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長沙展區)觀後

■周 鑫

抽出時間,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長沙)楷書、隸書展的最後時刻,與幾位朋友乘長車馳向美麗的湘江西岸,幸得觀瞻。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楷書水平很齊整,發掘了一大批30歲上下的年輕學子。

概括地說,魏楷多於唐楷,小字多於大字,偶有擘窠碩字,幾幅漢唐寫經。魏楷水平高於唐楷,取法北碑者多。唐楷中歐派佔半壁江山,入古出新者眾。顏的寬博有點被冷落,褚的隨和並不盡如人意,趙佶很孤獨,細腳伶仃站在那裡,沒有一個伴。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最為打眼的是一幅柳誠懸體的作品穿著一件大紅的唐袍突兀地立在東牆上“憤怒地”看著藐視它的觀眾。魏楷自信達到頂點,幾乎每一幅作品面前都有簇擁者,年輕的少男少女給它拍照,還不時特寫,似乎要把魏楷眉宇間的英氣都印在微信的相冊裡,這比起孤獨的柳體實在是風光無限。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小楷很受人青睞,取法倒也多樣,形式花樣翻新。最愛的母本似乎是趙子昂、王寵、《靈飛經》一類。典雅蘊藉的鐘太傅並不受待見,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字的大小也是看點,有兩三幅小得如蟻穴聚會,密密麻麻地讓我這個眼睛初花的半老俗人目不忍睹。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記得寶雞面試時,看到一位彪形大漢在旁若無人地寫蠅頭小楷,不知道他這麼碩闊的胸膛裡怎麼裝得下這麼多的瑣碎小可。大器容物,想必先生腸腦裡一定柔情似水,細密如麻。讓朋友不解的是,一幅小楷中夾雜了大量的草書,居然斬將過關。其實古人也有如此寫狀,被喻為“雨加雪”的鐘繇《得長風帖》不照樣彪炳千秋了。還有蘇軾一路兩三幅作品,如果把這類稿件投進行書類也不為過,只是無法入展罷了。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至於隸書,卻是精彩紛呈的。

大部分作品格調是令人稱羨的。秀麗打敗了蒼茫,欹側輸給了工穩,大字與小字基本平分秋色,部分古隸、幾幅榜書,還有個別偏僻的書體,如金農、簡帛、似隸非篆的秦簡,算是辛辣湘菜裡的一口甜食,不管好吃與否,但爽了一下腸胃。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可是我還是偏愛渾樸一路,當然,這並不影響我對整體作品的贊同。我以為,蒼渾與朴茂應該是隸書的主調,漢隸不應該兒女作態的,理應大氣磅礴。可是十二屆國展的隸書作品卻秀妍居多,且多以小字為之,儘管沒有《曹全碑》《乙瑛碑》這樣的長髮姑娘在展廳忸怩,而過多的《禮器》風貌還是顯得有些單調。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但大字作品有幾件實在打動人,作品風格統統為通篇鉅製,形制不事雕琢,以大美氣象打動人心,每一根線條都是作者凝結風霜的心路。這為宏闊的展廳塗抹了壯美的古色,譜就了激盪的旋律。不過我的喜好不強加於人,這是我的脾性,說說而已。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除了上面的好惡,最不滿意作品的《創作手記》。

中國書協的十六字方針裡有“藝文兼備”,且不說創作文本的高低,每一篇創作手記都是作者的文學水平、審美取向的側面反映。然而可讀者寥寥,大多就事說事,莫說文采,很多人敘事說理的能力都欠缺,如何面對傳統經典的洋洋大觀?這些作者的藝路想走遠真不容樂觀。我認為,每一個書法作者,加強文字與文章的學習是必需的,唯有這樣,作品的質量將越來越高,書卷雅氣會躍然紙上。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帶著一天的疲憊從湖南美術館出來,湘江岸邊,聞江水滔蕩,聽同道感懷,受益良多。

圖片均為12屆書法國展展廳所拍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