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樣去關心叛逆期的孩子?

鄧凌毅


男孩子13歲,初二,進入叛逆期,抽菸、喝酒、打架,成績下滑了,怎麼辦?叛逆期是人的成長期,每個孩子都要經歷。叛逆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增強,他們想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叛逆期的孩子心理上開始以成人自居,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對一些事情持批判態度。

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很多事情會與父母對著幹,導致父母對其有意見,以為孩子不聽話,在學壞。其實真正瞭解叛逆期屬於人不可或缺的成長過程後,就會坦然應對。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呢?

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一是不要一味指責,要進行有效溝通,取得孩子的信任。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現叛逆後,不進行有溝通,大加指責,與孩子的對方情緒愈來愈嚴重,這無異於火上澆油。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就是站在孩子的世界看問題,理解孩子的一些作法是有原因的。父母的理解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才可能與孩子在感情上取得共識。

二是在取得孩子信任後,查找原因。

凡事都有起因。有的孩子叛逆,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孩子以叛逆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並表示抗議。父母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以消除孩子對自己的不滿。在父母愛的滋潤下,孩子內心的堅冰才有可能融化。有一部分孩子叛逆,是由於父母感情不和,夫妻關係緊張,經常吵架,顧不上管孩子所致。凡是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大多充滿報怨,有的自暴自棄,離家出走。父母必須從改變夫妻關係開始,給孩子和諧溫暖的家庭。

三是有些孩子叛逆,是由於父母長期施壓,逼近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一旦孩子沒有拿出父母滿意的成績,父母就會指責,導致孩子承受不了壓力,而放棄學習,選擇對抗。父母要注意給孩子減壓,如果父母眼裡只有出成績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那麼孩子就變成了學習機器。父母不應是愛考分,而是不管孩子分數高低,都要愛孩子的成長過程,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注、被呵護,從而真正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

四是學會激勵孩子,讚美孩子。父母要找出一些理由來激勵孩子,比如喜歡交友,就可以說他注重友情,重情義。在孩子出現一些改變時,給予誇讚。孩子在正確的激勵下,會漸漸進行正向改變。

五是不要急於求成。孩子的改變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急於求成會使父母的努力前功盡棄。只要孩子做出一點改變,就給予肯定,給予激勵,孩子會慢慢積累信心,慢慢向好的方面發展。

六是學會傾聽、尊重孩子。會傾聽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才有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的朋友。孩子才願意將自己內心打開給父母,願意將真心話說給父母。若父母暴力教育孩子,孩子一定會關閉其內心世界,不願意與父母交流。

七是父母要有耐心,要敢於向孩子認錯,並做出改變。若父母錯怪了孩子,或者施行了暴力手段教育孩子,一定要向孩子真誠道歉,並做出改變。孩子看到父母的真誠,也就不再對立。


賈容韜家庭教育


青春期是指個體的性機能從還沒有成熟到成熟的發育階段,在生物學上是指人體由不成熟發育到成熟的轉變時期,也就是一個孩子由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時期。

在這期間,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會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事事要求自主。以前聽話、乖巧的孩子開始變得跟父母頂嘴,有時候,對父母的話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父母的話稍微說多點,孩子就會說父母煩,要不就碰門進房間,不理父母。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進了青春期,就像變了個人,讓父母不能理解。

孩子進了青春期,有幾個很大的變化:

1、有的青春期的孩子平時跟父母無話可說,缺少溝通。有的青春期的孩子放學回家了,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很少跟父母溝通。父母往往問一句 ,答一句,很少主動跟父母談自己的事情。

2、有的青春期孩子的脾氣變的暴躁,一點就燃,衝動起來,不計後果。有時候,父母說話,不知道哪句話惹了孩子,他能馬上變臉,發起脾氣來。如果父母跟他計較起來,他動不動就用不上學來威脅父母。

為什麼孩子在青春期有這些變化了?

1、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對約束他的人有“預設敵意。” 由於孩子在青春期大腦是發育最快的第二階段。青春期的孩子的大腦情緒系統的活躍度超越了其他階段,他會對給他身邊制訂規則或約束他的人比如:老師、父母有種“預設敵意”,對他們的行為和情緒會過度解讀,即使父母和老師沒有惡意,只是提點建議,孩子也會認為是針對他的,從而引起孩子的反感,激怒孩子,讓他們極端牴觸。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聽到父母的話,會發脾氣的原因。

2、青春期的孩子會”過度理性。” 青春期的孩子做事有時候不考慮後果,這也是讓父母擔心的。加州大學神經學家西格爾發現,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過度理性”的現象,就是大腦的評估中心會強調一段經歷的正面部分,而忽略出現負面情況的出現。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做事容易衝動起來,根本不管會造成什麼樣後果。

父母怎樣的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呢?

父母要改變教育方式。

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適當放手。

青春期的孩子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要獨立。而父母還用以前的讓孩子處處聽父母的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父母跟青春期的孩子發生的衝突,就在於孩子要掙脫父母的約束,而父母卻偏偏不放手。當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大了,父母說的話對孩子就是無用的。孩子也因此不跟父母溝通。當青春期的孩子不跟父母溝通,父母不知道孩子的情況,在加上青春期的孩子喜歡衝動,喜歡結交朋友,就怕萬一孩子出了事,會讓父母后悔一生。

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嘮叨。

青春期的孩子有獨立意識,會認為自己是個大人了。父母的嘮叨會讓他們認為不尊重自己,引起他們強烈的反感,從而讓孩子更加反叛。對青春期的孩子說話簡單明確,不要反覆說一件事。

父母一定要跟青春期的孩子保持有效溝通。

有的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是他們在向父母要求獨立,要求得到尊重的表現。

所以,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先做到尊重。跟孩子說話儘量用商量的語氣,決定事情時,一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父母跟青春期的孩子不要針鋒相對,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保持冷靜地走開。等孩子平靜下來後,找機會跟孩子談談。談的時候,父母多聽孩子說,瞭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青春期,是孩子人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階段。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陪孩子順利地度過青春期。

歡迎關注@低吟淺唱的花,共同關注孩子成長。


低吟淺唱的花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心理已經從兒童轉變到大人了,這時已不再依賴大人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願意接受過多的管束。而許多父母沒有看到孩子的變化,仍然把他當作兒童來對待,讓孩子覺得受到束縛,開始和父母產生矛盾,父母看到越來越不聽話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辦了。那麼對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該怎樣關心他呢呢?侯媽專注親子教育十幾年,現在教大家與叛逆期孩子相處的方法。

1.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父母要學會尊重他,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外人面前要多給孩子面子。

2. 把孩子當朋友相處,注意和孩子說話時的語氣,平等地與孩子交流,換位思考問題,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替孩子考慮一下。

3. 對孩子犯錯要多作正面的評價,少批評孩子,對孩子取得的成績多給予表揚。

4. 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幫助孩子一起去實現,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開始相信父母,也就願意跟父母交流溝通了。

5. 多給孩子自由,不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和孩子講話儘量不要哆嗦。

家長朋友們如果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疑問,可以關注我,侯媽每天給你分享。


侯媽家庭教育


叛逆從本質上來說是孩子想做自己,這有什麼不對嗎?不對的是父母認為孩子做的事情是不可理喻的,是陽光大道不走非要往火坑裡跳,更有的父母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從內心上接受不了自己的權利受到挑戰,情緒上接受不了。



該如何應對孩子們的叛逆期呢?

首先,關心孩子當然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有更多的能量去抵禦風雪。關心孩子,就需要去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簡簡單單的吃穿住方面的需求,更多是深層次的內心的需求。

心裡有困惑有一個人可以溝通,孤單的時候有一個人可以陪伴,如果孩子什麼都不願和父母溝通,那麼父母就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一些行為,處事方式,教育方式導致自己與孩子之間形成了隔閡。

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應該是一個平等,自由,快樂的,互相關愛,良好溝通,沒有強權,沒有壓制。

改變源於內心的覺醒,父母們只有尋找到問題的根源才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改變從自身開始,只有自己改變了才有可能去影響別人。

必要的時候也要學會跟孩子道歉,這是建立平等關係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父母言傳身教中的重要一步。


其次,建立平等溝通的對話方式

猶太人被公認是世界最聰明的人,而猶太人最重視的就是培養孩子思考的習慣,如何培養呢?提問。

每一提問,每一次回答都是一次思考的過程。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們要善於利用各種機會建立平等的交流模式。孩子有孩子的想法,父母有自己的建議,誰能保證自己所有的出發點都是對的呢?既然有分歧,那就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就像一場辯論會,各抒己見。

沒有情緒,沒有壓制,只有理解,這樣的過程不僅有利於解決問題,也更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水平,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事很有利的。

如果孩子情緒大,自己也控制不好情緒,那麼也可以通過書信的方式傳遞觀點。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父母要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也要懂得反思自己,去體會自己所謂的愛是一種心理上的不平衡,還是真的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真心去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最後,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挖掘孩子的潛質

很多孩子叛逆,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為孩子內心過於空洞,缺少自己的追求。

一個有目標,內心富足孩子很少會因為其它一些事情而分心,當孩子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找到歸屬感,找到動力,她們內心的那種力量會幫助他們抵禦其他誘惑,所以,父母們要給予孩子充足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愛好,並善於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擴展自己的愛好。

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小時候不喜歡學習,母親並沒有因此過多幹涉,而是堅持給他講童話故事,甚至還帶他去故事發生地去感受,正因為如此,斯皮爾伯格才拍出了經典的電影。因材施教,父母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性格特點引導孩子去加深對事物的理解。

喜歡玩遊戲,那就嘗試探索遊戲的運行機制,思考遊戲為什麼如此吸引,如何優化遊戲模式等等。

喜歡談戀愛,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理解喜歡他人的原因,什麼樣的交往讓自己感受舒服,男女交往的心理機制如何,男生女生本質區別是什麼,對方什麼樣的行為會引發自己的不滿,自己不滿的本職是什麼等等。

最瞭解孩子的是父母,最能幫助孩子的也是父母,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培養下自由成長。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nana雜貨鋪


個人認為家長不能到了叛逆期才去關心孩子,如果平時不注意培養,溝通,到了叛逆期才想扭轉已經來不及了。

父母和孩子的良好關係是從小建立的,很多家長平時覺得只要孩子聽話,好好學習就行了,忽略了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等出現問題的時候才尋找解決的辦法,其實這時候已經不太好解決了。



我們說防患於未然,作為家長,要從小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談心,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孩子遇到什麼事都會和家長說,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關係,這樣,到了叛逆期遇到問題也比較好解決,因為有好的基礎在。


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臨時抱佛腳,要從長遠來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不可取。


秋城夏微涼


關心叛逆期的孩子,其實跟關心其他年齡的孩子並沒有根本性的不同,只是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我們需要更加小心翼翼而已。。。我們知道孩子的需求然後給予他們(她們)就是我們需要做的。孩子需要什麼?孩子需要“欣賞”“讚美”“信任”“鼓勵”“支持”“幫助”。孩子需要“引領”“引導”。。。孩子不需要什麼?我們不要給予他們(她們)就可以了。孩子不需要:“指責”“抱怨”“懷疑”“打罵”“詛咒”。孩子不需要“亂管”。。。就照著這樣去關心孩子,相信孩子會成為一個合格優秀甚至卓越的孩子。


羅桂田心理諮詢


首先,父母必須清楚地意識到,你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孩子和你都是平等的,而你必須帶著尊重來愛他,因為受到尊重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偉大的個體。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你和孩子的對話必須有所改變,裡面沒有指令,只有建議和提問。

如果父母能培養問適當問題的藝術,協助孩子思考、做決定等,對孩子會相當有幫助。每個孩子都會進入青春期,也會出現一些逆反心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在這個階段,孩子可能會養成拒絕你的習慣,去做那些你不要他做的事。比方說,如果你要他早點回家,他可能很晚才回家;如果你說不要跟某人玩,你會跟你唱反調;如果你建議某個課程可能對他有益,他就會拒絕去上。

通常孩子都會度過這個“說不”的時期,這在孩子人格的演化上是非常自然的階段,因為他需要確立自己的個體性,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在這個階段,孩子秉著找出“我是誰?我是什麼?”的態度,無法再把自己想成某某人的女兒、某某人的兒子,而是試著將自己和父母分開,去尋求並證明自己是誰。

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的拒絕你,即便你提供的建議可能更合理。但是,無須擔心或驚慌,因為孩子滿18歲或20歲時,自然會度過這個階段,請記住要合理地去引導,不要通過強迫、訓斥來規範孩子。


杭州梵歌文化


怎樣去關心叛逆期的孩子?這確實是一個很多家長困惑的事情。大多數初二孩子的家長,多少都會面臨著這些問題。

孩子特別不願意被家長過問,也不願和家長交流談心,進家門就呆房間反鎖上門,也不愛學習,媽媽跟她說話就惡言惡語頂撞,甚至大打出手,怎麼辦?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有的生理現象,而青春期叛逆呢?方老師覺得這得一分為二來看待。

一是,所謂青春期叛逆是現在給安的名詞,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一到所謂的青春期就開始叛逆。因為現在的孩子有了藉口,我是青春期,我叛逆,我頂撞,我不願意和父母積極交談,因為是是青春叛逆期。

二是,為什麼以前的孩子這種叛逆特別少?飯都吃不飽,整天就想著怎麼去幫助父母養家餬口,在家裡十一二歲就是一個頂樑柱了,何來叛逆期?

所以,結論就是一個,青春期叛逆是現在家庭條件太好,父母過分溺愛的一個產物。和孩子一起添鹽加醋,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孩子就心安理得,哇塞,我現在是青春叛逆期了。

所以找到癥結所在,這問題就好辦。方老師有以下幾點建議:

1、不能溺愛寵愛孩子,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對自己都是一種傷害,而且這種傷害,很難逆轉

2、多還孩子做朋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睦的家庭環境,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

3、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孩子一起決定孩子的事情,千萬不能包辦孩子的所有大小事務。

4、多和老師溝通,交流孩子的情況,教育孩子尊重學校,尊重老師,只是起碼的美德。

我是初中數學老師,班主任,現在今日頭條開通方老師數學課堂,專門講解初中數學題和中考科普,歡迎大家關注。


方老師數學課堂


每個大人也曾經有過。當孩子出現叛逆期時,作為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哪些是屬於叛逆的表現呢?

丨,對著幹。給家長,老師,朋友。這時不要強制他(她),要冷靜下來一段時間,趁孩子高興時再就事情進行分析,探討,找出原因。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2,無名火。這時候孩子處於一種孤獨無依的狀態,所以他對對自已最親近的人發火,發洩自己的不滿和急燥情緒。這時的家長最需要的是積極面對,日常照顧正常,過後再和孩子談談心。給孩子打氣,鼓勵,幫助他克服息躁情緒。

3,鼓勵交友。孩子這一時期有許多迷茫,又不願和家長說。這時侯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交朋友,特別是選擇朋友。如果孩子交了熱情向上的朋友,他會有傾訴的對象,會健康地度過逆反期,又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4,現身說法。常常以笑話形式談談自己以前的“蠢事",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促進彼此之間的信任,溝通,也是一種對孩子的關愛。

總之,對待孩子的逆反期不能冷漠,粗暴。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自己的關心,愛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百靈4286


《坦課》也分享四個要領: 1、目標喚醒。提醒他事情的目標是什麼,不要偏離目標。很多事情之所以失控,是因為在不知覺間偏離的目標。例如,開車遇到被別車,很多人選擇反過去別對方。這就容易引發事故。其實,只要有人進行目標喚醒:算了,不跟他一般見識,咱們開車出來是為了5點參加會議的,不是為了跟他嘔氣別車的。這是,對方就會不再路怒症。 2、內容置換。很多事只靠禁止是不行的,必須用更好的內容進行填充,用於置換他原本的不良行為。手機上癮的孩子要用別的東西佔住他的手,才能讓他逐漸慢慢離開手機。 3、路徑依賴。也就是設置路徑,讓他不得不這樣,不這樣就過不去。例如,不扎安全帶啟動不了汽車。每次司機下車必須用右手開車門,他就不得不先往後看,從而減少開車門碰到人的幾率。 4、習慣養成。優秀是一種習慣,通過以上步驟,點點滴滴的行為就熔鑄成了習慣,從而真正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