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梵蒂岡在國際上有多大的地位?

singal1193787804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還沒有我們一個村莊大,人口不到800,GDP總量不足1億美元。梵蒂岡是典型的袖珍國家,屬於歐洲,是一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而且是一個國中之國,全境都是坐落在意大利的國土中。





梵蒂岡由來

本來梵蒂岡教皇是原來的羅馬教皇,在中世紀的時,羅馬周邊形成一個教皇國,面積達到4萬平方公里,1377年,羅馬城邊上的梵蒂岡宮殿成為教皇的住所,也就是現在的梵蒂岡就是原羅馬教皇的別墅。而在1870年時,意大利取得統一,佔領了羅馬城,教皇國被滅,教皇的世俗權利也被剝奪,只保留宗教領袖的地位,所以羅馬教皇只能退居梵蒂岡,成為梵蒂岡教皇,教皇的別墅梵蒂岡也成為獨立的梵蒂岡國家。

梵蒂岡宗教
梵蒂岡的國際影響力不在於國內的實力,而在於宗教影響力,梵蒂岡是一個教皇國,教皇所在地,也是世界天主教中心。知道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其實基督教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後來在文藝復興時期,才進行的最宗教改革,才有了新教。但天主教在西歐依然有統治地位,在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幾乎都在天主教的陰影籠罩下。

梵蒂岡國際影響

然而梵蒂岡跟國際影響力依然那不可小覷,在世界各地信奉天主教的信徒近13億人,梵蒂岡教皇的影響力還是無與倫比的,很多西方國家領導人對其非常尊重。

2015年,梵蒂岡教皇方濟各訪美國,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迎接,包括一大批美國聯邦政府政要都出席迎接。
因此可見梵蒂岡的國際影響力,絕大部分西方國家都要給梵蒂岡面子,但僅僅限於宗教。


盲客


我在意大利時,專門去了梵蒂岡,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1/3 梵蒂岡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

如果說梵蒂岡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它是沒什麼地位的。

根據去年的統計數據,梵蒂岡的人口是800人。注意不是800萬,是800人。而且包括了不常住的人口,常住的人口只有590人。估計大部分是修士和修女。

梵蒂岡的面積是0.44平方公里。注意不是0.44萬平方公里,是0.44。這是什麼概念呢,可能一個大一點的大廣場和它差不多大了。

連計算GDP時,國際的經濟組織都是不計算梵蒂岡的。所以,說到梵蒂岡的國家地位,基本上是沒地位的,因為他的這些數字存在與否,並不重要。

2/3 梵蒂岡的宗教地位:

但是你要說到宗教地位,那位它在天主教的宗教地位就相當於伊斯蘭教的耶路撒冷。


梵蒂岡是天主教的教皇居住的地方。教皇是梵蒂岡的統治者,梵蒂岡不存在其他的總統總理之類的角色。而教皇是什麼人,他是聖經的最官方解釋者,他是可以同上帝進行直接對話的人。

在中世紀的歐洲,整個歐洲都是被國王和教皇們統治者,宗教領袖的地位高過帝王。由此可見梵蒂岡的宗教地位在西方無比崇高。

3/3 梵蒂岡的藝術和旅遊地位

我去梵蒂岡旅遊時,驚呆了。因為遊客太多了,光進教堂排隊就得2個小時,而且還是在淡季的時候。梵蒂岡幾乎是全世界旅遊者的必到之處。

首先因為梵蒂岡博物館,全世界遊客第一或者第二的博物館,與盧浮宮一樣,不分伯仲。去梵蒂岡博物館是要預約的,人太多了。

然後因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文藝復興的偉大作品,在它的天花板上保存了幾百年。

所以,梵蒂岡在藝術和旅遊方便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更多歐洲親身遊記,歡迎關注“王不宇在歐洲”


王不宇看世界


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梵蒂岡,我感覺最恰當不過,但這個只有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時候要比“五常”還大,我們知道,即使在五常之間,在利益的爭奪中都常常互相怒懟,甚至兵戎相見,但沒有一個國家敢和梵蒂岡叫板,包括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梵蒂岡就是這樣神一般的存在。


那麼梵蒂岡是靠什麼贏得世界的敬重呢?其實無外乎就是宗教,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也是全球1/6人口的信仰中心,正因為梵蒂岡“領導”著世界強國中普遍信仰的天主教,所以,梵蒂岡在世界上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但這種影響力並不是從政治,經濟,軍事而言,這種影響力,可以說是滲透進教徒們血液裡的。
教皇方

濟各

那麼梵蒂岡在國際上有多大的地位呢?我們就拿世界一哥美國說起吧,雖然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但多數都是歐洲的後裔,而在幾百年前,歐洲教皇的地位甚至比國王還高,所以,教皇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而這種權威一直延續到現在,目前在美國,有近79%的人口信奉新教和天主教,在神聖的教義影響下,沒有哪個政黨和總統敢去招惹梵蒂岡(選票還要不要了),所以,美國的總統若是見到教皇,都是畢恭畢敬。
還有就是,因為歐洲普遍都信奉基督教(天主教,新教都和基督教一脈相承),美國若是想和歐洲搞好關係,就不敢得罪梵蒂岡,況且梵蒂岡這麼小,美國若是因為一點兒蠅頭小利,失去歐洲盟友,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美國和梵蒂岡只有合作,才能以“高大”的形象世人,但有一點就是,慈祥的教皇方濟各並不喜歡大嘴特朗普,這是因為,特朗普對梵蒂岡這個政教合一的微型國家的運作很感興趣,就偷偷的竊聽了教皇的談話,而特朗普的這種好奇卻引起了許多基督國家的不滿,惹禍的特朗普自知理虧,但見到教皇滿臉堆笑也無濟於事,這回長記性沒?



海之波濤3


作為全球最小國家,面積僅僅0.44平方公里,還沒紫禁城大。而其不到800的人口中真正擁有梵蒂岡籍的也只有一半數量。梵蒂岡無論經濟、政治、軍事等都可以說能忽略不計,就算聯合國等計算各國每年GDP的時候都不帶梵蒂岡玩兒的。

但梵蒂岡卻持續了數百年的獨立地位,不僅在意大利眼皮子底下逍遙自在,連美國等也對梵蒂岡忌憚三分——梵蒂岡的國際地位不可小覷。



雖然從國家實力來看,梵蒂岡的確不值一哂,然而這塊廣場大小的國家,卻是整個天主教世界的中心,是聖座教皇的所在地。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宗派之首,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尤其是發達國家,信徒超過14億,相當於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西方,宗教信仰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就算宣誓的時候也是需要將手放在《聖經》之上。中世紀時代,教廷更加是凌駕於世俗王權。所以,廣泛信仰上帝天主的西方世界並不敢得罪教皇,進犯梵蒂岡,而天主教分佈區大多都是發達國家,在世界上影響力巨大。

雖然梵蒂岡幾乎所有生活資料都需要外界提供,但梵蒂岡的文化、經濟等實力也相當驚人。梵蒂岡區區之地集中了無數歷史文化珍寶,更加在海外擁有數量相當驚人的資產。“有錢能使鬼推磨”用來形容梵蒂岡也並不為過。

再小,梵蒂岡也是個正式國家,在國際上影響力非凡,甚至很多國家的影響力地位都難以與梵蒂岡相提並論。


澹奕


梵蒂岡沒和中國建交,但是梵蒂岡從來不存在不承認中國;建交與否跟承不承認是兩回事。梵蒂岡是跟ROC建交的,不過梵蒂岡跟大陸的瓶頸主要在於主教的任命權上,而不是兩岸問題。



梵蒂岡地位很高,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教廷在歷次政治事件和歷史變革中起的秘密作業很多不為人知。一戰二戰,也可能有很多傳教士肩負秘密使命。東西方冷戰,教廷的作用就更多了…



約翰·保羅二世其實就是個政治教皇,背後的政治角力很有故事。現在的本篤16世在政治傾向上不如約翰保羅這麼明顯。



而當年多少間諜都已教堂和牧師為信使,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應該都看過了。



梵蒂岡城國,簡稱梵蒂岡,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由於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我去意大利的時候,走20分鐘到梵蒂岡,逛了一會不小心就已經是意大利的國土了…可見多小。



梵蒂岡意為“先知之城”,政教合一的主權國家。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教皇是國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梵蒂岡的國徽集中說明了教皇在城國的地位。



在梵蒂岡,一切權力集中於教皇,迷信教皇,把他奉若神明,也要迷信神職人員。教皇任職是終身的,但不能世襲。教皇死後,有紅衣主教團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選票選出新教皇。


李三萬的三萬裡


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的決議對各國都具有普遍性的約束力,堪稱“世界政府”,各國無論大小都要加入其中,唯此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各項權益。如今,聯合國已走過74年的歷程,共有193個主權國家加入其中,但有一個國家卻遲遲不肯加入。這個國家,便是南歐“袖珍國”-梵蒂岡城國。


梵蒂岡城國簡稱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城”,是南歐亞平寧半島上的一個微型國家,位於羅馬城的西北角,全境都被意大利包圍,是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主權國,梵蒂岡人口僅有842人,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僅有中國最小的省級行政區-澳門特區面積的1/100多一點,由此可見它的微小。



梵蒂岡雖然微乎其微,但其前身,卻是舉世聞名的羅馬教皇國。作為天主教的教主,教皇雖然在公元382年便已經出現,但一直寄居在羅馬城,並沒有屬於自己的領土,直到“丕平獻土”。公元754年,就在中國爆發“安史之亂”前1年,法蘭克國王丕平為了報答教皇的恩德,將奪自東羅馬帝國的原拉文那總督區贈予教皇,由此一個以羅馬為都城的神權國家成立,此即羅馬教皇國。


羅馬教皇國勢力最盛時,曾佔據亞平寧半島中南部大片區域,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然而隨著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作為中世紀歐洲最高精神權威的教皇,影響力下滑,而教皇國也因之急劇衰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時期,教皇國兩次被法國兼併(1798-1800、1808-1815年),等到1870年的時候,教皇國又被統一的意大利王國吞併,教皇則被迫退居梵蒂岡宮,形同高級“囚徒”。



等到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臺後,為了藉助教皇在全球的強大影響力,以幫助他實現光復羅馬帝國偉業的目的,便在1929年跟教廷達成和解,並簽署《拉特蘭條約》。跟著這個條約,教廷正式聲明羅馬教皇國已經終結,而作為“交換”,意大利需要承認並保障梵蒂岡的主權獨立。由此,梵蒂岡城國得以建立。


作為天主教教主與梵蒂岡城國的元首,教皇身兼宗教領袖和國家領袖的雙重角色,是天主教世界中至尊無二的人物。按照選舉制度,教皇由世界各國的樞機主教經內部秘密投票選舉產生,當選者不限國籍,除自動退位外,一旦當選將終身任職。由於教皇人選並一定在梵蒂岡常住居民中產生,所以當選後從原籍國趕往梵蒂岡就任者比比皆是。比如,現任教皇方濟各,原本便是阿根廷人。



由於面積太小、人口太少,梵蒂岡不具備發展工農業生產的條件,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旅遊、郵票業、房產出租、銀行利息,以及各國向教皇贈送的貢款和教徒的捐款等等。據不完全統計,梵蒂岡在北美、歐洲許多國家擁有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僅地產一項就達46萬餘公頃,由此可以想象該國的富庶。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梵蒂岡人均GDP為9.5萬美元,屬於高度發達國家的標準。


就面積和人口而論,雖然梵蒂岡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但影響力卻遍及全球,在國際事務當中的重要性,甚至可與聯合國五常比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天主教在全球擁有11億信徒,他們不僅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巴西、阿根廷、菲律賓等大國中佔據絕對多數,甚至在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家擁有極強的影響力。而作為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及教皇的影響力便可想而知。



由於梵蒂岡的地位極其特殊,信奉教權大於世俗權力的原則,不可能、不願意接受世俗政治組織的領導,所以始終不肯加入聯合國,是全球唯一對聯合國說“No”的國家。但是梵蒂岡也並沒有完全拒絕聯合國,為了藉助這個平臺跟其他國家合作,還是接受了聯合國“觀察員國”的身份,在外圍同它進行有限的合作。這種處理模式,也算是梵蒂岡為與國際社會合作,而做出最大的妥協吧?


梵蒂岡雖然在1929年才建立,但天主教在中國活動的歷史卻極為悠久,明末清初活躍在中國的著名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人,不僅受到萬曆帝、順治帝、康熙帝等人的禮遇,甚至還參與到國政決策當中,影響力可見一斑。但與此同時,教廷頻頻利用天主教干涉中國事務,尤其以清末為甚,不能不引起中國人民的反感與抗議。



隨著中國在宗教領域實行“三自”政策,因在主教任免權問題上的分歧極大,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梵蒂岡便中斷與大陸的外交關係,由此成為歐洲唯一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不過,隨著現任教皇方濟各的上臺,中梵之間的關係發生明顯改善,並在很多領域達成諒解與共識。如果這種勢頭能夠繼續保持下去的話,相信用不了多久,雙方最終會實現關係正常化。


資料來源:《世界知識》、《世界博覽》


文史磚家


全球77億人口中,天主教徒有13億,你說梵蒂岡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如何?現代世界,雖然梵蒂岡的影響力遠不如它在古代,但數一數發達國家中,有多少總統總理是天主教徒,也就明白梵蒂岡地位猶存的原因。

梵蒂岡和世界上183個國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在聯合國有常駐觀察員。國小,對外政策強調的是宗教、人道,而不是政治、軍事、經貿。在政教合一的古代,天主教國家國王或皇帝的廢立、皇室婚姻、國家條約等許多世俗事務,需獲得羅馬教皇的批准方有效力。

二戰期間,梵蒂岡宣佈中立。希特勒聲稱,他將完全尊重梵蒂岡的中立與獨立。梵蒂岡救助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引起納粹的極度不滿,差點派兵入侵梵蒂岡。這對德軍而言,不費吹灰之力,但德軍畢竟沒有這麼做。1944年,德軍佔領羅馬,也未動梵蒂岡分毫。

相傳,耶酥遇難後,其最鍾愛的門徒之一彼得來到羅馬傳教。不幸的是,他也被地方官殺死在羅馬附近的山坡上。教徒們為了紀念他,同時也為了保護他的遺骸,在埋葬他的地方建起了天主教規模最大、最神聖的聖彼得大教堂。

教皇被認為是聖彼得的繼承者,有著神聖的地位。只有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岡,是聖彼得的長眠地,是他的繼承者教皇工作和生活之地,也是他統治全世界天主教徒之地。梵蒂岡所在的羅馬,早在公元一世紀,就是教皇國的首都。所以歷史上,教皇又常被稱為“羅馬教皇”。

1870年,意大利王國趁駐羅馬的法軍換防之機,攻進了依附於法國的教皇國羅馬,當時的教皇躲進梵蒂岡。為了表示對意大利的抗議,教皇將自己的行動範圍限定在梵蒂岡之內,這便是“梵蒂岡之囚”的來由。

教皇與意大利的對抗,持續了整整59年。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與教皇的代表在拉特蘭宮簽署《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梵梵蒂岡獨立的、主權城國,並支付相當數額的賠償金,梵蒂岡不再要回羅馬。1948年的《意大利共和國憲法》,承認此條約。


世界真的很大





分享一篇文章

因為教會的活動幾乎觸及每個國家和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梵蒂岡不僅是廣大精神和文化社區的焦點,也是思想和價值觀生活體系的明顯象徵;它是一個遙遠的跨國官僚機構的協調秘書處。任何關於教會國際角色的討論都需要考慮其精神和時間方面。

在梵蒂岡都起著重要作用。

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教皇的主要角色是羅馬天主教會的精神領袖,其4億傳播者將他視為基督的地上牧師。幾個世紀以來,教會(羅馬天主教徒)在世界許多地方發揮了深刻而無法估量的精神和文化影響,幫助塑造了男人的思想,以及管理他們行為的動機。我們自己的西方文化與之密不可分這不是一個新角色。它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教會的文明使命。在今天的世界中,封建暴力已被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暴力所取代,但教會的調解作用仍在繼續。在整個這個充滿戰爭的世紀,教皇們都在努力結束戰鬥併為國家事務帶來理智和慈善。

除了和平締造者這一古老的作用之外,教皇權近年來還推行了一系列旨在鼓勵和平外交解決爭端的有利氣氛的具體政策。最近的通諭嚴重限制了正義戰爭的舊概念。 (泰瑞斯的Pacem:教皇約翰)。每個人都記得教皇保羅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戲劇性講話;在最近的通諭“Populorum Progressio”中,對“有效世界權威”的強烈支持仍在繼續。

最近教皇教義的另一個重要主題是迫切需要裁軍。教皇約翰一次又一次地辯稱,軍備的平衡永遠不可能成為和平的安全基礎,穩定只能來自相互信任,1964年孟買的教皇保羅呼籲全世界轉移現在用於軍備的巨大資源一個巨大的基金,以減輕全球的痛苦。

簡而言之,教皇權已成為普遍渴望和平的主要代言人。它利用其道德聲望動員輿論代表和平及其外交機構鼓勵調解。

儘管教會是一個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資源的高技能國際官僚機構,但它最重要的是從它所體現,塑造和表達的偉大思想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影響了全世界的公眾輿論。

雖然在某些方面貶低思想在歷史中的作用是時髦的(思想,據說是真正統治人類事務的愛與飢餓的合理化),但這種論證實際上是對歷史的誤解,是對自然的誤解。的想法。思想,作為歷史中積極力量的偉大思想,並非簡單的邏輯命題。這些觀念 - 平等或自決原則 - 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意義基礎。愛和飢餓無疑會影響人類的動物;但是,男人的愛和他們渴望的東西總是取決於塑造他們想象力的想法。制度取決於他們的活力和方向,以及通知他們的想法。如果沒有這些通知的想法,一個機構的生命墮落就會消失,剩下的結構就會受到譴責。對於所有具有道德目的的組織來說,這基本上是正確的:政黨,大學,法律體系。最重要的是,教會也是如此。

因此,具有天主教會巨大精神活力的機構的負責人應該作為公共良知的教師發揮其最大的影響力,作為向教會傳達信息的基本思想的調解者,這並不奇怪。因此,在今天的世界裡,教皇已經成為西方良知的強大聲音,提醒我們所有支配我們文明並確定其方向的人道願望。在我們的世界裡,教皇是痛苦和沮喪的捍衛者,不斷提醒我們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經歷的巨大痛苦。

認識到需要一個穩定的世界秩序,並將發展作為確保這種穩定的必要手段,梵蒂岡的政策以及自第四點和馬歇爾計劃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都是一。

教皇在上述問題中的作用很大,它只是羅馬天主教會塑造現代世界的真正影響力的一小部分。教會是一個活生生的社區,平信徒和教會,致力於天主教徒乃至現代西方社會的道德和精神教育。羅馬天主教會在西方教育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們過去進入當今世界的整個道德和精神財富的偉大傳播者和調解者之一,這一使命超越了宗派分裂和特定的正式道德和神學信仰。教會的教學使命不僅要求保留過去的理想和美麗,還要將它們大力翻譯成現代世界的習語。 像任何跨越幾個世紀的偉大機構一樣,天主教會也有其弱點;但是,即使是不信的人,也有充滿活力和更新的能力,即使是不信的人也必須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教會本身總是找到在不斷變化的,往往充滿敵意的世界中繼續執行任務的資源。 每個熱愛西方過去的人都不禁為近年來天主教會重新煥發活力而歡欣鼓舞。它不是拒絕舊的真理,而是使它們適應現代世界的智力和道德條件。普世的任務是今天天主教會的偉大工作。所有信仰的人都將從更新的過程中獲益,這是一生中的戲劇之一,並且,我相信,在我們之前的幾代人的思想和社會行動的領域中,這將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很多人在天主教傳統中找到一種莊嚴的理智。天主教對現實的看法非常平衡。這是一個不僅相信天堂而且相信地獄的教會。它知道世界上有邪惡,也有善。它很少忽視給魔鬼他應得的。雖然教會勸告它的孩子像天使一樣行事,但它知道很多人不會或不能長久地這樣做。因為教會從未忘記我們生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雖然人類的機構無法在沒有愛和慈善的情況下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但如果沒有法律,正義和權力,它們也無法發揮作用。它接受了向凱撒渲染凱撒的偉大原則。因此,在當今世界如此強大的良知之聲的天主教,在面對邪惡的逆境和勇氣面前,也繼續為人們做好準備。這是當今世界的理智和平衡需求。


笑小小生


要說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我們需要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方面來探討,就比如美國是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多個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同時也擔任著世界第一流氓的位置,而俄羅斯在國際的地位主要以軍事力量而著稱。梵蒂岡就屬於比較特殊的一類國家,雖然他只是一個國中國,常住人口也就五六百人,在經濟和軍事上自然談不上什麼國際地位,但是梵蒂岡作為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教廷所在地,卻對世界宗教文化信仰產生了卻極為深遠的影響。

如果按照我們正常的理解,梵蒂岡這樣的袖珍型國家,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由於戰爭的洗禮,基本上是很難倖存下來的,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神奇,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除了有軍事力量,政治謀略以外,還有第三類來自神學,宗教信仰的影響,人類的發展由原始走向科技時代,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誕生宗教信仰,這其實可以理解為原始哲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唯物主義也並非長久的佔據著上風,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了宗教信仰。

大多數宗教的傳播,在最初的時候都是由下層階級,逐漸向上層階級傳播的。但是很顯然這樣的傳播速度會很慢,但是一旦當宗教影響到了上層階級,上行下效的進行傳播,不論速度和力度都會非常強大,在中國不乏有統治者痴迷於成仙得道,求神拜佛,在西方也有教廷權力高於皇權的時期,然而最大的去區別就是在中國始終皇權至上,而在西方,現在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加冕就是由坎特伯雷大主教進行的加冕儀式,從生活中一些細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宗教對西方的影響是非常廣的。

那麼我們單獨再來說說天主教,在今天基督教主要的三大流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基督教的信仰人數是25億左右,佔世界總人口數的36.8%,其中信仰天主教的人數就達到了13億左右,佔世界總人口數的18%,教徒在世界各地均有分佈,在中國也有近900萬教徒,即便在中國就目前而言,中國的天主教並不歸教廷管,但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是由梵蒂岡的教廷派出主教管理當地的教會,也就是說世界上有18%的人,他們的精神領袖是在梵蒂岡的教廷和教皇。

所以梵蒂岡主要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就體現在了宗教信仰上,如果我們把梵蒂岡的宗教看作是政治的話,那麼梵蒂岡則可以直接通過派遣主教的方式,前往另外一個國家內部,管理相關的宗教事務,並進行宗教文化傳播,來自梵蒂岡的影響力不容小噓,方濟各當選教皇之後,除了和美國,英國,俄國建立了密切的往來以外,也開始主動和我國就建立外交關係,教廷派遣主教等問題展開商議,很顯然方濟各代表的梵蒂岡教廷希望將影響力擴散到中國來,當然前提必須是堅持一箇中國。

就目前而言,雖然梵蒂岡和我國還在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軍隊,是個政教合一的袖珍國家,但是梵蒂岡的國際地位卻不比世界上任何的一個大國差,梵蒂岡代表的天主教宗教信仰,也將會一直對世界宗教文化信仰產生巨大的影響。


玄坤文史


梵蒂岡在國際上有多大地位?

學過世界地理的人都知道,梵蒂岡是世界最小的國家,沒有之一,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還比沒有我們一個村莊大,人口也只有800多,GDP總量不足1億美元。梵蒂岡是最典型的袖珍國家,屬於歐洲,是一個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而且是一個國中之國,全境都坐落在意大利的國土中。

在很多人的眼中,像梵蒂岡這樣的袖珍國家,也就是在歐洲能夠生存,在其他大洲,這樣國家早就被滅國多回了,甚至是根本都不可能出現,而歐洲除了梵蒂岡,還有聖馬力諾、安道爾(微信大國)、列支敦士登等這樣的袖珍國家。

按說梵蒂岡是一個和中國村莊一樣大的國家,更方面實力都不用說了,根本在世界各國中,排不上號,在世界上能有多大影響力?

其實那就是小看梵蒂岡了,梵蒂岡的國際影響力不在於國家實力,而在於宗教影響力,梵蒂岡是一個教皇國,教皇所在地,也是世界天主教中心。看過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基督教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後來在文藝復興時期,才進行的最宗教改革,才有了新教。但天主教在西歐依然有統治地位,在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幾乎都在天主教的陰影籠罩下。

本身梵蒂岡教皇是原來的羅馬教皇,在中世紀的時候,羅馬周邊形成一個教皇國,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1377年,羅馬城邊上的梵蒂岡宮殿成為教皇的住所,也就是說現在的梵蒂岡城國就是原羅馬教皇的別墅。而在1870年,意大利取得統一,佔領了羅馬城,教皇國被滅,教皇的世俗權利也被剝奪,只保留宗教領袖的地位,所以羅馬教皇只能退居梵蒂岡,成為梵蒂岡教皇,教皇的別墅梵蒂岡也成為獨立的梵蒂岡國家。

然而梵蒂岡的國際影響力依然那不可小覷,在世界各地信奉天主教的信徒近13億人,就是我們國家中還有900萬天主教信徒,梵蒂岡教宗(教皇)的世界影響力還是無與倫比的,很多西方國家領導人對其非常尊重。2015年,梵蒂岡教皇方濟各到訪美國,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迎接,包括一大批美國聯邦政府政要都出席迎接。

由此可見梵蒂岡的國際影響力,絕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是要給梵蒂岡面子的,但也只限於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