣到,氣散魂消怎奈何!”
你讓我如何相信為唐僧之死落淚的這位是六耳獼猴
行者悽悽慘慘的,自思自忖,以心問心道:“這都是我佛如來坐在那極樂之境,沒得事幹,弄了那三藏之經!若果有心勸善,理當送上東土,卻不是個萬古流傳?只是捨不得送去,卻教我等來取。怎知道苦歷千山,今朝到此喪命!罷!罷!罷!老孫且駕個筋斗雲,去見如來,備言前事。若肯把經與我送上東土,一則傳揚善果,二則了我等心願;若不肯與我,教他把松箍兒咒念念,退下這個箍子,交還與他,老孫還歸本洞,稱王道寡,耍子兒去罷。”
唐僧“死”後,孫悟空根本沒有分行李散夥的想法,而是繼承師父的遺願,在西天取得真經送上東土。相比之下,分行李急先鋒、散夥領頭人豬八戒真應該感到慚愧。
所以說僅僅從《西遊記》原著的描述,就能非常簡單地推斷出在如來面前被打死的就是六耳獼猴,西天取經的就是真正的孫悟空。什麼如來要六耳猴取代悟空啊云云,這種三觀不正的低級陰謀論原創者,真是其心可誅!
樣貌可以一模一樣,本事可以一模一樣,但是孫悟空的靈魂、感情和信念是不可能被六耳獼猴複製的。
六耳獼猴就是實打實的另一個妖怪,他和孫悟空本人並沒有什麼關係。所謂“二心說”是來自《西遊記》同人小說——明末董說的《西遊補》中的情節,經過網絡一渲染反而鬧的這麼多人相信。六耳獼猴是啥,原著早就寫的明明白白。
如來才道:“……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
菩薩道:“敢問是那四猴?”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小方說歷史1990


 西遊記兒時的伴侶相信看過《西遊記》的朋友們對《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肯定耳熟能詳,結局看似六耳獼猴被處死,孫悟空又回到師傅身邊,一切皆大歡喜。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被打死的六耳獼猴其實是真的孫悟空,那隻冒充孫悟空的猴子其實是如來安排的?一切皆有可能,

  看《西遊記》原著第五十七回:說是“六耳獼猴”化作孫悟空的摸樣,傷了唐僧,後又和孫悟空大打出手,一時難分真假。這位假孫悟空,實力應該至少和孫悟空不相上下,鬧到上天入地下海。唐僧念緊箍咒,兩個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個真假;拖塔天王拿照妖鏡照,也分不清;又到觀音菩薩那,觀音也看不出。最後到幽冥處閻羅那,經“諦聽”聽過之後,“諦聽”卻說:“我看出來了,卻不敢說”,最後還是如來佛道出六耳真身並用金缽盂罩住,才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

  這是整個故事,看似很簡單,很完整,不過,這是一個天大的伏筆。我們現在先假設一下,被打死的那個是悟空,活的那個是六耳獼猴。我這不是胡說的,是有道理的:

  一、六耳獼猴和孫悟空一模一樣,誰也看不出來,就算如來騙大家說六耳獼猴就是真的悟空,而這個謊言,也只有如來知道真相,真正的孫悟空只能啞巴吃黃連。

  二、六耳獼猴很有可能是如來安排的一個託,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是個叛逆者,而如來是西天的佛教最高統治者,哪個統治者會允許一個叛逆者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孫悟空一向不敬重如來。所以如來會想方設法消滅孫悟空。當然不能明白著把孫悟空直接殺了,所以才出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悟空,殺孫悟空於無形。這個推理也是有據可依的:

  1.在地府裡面,經“諦聽”聽過之後,“諦聽”明知道真假,卻不敢說,其想法肯定不是怕兩個悟空大鬧地府,而是這個六耳獼猴有很強大的後臺,那就是如來。所以,“諦聽”自然不敢說出真相。

  2.其次,可以證明“諦聽”不是真正的怕二猴大鬧地府的原因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個法力很強的人,這人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何許人呢?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與觀音、文殊、普賢齊名,可見此人厲害。既然有這麼厲害的佛門中人在此,難道“諦聽”還擔心這兩潑猴會大鬧地府?

  三、大家都知道,孫悟空的師傅是“菩提祖師”,“菩提祖師”何許人?《封神榜》上有個線索,就是“混鯤祖師”的徒弟。“混鯤祖師”弟子無數,而讓他最得意的兩大弟子,便是如來和菩提祖師。小編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兩位聖人是同門師兄,其間菩提不知與如來間發生了什麼變故,卻神秘消失,從此再不聞蹤跡。這是一個很有力度的線索,證明二人之間有矛盾。話題又回到孫悟空身上,他又恰巧是菩提祖師的徒弟,如來見到昔日仇人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領,不想方設法除之更待何時?

所以我個人認為打死誰都有可能的,畢竟兩人都是技術過去。





一張白紙白紙一張918


假悟空死了,或者說,就沒人死了。

假悟空的動機很奇怪,按道理他的棍子就算不如孫悟空,也是個難纏的,結果上來就是輕輕的給唐僧來了一下,打暈了以後,也不想著拿唐僧燉了,就是把行李全拐跑了,然後跑去花果山,找了猴子變成取經的人,打算取經去。之後和孫悟空一起,從觀音到天庭到地府最後到大雷音寺(此時變成“辨正邪”),假悟空毫不畏懼,直到最後如來分出兩者,假悟空才打算跑路。

第一,假悟空也打算去取經,還打算送回東土,按他的說法就是圖個“名”以及“讓東土之人以他為祖”,但是取經本身是要到西天佛前取經,佛祖能給他經嗎?他能打得過佛祖嗎?他的小九九能瞞得過佛祖嗎?

第二,辨真假這問題,都辨到西天佛祖面前了,整個西遊記裡有幾個妖怪敢在如來面前放肆的,但是他卻依然不懼。假使它真是六耳獼猴,他之前潛伏修煉到後來才出來,結果一出來就像找死似的周天和孫悟空辨真假,一直到如來面前,這完全不像是一個如來介紹中的“六耳獼猴”該有的樣子。

而再想想,整件事情以隊伍不和,師徒生異心起,以如來遣觀音修師徒關係終,並且之後唐僧和孫悟空的關係變得非常好,好到不科學。整件事情中,要說得“利”的,還是孫悟空自己。

再換一個思路,假悟空找了猴子扮成師徒一行去取經,其中也有一個說法。孫悟空為花果山的猴王,他選猴子取經,那麼猴子們雖不至於安安穩穩,但是至少是聽孫悟空或假悟空話的,而孫悟空則曾經和唐僧鬧掰過很多次,在保證取經進度這一目的上,唐僧是個不折不扣的刺頭。

因此,有一個說法反而可信度更高:沒有假悟空,從頭到尾就是孫悟空。但我認為他並非演戲,而是真遇到問題了,而他所謂的辨真假,其實是辨是非。如來也說過:“汝等皆是一心,且看二心如何鬥來”。二心,孫悟空大方向取經是沒問題的,二心則是在唐僧身上:要不要接著和這個拖油瓶去西天取經。打唐僧、偷行禮、造隊伍取經的“悟空”是想把唐僧踢開,而跑去找菩薩的“悟空”則希望回去師徒四人一起渡過難關,孫悟空正是陷入了這樣的一個抉擇中。而打死假悟空,即是悟空抹去惡念,重回正軌的標識。

如來最後的解決方式很簡單,並非什麼許願,而是讓觀音前去說合,也算是給唐僧上了一堂思想課。有人說孫悟空還拿瞭如來的成佛許願,但是後來唐僧會說悟空已解無字心經,說明這個時候的猴子其實內心已有佛性。佛,覺者。我認為這才是孫悟空成佛而不是菩薩的理由。


胡說映畫


看過不少腹黑答案,說的是被打死的是真悟空。

也有電視劇解釋,其實孫悟空打死的是自個的心魔,業障罷了。

腹黑的說法,哥們就不解釋了,反正就是陰謀論唄。

至於心魔、業障說法,也脫離了原著,自個編造的理由。

總之就是六耳獼猴與孫悟空是屬於不同猴子,前者膽大妄為,試圖以假亂真,奈何鬧上了西天被辨了個清晰無疑,害了自家小命。

吳承恩如此寫並無什麼其餘心思,不過是一段劇情罷了,甚至只想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假的永遠當不了真。

奈何現代人的心思複雜了,愣是將簡單的劇情給牽扯複雜了,頗有不作不死的意味,鬧得大夥全給繞迷糊了。

想必吳承恩即便活到今天也會大傷腦筋,暗歎:後生可畏啊!


鴻哥iouyh福小鋪


“真假美猴王”這一節可以說是《西遊記》中最受爭議的情節了,關於最後被打死的是真悟空還是六耳獼猴眾說紛紜,在此島主說一下個人看法,對錯與否請諸君斧正。

島主認為,根本就沒有六耳獼猴,假悟空是真悟空心魔所化,且不受悟空本人控制。

先說六耳獼猴為何不存在。六耳獼猴這一說法出自佛祖如來之口,據佛祖所說它是混世四猴之一,“善聆聽,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那麼問題來了,且不說這六耳獼猴從哪兒弄來金箍棒(定海神針)和緊箍咒(觀世音特製)這兩件絕版裝備,它既然能知前後為何又要跑到如來這裡送死?

更重要的證據存在於如來的“混世四猴”一說。按如來的說法,除了悟空和六耳之外還有兩種神猴,一曰赤尻馬猴,二叫通臂猿猴。而這兩種神猴在前文中居然出現過!《西遊記》第三回開頭,悟空苦於沒有趁手兵刃時有四個老猴上前獻策,兩隻赤尻馬猴兩隻通臂猿猴。如來口中的混世神猴不但沒有如來所說的神通還是悟空的手下!由此可見“混世四猴”一說是存在巨大漏洞的。

再說為何假悟空是悟空心魔所化。西遊記第五十八回的標題《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一體二心之意已經說的很明確。二猴鬥到西天之時如來也正在講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禪理,看到二猴將至更是直言:“汝等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由此可見如來看出了真假悟空其實是悟空自己二心相鬥善惡相爭,只不過為了取經大業才替悟空撒了謊,既安撫了悟空“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也給了經歷此事的唐僧和三界諸神一個交代。



那麼既然知道了所謂六耳獼猴是悟空心魔所化,那我們是否可以就此認定“真假美猴王”是悟空自編自導的一出苦肉計呢?島主個人認為不是,證據就來自於第五十七回中沙僧來花果山一節。

這一節中“假悟空”變出了師徒四人揚言自己取經,沙僧將扮演假沙僧的猴子一杖打死隨後逃出花果山。那麼被打死的猴子是如何處理的呢?原文寫到:“大聖回洞教小的們把打死的妖屍拖到一邊,剝了皮,取肉煎炒”。悟空居然把自己的猴子猴孫吃了!要知道悟空雖然出身妖怪也吃過人肉,但對自己的猴子猴孫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當時沙僧已走沒必要逢場作戲,這種毫無必要且毫無底線的惡行足以說明假悟空(心魔)十分兇惡,且根本不受真悟空控制。

綜上所述,所謂六耳獼猴是悟空心魔所化且不受悟空主觀控制,島主認為只有這個結論才能解釋“真假美猴王”中的各種bug,從而使情節更加合理,更加順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