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恐龙之前的地球霸主霸王蝾螈,若它还在,恐龙还有崛起的机会吗?

解强强


霸王蝾螈这个名字应该是来自于盗墓题材电影《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的一种水生的神秘生物。当时胡八一(鬼吹灯主角)着实被这个生物吓的不轻。那么,这种生物到底是杜撰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史前巨兽-霸王蝾螈

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霸王蝾螈和火瓢虫一起守护着九层妖塔,其中碰到人就能让人燃烧的火瓢虫是杜撰的,并不存在,但是,霸王蝾螈却真的有原型存在。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霸王蝾螈的化石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生物学家在葡萄牙南部的阿尔加维地区被发现,从出土的化石看,霸王蝾螈有着平均4米左右的身长,从外观上看,霸王蝾螈与蜥蜴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霸王蝾螈有着密集的牙齿,以及强壮的四肢,与现存的“水中霸主”有几分相似。但是,与鳄鱼扁平的身体不同,霸王蝾螈整个身体看起来比较的圆润,生物学家推断,成年的霸王蝾螈应该与一辆轿车差不多。

从化石的分析看,霸王蝾螈生活在距今2.3亿年前的三叠纪,这个时间节点非常的奇妙,因为在2亿年前曾经地球的另一种霸王-恐龙开始发迹了。

从出土化石的地形看,霸王蝾螈是一种喜欢栖息在潜水中的两栖类动物,它的捕猎与鳄鱼一样,都是喜欢潜伏在水下等待猎物到来后直接跃出水面咬住猎物,然后拖入水中享用。

由于体型庞大而且凶猛无比,所以,曾经的霸王蝾螈也是地球的“霸主”。

霸主的陨落

霸王蝾螈作为三叠纪顶级的猎食者,虽然牢牢的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亿年前三叠纪的末期,一次灾难席卷全球,那就是三叠纪生物大灭绝。

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三叠纪生物灭绝可能与全球性的剧烈板块移动有着极大的关系,板块的移动引起了大规模的地震、海啸以及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这种毁灭性的灾难使得三叠纪的生物大面积灭绝,其中就包括曾经的“霸主”霸王蝾螈。

从诞生到结束,霸王蝾螈统治了地球约3000万年的时间。而霸王蝾螈以及大部分生物的灭绝也为恐龙的登场提供了先决条件。

如果霸王蝾螈不灭绝,能否威胁到恐龙的霸主地位?

霸王蝾螈灭绝后才有了恐龙,所以两者没有什么交集的机会,这就像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两位绝世高手一样,即使武功再高也没有交手的机会了。

况且,霸王蝾螈虽然凶猛,但是也无法撼动恐龙的霸主地位。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

01 环境

霸王蝾螈是一种两栖动物,它主要栖息在水中,就像鳄鱼一样,而恐龙是陆地爬行动物,这就像狮子和鳄鱼的关系一样,虽然都很凶猛,但是谁的存在也威胁不到对方。

02 局限性

从已发现的化石看,霸王蝾螈并不是遍布全球,它仅分布在低纬度的地区,而恐龙的分布则是遍布全球的,因此,霸王蝾螈最多就是只能威胁到低纬度地区生活的恐龙,对整个恐龙种群是没有太大的威胁的。也就是说,即使霸王蝾螈活着,其他地区的恐龙还是会进化,依然会有霸王龙这种凶猛的大型肉食恐龙存在,而显然霸王蝾螈是无法威胁到霸王龙的。

总结

霸王蝾螈虽然是曾经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霸主”,但是它早在三叠纪晚期就灭绝了,而且由于分布局限,即使存在也不会阻止恐龙的登场,更无法撼动恐龙的“霸主”地位。

你觉得呢?


猎奇动物社



地球恐龙时代之前的确存在一种汽车大小的巨型蝾螈,题主说的霸王蝾螈是不是鬼吹灯里面的怪物,两者说不定是一种动物。

史前蝾螈可能在恐龙崛起的时候威胁过地球。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类似鳄鱼的两栖动物,它是两亿年前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之一。



这种史前物种是在葡萄牙南部的一个古湖泊遗址上发现的。在晚三叠世,巨大的蝾螈可能长到2米长,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它很可能主要以鱼为食,并且是现代两栖动物祖先的一支,事实上,这个物种是今天蝾螈的远亲。



在恐龙灭绝之前的2.01亿年前,大鲵类两栖动物群体的大多数成员在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灭绝了。这标志着三叠纪的结束,当时超级大陆开始分裂。



这种两栖动物它和一辆小汽车一样长,扁平的大脑袋上有数百颗锋利的牙齿,当嘴巴合上时看起来就像马桶座圈。早在霸王龙和腕龙属的辉煌时代之前,如果第一批恐龙离水太近,它们就不得不提防这种凶猛的掠食者,就像非洲食草动物提防鳄鱼一样。



这些发现揭示了更多关于这种古老掠食者的信息,这与今天青蛙一样的现代两栖动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鲵除外。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霸王蝾螈这种动物信息的唯一来源就是《鬼吹灯》,这意味着它是虚构的,在描述中认为这种动物是史前霸主,有的甚至会以恐龙为食物。

蝾螈属于两栖动物滑体亚纲中的一员,目前两栖类动物也仅有滑体亚纲存在,其他亚纲内的两栖动物都已经灭绝了。公认两栖动物中的巨无霸都属于迷齿亚纲,1970年古生物学家在莱索托王国西南部找到了一块化石碎片,这个碎片长22cm,宽10cm。古生物学家认为它来自于两栖动物的头骨,经过科学家的复原这个两栖动物仅脑袋就长1.5米身体长8米,而体重接近3吨,这个是前怪物的临时名字就是“莱索托短头鲵”。


图:复原图

如果说在两栖动物中有接近于鬼吹灯中描述的霸王蝾螈那只能是“莱索托短头鲵”,这种动物生活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部,它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躲在水中捕食鱼类为生,当有动物来河边饮水它们就像鳄鱼一样把猎物拖进水中淹死,最后享受美食。虽然它们的体型非常巨大,但要向阻止恐龙崛起还是非常难的。恐龙主要是陆生并且全球都有分布,这种巨型两栖动物只是在非洲的局部存在根本无法成为恐龙的天敌。并且在真鳄类崛起后,巨型的蝾螈由于竞争不过最终渐渐灭绝。剩下的两栖类都是体型较小的,例如大家熟知的娃娃鱼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说霸王蝾螈是鬼吹灯中虚构的,历史上并不存在,但是有与之类似的巨型蝾螈,它们的存在影响不到恐龙的崛起。



科学黑洞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霸王蝾螈根本就不存在。当我在某个营销号标题听到这个东西连霸王龙都畏惧三分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去各大网站搜这个物种,也没查到史前存在这么一个物种,最后才知道这是小说《鬼吹灯》里假想的一种生物。而且给到了12米的卫星。

很显然这种营销号非常没有常识,因为现代的蝾螈是属于两栖动物的滑体亚纲,这种亚纲是三叠纪以后才出现的两栖类,而营销号里则说霸王蝾螈是恐龙称霸前的两亿多年前,也就是二叠纪到三叠纪时候,这时候的两栖动物分为离片椎类和壳椎类,根本没有所谓的滑体亚纲,更不可能有所谓的霸王蝾螈。

各种蝾螈与蛇螈、娃娃鱼、青蛙等现存两栖类都是滑体亚纲

随后我点开了文章看了下才知道他们说的所谓霸王蝾螈是一种叫“莱索托短头鲵”的史前两栖类。史前确实存在过这个物种,这个东西根据复原有7米3吨,远远不及营销号里的12米卫星。而且他们属于离片椎类,身上长有鳞片,跟浑身光溜溜的蝾螈根本就差了十万八千里。而是他的图片给的造型却是一个壳椎类。


短头鲵与虾蟆螈对比
短头鲵
离片椎类两栖都有鳞片
壳锥类明星笠头螈

他们生活在三叠纪晚期,那时候恐龙刚刚出现,而且都是小个子,最大的板龙也不如今天的大象那么大。面对这种巨型两栖类,恐龙确实是畏惧的,根据研究莱索托短头鲵喜欢潜伏在水里袭击案上的猎物,而一米长的大头也足以帮助他们把恐龙给咬住并且吞噬。因此这个时代确实是恐龙畏惧的。
短头鲵与帝鳄对比
早期恐龙:腔骨龙 南十字龙 始盗龙都是小个子

但是说霸主就是真的扯淡了,因为两栖类从出现开始就一直很依赖于水,像莱索托短头鲵这种巨型掠食者尽管有保存水分的鳞片,但是他们的习性让他们不可能远离水,而他们非羊膜的卵也注定他们不可能把步伐延伸到干旱地区。其实两栖类一直以来都只称霸过淡水,无论是石炭纪的引螈、二叠纪的普氏锯齿螈、白垩纪的库拉螈还是同为三叠纪时候的虾蟆螈从来都是只在淡水区域称霸,生活方式都跟今天鳄鱼一样伏击。
引螈

普氏锯齿螈


虾蟆螈


库拉螈

石炭纪的壳椎类

而三叠纪时候称霸世界的是镶嵌踝类主龙,也是鳄鱼的亲戚,他们有着羊膜卵,可以离开水繁殖而且身上有着更完善的鳞片保存水分,因此可以走向陆地。当然他们繁衍的很成功,分化出了许多的种类,有披着甲吃素的链鳄,也有凶猛的掠食者劳氏鳄。这才是当时的霸主。
链鳄


法索拉鳄

而且哪怕是淡水流域,也有主龙在分一杯羹,那就是植龙类。这个类群也是个很繁荣的类群,也演化出了不少种类。比如爱吃鱼的狂齿鳄,凶悍的掠食者雷达东龙。后者也喜欢潜伏在水边伏击猎物,不可避免地与短头鲵发生竞争关系。因此哪怕是河流领域,短头鲵也不是绝对霸主,何况他只在南非生存。
狂齿鳄



雷达安东龙

至于他们如果不灭绝,恐龙是否崛起就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了。因为灭绝意味着死亡和新生,一个种类的灭绝就等于给其他种类机会崛起。没有奥陶纪大灭绝板足鲎就不会崛起,没有泥盆纪的灭绝脊椎也不会在陆地崛起,没有石炭纪的大雨合弓类也不会崛起,没有二叠纪大灭绝也不会有爬行崛起,没有三叠纪灭绝也不会有恐龙崛起,没有白垩纪灭绝也不会有哺乳的兴盛。所以这种假设没有意义,当然我可以说两栖类被爬行挤压是必然的,因为中生代时候,离片椎类就被挤压到了南极。而三叠纪时候霸主是镶嵌踝类,何况那时候的大型两栖动物与恐龙没什么交集,仅仅是恐龙喝水时候会碰到,所以短头鲵灭绝与否和恐龙是否崛起没有太大关系。


狼蜥兽袭击盾甲龙,合弓类衰落才让爬行类崛起


小无语妹妹


霸王蝾螈其实是小说《鬼吹灯·精绝古城》里虚构的,在同名网剧中被搬上了大荧幕。根据小说介绍,霸王蝾螈体长可达12米,在冰川期就已经灭绝了,这种动物是不存在的。

图注:《鬼吹灯·精绝古城》中的霸王蝾螈,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地球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也就是娃娃鱼,体长可达1.8米,体重50公斤。那么在史前时代有没有像霸王蝾螈一样的两栖动物存在呢?还真有,它就是莱索托短头鲵。

莱索托短头鲵的化石是在非洲南部的莱索托王国发现的,化石只一块长22厘米,宽10厘米的碎片,其来自于某种史前两栖动物的脑袋。其实古生物学家认为这块化石属于虾蟆螈类,按照体型对比,其体长可达4米,已经算是两栖类中的大家伙啦。古生物学家在2001年重新研究了化石碎片,认为其来自于短头鲵科,重新计算后这个家伙体长可达8米,体重可达3吨,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两栖动物!

图注:莱索托短头鲵的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莱索托短头鲵化石分析,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莱索托短头鲵复原,图片来自论文

论文来源:Steyer, J.S. & Damiani, R. (2005): A giant brachyopoid temnospondyl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r Lower Jurassic of Lesotho. Bulletin de la Societe Geologique de France, no. 3: pp 243-248. doi:10.2113/176.3.243 abstract

图注:莱索托短头鲵的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莱索托短头鲵就好像一个超大的娃娃鱼,仅仅是大脑袋就有1.5米长,扁而宽大的嘴巴中长有锋利的牙齿。与所有两栖动物一样,莱索托短头鲵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以鱼类为食,当然也会袭击靠近水边的动物。

如果莱索托短头鲵一直存在会不会成为恐龙崛起路上的最大障碍呢?不可能。

莱索托短头鲵生活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当时恐龙已经开始崛起了。莱索托短头鲵仅仅生活在陆地淡水生态系统之中,而恐龙是生活陆地生态系统之中,两者的生存环境不怎么重叠。而且莱索托短头鲵仅生活在非洲南部,也不是全球性分布的。

图注:莱索托短头鲵生态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提一下,以莱索托短头鲵为代表的巨型两栖动物在三叠纪时期就开始衰落,当强势的真鳄类在侏罗纪崛起之后,巨型两栖类就在竞争失败后纷纷消失,有得残存于高纬度地区,比如库拉螈(Koolasuchus)。

图注:体长5米的库拉螈成为巨型两栖类最后的荣光,图片来自网络

恐龙之前的地球霸主并不是巨型两栖类(霸王蝾螈并不存在),巨型两栖类动物也从来就不是恐龙崛起的障碍。

图注:我用娃娃鱼作为背景制作的人类与莱索托短头鲵的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