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家庭与亲情,亲情可以无回报的付出,家庭却不能接受半分的损失

我多年来的心愿,就是给姥姥过个有意义的生日宴。

家庭与亲情,亲情可以无回报的付出,家庭却不能接受半分的损失

五世同堂的儿孙们,齐聚一堂,围在90岁高龄的老人身边,拍一张亲情相拥的大家庭全家福照片。然而……


1.姥姥90年的风雨历程

年轻时的姥姥曾担任农村生产队队长,足以证明她是一个能干的女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姥姥总是用一只木瓢,在水缸里舀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喝出甘甜爽口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这种喝凉水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她80多岁。

6岁失去母亲的姥姥,养育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中,她用勤劳的双手,勤俭持家,抚养七个孩子,都没有受到任何委屈。

其中二女儿是退休的教师,三女儿在国企退休,最小的儿子现担任医科大学教授。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成家立业的儿女们生活还算富足。

我是孙辈儿17人中的大姐,除最小的表弟在读研究生外,都已经成家立业。

曾孙辈儿也有24名后起之秀。活泼可爱的玄孙辈儿,两名小顽皮也在茁壮成长中。

50名成员组成五世同堂大家庭,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却因“七大姑八大姨”的咸淡事,变质了姥姥的寿宴。

2.亲情的付出

春节刚过,我接到弟弟的电话:“咱妈摔伤,在人民医院。”我匆匆赶去。

原来,母亲去看望姥姥,开电动三轮车返回时,拐弯太急三轮车翻了。

母亲的胯骨和大腿骨都有裂痕,必须动手术复位加固。近70岁的年纪,身体肥胖的像个圆球。估计恢复起来也要半年时间。

三位舅舅和三位姨妈齐聚手术室门口,加上姨夫舅妈和我们几个表兄妹。把手术室门口的通道几乎封锁。

因为小舅是医学教授,也是省级大医院聘请的医学专家,所以亲属们都围着小舅,商谈母亲手术后的恢复和护理问题……

二姨妈说:“我这两天没事,我在医院里陪护大姐。”

小姨妈无奈的语气说:“还计划正月里放风,好好玩玩哩,大姐摔的真是时候,玩到医院来了,我后天来护理她吧。”

三姨妈说:“你们安排吧,我什么时候换班都行。”

大舅不声不响的,去医院门口医疗站,花了一千多元给妈妈买了气垫,躺在气垫上的骨伤病人,能有效减轻疼痛感。

也许世界上只有在乎你的人,才能够站在你的角度思考此时的需求!

手术后的住院期间,母亲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离不开人。我们姐弟加上姨妈,轮流换班护理倒也轻松。

二十多天出院后,回家静养,伤筋动骨一百天,又何况老妈这个年龄。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我们做儿女的不孝,主要是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半年时间不工作,对于40岁左右的我们真是残酷。

老人们常说,“姐妹多了好,相互之间能有个照应。”这话自有他的道理。

二姨妈在妈妈家住了两个多月,帮父亲护理母亲。洗衣做饭日夜陪护我妈。三姨妈和小姨也不时的去帮衬。直到我父亲一个人能轻松搞定为止。

妈妈摔伤的一百天的时间里,我和弟弟一天都没有请假休班,真亏了亲情之间的帮衬与关爱。

家庭与亲情,亲情可以无回报的付出,家庭却不能接受半分的损失

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大家庭亲情享受。而我们下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再无缘牵手这种幸福的体验。

亲情是无形的,没有花言巧语的打动,却有感动到无语的行动。亲情是无私的,没有金钱利益的关联,却有不求回报的付出。亲情是无价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与它等价交换。亲情是无尽的,世界上只有它的关爱与帮助,一直到血液凝固。


3.礼金的争论

表舅家儿子生了娃,通知我们去参加满月宴,刚走进姥姥家门口,就听到小姨妈响亮的吵吵:“我孙子过满月你们随了多少礼,现在表亲你们还要多给,我不同意。”

原来在跟大舅妈争论随礼的事,大舅妈说:“现在猪肉价都涨了几倍,咱按前几年30元随礼,感觉拿不出手。”

斤斤计较的二舅妈说:“我儿子结婚时,你们做亲姑姑的,跟表亲家礼金一般多,都没分出高低来。”

快嘴二姨妈说:“大姐家儿子结婚时就那么多,你家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怎么能改。”

大姨妈温和的说:“我女儿嫁到国外了,以后她的儿子结婚,就不通知大家了,以后她就不在跟着随礼了。”

小姨妈说:“那不行,她生儿子时,大家都随礼了,这一辈儿她得随到底。”

我妈不高兴的说:“我可是每家每户都给你们随礼了。我做老大吃多少亏啊!!”

瞧我家的这些长辈们,每次遇到谁家娶亲或孩子满月时,总为礼金这事,争的不可开交,每次又总是不欢而散。

其实平时生活中,他们姊妹们相互帮衬都十分亲密。却总是遇到礼金,每个人都感觉不满意,个个委屈相互抱怨。

我妈和小舅年龄差19岁,中间的姨妈和舅舅都有不同的年龄差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也在上升,礼金的事,就有了不同时代的代沟。

我结婚时的礼金不过十块二十块的事,当时也不少了。二三十多年过去了,相比现在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大家族的礼金这事怎么理都理不清。“清官难断家务事”,也许只有包丞相在世,才能公断我家的礼金事件吧!

你说不涨:按以前的老规矩随礼吧!大舅妈都说了,猪肉都涨价了。物价飞升,万物涨价。十块二十块的礼金的确拿不出手。

你说涨吧:从谁家涨?涨多少算合理呢?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衡量它的公平度。

其实他们平时谁家有了好东西,不管价值是百元还是千元,甚至万元,都毫不吝惜的拿出来送给需要姊妹。

家庭与亲情,亲情可以无回报的付出,家庭却不能接受半分的损失

所谓的礼金无非就是个“礼”字,亲情之间的争礼,争的是尊重和面子,争的是家庭地位。

家庭是一个和睦相处的地方,家庭是一个快乐的世界,家庭是一个能缓解累和痛的归途,家庭是一个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东西。家庭是一个讲爱不讲理的处所,家庭是海纳百川的忍和让的真谛!

只有与时俱进的理解与包容,才能让家庭更具幸福、和谐、温馨而美好、充满神圣的诗意,让人向往。


4.姥姥的寿宴

姥姥90岁大寿临近,因早先在家庭聚会时我提过,姥姥90岁大寿,由我们孙辈儿筹办,当时亲人们谁都没说什么,我感觉那就是默许。

按我的思路,每家拿出400元,足够给姥姥办一个小有仪式感的寿宴。我们大家族全员近90人全部出席,拍一张具有珍藏价值的大家族全家福,更具有时代意义。

由我们孙辈共同筹划寿宴,也能进一步增进17位表兄妹的家族亲情。毕竟舅舅和姨妈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不方便再跑前跑后的张罗。也算替父母尽孝。

就在前一段时间,我征求姨夫的意见时,姨夫却说:“按道理讲,老人的寿宴,有儿子在,哪里能显示出你们小辈儿,你这是在小瞧舅舅们。”当时搞得我非常狼狈。

为了尊重每一位亲人,我让妈妈出面去探探长辈们的意思。结果妈妈回来说,两个姨妈都不同意。

原因是寿宴应该是儿子们操持,女儿可以多随点礼,但不同意平摊费用,孙子辈儿不易插手。

我又跟几个表弟妹商量此事,有的说同意我的办法,有的说听父母安排。这样以来人多口杂会引发家庭矛盾,我无奈的终止了此事。

姥姥的寿宴如期举行,舅舅在一家饭店定了四桌宴席,孙子辈儿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参加了。

虽然没有留下那张全家福照片,我们还是在蛋糕面前给姥姥唱了生日歌。

家庭与亲情,亲情可以无回报的付出,家庭却不能接受半分的损失

我想说:风俗习惯在特殊情况下,是有理解性偏差的。我们可以理解是,大家族每年一次的聚会。只不过时间定在老人的生日那天而已。

独生子女的政策影响,虽说现在开放了二胎政策,但历史脚步中的大家庭生活,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很难再体会到,七八个儿女组成的大家庭画面。

也许这种不懂珍惜的亲情,会随老人的健在而存在,但我们终究留不住这种历史下的大家庭。若干年后,我们每一个人,只能在留存的记忆中,去感受此时的幸福瞬间。却为何不能珍惜今天的拥有,留存于更完美的画面呢?

无法改变的大家族现象,只好默默的祝福姥姥南山不老,松鹤长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