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蒙古国牧民家庭生活艰苦,普遍想让自己孩子上大学,过上体面日子


从建国时候的40万,发展到2017年底的320万,我们的邻居蒙古国人口增长可谓缓慢,相当于我们一个小县城的人口。但,它有一件事情不慢,那就是教育。


蒙古国牧民家庭生活艰苦,普遍想让自己孩子上大学,过上体面日子


由于人口基数少,目前蒙古每2万人口就能平均到一所大学,大学的门槛很低,而在我国大约为300万。所以,从这个数字上来讲,蒙古人的受高等教育程度还是不低的。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蒙古人生于大漠,长在马背,“只识弯功射大雕”,应该是忽视教育的,但不久前去乌兰巴托旅游,我们很诧异自己的发现。

乌兰巴托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并且,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些人,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你在机场、中心广场、大型酒店里,随便拦住一个人,几乎都能用英语和你交谈。


蒙古国牧民家庭生活艰苦,普遍想让自己孩子上大学,过上体面日子


导游介绍说,目前的大学里,英文开始替代俄语,变成了学校的必修外语。蒙古年轻人,在文化上、生活习俗上、甚至文明程度,更倾向于西方化,这一点,在乌兰巴托表现的更为明显。


蒙古国牧民家庭生活艰苦,普遍想让自己孩子上大学,过上体面日子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蒙古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牧民向城市集中,他们或许买不起中心城区的房子,就在城乡结合部驻扎下来,蒙古包就是他们移动的家。目前乌兰巴托的人口中,有60%是住在郊区的简易房中的。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这些牧民家庭思想并不封闭,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普遍一个想法: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告别游牧生活,要上大学,过上体面的日子。


蒙古国牧民家庭生活艰苦,普遍想让自己孩子上大学,过上体面日子


为了深造,很多学生选择了大学毕业后去国外留学。但是,和他们交谈,问起以后的理想,很少人说是为祖国而读书,甚至很少人说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说的最多的,竟然仅仅为了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