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人口爲什麼那麼少?

必統


蒙古國較為惡劣的生活環境嚴重製約了人口的增長

蒙古國是東亞北部的一個內陸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蒙古國北與俄羅斯接壤,南與中國接壤,總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只比中國新疆略小一點。

(蒙古國地圖)

蒙古國雖然面積十分遼闊,但是人口卻非常稀少。

咱們拿中國的新疆和蒙古做個對比:

中國新疆自治區的面積是166萬平方公里,人口要有2300多萬。而與新疆大小几乎相當的蒙古國卻只有300萬人,尚不及新疆的一個零頭。

而在中國內地,可以說隨便一個地級市的人口就能將蒙古分分鐘秒殺。

再舉個例子:

北京海淀區2016年的常住人口為359.3萬人,而海淀區的面積只有430.8平方公里,也就是不到0.05萬平方公里。

而蒙古國有156萬平方公里,能裝下3100多個海淀區,結果人口還沒海淀多。

想較於其國土面積,蒙古國的人口密度是世界上最小的,甚至比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還要小。

作為一個曾經征服過亞歐大陸的國家,蒙古為啥今天就只有這麼點人口。

有人可能說這是清代滿洲統治者在蒙古地區推行黃教,強迫大量蒙古男子出家導致的。但是這種說法其實是嚴重誇大了這一政策。

在清代,清廷確實在蒙古鼓勵過黃教,但還沒有說過強制出家這一措施。

即便是滿洲對蒙古發動的大規模戰爭造成了大量蒙古平民的死亡,但是滿洲在入侵明朝時也屠殺了千萬級別的漢人,漢族的人口損失絲毫不比蒙古少。

可是到了今天,漢族的人口已經成倍的恢復了,而外蒙古的人口卻依舊不多。究其緣由,還是在於蒙古國的地理環境較為惡劣,長久以來沒有能力承載大量的人口。

蒙古國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溫帶草原氣候,將水相對稀少,隔壁廣佈,不適合大規模發展農業生產,若是強行開荒又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所以蒙古人主要以放牧為生,逐水草而居。但蒙古國每年有一半以上時間為大陸高氣壓籠罩,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蒙古高氣壓中心,為亞洲季風氣候區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因此蒙古的冬季特寒冷,零下三四十度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蒙古的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冬季嚴寒的天氣對於牧業生產構成極大的威脅,即便是今天每年仍會有大量的牲畜在冬季被凍死。若是碰到大的寒潮,那損失將會更大。

牛羊被凍死就意味著口糧的斷絕,如若要活下去就只能出去搶,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冬季是蒙古人南下劫掠的高峰時期。

當然,蒙古人也不光是去搶漢人的,蒙古各部落之間也是互相掠奪。但不論是哪邊獲勝,被搶去牲口的一方只有被餓死的結果,而頻繁的衝突和戰爭又會造成額外的傷亡。在以前的醫療條件下被砍上一刀即便是沒有當即斃命,隨後而來的傷口感染也意味著離大限不遠了。

而就算是風調雨順,四處遊蕩的放牧業也無法承載太多的人口。今天的蒙古國90%的生活用品、蔬菜水果、藥品、穀物、建材都是從中國進口的。若沒有中國的這些產品,蒙古國的生活恐怕難以維持。

(二連浩特口岸堆滿了準備運往蒙古國的集裝箱)

而與之產生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境內的蒙古族同胞在解放以後,大多開始了定居的生活,在內地的支援下生活條件連年改善。內蒙古地區在食物、醫療、居住環境上都遠超外蒙古。

時至今日國內的蒙古族同胞人口達到了近700萬人,是外蒙古的兩倍還多。

所以一個地方人口的多少,關鍵還是該地區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決定的。自然環境的侷限性才是制約蒙古國人口增長的根本因素。


千佛山車神


在當今世界上決定一個民族大小的東西很多,比如經濟的強大、科技的發達、文化的悠久或僅僅是人口的眾多,就一個民族的人口而言,尤其是對蒙古民族而言,人口問題是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大問題。因為一個強大的民族是以一個相對巨大的人口基數為基礎的,如果連這樣一個優勢都沒有了,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談論其他問題呢?試看當今世界上的一切強大民族,漢民族有十億之巨的人口基數,當然這樣的人口基數已經成了漢民族的巨大負擔;俄羅斯人1.5億;印度斯坦民族也近十個億;盎格魯-薩克遜人估計也有1.5億之多,因為英國就有5千萬,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國的主體都是盎格魯-薩克遜人;大和民族1.2億;大韓民族近1個億。因此做為一個強大的民族,其人口起碼也要在5千萬以上才行,而我們蒙古人,全世界的蒙古人加起來也不超過1千萬(這恐怕還要加上那些自稱自己是蒙古人的人呢)。

一、自然條件因素:自然環境是制約蒙古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蒙古高原北鄰西伯利亞,氣侯寒冷,這可能是在這一地區沒有成長起一個強大民族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因為無論是軍事上強大的匈奴人、鮮卑人還是滿洲人,他們都沒有太大的人口基數,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自然條件是制約一個民族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生活方式因素:蒙古民族自古以遊牧為基本的生活方式,而遊牧生活是拒絕聚居的,他們因此而無法建立起城市化或村鎮化的生活方式,因此也就沒有相對發達的醫療、教育等保障,這就決定了蒙古人新生兒成活率不可能很高,同時也決定了他們不可能發展起自己的相對發達的醫學,或者即使有相對發達的醫學也不可能對遊牧人口進行足夠的醫療保障。

三、戰爭因素:蒙古高原歷來就是一片血染的土地,這裡充滿了戰爭和血腥,這片高原上的走馬燈似的民族交替有力地證明著這一點。而且生活在這一廣大地區的都是一些尚武的民族,如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這樣一群靠武力生存的民族,他們之間進行的也就只有爭鬥了。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爭鬥中,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人是不佔優勢的,這就是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人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太多足跡的原因吧。

四、同化因素:原本不多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成功征服世界之後卻不得不面對分散以管理這樣一個巨大帝國的困境,為了管理的需要他們不得不遠離本土和遠離群體,這使他們不得不在歷史的演進中被無情地同化掉。元朝敗落後有多少蒙古人留在中原呢?福建的出姓蒙古人、雲南的通海蒙古人、四川的余姓蒙古人以及無法考證的蒙古人的失落都是蒙古人口增長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具有成吉思汗基因的阿拉伯人就有1600萬之多,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出蒙古人失落的程度了。

五、後金的種族滅絕政策--“減丁”政策:後金在入主中原成為清朝之前正是蒙古的北元時期,四分五裂、各自為政的蒙古人在與滿洲人的無數次較量中失敗了,但後金也沒有取得對蒙古人的絕對優勢,蒙古人的遊移不定使他們無法從根本上剷除這個讓他們寢食難安的民族,但蒙古人自身的四分五裂卻給了他們個個擊破的可能。於是,一個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政策就這樣被滿洲人切實地實施到蒙古人身上了,他們定期來到蒙古草原,對高於車輪的男丁一律予以屠殺,史書上將這種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政策稱為“減丁”。這是滿洲人對蒙古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六、清政府對四衛拉特蒙古人的屠殺:衛拉特蒙古人在葛爾丹、策旺阿拉布坦、阿木爾撒納時期人口已經達到7-80萬,準葛爾汗國這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在歷史學家手中卻成了大清版圖的一部分。當然如果沒有葛爾丹雄心勃勃的東征可能清政府就沒有吞併準葛爾汗國的口實,然而葛爾丹的失敗卻為清政府對衛拉特蒙古人展開吞併和血腥屠殺提供了可能,經過這種屠殺之後的衛拉特蒙古人一下子銳減到6000多人,這是衛拉特蒙古人在300年間人口才發展到15萬的根本原因所在。這還不算清政府對青海和碩特蒙古人的屠殺,這是滿洲人對蒙古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二。

七、清政府對蒙古人的愚民、弱民殺手鐧--宗教:喇嘛教是俺達汗於15世紀引入蒙古社會的,當清政府建立政權之後正是喇嘛教在蒙古人中大行其道的時侯,清政府及時洞察到了蒙古人的這一弱點,於是他們致力於控制宗教以征服蒙古人,“建一座廟勝十萬兵鋇睦礪凼骨逭 灰龐嗔Φ卦諉曬諾厙 ⒄棺誚蹋 謖庖徽 叩畝κ⑹逼冢 諉曬挪菰 轄ㄓ懈髦炙旅斫?000所,僧眾幾十萬之多。清政府的這種大力推崇喇嘛教的政策曾經使46.4%的蒙古男性變成了不得生育的喇嘛。這是滿洲人對蒙古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三。

八、清政府的“以蒙制蒙”政策和“以蒙擋箭”政策:在大清建國之後,逐步被征服的漠南蒙古就成了清政府對付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的有力武器,從此,無論是來自蒙古方面的或者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威脅,其首當其衝的就是蒙古人,他們用蒙古人征服了衛拉特蒙古人,用蒙古人征服了和碩特蒙古人,他們用蒙古人對付太平天國,他們用蒙古人對付八國聯軍。蒙古人就這樣在被迫的自相殘殺和替人擋箭的過程中消耗殆盡了。這是滿洲人對蒙古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之四。


雲霧山中繞清泉石上流


蒙國人口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蒙古國地緣格局惡劣:處於中、俄兩個鄰國之間——既不濱海,又不與除中、俄之外的其他國家接壤,天然缺乏對外交流通道。北部緊鄰高寒的西伯利亞,而蒙古高原上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草場基本分佈在中國境內的內蒙古地區,蒙古國主要以沙漠戈壁地形為主。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其長期保持著較為原始的遊牧經濟,遊牧經濟無論是相對工業文明或是農業文明都是相對脆弱的經濟模式——一場天災就可能導致部族人口大量減少。

其次蒙古作為遊牧民族其實是以成吉思汗的蒙古部為核心同化草原上其他遊牧部族形成的民族共同體——在蒙古族形成之前在這一地區先後興起過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民族,這些民族大多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民族的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當他們走出祖祖輩輩聚居的草原大漠接觸到其他文明後往往會被同化。事實上蒙古族在某種程度上也延續了遊牧民族這一固有傳統:比如今天俄羅斯境內的韃靼人其實就是蒙古西征的後裔,不過這已是一個和當地民族融合的白種民族;同樣西征中東地區的蒙古人大多皈依了伊斯蘭教並逐漸和當地突厥人同化;元朝被明朝驅逐後也有部分蒙古人融入中原漢族,而遷徙回去的北元政權很快土崩瓦解,蒙古草原重新恢復到成吉思汗之前的部族割據狀態,隨著東面的滿洲後金政權的崛起部分蒙古部族被吸納進入滿洲八旗......這些同化現象是蒙古人口進一步減少。

最後滿清對蒙古的統治進一步加劇了蒙古人口的減少:滿清入關為壓制漢人,於是拉攏蒙古各部,提出“滿蒙一家”的口號。然而實際上滿清對蒙古勢力一直十分忌憚並長期執行限制蒙古人口增長的政策——這種限制政策分為戰爭手段與和平手段:對葛爾丹這樣的不願歸附的蒙古部族使用戰爭手段,在葛爾丹戰敗後清政府對衛拉特蒙古人展開了血腥屠殺,經過這種屠殺之後原本已有7萬人以上的衛拉特蒙古人一下子銳減到6000多人;對歸附清政府的蒙古各部則大力推行喇嘛教,使46.4%的蒙古男性變成了不得生育的喇嘛。另外在清代歷次對內對外戰爭中無論是鎮壓中原漢人起義,還是抵抗沙俄、英法入侵,又或者是平定葛爾丹這樣的不肯歸附的蒙古部族,清政府一直以歸附自己的蒙古各部打頭陣,進一步加劇了蒙古人口的減少。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蒙古國現在人口少最根本的原因是它獨立時人口基數少,蒙古事實上獨立時人口只有40萬,到現在的近300萬。已經大大增加了,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蒙古國獨立之前人口為什麼少。

首先,蒙古高原上由於自然環境惡劣,歷史上人口本來比較少。古代的遊牧政權之所以可以擁有幾十萬騎兵,是因為古代遊牧民族幾乎全民皆兵。可見蒙古高原人口歷來就不多。


此外,蒙古地區在清王朝建立後,人口似乎和西藏一樣停止增長。主要原因是喇嘛教的影響,當時貧苦民眾沒有出路,只能把孩子送到寺廟去,這樣生育率大大下降。


飛哥與小強


現在的蒙古國範圍內,歷史上從來就不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地域。

鐵木真興兵征討吞併蒙古高原上的各個部落後,人口不過60萬,滅掉南宋時,不超過200萬,元朝鼎盛時,大量其他少數民族加入,人數也沒有超過300萬(加上內蒙一帶有400萬)。明朝時,蒙古分為韃靼、瓦剌,兩部之間互相爭戰,人口一直無法增長。到了清朝,滿清統治者對蒙古人更加刻薄,經常駕馭蒙古各部互相攻擊,又在蒙古高原大規模推行黃教,每家都強制一人出家當喇嘛,相當於自我絕育。種種措施下來,到了清末民初,這塊土地上的蒙古人僅剩下了四五十萬,民國時期,蒙古、蘇俄、北洋政府、日本人等勢力先後角逐,加上還有內部革命與清洗,
經濟凋敝,人口銳減。好不容易發展到現在的300萬人口的規模,這也是蒙古國歷史上的最極限數量。

相對於蒙古國的廣袤面積(一百五十六萬平方公里),三百萬的人口數量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每平方公里不過兩個人。蒙古國人口少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說的戰爭和宗教原因,最主要的當然還是地理本身。

蒙古國地處高緯,北部氣候溼潤,但是太冷,有大量凍土地帶,南部更多的是乾旱的荒漠戈壁,都不適合人類生存;草原的過度放牧現象嚴重,承載不住太多人口數量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全世界的蒙古族人口早就超過了1000萬,但大部分的蒙古族人口在中國的內蒙地區,至少有650萬;俄羅斯聯邦境內的蒙古族人口也不少於100萬;如果算上蒙古族的近親韃靼人等民族則遠超2000萬。也就是說,很多蒙古人在歷史上選擇了離開這片土地生活,所以蒙古高原人丁不旺也就在所難免。

蒙古國男性同志有酗酒的愛好,很多疾病隨之伴生,也大大提高了凍斃、傷害等原因的意外死亡率。還有兩個不良後果,一是對精子的傷害,二是對女性朋友的身體和精神傷害,喝醉了打老婆是家常便飯,蒙古國現今存有三萬個女性單親家庭,她們寧肯單身也不找本國平庸男性,可以說正是這種傷害的陰影所致。

最後,蒙古國現在已經有一半人口生活在首都烏蘭巴托,現在的烏蘭巴托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再加上蒙古人特有的飲食習慣,導致人均壽命不長,最新的統計結果是平均年齡不足70歲,女性達到了75歲,但男性只有不到65歲。


歷來現實



提起中國的北方近鄰蒙古國,人們腦中就會產生一幅牧人放牧草原的畫卷,而人口數量少是

蒙古國

的一大特色。蒙古草原養育了一代代牧民,牧民也維持了草原的興盛。然而,在時代發展的今天,這個草原之國正面臨著人口發展的難題。

這個難題就是人口過少且增長緩慢。蒙古

地廣人稀

,土地面積為156.5萬平方公里。據最新數據,蒙古人口為250.4萬,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人。蒙古人口近年來增長速度放緩,人口年均增長率從1969年的30‰降到現在的17‰。



照此速度,預計到2018年

蒙古人

口才能達到300萬。蒙古20世紀90年代轉入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國家在生育方面的優惠政策完全改變。多子女家庭生活大都出現困難,人們開始趨同“少生孩子快致富”的理念。

蒙古新一代

育齡婦女

開始晚婚少育。蒙古歷屆政府雖然都把鼓勵婦女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根據TOP數碼(zixuntop.com)瞭解把生育子女多的婦女稱為“光榮母親”,並由總統親自頒發獎章。

但能獲得這個稱號的婦女由早些時候的每年6000人降到現在的每年1000人左右。

經濟發展

緩慢也導致蒙古男女受教育程度的不平等,男女受教育的不平等直接導致家庭問題的出現。

蒙古男女受教育比例在經濟體制轉軌後開始失衡。在國有畜牧業私有化的進程中,家庭中的男孩都早早開始勞動賺錢。蒙古教育部一位官員說,從小學到大學,

男生

所佔比例逐漸變小,大學中女性的比例佔到60%左右,在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中女性所佔的比例更高。


閱聞天下事


蒙古國過去是中國的一部份,以牧業為主,中國以北緯38度以北地理位置條件惡列,本來就人煙希少,加上農業不發達,成吉思汗勿必烈,眼睛緊盯中原,長期發生戰爭,當然死的男人多。按中國人口分部南稠北稀,肯定蒙古南部也就是現在內蒙要比北部人多,蒙古北部是從辛亥革命後分列出成為蒙古國。他的人口當然是靠自然增長。我國建國後對北部少數民族政策

傾斜從內地遷往北方知青,復員退伍軍人,及科技人員,包括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以及東北,這些人一般都是有來無回,獻了春獻子孫。這當然內蒙有更大一部分內地人員及孑孫後代紮根內蒙,所以內蒙人口要比外蒙多的多。


WXA幸福的老頭


答案很簡單。我先說答案,答案不是一個,有三個原因。第一個,環境惡劣。第二個,宗教信仰。第三個,科學技術落後。這裡,僅僅說第一個原因。

蒙古共和國,俗稱外蒙古,面積有150多萬平方千米,比歐洲很多中等國家還大一些,不可謂不小。但是,蒙古的人口也就300萬左右,一平方千米還不到2個人,可謂地廣人稀。別看蒙古的面積這樣大,但是蒙古的地貌主要是草原,戈壁灘和沙漠,而水源非常缺乏。草原的土壤層非常淺,只要10公分左右,再往下就是沙子或者石頭,一般的樹在這樣淺的土壤之中根本長不起來。蒙古國的戈壁灘的面積也不小,這些地方連水源都不能保持,所以根本無法居住。由於水土流失,蒙古國的沙漠化也非常嚴重,一颳風,沙漠就翻騰起來,一些沙子甚至可以被風颳到兩三千千米以外的中國內地。北京每年被沙塵暴肆虐,這些沙子就來源於蒙古境內。中國每年給蒙古援助,計劃是每年給他們種植10萬畝草皮,希望可以緩解這種自然災害。當蒙古國的沙塵暴被遏制住了,我們中國也可以得益。

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多沙,多風,少水,不適合大規模農耕或者放牧,蒙古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一直上不去。20多年前,我就在《參考消息》上看見蒙古國說,他們發現了大量的礦藏,雄心勃勃的要在2000年之前,把人均GDP提高到2萬美金。如今是2018年,蒙古國的人均GDP是多少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一下。


懷疑探索者


依照外交部的資料,截止2018年6月,蒙古國總人口約有318萬人。而蒙古領土面積多達156.65萬平方公里。可以說,蒙古是絕對的地廣人稀的國家。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原因:

首先,氣候原因。蒙古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持續時間長,夏季短,降水少,晝夜溫差大,全年平均氣溫1.56度,冬季最低溫可達零下50度,夏季最高溫達40度以上。這樣的氣候很難適合農作物生長。因此,蒙古國的第一產業主要是畜牧業,而非農業,且畜牧業以自然放養為主。這種結構自然難以養活太多人口。

其次,地理原因。蒙古位於北半球高海拔地區,有巨大的沙漠和戈壁面積,以及凍土地帶,草地及耕地面積稀少,自然條件惡劣。這樣的地理環境也決定了蒙古不可能承載過多的人口。

第三,宗教原因。在蒙古318萬人口中,喀爾喀蒙古族約佔80%,大部分民眾信仰喇嘛教。歷史上,清政府為限制蒙古族人口發展,曾出臺政策,鼓勵蒙古族民眾出家為僧。貧苦的蒙古族民眾為了養活孩子,不得已將他們送往寺廟,這也導致人口生育率低下,制約了人口增長。


西域都護


有自然因素,外蒙古環境惡劣,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人去居住,但是更重要的事外蒙古他自己作死,獨立了,離開了大中華這個大家庭,新疆跟外蒙古一樣也是有很多地方不適合人居住,但是新疆沒有獨立出去,還在我們大中華這個大家庭裡面,中央政府為了建設新疆,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了大量的移民,這其中有相當大的是技術移民,這對新疆的發展有巨大的作用,經過了幾十年的堅持不懈,新疆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農業,工業等方面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人口也隨之翻了幾倍,反觀外蒙古,由於獨立出去了,就失去了大中華大家庭的照顧,光靠自己,怎麼可能獲得發展?人口多,可以刺激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反過來,經濟文化的發展由可以刺激人口的增長,而外蒙古顯然不可能具備這些條件,那人口又怎麼可能會取得大增長呢?外蒙古只有回到中國才有希望,不過,這個在相當唱的時間內看來都不會有可能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