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长沙展区)观后

■周 鑫

抽出时间,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长沙)楷书、隶书展的最后时刻,与几位朋友乘长车驰向美丽的湘江西岸,幸得观瞻。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楷书水平很齐整,发掘了一大批30岁上下的年轻学子。

概括地说,魏楷多于唐楷,小字多于大字,偶有擘窠硕字,几幅汉唐写经。魏楷水平高于唐楷,取法北碑者多。唐楷中欧派占半壁江山,入古出新者众。颜的宽博有点被冷落,褚的随和并不尽如人意,赵佶很孤独,细脚伶仃站在那里,没有一个伴。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最为打眼的是一幅柳诚悬体的作品穿着一件大红的唐袍突兀地立在东墙上“愤怒地”看着藐视它的观众。魏楷自信达到顶点,几乎每一幅作品面前都有簇拥者,年轻的少男少女给它拍照,还不时特写,似乎要把魏楷眉宇间的英气都印在微信的相册里,这比起孤独的柳体实在是风光无限。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小楷很受人青睐,取法倒也多样,形式花样翻新。最爱的母本似乎是赵子昂、王宠、《灵飞经》一类。典雅蕴藉的钟太傅并不受待见,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字的大小也是看点,有两三幅小得如蚁穴聚会,密密麻麻地让我这个眼睛初花的半老俗人目不忍睹。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记得宝鸡面试时,看到一位彪形大汉在旁若无人地写蝇头小楷,不知道他这么硕阔的胸膛里怎么装得下这么多的琐碎小可。大器容物,想必先生肠脑里一定柔情似水,细密如麻。让朋友不解的是,一幅小楷中夹杂了大量的草书,居然斩将过关。其实古人也有如此写状,被喻为“雨加雪”的钟繇《得长风帖》不照样彪炳千秋了。还有苏轼一路两三幅作品,如果把这类稿件投进行书类也不为过,只是无法入展罢了。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至于隶书,却是精彩纷呈的。

大部分作品格调是令人称羡的。秀丽打败了苍茫,欹侧输给了工稳,大字与小字基本平分秋色,部分古隶、几幅榜书,还有个别偏僻的书体,如金农、简帛、似隶非篆的秦简,算是辛辣湘菜里的一口甜食,不管好吃与否,但爽了一下肠胃。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可是我还是偏爱浑朴一路,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对整体作品的赞同。我以为,苍浑与朴茂应该是隶书的主调,汉隶不应该儿女作态的,理应大气磅礴。可是十二届国展的隶书作品却秀妍居多,且多以小字为之,尽管没有《曹全碑》《乙瑛碑》这样的长发姑娘在展厅忸怩,而过多的《礼器》风貌还是显得有些单调。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但大字作品有几件实在打动人,作品风格统统为通篇巨制,形制不事雕琢,以大美气象打动人心,每一根线条都是作者凝结风霜的心路。这为宏阔的展厅涂抹了壮美的古色,谱就了激荡的旋律。不过我的喜好不强加于人,这是我的脾性,说说而已。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除了上面的好恶,最不满意作品的《创作手记》。

中国书协的十六字方针里有“艺文兼备”,且不说创作文本的高低,每一篇创作手记都是作者的文学水平、审美取向的侧面反映。然而可读者寥寥,大多就事说事,莫说文采,很多人叙事说理的能力都欠缺,如何面对传统经典的洋洋大观?这些作者的艺路想走远真不容乐观。我认为,每一个书法作者,加强文字与文章的学习是必需的,唯有这样,作品的质量将越来越高,书卷雅气会跃然纸上。

12届书法国展上,孤独的柳体与风光无限的魏碑

带着一天的疲惫从湖南美术馆出来,湘江岸边,闻江水滔荡,听同道感怀,受益良多。

图片均为12届书法国展展厅所拍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