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从额穆到蛟河,县公署在流离失所中变更

编者按:从额穆县到蛟河县,公署牌匾几经更换,百姓生活颠沛流离,在和平年代看曾经乱世的家乡深有感触,今整理已被淡出的历史,勿忘国耻,不忘初心。

民国政府建立,额穆公署更匾

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成立,11月份,衙门称为县,知府改为公署,知事也改称了县长。公署的匾额从门楣上摘了下来,也由方的改成长的,改挂在大门左侧。

日军进入县城,乱局日盛一日

就在县公署正气刚刚兴起,新秩序新风气循序渐进之时。噩梦般的“九一八”炮声打碎了这里的平静。

1931年9月23日,日军神速如从天降,号称矢野部队250名全副武装,车载马驮,枪炮辎重,耀武扬威地闯进了额穆县城。与此同时,蛟河、退抟、八家子等重镇要塞同时开进了4个中队1000多人的全武装部队。

“德林”攻打额穆,县城战火大乱

1932年3月初,就在伪县公署成立不久,德林部吴义成、刁岐山率部攻打敦化和额穆索县城,包围了额穆索,黑夜一队战士翻越城墙打开大门,大部队涌进城内,集中火力攻打伪驻守的县公署。一时间枪声大作,火光冲天。

张县长对这次袭击一点准备也没有,他意识到大事不妙,藏好钱和贵重的私物,一窜翻墙跳进西院。

县长携印荒逃,流落蛟河度日

这时他才想起上任时,接过公署的大印和他个人印章,还锁在他县长既办公又住宿的那间东院正房内。于是他又窜上墙头,见无动静便翻墙过去,取来那装印章的小木盒子,翻身上马,惊惶又狼狈地跟着那几个日本兵摸黑跑出了公署大院。马不停蹄一直向西,穿过黄泥河东山来到火车站,登上西去的一列货车的尾车,走了近一个时辰,到了蛟河。

张县长手捧印盒,独自一人住进驻扎在蛟河北面的一间房里,一待就是十多天。

从额穆到蛟河,县公署在流离失所中变更

图为迁至蛟河县后的公署

起草变更公文,额穆迁至蛟河

张县长在蛟河的时日反复思索,为何不把县城挪到蛟河?这里交通便利,有铁路、有电厂,有电灯黑天白天都能看得清。这里新修的铁路直通五常,回家也能方便许多。于是他让下属起草了一份公文:“蛟河两面环河,东面铁路,以吉敦站为屏,而东十余丈又有岗岭为横亘。现又编制铁网,状如蒺藜,每隔三四米树一木桩,十分坚固,遍绕城池四周,此网距电厂极近,如若通电就是电网,触者立毙。如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另有友军千余奋力之保障。县公署设此城之中,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公署更换到蛟河的事很快就木已成舟,1933年11月,吉林省公署正式敕令额穆县公署迁至蛟河保,县域不变,公署人员设置不变。额穆索设行署,辖管岭东额穆、黑石、官地、塔拉四保。

几挂鞭炮过后,从额穆索拉来的那块刷着白漆的“额穆县公署”牌子,正正道道地挂在了蛟河保西南,嘎呀河畔一个深宅大院的大门旁,就算是新的公署开张了。

参考《蛟河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