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軍隊裝備如何?

鵬舉張說天下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清軍(主力是湘軍)收復新疆之戰發生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至三年(1877年),清軍消滅了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收復新疆大部份地區。之後為收復伊犁,清政府派曾紀澤赴俄國交涉,同時,左宗棠做好武力收復伊犁的準備。這是一場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戰爭。

據記載當時左宗棠的軍隊裝備的武器其先進程度已經超過了歐洲的大部分軍隊,左宗棠為了方便軍隊武器補給,建立了蘭州製造局,先後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美國的後膛七響槍(斯賓塞步騎槍),還改造本國的槍炮,如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還向外國大量採購了毛瑟步槍和加特林機槍。

美國的後膛七響槍(斯賓塞步騎槍)1860年取得專利

斯賓塞連珠槍,又名斯賓塞M1865式.52口徑步槍,它是世界上第一把實用的連珠步槍(另一種說法是亨利連珠槍)。1863年6月第一次在戰場上大量使用,1920年代還在美國出售。斯賓賽連珠槍最大優點是可以輕鬆地瞄準和射擊,最快12秒可以打完7發彈,持續射速可達到14發/分。後來斯賓賽槍還配發一種新型彈藥盒,內裝10-13只裝好彈的彈管。裝填時不用一發發地裝,換個彈管就行了,這時的持續射速可達21發/分。

加特林機槍 1861年被髮明

加特林機槍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旋轉機關槍。在1860年設計而成的,是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使用該機槍,射速普遍可以達到每分鐘每管1000發以上。

毛瑟步槍1867年德國毛瑟兩兄弟--威廉·毛瑟與保羅·毛瑟設計

毛瑟步槍是一種旋轉式閉鎖槍機的後裝單發步槍,這種步槍於1871年被採用成為標準的制式步槍。並命名為1871式步槍,這是歷史上第一種毛瑟步槍。此後設計生產的大多數的旋轉後拉式槍機都是根據毛瑟兄弟所設計的原理來設計的。

綜上所述,在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的支持下,收復新疆的過程很順利,用了僅僅兩年時間,就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左宗棠不僅打敗阿古伯的軍隊,還震懾了想要瓜分新疆的沙俄,從而維護了國家統一完整。


星君看世界


左宗棠的部隊基本上是以營為單位,分為步兵營500人/營,戰車營和騎兵營,總兵力在七、八萬人左右。考慮到阿古柏有俄國、英國的支持,裝備精良。左宗棠一方面向朝廷請款,一方面自費出資,購買軍火,以德國造為主。另外,除了在甘肅設一個製造局之外,在西安增設了一個小規模的製造局,來製造兵器。

左宗棠指揮的收復新疆戰役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閃電戰“,他精心選擇、設計線路,在作戰中“緩進急戰”,廣泛採用新式槍炮,美國造後膛七響槍,德國造的螺絲後膛槍,快響槍等,大量使用火炮,其中有開花後膛大炮、連架劈山炮、田雞炮等。

左宗棠麾下當時有四員虎將:旗人金順,烏魯木齊的都統;兩個提督張曜和徐佔彪;另一個就是劉錦棠。

金順自己麾下30個營,兼併被撤職的成祿的17個營,但這些營空缺嚴重,人員只有半數都不到,左宗棠一再要求他撤併,在又兼併幾個將領的營之後,據說金順是40個營,但始終都達不到左宗棠的要求,所以金順基本上是在作防守,不太參與進攻,他參與的進攻也打得比較地糟糕。

左宗棠只給金順配了一尊開花大炮,張曜部獲得配備十尊連架劈山炮,布魯斯二號螺絲後膛炮一尊,七響後膛槍30支;其中劉錦棠的湘軍是進攻的主力,有25個營,除原有裝備外,額外配備了開花後膛大炮2尊,車架開花後膛小炮4尊,後膛七響槍300支,快響槍80支,大洋火一百萬顆,標響槍子二萬八千顆,大號、三號開花後膛炮2尊……其中最厲害的是一種田雞炮,尊數不詳,配彈500枚,這種炮射程達幾里路,田雞炮是那種短炸炮,臼炮,又稱為硼炮或沖天炮。

阿古柏的槍炮大都為英國造,沒有德國造那麼犀利,再加上他的兵員素質較差,還不太會用,所以作戰中迅速地被打敗,成就了左宗棠的“閃電戰”。


菊蘭廡主人


左宗棠西征的裝備是以洋槍洋炮和舊式火槍大炮混合而成,不過還是要強於他的對手。

左宗棠西征前,在鎮壓太平天國時清軍就已經逐步開始裝備新式的洋槍洋炮。特別是李鴻章的淮軍,基本淘汰了清軍原來裝備的鳥槍、抬槍、劈山炮等舊式火器。左宗棠的楚軍相比淮軍來說,裝備上稍微要差一些,但是在槍支上基本也已經換成了新式的洋槍。

在1902年,新疆巡撫饒應祺在遞交的奏摺中曾經提到左宗棠出關時,攜帶了各種後膛槍2萬多支。

前督臣左宗棠、撫臣劉錦棠出關,攜運後膛來福馬槍,哈乞開斯、馬蹄泥、標針快,利名登、七響、八響、十三響槍共二萬餘杆。

左宗棠西征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此時世界各國大多在以新式的後膛槍替換原來的前膛槍。這份奏摺上提到的各種步槍雖然型號複雜,對於後勤來說很不方便,但是都是當時英、法、德、美等國所產的新式洋槍,性能上還是不錯的。

不過由於西征路途遙遠,加上戰事倉促,來不及採購換裝,因此左宗棠西征所帶的火炮,還是以舊式的劈山炮為主,,還有少量的重炮,另外就是介於槍、炮之間的抬槍。

劈山炮其實是小型舊式前膛炮的統稱,從幾十斤到幾百斤都有。主要發射散彈,用於殺傷步兵。曾國藩在組建湘軍時把劈山炮作為步兵的主要支援火力,左宗棠也沿襲了這一傳統。而抬槍其實就是加大的鳥槍,除了尺寸大一些,結構和鳥槍沒什麼區別。清軍通常把抬槍當作輕型火炮使用。

綜合來說,左宗棠所帥部隊槍械比較精良,但是炮兵略弱。不過考慮到他的對手僅僅是浩罕國的一個軍閥,裝備也不怎麼樣,所以這個裝備也不算差了。


不沉的經遠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軍隊的素質、裝備的軍械都是當時最好的,《阿古柏伯克傳》描述左宗棠的軍隊“這是一支完全不同於亞洲的中國軍隊,基本上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

圖為1875年,左宗棠率軍入疆前在蘭州留影。

軍費問題,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沒出一分錢,北洋沒支持一兩銀子,直隸和天津海關未承擔任何義務,左宗棠西征軍費主要靠東南沿海的協餉,上海、福州、漢口等海關的關稅,長江以南各省的厘金,最重要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巖擔任其採辦,解決了軍餉。

圖為1875年,左宗棠部隊的炮車。

軍隊問題,湘軍鎮壓太平天國時,曾分出一部分去往陝甘鎮壓回民暴動,所以太平天國結束後,在陝甘的湘軍未裁撤,得以保留,為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主力,還徵調了各地的團練武裝,有豫軍、淮軍、蜀軍、楚軍等,以上所有西征部隊的兵勇,全是久經內戰洗禮,再精挑細選,留下素質最好的。

圖為俄國人拍攝1875年左宗棠的部隊。

裝備問題,依靠兩人,一是鉅商胡雪巖,二是主辦福州船政局、東南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胡雪巖在上海為其購買軍火,主要是西方各國新式的槍炮,均源源不斷運往陝甘,比如後膛螺絲開花大炮、劈山炮、來福槍、後膛馬步槍、抬槍等,連洋帽都有十萬頂,為此清廷賞胡雪巖穿黃馬褂,授江西候補道,成了典型的官商。

收復新疆前,西安和蘭州局仿製了大量德國槍炮,裝備精良。

軍火由東南運往陝甘時間長,費用高,於是在西安、蘭州兩地辦製造局,甘肅火藥局、陝西軍需局等,就地生產軍火,能工巧匠全由沈葆楨從福州船政局抽調、國外招募等,仿製了德國普式螺絲槍、後膛七響槍、後膛上響槍,改制連架劈山炮、布魯斯螺絲後膛炮等,所需的子彈、火藥大部自給自足,所以當時的蘭州成了西征新疆,積需軍火的大本營,武器和彈藥源源不斷運往前線。


圖文繪歷史


裝備十分高級,除了普通的基礎裝備之外,我們主要說一說有哪些特殊裝備,比如後膛七響槍,加特林,毛瑟步槍以及我們自己的劈山炮等等。

受命平亂,建造蘭州製造局

左宗棠是清朝末期的重臣,不僅僅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當時湘軍的領袖,戰功顯赫,在他平定陝甘回之亂的第二年,朝廷又派他去平定新疆叛亂,深知武器先進的重要性的左宗棠,在朝廷國庫空虛的情況下,建立了著名的蘭州製造局。

蘭州製造局的任務就是專門給出徵的軍隊製造武器,為了能夠儘快給軍隊裝備上先進的武器,左宗棠專門從發達的東南海沿線召集能工巧匠,在蘭州研發生產先進的武器。

蘭州製造局不負重託,先後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美國的後膛七響槍。以及改造了國內的劈山炮等。

先說我們國內的劈山炮

劈山炮是在乾隆時期就出現的,但是左宗棠又稍微的改進了一下,左宗棠曾經對劉蓉(湘軍將領)介紹過劈山炮“近命制劈山白尊,式如大抬炮,而身只五尺,能吃半斤子,半斤群子,可致遠四五里”。

這種劈山炮其實沒有固定的尺寸大小,從四十多斤到幾百斤都有,是一大類火炮的統稱。

還有就是有名的後膛七響槍

後膛七響槍也就是斯賓塞步騎槍,可以說是當時最先進的槍了,我們都知道,最開始的槍都是在槍口裝子彈的,極其浪費時間,但是後膛七響槍就是直接在後面裝子彈,也就是我們現在看電視這種三八大蓋之類的步槍,減少了很多裝彈的時間。

而且後膛七響槍每裝填一次可以連續發射七次,不論是射速還是威力都極大提高。

但是隨著平亂的不斷推進,自己製造的武器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戰場了,怎麼辦呢,那就是買進更先進的武器

歐洲的毛瑟步槍

毛瑟步槍使用的彈藥是7.92 mm×57 mm的大口徑子彈,運作方式為毛瑟旋轉後拉槍擊式,子彈數量為5發內置彈倉,槍身重量:3.9 kg,整體長度為:1.1075 m,槍管長度:600 mm,槍口初速:755 m/s,有效射程能夠達到800 m,子彈威力大,射程遠,可以說是當時最先進的步槍了。

加特林機槍

最開始的時候,左宗棠是打算購買克虜伯炮的,但是這種武器實在是太搶手,武器的生產公司,近幾年的訂單早已經接滿了,根本買不到,沒辦法的左宗棠就轉向了美國,購買了威力相似的武器,也就是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是在1860年研發出來的,也就是在十六年後,左宗棠開始收復新疆,這個武器儘管剛剛發明了十多年,但是威力仍然不可小覷。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 它的尾部封閉並裝有撞擊火帽。射手通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其特點為射速快,威力大,並且可以在一分鐘內打出上千發子彈。

雖然沒有現在這麼高的射速,但是在當時的戰場已經足夠讓敵人聞風喪膽了。最終在先進武器的支持下,收復新疆的過程很順利,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收復了除了伊犁以外的全部領土。

結語

書生不必學武侯,仗劍揮得此生酬。三湘弟子今用命,換來風光大神州。垂死不忘呼列隊,魂在猶記報國仇。百年西望天山處,斜陽復照左公柳。這是一首紀念左宗棠的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收復中國版圖六分之一的新疆,保全了我國領土的完整,實乃大英雄也。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這麼說吧,左宗棠彼時的軍隊裝備的是清一色的美製武器,這讓沙俄都畏懼三分。


1865年,浩罕汗國將觸角伸向我國新疆,自立為哲德沙爾汗國,此舉等同與直接脫離獨立,分裂清朝。隨後一直就對我國領土虎視眈眈的沙俄也趁機侵佔伊犁,另一方面英國侵略者也跟著蠢蠢欲動,一個個都想到我國的西北分得一杯羹,正所謂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便有了左宗棠收復新疆。




公元1876年春天,左宗棠率十萬湘軍入疆,這場維護中國統一、收復伊犁的戰爭正式打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經歷了1840年、1856年的兩次鴉片戰爭被人胖揍的經歷,左宗棠深知,想要收復新疆,就必須要有先進武器,才能快速穩定新疆的形式,光有滿腔熱血是不行的。

而眾所周知,晚清時期國庫空虛整體軍備落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若想依靠朝廷給裝備根本不可能。那怎麼辦呢?左宗棠想起了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時給自己雪中送炭的胡雪巖。


不過還沒等左宗棠開口,胡雪巖在聽說左宗棠準備收復新疆後,便主動找上門,表示自己願意出資幫助左宗棠,為湘軍收復新疆助力。左宗棠也許諾收復新疆後不會虧待胡雪巖。

憑藉著胡雪巖巨大的影響和良好信譽,從洋人所開的銀行中籌集了兩千萬兩銀子。而左宗棠就是依靠著胡雪巖貸款下來的這筆鉅款,將湘軍武裝到了牙齒,併成功收復新疆。

那麼左宗棠依靠這筆鉅款購買了哪些主要軍備呢?


其一、七連子洋槍,這個七連子洋槍是在美國人手中所購買的。因為彼時的美國反對肢解大清,認為一個完整的清朝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批准了此次的軍售。七連子槍最早出現在美國南北戰爭,在當時也是屬於世界最先進的步槍之一,後膛裝彈七連發,可謂是威力巨大。


其二、高端後膛炮,首先說明一下因為這款後膛炮真的是太先進,在此之前美國並沒有任何外銷案例。但為了遏制沙俄肢解清朝,美國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對大清出口。且做了改進。改進後的大炮重量減輕了一半,炮口徑在300毫米,射程5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鐘可達到兩三發。


其三、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這個我想像素就不用給大家做更多的介紹了。一款射速達到每分鐘600發的大殺器,上去一陣突突突也就完事了。

以上這三大武器都是來自美國,可以說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過程中,美國人可謂“第一功臣”,當然在收復新疆後,左宗棠也沒有忘記為胡雪巖請功,慈禧對胡雪巖更是不親授黃馬褂賜二品官。總的來說,這一戰保住了新疆,粉碎了沙俄肢解大清的計劃,慈禧、左宗棠、胡雪巖三方各有所獲,皆大歡喜。


像素說


1875年5月,左宗棠在清政府任命其為欽差大臣以後,他開始督辦新疆軍務。之後,集結在肅州的清軍已經有100多個營。那個時候“營”是西征清軍編制的基本單位,一個營的部隊大概有勇丁500人和伙伕200人,一個營的馬隊則有250人和250匹戰馬。左宗棠那個時候已經擁有了七萬之眾的兵力。由於左宗棠西征軍的主力中有一萬三千人的精銳部隊擁有當時質量堪比歐洲軍隊近代武器,比如各種來復槍多達兩萬支。所以左宗棠的清軍實力還是很強大的。

不過由於到阿古柏佔據的烏魯木齊路程實在是太遠,因而左宗棠收復新疆需要大量的白銀。不過好在有當時“紅頂商人”胡雪巖經手,左宗棠能夠在上海灘向英國匯豐銀行借款白銀1595萬兩。所以左宗棠收復新疆可以順利進行。1876年,清軍大舉西進,此時已經在新疆集結了80餘個營的兵力,坐鎮肅州城指揮全局的左宗棠手中掌握有20個營的預備隊。

不過阿古柏實力也是不俗的,他的軍隊有5萬多人,並且騎兵佔據了三分之一。好在左宗棠收復新疆準備充足,用兵得當,成功收復了新疆。畢竟新疆佔據了中國版圖的近六分之一,沒有新疆中國就沒有戰略大後方。所以可以說左宗棠憑藉收復新疆的壯舉就能夠名留青史了。


遺失的民俗


但是當時國庫兵庫空虛,沒有什麼好武器,數量也不夠,左宗棠就建造了“蘭州製造局”,專門生產槍支彈藥。

為了提高武器生產水平,左宗棠從比較發達的東南沿海廣州、浙江等地區召集了眾多的“能工巧匠”共同研發生產製造武器。


學習仿造世界先進國家的武器,如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並且改造本國的槍炮,如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

學習外國先進技術以增強自身的軍事國防力量,這一改變令外國人想不到,除了自己模仿學習製造外國先進武器,左宗棠還明智決定從外國購買威力大的新型武器。

當時進口的武器包括有:

歐洲毛瑟步槍,這種步槍是當時世界最為先進的武器之一,裝一次彈可以連射七次,威力簡直可以媲美日本的三八大蓋。

左宗棠本來還打算購買魯士的克虜伯後膛炮,但是這種武器實在太搶手,生產這種武器的公司沒法再接訂單,買不到了,左宗棠就轉向美國,購買功能和威力相似的武器。


加特林機槍當時在美國是最新的武器之一,在現今看來實在是太笨重了,但是它能夠承載足足600發子彈,有這麼一把“滿肚囊”的神槍在手,“穿越火線”輕輕鬆鬆啊。

左宗棠準備了充分強大的槍支彈藥之後,1876年進軍新疆,開始收復事宜,在第二年打敗新疆的阿古柏勢力,成功收復了除了伊犁之外的新疆所有領土。

當時西北的叛軍所使用的武器有一大部分是英國和沙俄支持提供的,但是最終也沒能敵過。


歷史早知道


近代以來,見識了洋人的洋槍洋炮後,有遠見的清朝大臣就開始在自己部隊裡裝備新式武器。這其中就包括左宗棠,他認為:“西人洋槍隊式,行列整齊,進止有度,遠勝中土。”所以在其收復新疆時,大力裝備近代化武器,使得清軍的戰鬥力明顯增強。

清軍近代化武器的裝備

左宗棠在收復新疆時對於軍械、軍火的裝備主要依賴兩種途徑,一種是採買,一種是製造。

當時軍械、軍火的採買,困難並不在買賣上,畢竟洋人也是樂意賣武器的,大發戰爭財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但是清軍買了武器後,運輸卻犯了難。當時武器買賣主要是在上海,那裡有很多銷售軍火的洋行,比如地亞士洋行、新泰來洋行和德生洋行等等。負責採買軍械的上海的採運局委員胡光墉,他來往於這些洋行之間,購買了大量的軍火,並轉運到西北。

左宗棠對胡光墉也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曾在奏摺中給胡光墉請功,認為“此次新疆底定,核其功績,實與前敵將領無殊”,要求破例賞胡光墉黃馬褂。後來戶部經過討論,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

當然從上海採買,再運輸到西北費用太大,所以左宗棠在蘭州也創辦了製造局,就地生產軍火。不過當時主要是仿製,所以質量有所不同,製造出來的火藥比起進口的威力要小不少。不過這也情有可原,畢竟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用於作戰。

近代化武器在收復新疆時作用巨大

左宗棠的部隊經過購買和生產洋槍洋炮,不僅戰鬥力有明顯提高,還將其打造成了一支具有初步近代化色彩的軍隊,英國包羅傑評價說這隻軍隊“完全不同於所有以前在中亞的中國軍隊,它基本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可想而知,左宗棠的這支部隊軍備如何。


在光緒二年清軍攻打古牧地時,敵軍頑固抵抗,清軍使用大炮對城內和城牆狂轟濫炸,最終收復了古牧地。光緒三年清軍攻克瑪納斯時,用開花大炮轟開了城北和城南城牆,並將敵軍元帥炸死。同年清軍攻克達坂城時,用大炮全方位連環轟擊敵方炮臺和城牆,城中人馬破裂,血肉橫飛,清軍趁勢攻入城中,四千守軍不是被殺就是被俘,沒有一人逃走。

從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諸多戰役來看,其軍隊戰備是相當不錯的,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巨大,可以說,收復新疆戰役是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化戰爭。


邯鄲醉


一說到清朝末年的著名官員,很多人可能會立即想到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因為若是把清朝末年發生的事情當成是一部電視劇來看的話,那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的出鏡率無疑是較為高一些的。但是實際上,那個時期清朝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官員存在,他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曾為清朝收復了原本沒有希望收復的新疆,算得上是清朝的一大功臣了。只不過他的知名度確實沒有曾國藩和李鴻章高,畢竟自此之後,他就沒有什麼“

出鏡”機會了。自然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能記住的也就只剩下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

不過,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內容,跟曾國藩和李鴻章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主要跟左宗棠有關。因為很多人只知道左宗棠成功收復了新疆,卻並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成功收復新疆的。畢竟在這些人看來,當時清廷擁有的武器裝備都非常落後,而左宗棠面臨的並非只是直接侵佔新疆的阿古柏,還有他背後的勢力——英國和沙俄

若是左宗棠手下的兵將沒有配備先進的武器的話,那他們即便能順利趕赴新疆,最後也只能去充當炮灰罷了。其實,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並非使用的是落後的陳舊武器,而基本上都是較為新式的武器。那麼,左宗棠去收復新疆的時候,裝備如何呢?他又究竟用了什麼武器,竟然能捷報連連,連沙俄都畏懼三分呢?

一、左宗棠不懼各方勢力的阻撓,堅持踏上收復新疆之路

在回答大家上述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左宗棠收復新疆前所處的背景情況。當時除了左宗棠之外,清廷其實還有不少有收復新疆實力的官員存在。只不過這些官員大部分都不樂意幹這個差事,所以即便他們明面上接下了這份差事,私下裡也不會認真去完成相應的任務。

甚至在左宗棠提出必須要將新疆收復回來的要求時,這些人還在暗中起到了一定的阻撓他的作用。除此之外,清廷縱使有收復新疆的想法,也不想給予左宗棠太多的軍費。但是若沒有足夠的軍費作為支撐,左宗棠也沒辦法很好地開展相關工作。

就在很多人都以為這樣就能難住左宗棠,讓他放棄收復新疆的打算時,左宗棠默默拿著從清廷領來的那點軍費去找了外國可用勢力。不過他並非是去巴結這些外國勢力,而只是去向他們貸了些款。因為他很清楚,這個時候能並且願意一下子拿出那麼多錢的人,也就只剩下那些帶有一定目的的“洋人”了。等到軍費全部籌集妥當,左宗棠便率領清軍趕赴新疆。

據說當時為了表明自己收復新疆的心志有多堅定,他還命人把他給自己準備好的棺材給抬到了新疆。由此可見,當時的左宗棠真的是已經鼓足了幹勁。

二、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所用到的新式武器

佔領新疆的阿古柏,當時使用的武器確實比較新穎和精良,但那大部分都是由英國和沙俄提供的。所以即便精良,在新穎程度上也達不到多高的程度。而為了能夠順利收復新疆,曾創立了西安機器局和蘭州製造局的左宗棠,硬是想辦法讓這兩個部門給他率領的軍隊,製造出了大量的新式武器。

比如,他命人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等。這樣一來,左宗棠率領的清軍手裡擁有的武器,在新穎和精良程度方面,就明顯要遠超於阿古柏率領的軍人手裡擁有的武器了。

有了這些新式武器後,左宗棠就開始下令全力攻打阿古柏。結果可想而知,他不僅順利將新疆收復了,而且還順便揚了一下大清朝的威名。別說阿古柏了,就連阿古柏背後的英國和沙俄勢力都開始恐懼起這個清朝的官員。

而且經此一戰後,清朝也總算是有了不少的新式武器的儲備。只是可惜,這些新式武器在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並未全部派上用場。有些一直被存放在軍械庫內,等八國聯軍得手後,它們甚至還全部被他們分掉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清朝當時之所以能夠順利將新疆收復,主要是因為它擁有一個“固執己見”的官員左宗棠。而左宗棠之所以能夠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捷報連連,則主要是因為他有先見之明,清楚在與敵人交戰之前,先將武器裝備革新一下。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幹活用的工具鋒利了,自然工作做起來就較為有效率了。若是清朝當時能多出幾個像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一樣的官員,那它的氣數也就不會那麼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