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从"茶必武夷"到疯狂的"牛肉"|中国古典家具

文|陈勇光 摄影|周昂、长乐


从


这几年,真正到了"茶必武夷"的时代。这种潮流,从福州,江浙乃至北方茶客的饮茶风潮足以看出。人们称"掉进岩茶的坑,就出不来了"。一般茶客,刚开始对岩茶普遍存有排斥感,"嫌其浓苦似饮药",说是"喝起来像咖啡"、"有一种烟味",及至有机会喝到花香浓密、岩骨铮烈、喉韵长久的好茶,才发现岩茶之气韵不同凡响,再喝别些个"好茶"都不算是一回事了。


武夷岩茶,历来判断它价格的标准就两个字——"山场",或称"出身",三坑两涧的茶最为顶级,其他正岩茶又略低一档,半岩茶的价格掉了一半多,洲茶的价格不到正岩茶的十分之一。好的山场,才能造就"岩骨花香",山场不好,充其量只能在"花香"上做做文章。


以山场来定价是历来已久的传统,到了今天,似乎有些变化。比如同属三坑两涧的茶,相互间的价格竟也可以相差十倍以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牛栏坑肉桂与其他坑涧肉桂的对比。


走火的"牛肉"


"牛肉"的走火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牛栏坑以山崖峻峭而名,此地遍植肉桂,以其凛烈霸气著称。十年前,在北方或中原或是西南地区,你如果很诚心地拿一泡牛栏坑肉桂请客人喝,人们都会说那茶太浓喝不惯,喝得来的,基本可以称为"玩家"或高手了。


而到了今天,如果茶店上卖的是岩茶,茶客常常要问"有牛肉吗?"一副非常专业的样子;或者直接甩一泡出来,"喝我的!"似乎每家岩茶店都会有"牛肉",每个人手上都会变魔法般地拿出一泡"牛肉"。


"牛肉"玩家还知道,"牛肉"还可以根据山场的不同位置细分成"牛首"、"牛肚"、"牛尾"等等,顶级"牛肉"的价格高达七八万元,也就是说,一泡"牛肉"的价格为大几百上千元。


真正的问题在于,没有几个人了解霸气是怎么回事,也没有几个人喝得懂山场的个性。一窝蜂似地市场行为,更形成了"人人喝'牛肉',人人喝不到'牛肉'"的悖论与怪象。


从


从


"牛肉"的风行,也带动了"马肉"、"龙肉"、"狮肉"等各种肉桂的热火,各地常会举办"全肉宴",让茶客对武夷山的山场长了不少见识,比如马头岩、九龙窠、鬼洞、虎啸岩、象鼻岩、竹窠、鹰嘴岩、狮子峰、天心岩、猫耳石、燕子窠等等。这些山场的肉桂,也就有了特别的名字。


不同山场肉桂,因土壤、气候、种植管理、工艺等原因,相互间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哪怕只是一款肉桂品种,要搞懂不同区域的气息,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力是连门都进不去的。也基于此,以不同山场的肉桂仿冒当前最风行、价格也昂贵的"牛肉"就成了市场上常见的现象。


所以你会喝到各种各样的"牛肉",喝的当下,你心中问号也会越画越大。


与牛栏坑齐名的悟源涧、流香涧、慧苑坑、大坑口,都有不少的肉桂品种,如果有人把它们按一定比例拼在"牛肉"里,还算是"有良心"的做法,那么,其他那些找不到一片"牛肉"的"牛肉"这样的黑色幽默,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为什么"牛肉"能够风行?


好喝是"牛肉"风行的最基础原因。大凡懂一点岩茶的人,都知道"岩骨花香"是岩茶最迷人的魅力。"牛肉"是最能体现岩韵或称岩骨的茶。好的"牛肉",确实让人感慨,入口的冲劲十足,岩骨凛烈,桂皮香或乳香细密,滋味细腻饱满,变化丰富,的确迷人。


这样的茶喝后最易上瘾,别说半岩茶,外山茶,就是普通的正岩茶都觉得缺少力道,喝得像清汤寡水了。也就是人们说的"入得岩茶的坑,想出就出不来了"。


以前有茶友喜欢喝普洱,觉得只有普洱最有内质,岩茶有火气。后来有机会喝到"牛肉",喝着喝着,才发现"上当"了,岩茶的沉厚或幽长的香气,直接或绵厚的冲劲,层层变化的滋味,再难以在其他茶类中找到。


从

牛栏坑肉桂毛茶


要说肉桂的产量稀少,似乎不能成为理由。只是,武夷山的山场面积相对于云南等地真的是太小了,想想看,仅仅一个西双版纳的布朗山,开车都要两三天才逛得完,徒步半天就几乎走完的坑涧面积与产量绝对是少之又少。一条著名的"牛栏坑",走得快,半小时就能走完,它的肉桂,产量可想而知。


只是,和牛栏坑一样著名的悟源涧、流香涧的茶叶产量更是少得可怜,可它们却未能享受奢贵与殊荣,原因何在?


并不是说它们不够霸气,要知道,三坑两涧,本来就是顶极岩茶的代名词,每一个地方,都极具个性魅力,都拥有不少的"粉丝团"。


冰火两级的正岩茶与大宗岩茶


一款好茶能够风行,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于市场营销的推广。


吸引眼球的是各类新颖的事件,"牛肉"和各种"可以喝的肉",塑造了一个"很好玩"的事件,热度之下,人们乐于尝试。


好玩的名字,好喝的内质,趣味盎然,雅俗共赏,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微信微博推波助澜之下,"牛肉"很快风行起来。这种方式,对岩茶的推广效果极好。"牛肉"的经典品牌,除了各式营销事件,会再加上精美的包装,到位的推广,堪称经典案例。


从

品鉴“牛肉”


相比之下,除正岩肉桂以外的茶,热度就弱了许多,价格上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甚至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濒临被"灭绝"的悲剧。


近日听闻一八卦:某茶叶大户准备铲除自家白鸡冠改种肉桂,而另一位做茶人听说后愿意花3倍价格买下这片白鸡冠继续做茶。不论来源真假,武夷山肉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事实,并且以牺牲原种植品种改种肉桂的现象不在少数。


产自核心区以外的半岩茶、洲茶及除肉桂以外的其他岩茶品种,渐渐名不经传(武夷岩茶四大名枞,如今几乎都被锋芒毕露的肉桂、水仙所遮盖,大红袍作为公共品牌,更是成为"万金油"式的茶),其价格却十分低廉,甚至连"牛肉"的零头都不到,并且卖不动。


从

品鉴“牛肉”


古希腊先哲说: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一边是"疯狂"追逐高高在上的正岩茶,一边是遭遇销售困难的大宗岩茶,二者之间的矛盾对于整体武夷岩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武夷岩茶如何走出一条有序、长远的路子,不仅是茶企、茶农的关切,无数痴迷武夷岩茶神韵的茶人们也拭目以待……


从

品鉴“牛肉”

总 编 | 邓雪松

主 编丨林育程

执行主编丨程香

资料来源 | 《中国古典家具》2018年06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