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公孫弘“拔釘記”


公孫弘“拔釘記”

公孫弘忽悠皇上

七旬老翁公孫弘,宛如一匹昂揚駿駒,從齊魯大地闖進長安官場,他那張溝壑縱橫的老臉與滿頭蕭蕭白髮,在朝堂上煞是扎眼,他宦海遨遊,搏風擊浪,拳擊汲黯,諂殺主父偃,腳踩董仲舒,一路凱旋,連番擢升,從左內史、御史大夫,直至升任丞相,晉封平津侯,成為漢代乃至後世以丞相封侯之第一人。一介羸弱老翁,功業如此輝煌,引得天下側目,許多人皺眉詰問:他憑嘛呢?

且看《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之記載:“弘為人恢奇多聞,常稱以為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儉節。弘為布被,食不重肉。後母死,服喪三年。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令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爭。於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辯論有餘,習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上大說之。”

“恢奇”,雄偉奇異;“人主”,皇帝;“重肉”,兩種肉菜;“開陳”,開始陳說;“辯論”,言辭;“緣飾”,裝飾。太史公這段記載,將官場波瀾與人性黝黯融為一體,意蘊深厚。公孫先生之為人,氣象雄偉,形神奇異,他經常說,皇上的毛病在於胸襟不夠廣闊,臣子的毛病在於恣肆不節。他蓋著一床粗布被子,吃飯十分節儉,每餐只有一盤肉菜;後母死了,他按規矩墳前築廬,服喪三年。每次上朝議事,他總是先開始客觀陳述,不加點評,請皇上裁決,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肯當面駁斥。久而久之,皇上覺得他品行忠厚,循循善誘,不但諳熟官場事務,還擅長以儒家觀點予以辨析,於是“大說之”。就這樣,公孫弘贏得了武帝賞識,成為皇帝最倚重的朝臣。

公孫弘“拔釘記”

譎詐公孫弘

然而,太史公對他還有一番亮瞎人眼的“誅心之論”——“弘為人意忌,外寬內深。諸嘗與弘有卻者,雖詳與善,陰報其禍。殺主父偃,徙董仲舒於膠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脫粟之飯。故人所善賓客,仰衣食,弘奉祿皆以給之,家無所餘。士亦以此賢之。”他說,公孫先生之為人啊,猜疑忌恨,表面上寬宏大量,內心卻極其陰暗,那些曾經與他有仇怨的人,他臉上笑眯眯一團和氣,暗中卻圖謀加害,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族誅齊相主父偃,放逐大儒董仲舒,都是他乾的好事啊!他的過人之處,就是生活節儉,每餐只吃一個肉菜,猛吞糙米飯,他的俸祿都花在了老友與門客身上,這群寄生蟲依靠他供養,弄得家境窘迫清寒,他也因禍得福,贏得了一個好名聲,“士亦以此賢之”。

至此,公孫弘的兩副嘴臉,凸顯於歷史雲空裡:一曰“笑面虎”,臉上笑容可掬,肚裡磨牙藏刀,所謂“口蜜腹劍”也;二曰“玩陽謀”,朝會時他侃侃而談,卻不發表意見,引誘他人拍案而起,“赴湯蹈火”,弄不好就會受到皇帝處置,堪稱“引蛇出洞”之高手也。

對於公孫弘的品性,《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亦有評論:“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辯”;“嘗與公卿約議,至上前,皆背其約以順上指”;“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弘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班固先生這三句話,與太史公所言相近,一,開會發言,不置可否,引誘他人放馬過來就死;二,與公卿私下達成一致,到了皇帝面前卻公然背約,大拍馬屁,獻媚邀寵。三,笑裡藏刀,陰險戕害結怨者。總而言之,公孫弘這個官場老油條,玩陰謀,媚皇上,弄權柄,戮對手,惡行累累,居然大行其道,譽滿天下,拜相封侯,引起天下人側目乃至憤恨,實在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公孫弘“拔釘記”

亢烈汲黯

第一個對公孫弘表達鄙視的,是主爵都尉汲黯。主爵都尉位列九卿,負責諸侯國王及其子孫封爵等項事宜,汲黯也非等閒之輩,當然有資格與之叫板。“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史記·汲鄭列傳》)。兩個牛人在朝堂進行了一番較量:

汲黯庭詰弘曰:“齊人多詐而無情,始為與臣等建此議,今皆背之,不忠。”上問弘,弘謝曰:“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倖臣每毀弘,上益厚遇之。(《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汲黯當庭詰難公孫弘,說齊人奸詐而無情,你先前與我等約定建議,現在卻統統背棄,不忠不義啊!武帝轉臉訊問,他淡定地說,那些瞭解我的人,會認為我是忠臣;那些不瞭解的,當然不會說我是忠臣啊!武帝聽罷,點頭贊同。此後,人們越是毀謗,武帝對他越是信任,待遇更加優厚。真是奇也怪哉!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祿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上問弘,弘謝曰:“有之。夫九卿與臣善者無過黯,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夫以三公為布被,誠飾詐欲以釣名。且臣聞管仲相齊,有三歸,侈擬於君,桓公以霸,亦上僣於君。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絲,齊國亦治,亦下比於民。今臣弘位為御史大夫,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於小吏無差,誠如黯言。且無黯,陛下安聞此言?”上以為有讓,愈益賢之。(《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汲黯繼續詰難說,公孫丞相在位三年,俸祿優厚,卻經常蓋著一床粗布被子,這明明就是奸詐嘛!武帝詢問之,他淡定地說,有這事。其實吧,朝廷九卿,與老臣最友善的就是汲黯大人,他今日當庭詰難於我,實在是擊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官高祿厚,卻蓋著一床舊被子,真是涉嫌欺世盜名呢!不過我曾聽說啊,管仲作為齊國丞相,娶了三個豔麗美女做老婆,生活奢侈無度,齊桓公小白卻依靠他而雄霸天下,這番霸業啊,可是靠著超越君王的權威得來的。晏嬰作齊景公的丞相,艱苦奮鬥,飯食粗糙,豔妾不穿絲織衣衫,國家也治理得很好,他也成了勤政愛民之楷模。我公孫弘身為御史大夫,穿粗衣,吃粗糧,與低賤小吏一樣,汲黯大人所言極是。如果沒有汲黯大人,陛下哪裡會聽到這些呢?——至此,汲黯的攻殲之詞適得其反,“上以為有讓,愈益賢之”,武帝認為公孫先生具有謙讓之美德,從此更加尊重他了。汲黯先生除了搖頭嘆息,還能說什麼呢?

公孫弘“拔釘記”

皇帝與臣子

元朔五年(前124),武帝打算任命公孫弘為丞相,可是按照朝廷制度,晉升丞相者,必為列侯,公孫弘沒有侯爵,按例不準。武帝連眉頭都不皺,即下詔封他為平津侯。其詔曰:“朕嘉先聖之道,開廣門路,宣招四方之士,蓋古者任賢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勞大者厥祿厚,德盛者獲爵尊,故武功以顯重,而文德以行褒”——皇帝對公孫先生之可謂推崇,可謂至矣哉!

公孫弘位居丞相,對他毀謗不已的汲黯先生開始倒黴。“黯常毀儒,面觸弘等徒懷詐飾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於罪,使不得反其真,以勝為功……天子亦不說也,欲誅之以事”(《史記·汲鄭列傳》)。汲黯經常毀謗儒者,當年頂撞那些心懷奸詐巧言媚上之徒,得罪了很多人,這些慣於耍弄陰謀的刀筆吏們千方百計詆譭他,給他羅織各種罪名,武帝不辨青紅皂白,欲殺之平息囂囂眾口。這時候,先前起勁圍攻他的公孫丞相出面說話了:“右內史界部中多貴人宗室,難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內史。”他說,右內史管理的界內很多宗室貴戚,很難整治,非朝廷重臣難以勝任,不如請汲黯大人出任右內史吧!於是,皇上格外開恩,將擔任主爵都尉十一載的汲黯改任右內史。

公孫弘“拔釘記”

碩儒董仲舒

對於當朝大儒董仲舒,公孫弘也是嫉恨有加。當年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進獻《舉賢良對策》,提出“天人感應”學說,以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深得武帝讚賞,一時間紅得發紫。這樣一個飽學碩儒,對公孫弘玩弄的那套把戲當然嗤之以鼻,認為他不過是諛媚之徒,公孫懷恨在心,卻不敢表露,悄悄伺機報復,“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繆西王’”(《史記·儒林列傳》)。

此處的“繆西王”,即膠西國王劉端,他是景帝之子、武帝老哥,“為人賊戾”,兇殘暴橫,曾誅殺數位國相,弄得沒人再敢去了。《史記·五宗世家》說他患有陽痿,“一近婦人,病數月,有所愛幸少年,以為郎。郎與後宮亂,端禽滅之,及殺其子女”。因為身患怪病,劉端不能親近美女,只好弄來帥哥淫亂,豈料帥哥與其後宮嬪妃搞到了一起,他勃然大怒,誅殺帥哥全家,弄得血雨橫飛。因為膠西國相位長期空缺,致使那裡局勢動盪,混亂頻仍。元朔四年(前125),公孫弘進言說,只有董先生這樣的博學鴻儒前去,才能夠鎮得住膠西王啊!武帝點頭同意,董仲舒黯然東去,公孫弘眼中的這顆鏽跡斑斑的“鐵釘”,至此被徹底拔除了。

幸運的是,劉端雖然混賬,對董老夫子還算尊重,言行之間,十分客氣。不過,董仲舒也是心懷惴惴,謹言慎行,唯恐遭遇不測,四年之後,便以年老有病為由,辭職回鄉了。從此,他永遠結束了仕宦生涯,埋頭在鄉間教書著述。

公孫弘“拔釘記”

千古多少事,盡在帷幄間

(圖片離開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