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咖啡自公元5世纪被发现之后,几经辗转几乎遍布全球各个国家,记录和见证了太多人类的文明,结下了太多的异国情缘,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几乎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咖啡饮用文化,那么作为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人民是怎么喝咖啡的呢?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埃塞俄比亚不仅是阿拉比卡咖啡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类的摇篮,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非洲猿人”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高原,东非大裂谷从北贯穿,南抵肯尼亚与坦桑尼亚。虽说地处热带地区,但是因为平均海拔较高,水资源丰沛,气候相比其他非洲国家要凉爽许多。这也造就了阿塞俄比亚物种繁浩,百花争艳的自然景观。不说其他,单是咖啡埃塞俄比亚就拥有全球超过99%的咖啡豆种,可谓是真正的咖啡基因库。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即“鲜花”的意思,自古都被百姓认定是亚当与夏娃偷尝禁果的伊甸园所在之处。因为埃塞人认为亚当和夏娃当时在蛇的怂恿下偷食的禁果就是咖啡樱桃。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而有关咖啡的神话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颂已久。据说人间的第一棵咖啡树就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塔纳湖畔落地生根。

塔纳湖海拔184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泊,也是蓝尼罗河的发源地。相传埃塞俄比亚家喻户晓的圣哲贝特·马利安7岁受天使召唤,在塔纳湖畔传教,并以手中的权杖降妖除魔、造福百姓。有一天加百列天使召唤他在塔纳湖周边散播咖啡、啤酒花和柠檬幼苗,让后代的修士都能有所收获,于是圣哲把手上的权杖断成3段,杖头变成世界上第一株咖啡苗,人间从此飘香……这个故事被后世的人创作成名为《咖啡创世纪》的彩色壁画,绘在塔纳湖西南部齐格半岛最著名的乌拉基丹米瑞特修道院内,至今保存完整。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众所周知,大部分非洲国家还处于贫穷、饥饿、动荡的环境中。在这里生活的人通常处于恐慌中,笑容难得一见。埃塞俄比亚的人民也不例外,但是谈到咖啡的时候,当地人会露出千金难买的笑容与骄傲。他们会自豪的说“我们自己种咖啡自己喝,不像其他那些被殖民过的咖啡产国,他们没有咖啡文化,因为他们最初种咖啡是被强迫的,那时候他们甚至没有自由喝咖啡的权利。被强迫又不喝咖啡的人怎么可能种出好咖啡?”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但是以咖啡为傲的埃塞俄比亚人也有自己的忧伤和无奈。因为虽然没有沦为殖民地,但战乱频发。加之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刻意限制国内的咖啡销量。管制措施包括减少国内咖啡通路、各产区咖啡不得任意流通或者卖往本国不产咖啡的北部地区。

即便是近些年,埃塞的咖啡产量剧增,当地政府也没有完全取消对国内咖啡销量的管控,只能说稍有放松。因此,埃塞俄比亚虽然一直是咖啡爱好者向往的圣地,但如果你不是专业从事生豆贸易的相关人员,在喝当地是很难喝到高品质咖啡的。当然,除了政府管控之外,埃塞俄比亚当地人喝不到“好”咖啡还跟咖啡烘焙技术落后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还是那句话,关于“喝”咖啡这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准对于埃塞人来说嚼咖啡豆更能体味咖啡的纯香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况且咖啡对于埃塞人来说不仅仅是用来喝的饮品,而是一种文化的信仰、更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在当地,晒干的咖啡果子是可以当现金流通的。种咖啡、炒咖啡、泡咖啡是埃塞俄比亚独有的文化传承。

最早埃塞人是直接用咖啡樱桃煮水喝,或者是把咖啡的果皮、果肉捣碎了参杂在别的食物里晒干,做成能量棒食用。后来喝咖啡成为了当地人婚丧嫁娶、宗教活动等典仪上不可缺少的环节。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所以直到今天,埃塞俄比亚人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咖啡仪式”,通过这种仪式,家人、朋友会相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情感。在仪式当中,年龄最长的女性作为“主人”负责用铁盘烘烤咖啡,现场进行磨制,并用当地特有的称作“Jebena”的陶土壶和热水进行冲泡。“主人”会将冲的浓浓的咖啡倒入一个个小杯当中,再加入水重新煮制两次。仪式全过程需要大约1小时,是当地人表达欢迎与感谢最重要的方式,更是人们社交生活的中心。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要了解一些埃塞咖啡的信息呢?那么下面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以丰富的地域之味被咖啡爱好者追捧。经验丰富、见识广博的品鉴师几乎可以从埃塞不同产区的咖啡豆中喝到地球上所有咖啡产区咖啡豆的风味特征。而市面上最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是埃塞咖啡丰富迷人的香气和水果调性的口感。耶加雪菲中的茉莉花香和柑橘酸;古吉中浓郁的杏桃味和淡淡的的红酒气息;花魁中的玫瑰香与红茶余韵;蜜吻中如牛奶般的醇厚质感及蜂蜜般的香甜;西达摩中明亮的柠檬酸,都吸引着众多的咖啡爱好者。

埃塞俄比亚人是怎样喝咖啡的?

这些都是在市面上很容易买到的,性价比也不错的豆子。当然埃塞的咖啡豆还有很多很多。(文/ 猪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