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從"茶必武夷"到瘋狂的"牛肉"|中國古典傢俱

文|陳勇光 攝影|周昂、長樂


從


這幾年,真正到了"茶必武夷"的時代。這種潮流,從福州,江浙乃至北方茶客的飲茶風潮足以看出。人們稱"掉進巖茶的坑,就出不來了"。一般茶客,剛開始對巖茶普遍存有排斥感,"嫌其濃苦似飲藥",說是"喝起來像咖啡"、"有一種煙味",及至有機會喝到花香濃密、巖骨錚烈、喉韻長久的好茶,才發現巖茶之氣韻不同凡響,再喝別些個"好茶"都不算是一回事了。


武夷巖茶,歷來判斷它價格的標準就兩個字——"山場",或稱"出身",三坑兩澗的茶最為頂級,其他正巖茶又略低一檔,半巖茶的價格掉了一半多,洲茶的價格不到正巖茶的十分之一。好的山場,才能造就"巖骨花香",山場不好,充其量只能在"花香"上做做文章。


以山場來定價是歷來已久的傳統,到了今天,似乎有些變化。比如同屬三坑兩澗的茶,相互間的價格竟也可以相差十倍以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牛欄坑肉桂與其他坑澗肉桂的對比。


走火的"牛肉"


"牛肉"的走火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牛欄坑以山崖峻峭而名,此地遍植肉桂,以其凜烈霸氣著稱。十年前,在北方或中原或是西南地區,你如果很誠心地拿一泡牛欄坑肉桂請客人喝,人們都會說那茶太濃喝不慣,喝得來的,基本可以稱為"玩家"或高手了。


而到了今天,如果茶店上賣的是巖茶,茶客常常要問"有牛肉嗎?"一副非常專業的樣子;或者直接甩一泡出來,"喝我的!"似乎每家巖茶店都會有"牛肉",每個人手上都會變魔法般地拿出一泡"牛肉"。


"牛肉"玩家還知道,"牛肉"還可以根據山場的不同位置細分成"牛首"、"牛肚"、"牛尾"等等,頂級"牛肉"的價格高達七八萬元,也就是說,一泡"牛肉"的價格為大幾百上千元。


真正的問題在於,沒有幾個人瞭解霸氣是怎麼回事,也沒有幾個人喝得懂山場的個性。一窩蜂似地市場行為,更形成了"人人喝'牛肉',人人喝不到'牛肉'"的悖論與怪象。


從


從


"牛肉"的風行,也帶動了"馬肉"、"龍肉"、"獅肉"等各種肉桂的熱火,各地常會舉辦"全肉宴",讓茶客對武夷山的山場長了不少見識,比如馬頭巖、九龍窠、鬼洞、虎嘯巖、象鼻巖、竹窠、鷹嘴巖、獅子峰、天心岩、貓耳石、燕子窠等等。這些山場的肉桂,也就有了特別的名字。


不同山場肉桂,因土壤、氣候、種植管理、工藝等原因,相互間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哪怕只是一款肉桂品種,要搞懂不同區域的氣息,沒有十年以上的功力是連門都進不去的。也基於此,以不同山場的肉桂仿冒當前最風行、價格也昂貴的"牛肉"就成了市場上常見的現象。


所以你會喝到各種各樣的"牛肉",喝的當下,你心中問號也會越畫越大。


與牛欄坑齊名的悟源澗、流香澗、慧苑坑、大坑口,都有不少的肉桂品種,如果有人把它們按一定比例拼在"牛肉"裡,還算是"有良心"的做法,那麼,其他那些找不到一片"牛肉"的"牛肉"這樣的黑色幽默,其實每天都在上演。


為什麼"牛肉"能夠風行?


好喝是"牛肉"風行的最基礎原因。大凡懂一點巖茶的人,都知道"巖骨花香"是巖茶最迷人的魅力。"牛肉"是最能體現巖韻或稱巖骨的茶。好的"牛肉",確實讓人感慨,入口的衝勁十足,巖骨凜烈,桂皮香或乳香細密,滋味細膩飽滿,變化豐富,的確迷人。


這樣的茶喝後最易上癮,別說半巖茶,外山茶,就是普通的正巖茶都覺得缺少力道,喝得像清湯寡水了。也就是人們說的"入得巖茶的坑,想出就出不來了"。


以前有茶友喜歡喝普洱,覺得只有普洱最有內質,巖茶有火氣。後來有機會喝到"牛肉",喝著喝著,才發現"上當"了,巖茶的沉厚或幽長的香氣,直接或綿厚的衝勁,層層變化的滋味,再難以在其他茶類中找到。


從

牛欄坑肉桂毛茶


要說肉桂的產量稀少,似乎不能成為理由。只是,武夷山的山場面積相對於雲南等地真的是太小了,想想看,僅僅一個西雙版納的布朗山,開車都要兩三天才逛得完,徒步半天就幾乎走完的坑澗面積與產量絕對是少之又少。一條著名的"牛欄坑",走得快,半小時就能走完,它的肉桂,產量可想而知。


只是,和牛欄坑一樣著名的悟源澗、流香澗的茶葉產量更是少得可憐,可它們卻未能享受奢貴與殊榮,原因何在?


並不是說它們不夠霸氣,要知道,三坑兩澗,本來就是頂極巖茶的代名詞,每一個地方,都極具個性魅力,都擁有不少的"粉絲團"。


冰火兩級的正巖茶與大宗巖茶


一款好茶能夠風行,更重要的原因,其實在於市場營銷的推廣。


吸引眼球的是各類新穎的事件,"牛肉"和各種"可以喝的肉",塑造了一個"很好玩"的事件,熱度之下,人們樂於嘗試。


好玩的名字,好喝的內質,趣味盎然,雅俗共賞,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微信微博推波助瀾之下,"牛肉"很快風行起來。這種方式,對巖茶的推廣效果極好。"牛肉"的經典品牌,除了各式營銷事件,會再加上精美的包裝,到位的推廣,堪稱經典案例。


從

品鑑“牛肉”


相比之下,除正巖肉桂以外的茶,熱度就弱了許多,價格上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甚至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瀕臨被"滅絕"的悲劇。


近日聽聞一八卦:某茶葉大戶準備剷除自家白雞冠改種肉桂,而另一位做茶人聽說後願意花3倍價格買下這片白雞冠繼續做茶。不論來源真假,武夷山肉桂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是事實,並且以犧牲原種植品種改種肉桂的現象不在少數。


產自核心區以外的半巖茶、洲茶及除肉桂以外的其他巖茶品種,漸漸名不經傳(武夷巖茶四大名樅,如今幾乎都被鋒芒畢露的肉桂、水仙所遮蓋,大紅袍作為公共品牌,更是成為"萬金油"式的茶),其價格卻十分低廉,甚至連"牛肉"的零頭都不到,並且賣不動。


從

品鑑“牛肉”


古希臘先哲說: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一邊是"瘋狂"追逐高高在上的正巖茶,一邊是遭遇銷售困難的大宗巖茶,二者之間的矛盾對於整體武夷巖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來說,無疑是十分不利的。武夷巖茶如何走出一條有序、長遠的路子,不僅是茶企、茶農的關切,無數痴迷武夷巖茶神韻的茶人們也拭目以待……


從

品鑑“牛肉”

總 編 | 鄧雪松

主 編丨林育程

執行主編丨程香

資料來源 | 《中國古典傢俱》2018年06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