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項羽爭天下為何會輸給劉邦?

好看短視


因為劉邦順應天命啊,項羽失敗,是歷史的必然進程。


01 分屍項羽,均為秦人


公元前202年,霸王項羽被漢軍逼到烏江邊。為了殺死項羽,劉邦放出話來:“殺死項羽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漢軍將士瘋一樣圍在項羽身邊,項羽身負十餘處創傷,但一代霸王身姿不減當年,血戰不倒,殺死漢軍上百人。

激戰間,突然項羽屹立不動,向眼前一位騎將喊道:“來者可是舊友呂馬童?”

呂馬童不敢直視霸王目光,側身對身邊王翳說,“他就是項王。”

項王說:“漢王為我的人頭懸賞千金,賞萬戶侯。這次就把封賞留給你吧。”於是自刎而死。

漢軍將士蜂擁上前搶奪項羽屍身,最後有五位將士取得:王翳取首級,呂馬童、呂勝、楊武、楊喜取得身體。

劉邦兌現諾言,封這五位分享千金,各為萬戶侯,而分析分屍項羽的五位將士籍貫,卻非常讓人吃驚:

呂馬童,關中乾縣人,本為秦國郎中騎將;王翳,關中渭南人,本為秦國郎中騎將;楊喜,關中華陰人,本為秦國郎中騎將;楊武,關中渭南人,本為秦國郎中騎將;呂勝,關中人(地址不詳),本為秦國騎兵。

也就是說,這五位,都是出身關中的舊秦軍。

雖然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屠滅秦國宗室,滅亡秦國,但最終項羽還是身死秦軍之手。

聯想一下18年前的公元前224年,秦國王翦帥60萬大軍攻滅楚國,項羽祖父項燕在臨死之前喊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輪迴。

秦滅楚國=>項羽領導西楚滅掉秦國=>最後秦軍將士又滅掉項羽。報應不爽嗎?


02 劉邦漢國,是秦國的借屍還魂


談項羽身死,脫不開他的老對頭——劉邦。

鴻門宴以後,劉邦被髮配到遙遠的漢中,遠離中央故土。但僅僅四年之後,劉邦就打了回來,在垓下60萬大軍搞定項羽10萬楚軍,項羽也自刎烏江。

短短四年,劉邦憑藉什麼幹掉萬人敵項羽?

就因為劉邦原原本本的繼承了秦國,它的土地、人口、軍隊,以及最關鍵的,制度。

然後劉邦領導的秦國,又在歷史車輪滾轉中,再一次滅掉了楚國,項羽的西楚。

來看看劉邦是怎麼做的。公元前206年,劉邦先項羽兩個月進入關中,兵臨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在滅亡秦國的同時,劉邦和部下做了幾件事,為他們後來重返關中、打敗項羽奠定了基礎。

第一,約法三章。這在歷史上很出名,“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成功俘獲了關中百姓的心;第二,和平接管秦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保留原本的人事任命,成功俘獲秦國官員的心;第三,編舊秦軍於漢軍,同等視之,成功俘獲秦國軍人的心

三招一出,舊秦國全部歸屬劉邦。後來劉邦帥軍從漢中回來時,關中百姓可謂“簞食壺漿”,熱烈歡迎王軍迴歸。

這還沒完,劉邦封漢王后進入漢中,又做對三件對劉邦擴充實力更重要的事:

第四,蕭何進入秦國丞相御史府,將秦朝的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清查整理,釐清秦國的國情和實力;第五,除去過於嚴苛的條款後,全面啟用秦律;第六,韓信拜將,改革軍制,恢復秦國“軍公爵”制度。

軍公爵,是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之一,即確立二十級爵位,斬敵方首級一個升一級,使秦國將士人人兇猛如虎狼。

這幾套組合拳下來,除了“秦”改為“漢”,統治者由贏改為劉,舊秦國全面復活。

這些措施的威力有多大呢?可以查看下面兩幅圖。

嬴政即位時的秦國

劉邦還定三秦後的漢國

怎麼樣,像不像?除了“秦”改為“漢”,一切勢力照舊,只需劉邦再重新走一遍秦始皇走過的滅亡六國路線即可。而且現在,因為關東地區內耗嚴重,劉邦的難度比秦始皇少多了。

秦國作為天下最強的國家,誰擁有了它,誰就能掌控天下。而劉邦比項羽強就強在這種眼力和判斷力。

項羽在政治上無疑是幼稚的。鉅鹿之戰後,他坑殺秦國降卒二十萬,基本斷絕了自己在秦地的統治,後來又進入關中劫掠關中百姓,屠滅嬴姓宗師、火燒阿旁宮,簡直是把機會拱手讓給他人。


03 秦兵又東歸,滅楚統天下


分屍項羽的五位將士,皆來自舊秦軍,到底是秦國哪隻軍隊呢?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秦國的軍事力量主要有三支:鎮守北疆的北方軍、征服南越的南方軍,以及鎮守關中的中央軍。一隻只看。

南方軍是秦國征服和鎮守嶺南地區的軍隊,大約有十萬人。第一任統帥是屠雎,後來是任囂,第三任趙佗。

嶺南當時還處於未開化的部落時代,南方軍進展順利,不到兩年就全面征服南越。

秦末之亂爆發後,舊楚國地區淪陷,切斷了嶺南南方軍與中央的關係,南方軍於是趁勢自立,封鎖五嶺邊界。

公元前207年,趙佗自立,建立南越國,南方軍脫離秦國統屬。

再看北方軍。北方軍主要負責防守北方邊境,由蒙恬統領。蒙恬被秦二世賜死後,王離接任統帥,總部在陝北榆林。

因為常年與匈奴打交道,北方軍實力很強,號稱有三十萬。秦末之亂後,北方軍被徵調鎮壓關東起義軍,先滅掉北方的趙國,後來與章邯一起滅掉項梁(項羽叔父)。

公元前207年,北方軍與章邯軍一起,將齊趙聯軍圍困在鉅鹿,被項羽破釜沉舟擊潰,王離被俘,副將蘇角被殺,北方軍全軍覆滅。

中央軍鎮守關中,主要由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出關鎮壓起義的章邯軍。公元前208年,章邯改組驪山刑徒,並大肆招募關中子弟兵,出函谷關,與北部軍一起成為鎮壓秦末義軍的主力。

章邯率領的軍隊一開始滅掉了大部分關東義軍,包括陳勝吳廣、項梁、魏王豹等,後來在鉅鹿之戰後與項羽焦灼在河內,因為秦庭內部趙高作祟,章邯率領二十萬人投降項羽,被全部坑殺。

中央軍的另一部分就是僅存的秦軍主力了,也就是未隨章邯出關的、一直駐守京師地區的京師軍

秦帝國京師地區,號為內史地區,為函谷關以西的八百里關中平原,人口密集,是當時天下最為富饒的地區。

京師軍是秦帝國的常設精銳部隊,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曾派部將周文攻破函谷關,進入關中,被京師軍擊潰,為秦帝國組建章邯軍贏得了寶貴時間。

章邯率領他那一部出關鎮壓後,京師軍仍然留在京師附近防守關中,卓有成效。關東地區亂成一鍋粥,秦國京師地區卻一直保持穩定,即使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後,一直都很安穩。

秦軍去向圖

京師軍由三支部隊構成:郎中令、衛尉和中衛。郎中令是秦皇帝的侍從武官團,數量不多,也就近千人,但都出身不凡,是千挑萬選的精銳,戰鬥力極強,分屍項羽的五個人都屬於這支軍隊。

衛尉負責皇宮宿衛,即咸陽宮城的安保和防衛,數量有兩萬人,戰鬥力也很高;中尉軍為首都衛戍部隊,防衛整個京師地區,數量在五萬人左右。

劉邦攻破武關後,秦王子嬰刺殺趙高成功,隨即投降劉邦,京師軍被劉邦接管。項羽進入關中後,劉邦在鴻門宴屈服,帶領一部分京師軍趕赴漢中,其餘部分被分給封為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

一年後,劉邦採用韓信計策還定三秦,重新收編了三王手下的舊京師軍,跟原來他那部分一起,成為劉邦的主力軍隊。

然後趁著關東大亂,劉邦出兵六國,秦國人終於有機會為被坑殺的降卒,向項羽報仇雪恨。


04 秦滅楚,歷史的必然


秦(漢)滅楚,從宏觀來看,是歷史的必然。雖然有所反覆,比如項羽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但強如項羽也架不住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被碾壓於垓下。

因為秦國制度是當時天下最先進的制度,秦軍也是最具戰鬥力的軍隊,劉邦用驚人的洞察力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法律、軍隊、治安等方面全面繼承秦國,幹掉了代表舊制度的項羽。

這是先進生產製度對落後生產製度的絕對優勢,後世有兩個事可以佐證。

劉邦在定陶登基為帝后,為了撫慰和答謝跟他一起圍困項羽的韓信、彭越、英布等將領,不得已在關東地區大封異姓諸侯王,與漢帝國其他地區的郡縣制一起,實行一國兩制。

這是對現實的妥協,也是對舊制度的妥協。異姓諸侯王的存在,極大的削弱了漢帝國的實力,劉邦也不得不在生命的晚年忙於處理他們,而漢帝國的國力始終無法統一。

公元前200年,劉邦帶著殘缺不全的漢帝國與北方遊牧帝國匈奴在白登開戰,被圍七天七夜,賄賂冒頓單于的寵妃才逃出生天。之後六十年,漢帝國只得對匈奴納貢和親,恥辱至極。

在與匈奴的戰爭中,新舊制度共存的劉邦帝國是失敗的。

時間來到漢武帝時期。經過文帝、景弟和武帝的經營,諸侯王制度已經被消於無形,全國都建立起了大一統的郡縣制度,使武帝劉徹得以集合全國之力,以衛青、霍去病為將領,北伐匈奴,一血了劉邦時代的恥辱。

新制度的劉徹帝國,碾壓了遊牧帝國。

除了生產力和軍隊戰力的提高,秦國制度對普通大眾也比舊制度要好。

春秋戰國時代,下層民眾是貴族階層的附屬,而貴族卻可以憑藉血統世襲,萬世不破。這也是為什麼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那麼震撼的原因。

秦國的軍公爵制度則為普通人提供了上升階梯,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能在戰場多殺敵人,就能獲得土地和爵位,走上人生巔峰。所以秦國遠比暮氣的六國有活力,對六國完勝。

簡單來說,秦國制度,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負反饋電池


項羽雖有萬夫不敵之勇,傲氣太大致敗,身邊那些謀士,項羽很少採納,慈不能撐兵,項羽太講義氣,我有十萬大軍,小小劉邦我怕他何來,傲氣太大,藐視劉邦,心慈手軟,用兵大忌,鴻門宴放過劉邦,謀士勸項羽就此殺掉劉邦,天下可得,項羽不聽勸言,反而指責謀士,這是小人之舉,做不得,成敗應在戰場上教量,才是大丈夫。韓信投靠項羽,項羽瞧不起韓信,手無擒雞之力,又受誇下之辱,有何用處,項羽最大錯過,鴻門宴放過劉邦,後來又不收下韓信,都是天意呀。

劉邦厚臉皮心非常陰惡,性格奸雄,表面上尊重佩服項羽,因為怕被項羽先殺,裝傻,恨不得找到機會殺掉項羽,後來又得高人張良,韓信投靠項羽不成,回頭來投靠劉邦,劉邦得此二人,如虎添翼,才敢與項羽見高低,楚漢相爭天下,正式拉開,項羽雖有十萬大軍,步步被韓信圍攻,被困險境,張良教士兵唱起悽慘的楚歌,張良用簫子吹散項羽軍兵,項羽兵敗至烏江,肚子飢餓,食生肉,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不肯過江,自殺江邊,一位萬夫不敵之勇上將,落到此地步,項羽只因傲氣致敗,天意,楚漢相爭結束,劉邦一統天下,建立漢朝。

【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說過,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老道石敢當




一嘯紅塵


項王被圍垓下,兵少糧絕。夜忽聞四面楚歌,大驚;遂起飲帳中,看著美人虞姬,駿馬騅;項王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虞姬起舞。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罷,項王跨上騅,率八千江東子弟突圍,一路殺之來到烏江邊,身中創傷十餘。有船來渡,項王對天大嘆:“天之亡吾,吾何渡為!縱江東父兄憐吾,吾何面目見之?”隨自刎江邊。一代霸王!就此殞命。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賦詩讚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為什麼會輸給劉邦?究其原因,我總結出這麼幾點:1、自以為是,剛愎自用。被蕭何稱之為“天下無雙的軍事奇才”韓信,在他帳下時,曾多次向他獻計獻策,他都棄之不用。人也不用。項羽不聽別人建議,不會用人。2、自命不凡,自高自大。高估自己,看不起劉邦,總以為像劉三這種人能當個王,就很滿足了。亞父范增一再地提醒他“此人其志不小,急擊勿失。”而他不但不理睬,反而猜疑亞父是在挑撥離間。項羽目中無人,不會識人。3、優柔寡斷,猶豫不決。鴻門宴時,范增曾三次舉玉佩暗示他殺劉邦,他都默默地不回應。因而錯失了一次最佳的除掉劉邦的機會。項羽幹事不堅定,不心狠手辣。4、秉性剛烈,脾氣暴躁。自控能力太差,遇事像個炮仗,一點就爆。在處理田榮起兵的問題上,本可用懷柔策略籠絡安撫,他卻操之過急地以兵戎相見,正中劉邦“漁翁得利”的下懷。而且只是表面上取勝,但所付出的代價太大。項羽不能沉著冷靜,不會審時度勢。5、殺戮過重,失去民心。每攻下一座城池,就是坑殺,屠城。入關,坑殺秦降卒二十多萬。進咸陽屠城、燒宮殿三月大火不息,還搶掠財寶和婦女。跟土匪一樣,令秦人大失所望。不止於此,勝田榮,坑殺全部齊人降卒,還掠走齊人的老幼和婦女。破彭城,坑殺漢卒十餘萬。等等,可謂是血債累累。這哪象個幹大事的人,簡直就是個殺人魔王。所以,項羽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項羽濫殺無辜,到處樹敵。

總之,項羽這個人就是一介魯莽的武夫。用現代話講,不懂政治。政治是什麼?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政是正確領導,治是正確管理。領導要有團結堅強的團隊和明確的方向;管理要採取最實用的手段和最有效的方法。而作為領導者的項羽,他哪方面都沒做到。光靠軍事,不講政治,這樣的軍隊是不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必敗無疑!

凡成大業者,首先必須是個政治家。劉邦則是。劉邦為人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地充分發揮他們的所有聰明才智。並且用人不疑,放心使用。他特別重視納諫,聽取不同的建議和意見,決策果斷,精確。幹事快刀斬亂麻。積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積極聯合反對項羽的一切勢力,不斷地壯大自己的陣營。他最大的優點,是能克己所欲,不貪圖暫時的享受。劉邦入關,軍紀嚴明,秋毫不犯,並安撫百姓又約法三章。贏得民心,最終贏得天下。


麟角1


對於歷史的研究方法,要蒐集典籍、文物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加工。中國歷史上的戰爭通常是由北向南搜掠,很少有打過長江的,傳說中的炎黃之戰就是南北之戰;還有東西之爭,西邊的民族向東部較發達部落發動戰爭,西周武王滅商、秦滅六國就是東西之爭。

古時戰爭要獲勝,除了兵力、裝備、糧草、謀略必須佔優外,制衡軍隊的方法也很重要。軍士冒死血戰的動力往往是功名利祿,一旦取得軍功,就有享不盡的金銀珠寶、榮華富貴。幾次勝仗後,不免驕奢放縱、軍心渙散,造成戰鬥力下降。

項羽以八千江東子弟兵起事,一二年間滅掉秦朝 ,筆者按:項羽後來的都城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淮夷之地,淮夷民族是一個好戰的民族,民風強悍,人人可以一戰,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花了好大力氣才得以平定。春秋吳滅楚、越滅吳就是很好的例證。

項羽不都長安而衣錦還鄉,放棄函谷關,把潼關以西的糧草拱手讓給劉邦,其實也不是劉邦有多大遠見,真實原因是項羽當時把秦都城一把火燒光了,滿目瘡痍,一片狼藉,加上項羽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只好班師回江東。

項羽與劉邦的楚漢戰爭,初期項羽在局勢上是領先的,劉邦被動挨打,不敢越過成皋。以後項羽猛攻,拿下了成皋這個中原戰略要地後,對劉邦沒有窮追猛打,反而急著把槍頭轉向北邊的齊王韓信。為什麼?因為項羽已經不把殘兵敗將的劉邦放在眼裡了。

項羽沒有在成皋解決劉邦,犯了戰略上最大的錯誤, 導致劉邦以裂土封王為誘餌聯合北部的齊王韓信,南部的楚王英布,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合圍,接下來的局勢,就不是項羽僅憑孔武之力能夠扭轉的了。

以上就是項羽兵敗的大致原因。




有狐明月


項羽是老式貴族的代表,劉邦是新興地主的代表,從代表的階層上看長時間的對峙下去,項羽必敗而劉邦必勝。拋開宏觀的階級屬性,我們從項羽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項羽是一個殘暴而小仁,剛愎而自用的強者,他不僅失去了天下民心,還失去了的很多盟友,所以項羽必敗無疑。劉邦雖然好色多殺,但是他能團結所有能團結的人,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所以劉邦必勝無疑。


一、十惡不赦的霸王項羽

劉邦與項羽在廣武會戰中有一場精采對話,漢王劉邦給霸王項羽羅列了十大罪狀,且件件屬實,這十宗罪也是項羽必然失敗的原因所在。

罪一: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這條罪是說項羽毀約,沒有遵守楚懷王的“先入關中者王”的約定。項羽敢於毀約是因為自負於自己武功蓋世,天下無人能相抗,又將劉邦冊封到天下人都認為是犯人該去的巴蜀之地。項羽此舉讓所有諸侯對他敢怒不敢言,最終的結果是各路諸侯都幫助劉邦擊殺項羽。

罪二:項羽矯殺卿子冠軍而自尊。這條罪是說項羽在鉅鹿之戰前,將楚軍統帥宋義誅殺了奪取了兵權一事。這件事表面上雖然項羽贏了,但是項羽失去了楚國貴族的支持,因為當時的宋義是楚國貴族的代表人物,宋氏家族在楚國人脈極廣。項羽兵敗垓下之後,不肯回江東,那不是他不想回,而是楚國反對他的人也多,兵敗回去說不定會被他們給誅殺了。

罪三:項羽已救趙,當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這條罪是說項羽在擊敗秦軍主力後,憑藉他巨大的威望,沒有請示楚懷王就挾持各路諸侯之兵進入關中地區。項羽沒有楚懷王的命令就集結諸侯之兵進入關中,其實就是項羽把自己當成天下之主了,恃武而驕,根本沒有把楚懷王與各路諸侯放在眼中。驕傲的人最會失敗的,項羽也不能例外!

罪四: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項羽進入關中後展開了三光政策,一路雞犬不留,不論是老秦人還是六國入秦之山東人,他都搶殺一光,因此項羽失去了天下民心。項羽認為秦朝宮室留著,總會有諸侯惦記,於是一把火燒了;又認為秦朝殺了他爺爺叔叔,於是發掘秦皇陵,至少地面建築是被他全部摧毀了的。從秦國搶的財物婦女,大部分自己佔有了,只給諸侯們分了一點點,誰不服就滅誰!

罪五:又強殺秦降王子嬰!項羽殘暴好殺,以為他爺爺叔叔復仇為名,將咸陽人民屠戮一空,將嬴秦宗室子弟盡數誅殺。項燕、項梁是在戰場之上死於秦軍之手,而秦軍攻佔楚國後並沒有將楚國人斬盡殺絕,基本沒有大屠發生,對楚國公室子弟也只是流放完事;但是項羽的復仇明顯超越了人的底限,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十分不成熟。

罪六:詐坑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項羽將鉅鹿之戰投降的秦朝刑徒軍二十餘萬人盡數坑殺,其實這二十餘萬人大部分都是六國人士,少部是老秦人,但是項羽將他們一體坑殺。殺人容易,但這二十萬人的的家庭必然反項羽,戰陣之上殺敵無可厚非;降卒盡殺,則有違天道人和。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員秦軍將領被項羽封王,他們三分秦地以備劉邦。

罪七:項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大意是說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不合理,原來的諸侯王派出將領隨項羽進入關中,這些將領被封王了,老諸侯卻沒有得到分封。這些項羽封的王與原來老諸侯之間就會相互攻伐。比如說齊國總是不斷的反楚,就是因為項羽封的齊王不是老齊王,而是一個新齊王,最終老齊王殺了新齊王反楚。

罪八: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並王梁楚,多自予。這條罪是說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將楚懷王從彭城遷到莽荒之地,他自己在彭城建都。項羽又以韓廣不聽話為由,滅了韓國,自佔其地;又封別人為梁楚王,但是土地大部分被項羽佔有了。也就是說項羽分封了諸侯後,經常侵佔他們的領土。

罪九:項羽使人陰弒義帝江南。這條罪狀說的是項羽派衡山王、臨江王秘密誅殺了楚懷王這個傀儡天下共主。項羽一直看不起牧羊娃出生的楚懷王,取得天下後,名義上還得聽楚懷王的,這樣項羽能不安逸。因此項羽強行將楚懷王遷至長沙郴縣,這導致楚國有重臣叛亂,於是項羽安排人將楚懷王擊殺,然後自立為楚國之霸王。

罪十:夫為人臣而弒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這條罪狀是在總結項羽的品行道德:為人臣而不忠,為大將而殺降,為王而主政不公,立約而不遵守;得出的結論就是項羽是天理不容的大逆無道之徒,是人人得而誅之的獨失暴君!




大秦鐵鷹劍士


用現在的話說,項羽雖然很有能力,卻是情商太低,不能與劉邦相比。

項羽敗給劉邦有各方面的原因,除了情商低很重要外,項羽一直以為自己是楚國的貴族,有些細節不肯放下自己的面子,這是他高傲,性格決定的。

再有就是,項羽胸無大志,一心直想著復楚,為楚國報仇。沒有統治全國的志向。咸陽分封就可以看出。他直想回到他的封地,自封為“西楚霸王”,卻不想著努力統治全國,成立統一王朝。項羽分封就可以看出,他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項羽與劉邦彭城一戰,劉邦潰敗,追到滎陽對峙,眼看著劉邦就要完蛋了,結果還是讓其逃了。項羽兇狠,只知道報仇,坑殺俘虜。不能用人,范增獻計殺劉邦,項羽優柔寡斷,使自己放虎歸山。

項羽雖勇,卻少謀,也不能用人,這與他貴族高傲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不如劉邦,失敗了怎麼辦都可以,只要能保命,逃跑時,將父親妻子推下車,自己逃走了。早好多年看過李宗吾的《厚黑學》一書,那裡面,幾乎就是把劉邦說成了厚黑學的祖宗了,成大事者,必是心黑臉皮厚的人。很顯然項羽不是這樣的人,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路遙lgy


這是一場平民與貴族的決鬥,是決定一個國家政治走向的戰爭。但結果是平民戰勝貴族。華夏封建貴族制度徹底失敗。項羽起點很高。應該能夠成就一番偉業。可惜他失敗了。但在當時以及後世對其評價都很高,對於他的失敗充滿了同情和惋惜。而他的對手劉邦市井出身,無論形象和能力都比項羽差的太多,但就是這樣的人卻成就大事。後世對劉邦的評價不高。說他不堪,猥瑣。照理說我們應該讚賞平民出身的劉邦,反感貴族出身的項羽。歷史卻又為何如此刻薄劉邦,換言之,劉邦為何可以戰勝項羽。


就個人素質而言,項羽無疑高於劉邦。但劉邦具有項羽兩項不具備的長處。一是知人善任。這是劉邦最大的長處和優點。自己也許啥都不會,但劉邦知道蕭何可以理政,韓信可以領兵,張良善於謀劃這就足夠。再有一點就是劉邦富有遠見卓識。標誌就是是否可以為了長遠目標而犧牲燕眼前的利益。為了大局利益而失去部分利益。這些劉邦都可以做到,項羽則未必。這就是格局。

再就是各自所代表階層不一樣。項羽代表著舊勢力舊貴族。劉邦所代表新的勢力。二者一個朝氣蓬勃,一個日薄西山。項羽的速勝速敗,都因為他是六國舊貴族的代表人物,劉邦是一步一個腳印,項羽則是破釜沉舟一戰而成。這種速勝既然項羽根基不穩,也讓他異常驕傲。項羽屬於已經一腳踏入歷史的垃圾堆但實力尚存的貴族階層的。依靠這個階層的強大慣性,項羽起點高,成事快。過程中基本沒遭遇什麼大挫折,基本是順風順水,這對項羽而言他幾乎沒有遇到過劉邦的挫敗感和失敗的狼狽。可以說 挫折是劉邦最大的財富。也是項羽最大的短板。


都說成名要趁早,但對項羽來說卻是一個敗筆。當最重大的真正的挫折來的時候,他自信,他狂妄,而最終導致項羽自暴自棄。徹底喪失了鬥志。還有一點就是項羽沒有穩固的根據地,缺乏穩固的後方。彭城四戰之地,不適宜做後方,但項羽卻不得不以彭城為都。這是項羽一大敗筆。就個性而言,項羽絲毫沒有貴族氣質,屠城,小氣,賞罰不明,任人唯親。在各個方面都差劉邦很多。

綜合來看,項羽最大的錯誤就是政治幼稚低能。搞分封制,意圖恢復秦朝建立前的秩序;軍事政治戰略錯誤。個人性格的缺失導致了他的失敗。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取網名老重複




(項羽)

一、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孫子,出身名門。秦滅六國後(其中包括楚國),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項羽武藝和作戰能力超一流,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但項羽有勇無謀。

比如,在反秦起義的時候,他殺死了名義上的“領導”楚懷王之孫熊心。然後假借楚懷王之名,自立為“西楚霸王,”並分封了十八路諸侯。本來劉邦先入的咸陽,按照約定,他應封“關中王,”但項羽背信棄義,只封了劉邦為漢王(封地在蜀地四川,乃貧瘠之地)。

項羽這一分封並不合理,分封后不久就發生了叛亂,項羽忙著平叛,無暇顧及劉邦的做大做強,劉邦聽從了張良的意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突然襲擊項羽,當時打的旗號就是為楚懷王熊心報仇,這在道義上猛戳項羽的軟肋。這是劉邦高明之處,他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項羽比之不及。

二、項羽不會做統帥和領導,只會表現自己。項羽體恤士兵但吝嗇封賞。說白了就是賞罰不明。當將領立功後,項羽把賞給部下的印,把玩的沒有了稜角都捨不得給。



(劉邦)

劉邦則和他不同,雖然劉邦能力不如項羽,但會使用人才。比如,蕭何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劉邦次日就登壇拜將,授韓信為最高軍事指揮官,反觀項羽恐怕就沒有這魄力,他能相信一個沒有戰績,沒有名氣的韓信?他還怕韓信玩砸了呢!

項羽就是個人主義,凡事自己獨當一面,不放權、不相信任何人的能力。劉邦就是集體主義者,劉邦曾言:

夫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 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 韓信 。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三、項羽失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鴻門宴”上放過了劉邦,本來這是誅殺劉邦最好的機會,可是,項羽眼看著劉邦從眼皮底下溜走了。以後項羽再沒有這樣的好機會了。這正是上天“予之而不取”徒勞辜負老天對他的厚恩。



(範曾)

其實從“鴻門宴”上的表現,充分說明了項羽做人的失敗,本來他就少智謀,有個深謀遠慮的範曾還被他氣死。他的親戚項伯吃裡扒外,把“鴻門宴”上的情況透露給了張良和劉邦,但事後沒有追究其責任,反觀劉邦,回到駐地就斬了項羽的眼線曹無傷了。從這也看出項羽是個是非不分之人。

有以上三條,註定了項羽不能打敗劉邦而稱帝。在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遺憾——至今思項羽,不肯過烏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