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宅在家的第33天,我想談談睡覺這回事


宅在家的第33天,我想談談睡覺這回事

文|丁十二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相信大部分人宅在家幹得最多的事,應該都是睡覺吧。

所以,宅在家的第33天,我想談談睡覺這回事,那麼,這篇文章姑且叫它——睡覺雜談。

宅在家的這些天,鬧鐘是不可能鬧醒我的,不可能。每天早上都是在我媽或者我妹和我小外甥女的再三催促下,我才能艱難地從那個叫床的地方爬起來。

對此,她們頗有微詞。

事實上,之前跟老媽通電話,老媽就對我的睡眠尤其關注。宅在家的這些天,我甚至透過她看似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內心波濤洶湧的語氣,我能想象到她已經開始懷疑親生了,對,懷疑我是不是她親生的——畢竟像我這樣能睡之人也是世間少有。

不僅我親媽如此,我老鐵我基友我室友我朋友我的身邊人都對此表示了莫大的不解,所以各種名號加諸於身,當然我都坦然接受:睡神,睡仙,睡死過去了吧你……

人累了就要休息,休息的最好方式就是睡覺。賜予我“睡死過去了吧你”外號的是一位大學同窗兼臨床老鐵。在我看來,這就是赤果果的嫉妒,因為他本身是一個睡眠極淺的人,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能影響到他的睡眠,更不談打雷下雨尿尿了,所以在我印象中下雨天他幾乎是睡不著的。

提到尿尿,不止女生喜歡一起上廁所,示以親密,我的這位老鐵夜裡也經常和我一起上廁所,因為無論多早或者多晚,只要一起來,他馬上就會像殭屍一樣突然坐起:等我一起。這時候不論是誰,我們都會感嘆一句:wo cao,你果然還沒睡!

宅在家的第33天,我想談談睡覺這回事

科學數據顯示,人的一生近1/3的時間都是在睡覺,我不知道這個數據我上面那位老鐵是否認可,不過這樣說來倒是覺得他的人生似乎延長了不少。與他不同的是,我的睡眠時間肯定是超過1/3的,因為在我看來,睡覺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沒有之一。即使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我也能幾秒入睡,簡稱秒睡。

所以我和我的朋友間經常發生類似情況:我們躺在一起特別嚴肅的感嘆著:現實無情前路漫漫道途坎坷尤未可期……往往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會突然響起——我的鼾聲,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沒心沒肺,活著不累”吧。想那麼多有什麼意義呢,不過是庸人自擾,不如好好睡一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古人為了生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秋收,週而復始。這個生物鐘發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被更加具象化:955(朝九晚五雙休),966(朝九晚六單休),996(朝九晚九單休),甚至007……現在大家每天都被各種外在的壓力和需求驅使著,像一個旋轉的陀螺不停旋轉。

如果能有片刻真正意義上的安寧,那就是睡覺,所以在結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後,美美的睡上一覺,該是莫大的幸福。那一刻,不用想車子,不用想房子,不用想工作,不用想業績,唯一要考慮的是明天早飯吃什麼。不用為賦新詞強說愁,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宅在家的第33天,我想談談睡覺這回事

往大了說,睡覺關乎著一國存亡。二戰期間,拿破崙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所以他經常想從睡眠中節省出時間,夜以繼日工作,甚至強迫自己2~3天不睡覺,可是他發現睡眠不足導致他注意力不能集中,剛看過的軍事文件怎麼也想不起來,腦袋昏昏沉沉反而不能正常指揮戰鬥。同樣是在二戰期間,英國由於勞動力缺乏,前線軍需緊張,英國某些軍工廠決定延長工人工作時間,縮短睡眠時間,可是隨之增長的是廢品率,不得已最後只能縮短工人加班時間增加睡眠時間,產品的合格率才又達到高峰。

外國有歌謠說:少了一根馬掌釘,毀了一個馬蹄鐵,失去一匹戰馬,犧牲一位勇士,輸掉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國家。我嚴重懷疑那根缺失的馬掌釘是工匠睡眠不足才忘記放在哪了!

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為了想清楚一個問題而絞盡腦汁,腦細胞死了一片一片但還是得不到解決,這個時候不妨靜下心來好好睡一覺,也許等睡醒了就能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會有不一樣的思路。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苦思苯的結構未果,悵然入睡,忽夢中見一蛇首尾相銜呈環狀,遂得苯環結構;縫紉機發明家赫威亦是在睡夢中夢見一根刺向自己的尖頭帶孔的長矛,受此啟發發明了自動縫紉機;英國著名作家斯蒂文森受到自己童年夢境的啟發,寫就了名著《海底兩萬裡》。

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冥思苦想無濟於事時,不妨先放空自己好好睡上一覺做個美夢,如果一覺不夠,那就兩覺。

宅在家的第33天,我想談談睡覺這回事

所以睡覺於我們人類而言,比一日三餐比拉屎尿尿還要正常還要重要,只是不同人睡眠質量不同,當然不是用時間長短來衡量,有的人天生就是淺睡眠,睡覺時間短,也有人天生就擅長睡覺。

不管是草木皆醒,亦或雷打不動。不管是醞釀半天,睡意陡增,還是欣然倒下,說睡就睡。毫無疑問:只有睡好覺,生活才能繼續。

所以——睡自己的覺,讓別人說去吧。


疫情之下,好好讀書,好好睡覺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