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飞豹战轰机性能怎么样?

科沁杂谈


歼轰-7撑死了二代半的水平,当年西沙海战轰-5腿短、轰-6速度慢,缺乏现代高速突防能力无力远距支援,海军最终险胜。战后海军认为现役这两款战机速度慢,无法适应现代高强度支援作战要求,而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强-5腿更短,载弹量有限同样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强烈要求三机部研制一款中程轰炸机,刚好空军也需要一款兼具战斗和轰炸相关的新机型(参考F-111、苏-24),于是就有了“一机两型”设计的飞豹。

源于伊尔-28的轰-5轰炸机,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早不不堪重用了。

从1974年开始研制,设计要求:定位是一款歼击轰炸机,不仅需要使用常规炸弹、导弹攻击海上或地面目标能力,还具备一定的自卫和空中作战能力。差不多就是空对面打击能力,反舰、对地以及有限的空战自保能力,可以承担起战役纵深攻击任务,性能和龙卷风式战斗轰炸机类似。

由于技术储备不足、以及后期国民经济调整等因素,经历了多次暂停、重启,直到1988年才首飞成功。1994年批量入役、1998年设计定型。从这几个时间数据大家就该有所感触,在研制了二十多年后,使用的还是70年代引进的斯贝发动机,设计性能并不比同期同类机型优秀。飞豹的迟迟入役还是应验了入役就显落后,不过这已经是当时航空工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歼轰-7使用两台涡扇-9(斯贝仿制型,2003年才通过国产化鉴定),最大起飞重量27415千克,最大载弹量5000千克,转场航程3650千米,作战半径1650千米。可以挂载如C-801K/803反舰导弹、霹雳空空导弹,以及各种常规炸弹火箭弹等,性能基本满足早期设计要求.

批量生产之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空战能力弱只有基本的近距自卫水平,同时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后期飞行事故率性很高。大家看到的飞豹在同期国产飞机时造型确实很酷,但是机动性并不佳,再加上推动比不高的发动机想让飞豹和战斗机空战是不可能的。而设计上的缺陷造成服役以来事故不断,弹射生还的概率也是很低。

飞豹让位于歼-16是迟早的事,机体平台限制除了航电和武器的升级之外很难的大的突破,不过如果有下面这种型号出现就另当别论了。


河东三叔


飞豹,也就是歼轰7,是我军大量装备的一种歼击轰炸机,其主要用途是对地面海面目标实施打击。我们当年在南海和越南打了几仗后,发现远海空中支援能力太过薄弱,即使当年最先进的“八爷”歼8也只能飞到南沙北端就必须返航。所以,我军迫切需要一种大航程和对海打击的作战飞机。飞豹也就应运而生。



总体性能来看,飞豹属于2.5代飞机,飞豹借鉴了其他各国的战斗轰炸机,最初航程达到了3600公里,可以飞到南沙,载弹量达到了5吨,能够挂载反舰导弹,但是国产涡扇9发动机以及航电设备还是落后于外军同类型号。基本可以满足对海支援的需求。


2000年以后,空军才开始装备改进型的歼轰7A,主要提升了航电设备,因为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还比较薄弱,虽然歼10,歼11,苏27达到了数百架,但能够执行远距离对地打击的飞机只有70多架苏30,即使飞豹性能不如苏30,好歹也能大量装备。现如今,飞豹仍然是中国海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歼击轰炸机,据称,总数或达到250架,和歼16,苏30一起担负重要的对地面海面目标打击任务。

虽然一直传闻飞豹会有改进型歼轰7B,但也只是曝光了几架原型机,真机是否大批量装备部队不得而知,因为歼16大批量装备,歼轰7B可能就没有了升级的必要了,在这种情况下,飞豹可能已经停产。



作为装备数量最多的对地对海支援飞机,飞豹仍然会在我军服役很长一段时间。在飞机硬件不能提升的情况下,可以为其配备先进的武器,增强其打击能力。因为其拥有1700公里的作战半径,挂载4枚鹰击83或者鹰击91,或者2枚鹰击12绰绰有余,这样的打击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止水兴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飞豹战斗轰炸机的性能是很一般的,只是解决了海航有和没有的根本性问题。

早在1973年,我军就发现轰5的严重问题。这种山寨苏制伊尔28的轰炸机,是苏联四十年代末设计的喷气式轰炸机。

到了70年代,伊尔28的性能早已过时,不具备空战能力,最高时速只有900公里。

苏联早在50年代,就停产了伊尔28轰炸机。

我军的敌人美国和台湾,都具有先进的战斗机。

慢速庞大的轰5,在这些战斗机的猎杀下,几乎无法有效作战。

所以,70年代的要求是:新型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在现代防空兵器对抗下有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在战术战役纵深内完成轰炸任务,达到当时欧洲龙卷风式战斗轰炸机的性能,不仅要能投掷常规航空炸弹,还要能发射制导武器与战术核武器。

因技术力量不足,研究工作持续了20多年。

飞豹量产是1994年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飞豹诞生的时候已经不是先进战机,只能说是性能够用而已。

飞豹解决我国海航战斗轰炸机的缺口,具有比较强悍的海上攻击能力。

它有9个武器挂点,可以携带鹰击8K反舰导弹、鹰击81反舰导弹、C-704亚音速反舰导弹、C-705亚音速反舰导弹、CM802A空对地导弹、KD-88空射通用对地导弹、鹰击-91重型反舰/反幅射导弹、雷电-10(LD-10)反辐射导弹 等等。

可以说,飞豹出现以后解决了海航的大问题,极大增加了海航的作战能力。


但是,飞豹仍然有很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两点,第一是空战能力太弱,执行任务必须有强大战斗机护航;第二是设计上有缺陷,导致故障率非常高。

前者已经不符合现代化作战,我军的歼16也就是苏30不但具有飞豹的攻击力,还具有很强的空战能力,完全可以执行飞豹的所有任务。

第二的问题则是非常致命的。

它的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曾在2008年年珠海航展上接受媒体采访,谈到飞豹战机在研制之初,曾经参考了欧洲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战机的一些结构布局和技术。

然而,飞豹又同美洲虎存在一定的区别。

飞豹设计方案中,存在机翼对附着气流的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小事,存在引发失速,甚至进入尾旋的风险。

而飞豹是战斗轰炸机,是需要低速飞行以执行任务的。

一旦失速进入尾旋,由于高度太低,飞行员不要说挽救飞机,甚至连跳伞弹射都存在困难。

我国生产的飞豹总数有270架,而目前官方媒体报道过的严重事故就有12架。

1991年7月8日,在阎良测试的歼轰七原型机在实施飞行测试时在空中突然大量漏油,测试飞行员卢军在操作得当的处置下在燃油剩不到30升的状态下安全降落。


1994年4月4日,082号原型机在当天试飞时坠毁,测试飞行员卢军(38岁)殉职。


1996年,上海大场,海航6师16团一架歼轰七坠毁


1996年8月12日,辽宁兴城,085号原型机在机场降落失败,试飞员杨晓彬(39岁)和领航员唐纯文(45岁)牺牲


2009年7月18日,一架歼轰七A在参加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演习前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坠毁。两名飞行员牺牲


2010年4月15日,浙江宁海,一架歼轰七坠毁,海航6师18团团长穆华及河南籍海军一级飞行员赖朝阳牺牲


2011年10月14日上午,陕西蒲城,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试飞院814号歼轰七A原型机在飞行表演时坠毁。两名飞行员,仅有后舱飞行员在触地前一刻弹射救生成功,前舱飞行员余锦旺未弹射牺牲


2011年11月7日17时40分许,浙江丽水,海军第十八飞行团(驻义乌)的一架歼轰七战机坠毁于缙云县独山农场的壶镇前路乡南弄村附近,两名飞行员牺牲。前座为海航6师的师长叶斌,后座是大队领航副主任海军一级领航员明健少校(31岁)


2014年6月5日22时37分,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6师18团的一架歼轰七战机,在进行夜间训练时坠毁于浙江义乌南部山区,两位飞行员牺牲,前座为25岁的飞行员华鹏海军上尉,后座为33岁的正营职领航长赵鹏海军少校


2014年12月22日15时,装备秦岭发动机的国防工业部门歼轰七战机在进行交付部队前的试飞时坠毁于渭南沙王大桥,试飞员卢志永、温智平牺牲,其中卢志永为中国首批歼-15舰载机试飞员之一,曾成功在辽宁号航母上着舰。


2019年3月12日2019年中国海军战机海南坠毁事故,一架歼轰7A于海南乐东县失事坠毁,2名飞行员为了躲避民房,未能及时跳伞死亡。


2019年5月18日上午7时17分,一架歼轰七A在山东威海高村镇坠毁,两名飞行员跳伞逃生。


萨沙


飞豹航程远,载弹量大,价格又便宜。这是优点。但是飞豹也是一种缺点极为明显的战机,那就是一旦失事,飞行员死亡率太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人民海空军的飞行棺材了。

飞豹战机的坠机比例倒也不算特别高,但一旦出事,飞行员的死亡率却高的出奇。到现在(包括刚刚发生在海南岛的事故)出事10次,牺牲了16名飞行员,只有2人成功弹射跳伞生还。(跳伞生还的都是后座飞行员。还有一次没有人员损失的是高速滑行实验的时候,冲出拦阻沙堆,坠毁于农田中)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要避开人员密集地区。但是我国其他战机就没有要避开人员密集地区的问题吗?为什么只有飞豹出这种事情?个人认为,这款战机的救生系统肯定是有问题的。应该尽快加以改进,否则,就应该尽快用歼16替换掉这些飞机。

依照一些说法,第一是机翼设计问题,因为技术落后,没有使用前缘机动襟翼,导致机翼容易失速。尤其容易出现单边机翼失速。而一旦出现单边机翼失速,飞机就会自动滚转。也就会出现飞豹的很多事故中,座舱倒扣的问题。其次是弹射系统稀烂。飞豹采用抛盖弹射,又是双座,双座飞机的弹射本身就相当麻烦,后、前座除非使用弹射轨迹发散技术,否则必须拉开弹射时的间隔,否则弹射座椅的火箭喷流互相烧毁座椅伞具烧伤飞行员、前后飞行员相撞、伞具空中纠缠的概率会非常高。这样后座和前座之间必须有0.9到1.2秒的弹射时间间隔。然后抛盖这个过程,又需要0.3-0.4秒。也就是说从飞行员拉动弹射拉环,到弹射出来,前座飞行员需要等一秒半。

2011年10月14日,陕西蒲城,试飞院一架编号814的JH7A原型机在飞行表演时坠毁,前舱试飞员余锦旺牺牲,后舱飞行员在触地前一刻弹射逃生。就是因为这套弹射系统要花太多时间。

再就是奇葩的HTY-6弹射座椅了。

我国自主开发了两款服役的第三代弹射座椅,歼10的配套工程中,专门引进西方技术开发了一款性能较高的HTY-5三代座椅;核心技术是三要素(高度、速度、时间)的计算机芯片控制开伞,极大强化了低空复杂情况下的弹射救生能力。

而歼11B/歼15等型号,则装备了苏27系列原装的K36D座椅基础上开发的仿制型,这个系列的弹射座椅性能也是国内最好的。尤其是高速救生能力,K36系列的性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现役型号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领先。

而新飞豹上适用于另一款名义上也是第三代的HTY-6弹射座椅,它因为主要作为装备二代机的通用型装备开发,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因此性能比较有限,不论是高速救生能力还是低空救生能力,都和歼10上装备的HTY-5差距显著。

相较于HTY-5的三要素(速度、高度、时间)电子程控器,HTY-6采用了简化的双要素机械控制器,只能根据弹射时的高度、速度来确定开伞,控制水平在三代弹射座椅里是最简陋的。这使它在面临低空复杂姿态——比如飞机侧翻、甚至倒扣状态下的弹射时,性能表现比较弱,需要更大的高度才能完成对飞行员的安全救生。真不知道什么地方不能省钱,偏偏要在这种地方省钱!


焦你看房


歼轰-7(中国代号:JH-7,中国绰号:飞豹,外贸型号:FBC-1,北约代号:Flounder,译文:比目鱼),是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双发串列双座超声速歼击轰炸机。



由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号:172厂)与航空603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制的中型歼击轰炸机,主要用于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可进行超音速飞行。歼轰-7于1973年开始研发,至1988年首次试飞成功。1998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该机首次公开亮相。随后该机主要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歼轰-7A在歼轰-7的基础上,对气动外形略做改进,采用新材料和装备新雷达和航电系统,作战效能有了大幅提升。歼轰-7A同步装备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


歼轰-7采用高位双后掠翼标准气动布局,使用全动水平尾翼、单面垂直尾翼、机腹导流片。国产HTY-4弹射座椅性能优越,能保证飞行人员在高度0-20000米、时速0-1000公里的条件下逃生。一体化座舱盖保证了良好的视线,仪表系统达到了第4代水平。歼轰-7使用的232H型多用途脉冲多普勒雷达充分借鉴了美国F-4E飞机使用的AN/APQ 120雷达的工艺和技术方案,既能有效对抗空中目标,也能应对地面目标。对米格-21歼击机类的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70-75公里,对大型水面目标为160-175公里。歼轰-7采用三点式机身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后撑杆形式,主起落架为小轮距“外八字”摇臂式。歼轰-7飞机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停机高度6.575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34, 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10000千克,最大M数1.70,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小时,转场航程3650~4500千米。歼轰-7的作战半径1650千米,是中国现役轰-5型飞机的两倍。


歼轰-7使用的2台涡扇-9(WS-9)加力涡扇发动机是中国根据英国技术许可生产的,其原型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为F-4K/M战斗机研制的“斯贝”Mk202发动机,这也是二战后中国战斗机首次使用西方动力装置。中国1975年与英国签署了斯贝发动机采购和许可生产协议,1976年进口了50台Mk202发动机成品。歼轰-7具备较好的机动性能,具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由于要求在外挂空舰导弹的情况下仍旧保持较大的作战半径,因此低油耗的涡扇发动机必不可少。英国的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91.25千牛,发动机重量为1841公斤,推重比6.5,最大军用推力耗油率为0.68,其性能远远好于当时国内的涡喷发动机,尤其是耗油率低确保了歼轰-7关键的航程指标的实现。在引进斯贝发动机的同时,中国在西安发动机厂也开始了代号涡扇-9的仿制国产化工作,但由于技术差距及其他原因,涡扇-9的研制进展一直不顺利。所以早期生产的歼轰-7仍旧使用进口的斯贝发动机,直到2003年7月17日,国产化涡扇-9终于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获准投入批量生产。实现全国产的涡扇-9被命名为“秦岭”,为歼轰-7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动力基础


作为以反舰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作战飞机,歼轰-7的航电系统即围绕着保障反舰导弹的使用来展开。主要包括为确保战机能够准确到达战区的导航系统和为空舰导弹提供目标指示的火控雷达。歼轰-7的航电系统包括232H单脉冲多功能火控雷达、ZJ-9指挥仪、210多普勒导航雷达、265A雷达高度表、HZX-5航向姿态系统等,其中232H火控雷达最大搜索距离在150公里左右,跟踪大约90公里。由于航空电子设备的增多,中国战机传统采用了硬件互联的办法已经不适合用在歼轰-7战机上,因此歼轰-7在中国首次采用了数据总线将各系统相连,形成初步的综合航电系统,由于当时国内技术条件的限制,歼轰-7的航电系统采用的是低速、单向的ARINC-429总线,系统以火控计算中心,负责座舱显示、飞行整体状态的收集、信息处理及各子系统输出控制等功能,虽然歼轰-7的航电系统综合程度仍旧较低。功能也较为有限,但实现了攻击/导航的一体化,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作战能力。作为歼轰-7的主要配套系统,中国海军航空兵装备了运-8警戒引导机和电子侦察机,这两者对较大面积的海区进行搜索,并将目标信息提供给歼轰-7,后者据此确定自己的航向,隐蔽接敌,然后迅速发动攻击,因此歼轰-7也是中国最早装备数据链的飞机之一。


歼轰-7采用航空部607所的JL-10A“神鹰”脉冲多普勒雷达。海军计划将JL-10A用于歼轰-7,取代原有的单脉冲雷达。“神鹰”雷达是一种真正的脉冲多普勒平板缝隙天线雷达,其对地工作模式相当好,波束扫描可获得地面成像。一共有中程拦截、近距格斗、对地/海攻击、辅助导航等11种工作模式,具有边搜索边跟踪模式和多目标攻击能力。上视和下视搜索距离分别为80和54千米,上视和下视跟踪距离分别为40和32千米。工作波段是X波段。该雷达的重点在于以毛士艺主持的“机载多普勒锐化处理器的研制”项目。1995年,“神鹰”工程的原型雷达上通过试飞成功,获得了中国第一幅机载实时的DBS图像。在试飞中,实时的将雷达探测到的地面信号转换成图像,2秒内即可输出在屏幕。2001年3月,机载多普勒锐化比例提到了32:1,分辨率大大提高。2004年607所为该雷达增加合成孔径成像功能。

歼轰-7首次在中国国产作战飞机上采用数据总线为核心的作战系统。主要由多功能雷达、空舰导弹火控、平显、大气数据系统、机载计算机系统总线、惯性/GPS导航系统和控制增稳飞控系统组成。可以多种攻击方式对地、海攻击。据悉,“飞豹”雷达搜索范围为150千米,射控雷达范围为100千米。该机采用了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成品,采用最新的设计规范,在国内最早使用了数据总线与数字技术进行各系统的综合。计算机系统包括六台数字计算机,以HB6096(ARINC429)规范串行数据传输。总线采用广播通信方式,4个发送器,每个配置一条总线。4个发送器分别为大气数据计算机、惯导/GPS组合计算机、导弹火控系统、平显火控系统计算机服务。


歼轰-7采用惯性和GPS全球定位组合导航系统,导航定位精度高,利于其在海上和陆上作战。歼轰-7配备了短波电台和超短波电台,保证了它在各种复杂条件下通讯的需要。由全向告警装置和有无源干扰装置构成的电子对抗系统、使歼轰-7的自卫能力和生存能力大大增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火控系统交联,提高了歼轰-7的攻击精度,多功能的雷达和平显的使用,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作战手段。宽敞、明亮、舒适的座舱有利于作战效能的发挥。可靠性增长和多次维修性的改进,使歼轰-7具有良好的固有可靠性、维修性。完整、高效的综合保障系统、能有效地保证歼轰-7完成作战和训练任务。


中国歼轰-7(飞豹)战斗机参考数据::

机长

21米

翼展

12.8米

机高

6.22米

机翼面积

42.2平方米

整机空重

14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27415千克[22]

动力装置

发动机:2台斯贝MK202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5556千克力,单台加力推力9305千克力[23]

最大平飞马赫数

1.70

最大使用表速

121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900千米/小时[24]

实用升限

15500米

转场航程

3650千米

作战半径

1650千米

武器装备:航炮1门23-3型航炮,备弹200发,最大载弹量5000千克,翼下挂架,4个外挂点可挂载C-801K/803空舰导弹,50~250千克炸弹,火箭发射器,翼尖挂架,2个可挂霹雳-5近距格斗空空导弹[25][1]霹雳-8/9[2

1套KF-1型三余度三轴增稳数模混合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1台8415型数字式大气数据计算机(ADC)

1套HZX-1B型航向姿态指示系统

1套安全高度预警系统(SAW)

火控系统

1部JL-10A型“神鹰”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1套HK-13-03G型平视显示器(含火控计算机)

1套舰空导弹火控系统

2套多功能单色液晶显示器

1套多功能彩色下视显示器

1套型头盔瞄准器

1台数字式任务计算机

1套1553B综合数据总线系统

通讯系统

1部170型HF短波单边带电台

1部651型VHF/UHF超短波电台

1套483D数据传输/塔康系统

1套JT型机内通话器

导航系统

1套HG-563GB型惯性/GPS组合式导航系统

1套210型多普勒导航系统

1部WL-7型无线电罗盘

1部265A型雷达高度计(后换装271型)

1部XS-6A型信标接收机

1套HGY-10B型IFF/ATC应答机

1套微波着陆系统(MLS)

1套仪表着陆引导系统

电子对抗系统

1部605B型敌我识别器

1套RKL-800A型综合电子对抗系统(AAP)

1台KJ-8602/RW-1045型雷达告警接收机

1套综合电子自卫智能计算机

1台960-2型噪音式电子干扰机(后换装KG-8605型)

1台KG-8601型应答式电子干扰机

1台KZ-8608型电子侦察机

2套941-4G型红外/无源电子对抗系统




歼轰-7飞机由于设计较早,虽然有较好的对地攻击性能,但空战自卫能力较弱。歼轰-7A与国外类似的战斗轰炸机如狂风相比,其航程、载弹量、作战半径基本接近于后者,不过歼轰-7A的涡扇-9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比狂风的RB199-34R发动机的水平要低,另外在航空电子系统及相关吊舱的技术成熟程度可能也要逊于后者,并且歼轰-7A还没有类似狂风战斗轰炸机配备的风暴阴影这样的隐身防区外攻击系统,因此这些都是歼轰-7A未来发展的方向


HMSVICTORY


说到飞豹,就一定要说对海攻击。

最近闲来无事去电影院感受了下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电影《决战中途岛》,感叹美国人爱国主义教育先进性的同时,电影中大量空对空,空对海的攻击画面看的也是十分过瘾。由于当时条件有限,飞行员们驾驶鱼雷机,俯冲式轰炸机进行对海攻击时难度大·,成功率低,面对敌人密集的防空火力网时显得力不从心。那么现代战争中海军航空兵的对海攻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和大家讲一讲我们国家的海军航空兵主力歼轰-7(飞豹),以及对海攻击模式。

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国外只要提到“对海攻击”就一定会拿“马岛战争”说事,毕竟这也算是现代战争背景下的对海攻击教科书式的案例,并且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的对海攻击模式似乎延续了马岛那一套,几乎没什么变化,相较于其他战争形势的飞速进展,对海攻击可以说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

如果说海湾战争给中国的地面作战,空军建设敲响了警钟,那么马岛战争则激发了我国海军航空兵对海攻击的一次革命。

在飞豹问世以前,我国海军航空兵主要依靠轰-6D携带鹰击-6反舰导弹的搭配完成对海攻击任务,而轰-6显然难以担此大任。由于鹰击-6的最低投弹高度为1000米,且轰-6的体积较大,速度有限,在敌方搜索雷达的面前几乎无处遁形,所以除非在完全取得制空权条件下,否则轰-6在对海攻击方面没有任何胜算。

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的超级军旗携带法国飞鱼导弹凭借超低空突防,成功击沉了皇家海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而飞行高度超过300米的超级军旗均遭到了海标枪防空导弹的有效打击。可见在现代对海攻击模式中唯有以超低空掠海飞行,在距离目标较近时打开制导雷达实施攻击,才有一定胜算。

飞豹于1977年正式立项,由于研制阶段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军费开支连年下降,飞豹项目险些落马,但是凭借着科研人员的努力1988年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先进战斗机飞豹实现了首飞。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没有外国帮助下,完全自主设计的第一款战斗机,所以在外观上既不美国也不苏联,完全是中国特色,这次尝试也为我国航空工业未来的研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已有数据,首批歼轰七战机,作战半径1200公里(98年珠海航展数据),飞行速度1.7马赫,能够在小于300米的飞行高度完成投放,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精度更高,射击扇面达到了30度,而且歼轰七在研制初期,就为未来的改装升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早期歼轰七采用了鹰击-81空舰导弹系统,载弹量大,灵活性高。鹰击-81”空舰导弹机载系统包括 232H机载雷达、ZJ-9 指挥仪、210 多普勒导航系统、 HZX-5 航向姿态系统、 8415 大气数据系统和 622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这些分系统采用ARING429-4 总线连接。

目前海军服役的最新型号歼轰-7A较早前的飞豹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进,在气动布局有了进一步的升级完善,机身多处采用了钛合金及复合材料,减少重量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在动力方面歼轰-7A使用了国产秦岭涡扇发动机,该款发动机是我国从英国罗罗公司引进的“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的国产版本,中国在20世纪末取得了该款发动机的专利,国产化的秦岭较MK202在性能上有了较大提升。

航电系统上歼轰-7A采用了新型综合航电火控系统,玻璃化座舱,前后驾驶舱液晶显示屏,可挂载国产鹰击系列反舰导弹或俄制KH-31系列反舰导弹。除此之外升级款还加装了前视红外瞄准吊舱和地空导航吊舱,大大增加了飞机在恶劣天气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虽然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性能更加先进的苏-30MK2战斗机执行对海攻击,但是毕竟保有量较少,歼轰-7A维护成本低,性能虽较苏-30MK2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凭借极高的性价比,其依旧是我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况且其在某些方面性能甚至超过了苏-30MK2,飞豹完成对海打击这种技术含量较低的任务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由于目前各种舰空导弹不断发展,舰艇对海搜索能力不断增强,近防火力不断提升,对海攻击机的生存条件愈加恶劣,但是掠海低空突防的作战样式依然奏效。

之前单一种类战机执行任务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与之相配合的是电子战飞机的对敌舰载电子设备的压制,预警机的空中引导,以及空中加油机的远程协助。

为了达到作战效果,飞豹在接近目标时转为低空掠海飞行,仅在发射前很短时间内才打开记载火控雷达,并在完成发射后随即关闭。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在离海面5-7米的高度飞行,给敌人的发现拦截带来了较大困难,而在真正的作战任务中,海军航空兵往往采用饱和式打击的方式,一个中队或一个团建制的执行对海打击任务,一次性发射16枚以上的反舰导弹,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压力。而宙斯盾系统一次最多追踪16-24枚目标。

目前我国的海空防御压力较大,性价比极高的飞豹有效的缓解了我国的海防压力,且飞豹几乎是完全国产化的,所以在战时也不会受制于人,作为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主研发的战斗机,飞豹将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呼啸沧海,卫戍海疆。


飞趣


歼轰-7“飞豹歼轰机”,是我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所设计、西安飞机公司制造、中国试飞研究院完成定型试飞的歼击轰炸机,该机性能、特点如下。

1、性能参数,机长21米,翼展12.8米,机高6.22米,空重14.5吨,最大起飞重量28吨,最大平飞数1.7马赫,实用升限1.6万米,最大航程3600千米,作战半径1650千米,最大载弹量6.5吨,外挂架数量9个。

2、特点,歼轰-7“飞豹歼轰机”,具备挂载国产昼夜全天候精确导航/瞄准吊舱的能力,可挂载亚音速反舰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防区外弹药,卫星/惯性制导炸弹等武器,具有低空能力强、飞行状态稳定、武器投放精度高的特点。


易轩邈S


哨兵小虎第722条回答。

哪些说飞豹不行的人,他在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航空飞镖”上连续两届获得的金牌都是吹出来的嘛?

飞豹,就是我们常说的歼轰-7战斗机,于9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

最初作为为海、空军研制的主战国产装备,94年列装时,只有海军采购了。因为当时空军提出的是想要采购一款并列式座椅的轰炸机,而飞豹则恰恰是串列式的!


后来在演习中,空军又发现这款战机的性能还是不错的,于是又提出了改进方案,就有了后来的歼轰—7A,于2005年列装了空军部队。

据后来部队反应,这款战机的性能还是相当优异的。

尤其是近年来参加“金飞镖”、中俄联合军演的“航空飞镖”中,都有相当亮眼的表现!尤其是在2017年和2018年的“航空飞镖”国际军事比赛中,更是力压俄罗斯的苏—34(鸭嘴兽),连续两年获得冠军!


(2018年航空飞镖歼轰七机组获得第一名)

可见一款战斗机好与不好,主要看怎么使用,通过不断的升级换代,让老装备发挥出其最优性能了。

那么歼轰七到底有哪些亮点呢?

一、航程远、载弹量大,速度快,并具备一定的以为能力。

歼轰七的航程有3650km,作战半径近1600公里,再加上5吨的载弹量,突防突击的最大速度更是可达1200km/h,可以说作为一款二代机来说,是非常优异的了。

同时其又具备了一定的对空自卫能力,可挂载PL-8型空空导弹。

(歼轰七挂载空空导弹↑↑↑)

二、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

歼轰七可挂载KD-88反舰导弹,具备了精确打击能力,同时又可挂载YJ-91导弹,对地防空雷达实施软杀伤,具备了反辐射防区外攻击能力,据说可攻击距离达150KM。同时又升级了临空的精确打击能力。

(歼轰七的各型对地弹药↑↑↑)

所以,小虎认为,作为一款便宜又好用的战斗机,歼轰七是非常好用的。


哨兵小虎


那年在种花家南边的海上,一个邻居想和我们抢地盘。然后我们不得不派出还不成熟的海军和这个邻居打了一架,最终我们的海军战士发扬海上拼刺刀的精神,以小艇打败了这个邻居家里从美国买来的大军舰,一举奠定了我们在这个地方的话语权。战斗虽然打赢了,但是也有诸多不足。事后军事专家分析,这场战斗将海军的空中支援能力短板暴露无遗,如果不补齐,将来后患无穷!



当年的种花家穷啊,改革开放还没开始,还有好多人吃不饱饭,更别提抠出大把大把的钱来研制武器了。所以那个时候烧钱的海军和空军是过得苦不堪言,看着福建对面岛上的几艘军舰都哈喇子流一地。那个时候海军能够飞到南边海上,执行空中支援任务的飞机只有两款,分别是轰-5和轰-6。这两款都是常规轰炸机,航程上虽然比超级小短腿强-5强一些,但依然有着巨大不足。这个巨大不足就是没有空战能力!▼这就是轰-5,仿制自伊尔-28,屁股上还装备了老掉牙的防御机枪。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出现了。▼这便是西飞172厂和603所联合研制的飞豹战斗机的武器配备,图中可以看到,飞豹可装备精确制导炸弹,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等武器。气动布局颇具特点,是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完全中国特色的战斗机。采用两侧进气,上单翼设计。这种设计使“飞豹”的载弹量大幅提升,可设置挂载反舰导弹等大型武器的挂点。
虽然海军航空兵飞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的飞行员统一拿的是三代机的飞行津贴,但其实飞豹的性能还达不到三代机的标准,属于一二代+。歼轰-7的主要设计指标有三个,第一,大作战半径,可以满足我国所有领海地区的空中支援;第二,大载弹量,可以挂载反舰导弹和大型制导炸弹,执行对海打击任务;第三,兼顾空战能力,以应付战场上出现的地方战斗机。因为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同时需要兼顾各个方面,所以也导致歼轰-7战斗轰炸机什么活都可以干,但干什么活都不是那么出色。根据官方航展上给出的数据,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是1650千米,足以覆盖我国近海。同时歼轰-7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7马赫。在保证载弹量的前提下,还有足够的作战半径和出色的飞行速度也是海军看上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过歼轰-7空重达到了14吨,使用的两台斯贝MK202发动机虽然可靠性出色,但是却推力不足,再加上并不针对空战设计的气动外形,飞豹的机动能力其实较为勉强。
同时其基本型也并未装备先进航电,不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知道2006年,换装全新雷达系统,航电系统和电传操作系统的歼轰-7A才实现了超视距攻击。在今天来看,飞豹其实已经较为落后了,其替代者歼-16战斗轰炸机已经开始服役,等到沈飞的生产力跟上,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将会逐渐退出一线部队。总得来说,歼轰-7虽然并不出色,但是解决了我国战斗轰炸机的有无问题,是我国航空工业的一次进步。


赤焰哒哒哒


飞豹航程远,载弹量大,价格又便宜。这是优点。但是飞豹也是一种缺点极为明显的战机,那就是一旦失事,飞行员死亡率太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人民海空军的飞行棺材了。

飞豹战机的坠机比例倒也不算特别高,但一旦出事,飞行员的死亡率却高的出奇。到现在(包括刚刚发生在海南岛的事故)出事10次,牺牲了16名飞行员,只有2人成功弹射跳伞生还。(跳伞生还的都是后座飞行员。还有一次没有人员损失的是高速滑行实验的时候,冲出拦阻沙堆,坠毁于农田中)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要避开人员密集地区。但是我国其他战机就没有要避开人员密集地区的问题吗?为什么只有飞豹出这种事情?个人认为,这款战机的救生系统肯定是有问题的。应该尽快加以改进,否则,就应该尽快用歼16替换掉这些飞机。

依照一些说法,第一是机翼设计问题,因为技术落后,没有使用前缘机动襟翼,导致机翼容易失速。尤其容易出现单边机翼失速。而一旦出现单边机翼失速,飞机就会自动滚转。也就会出现飞豹的很多事故中,座舱倒扣的问题。其次是弹射系统稀烂。飞豹采用抛盖弹射,又是双座,双座飞机的弹射本身就相当麻烦,后、前座除非使用弹射轨迹发散技术,否则必须拉开弹射时的间隔,否则弹射座椅的火箭喷流互相烧毁座椅伞具烧伤飞行员、前后飞行员相撞、伞具空中纠缠的概率会非常高。这样后座和前座之间必须有0.9到1.2秒的弹射时间间隔。然后抛盖这个过程,又需要0.3-0.4秒。也就是说从飞行员拉动弹射拉环,到弹射出来,前座飞行员需要等一秒半。

2011年10月14日,陕西蒲城,试飞院一架编号814的JH7A原型机在飞行表演时坠毁,前舱试飞员余锦旺牺牲,后舱飞行员在触地前一刻弹射逃生。就是因为这套弹射系统要花太多时间。

再就是奇葩的HTY-6弹射座椅了。

我国自主开发了两款服役的第三代弹射座椅,歼10的配套工程中,专门引进西方技术开发了一款性能较高的HTY-5三代座椅;核心技术是三要素(高度、速度、时间)的计算机芯片控制开伞,极大强化了低空复杂情况下的弹射救生能力。

而歼11B/歼15等型号,则装备了苏27系列原装的K36D座椅基础上开发的仿制型,这个系列的弹射座椅性能也是国内最好的。尤其是高速救生能力,K36系列的性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现役型号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领先。

而新飞豹上适用于另一款名义上也是第三代的HTY-6弹射座椅,它因为主要作为装备二代机的通用型装备开发,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因此性能比较有限,不论是高速救生能力还是低空救生能力,都和歼10上装备的HTY-5差距显著。

相较于HTY-5的三要素(速度、高度、时间)电子程控器,HTY-6采用了简化的双要素机械控制器,只能根据弹射时的高度、速度来确定开伞,控制水平在三代弹射座椅里是最简陋的。这使它在面临低空复杂姿态——比如飞机侧翻、甚至倒扣状态下的弹射时,性能表现比较弱,需要更大的高度才能完成对飞行员的安全救生。真不知道什么地方不能省钱,偏偏要在这种地方省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