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曹操一代圣君,你对曹操了解多少?

止儿文学


曹操最最中肯的评价还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他是圣君有点夸大了,而且曹操虽有皇帝之名,却终生未称帝。

年轻时在洛阳为官,洛阳都是些皇亲贵戚,曹操此时年轻气盛,执法甚严。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而且东汉末年,风气愈下,买官卖官皆为常态,曹操不愿迎合权贵与其同流合污,便回家继续读书了。

曹操参与平息了黄巾起义,本想报效国家,没想到不久董卓入京,掌控朝廷,无恶不作,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来袁绍纠结了18路诸侯剿灭董卓,自己被选为盟主,只可惜各路诸侯各怀鬼胎,曹操战败之后不久,联盟不欢而散。

之后曹操凭借其过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身,攻徐州,战吕布,伐张秀,最终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平定北方。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后来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曹操生性多疑,自己曾经刺杀过董卓,害怕别人行刺自己,就骗人说“吾好梦中杀人”。因多疑错杀吕伯奢一家,还喊出了那就“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同时求才若渴,驭人有术。谋士有荀彧,程昱,郭嘉,,,武将有许褚,典韦,张辽,,,对于司马懿这种文武全才也是每用之,必束之。

同时也杀了不少名人孔融,华佗,,,而杨修则是自己作死,老板的心思你别猜,猜就算了还要到处显摆,这样的员工,相信哪个老板敢喜欢。

同时还有一个不解之处就是曹操独爱人妻。

文学上,曹操也是大家。没有了三曹,建安风骨也就少了意思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观沧海》,《龟虽寿》,,,

同时书法也值得称道《唐人书评》称:“操书如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只不过传世较少。

还有关于曹操的成语,歇后语

望梅止渴

老骥伏枥

坚壁清野

横槊赋诗

挟天子而令诸侯

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

《剑桥中国秦汉史》评价曹操: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


小王的后花园


曹操字孟德,杀了吕伯奢一家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说这句话的曹操是心里自我安慰。

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是姓夏侯的。曹操从小就是一个机灵鬼。为什么要说他是一个机灵鬼呢?他也有一个故事。

曹操有一个叔叔,老是向他的父亲曹嵩告状,

叫曹嵩好好管教曹操。有一次她在街上碰到他那位叔叔的时候,曹操就装成一副中风了的样子,那位叔叔就赶紧告诉曹嵩:不好啦,你的儿子中风啦!

他父亲赶过来一看,曹操什么事也没有,曹嵩问怎么回事啊?说你中风啦!

曹操说叔叔不喜欢我,看见我就烦。

从此他叔叔说什么曹操的坏话,曹嵩再也不相信了。

口述来自一位十岁孩子落落。



琼楼读诗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宋代以后,兵变上台的赵匡胤为了统治的稳固,倡导正统思想,开始贬低曹操。批评曹操的言语出来了: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还有的押击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篡汉之心。元代以后,社会上对正统的思想逐渐淡泊,没人再提篡汉一说。


无论如何,提笔会写诗,上马能打仗,曹操这种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易中天就称他为“可爱的奸雄”。

祖父是宦官,父亲曾乞讨

曹操的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汉开国名臣曹参。公元前209年,江苏沛县人曹参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建立汉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排名仅次于萧何,被封为平阳(今山西临汾)侯。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他信奉无为而治,对萧何的政策一律不作更改,以便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留下了一段“萧规曹随”的佳话。

到曹操的曾祖父曹节时,家族荣耀已成为尘封的往事,但曹家的不少人仍很大气。据史书记载,曹节的邻居丢了一头猪,这头猪与曹节家的猪长得很像,邻居便跑来找麻烦,说那头猪是他家的。曹节也不争辩,任邻居把猪赶走。后来,丢失的猪自己回来了,邻居大为惭愧,把曹家的那头猪赶回了曹家。曹节仁厚、善良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曹节的四子,从小被送进宫做宦官,先后侍奉了4位皇帝。他举荐过很多人入朝为官,有的位至公卿。曹腾的权势因而越来越大。但他所做过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从乞丐的手中收养了一个儿子,并给其取名曹高——这位就是曹操的父亲。

原本是“乞丐携养”的曹高在曹腾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后来混得很有钱,花很多钱买了个太尉(东汉时期主管军事的高级官员)的官职,成为权臣。这为日后曹操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耿直任性,不畏权贵

公元155年,曹操出世。现在,人们大都知道曹操字孟德,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个名字叫“吉利”,小名“阿瞒”。看不上曹操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不屑叫他的大名,只叫他“曹阿瞒”。

据宋太宗下令编写的《太平御览》一书记载,曹操从小“姿貌短小”。由于这一点达不到帝王相的水准,西晋史学家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回避了对曹操身材、容貌的描述。曹操对自己的相貌也很不自信。一次,他在接见匈奴使者时,让一个相貌俊朗之人扮成自己,他却扮成卫士站在一旁。在父亲曹嵩的庇护下,曹操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他少年时,一天,朝中老臣桥玄对他说:“天下将乱,只有你能够使天下安定啊,望你好自为之。”也不知桥玄是如何看上这个“姿貌短小”之人的,但这句话对曹操无疑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他开始发奋上进。20岁时,曹操“举孝廉为郎”。所谓“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曹操因此而取得了任职资格。不久,他当上了洛阳北部尉,负责管理洛阳城的一小片区域。上任伊始,他就命人造了20多根五色棒,对犯法的人,不管其出身如何,一律棒杀。一时之间,他的辖区内秩序井然。

后来,曹操被调到山东济南,出任济南相。到任不久,他就奏免了8个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官员。于是,大批曾作奸犯科的人纷纷逃往其他地方。曹操此举让当地迅速成为清廉之地,但他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他怕连累家人,常常托病请假,后来干脆告病还乡,又过起了读书打猎的生活。

耿直任性、不畏权贵的曹操似乎走到了仕途的尽头。不过,黄巾起义“救”了他。公元184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曹操受命带兵出战,在颍川(今河南境内)大败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黄巾起义使社会局势更加混乱,各地豪强世族顺势而起,谋划废腊汉灵帝,其中有人试图拉曹操参加。年轻的曹操断然拒绝,其一,他觉得废贴皇帝不得人心;其二,他知道自己羽翼未丰。

公元189年,权臣董卓杀害汉少帝后,曹操决定起兵讨伐董卓。他散尽家财,组建了一支军队。3年后的冬天,曹操在一次行动中展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华。他只带着1000多名士兵,就收编了30余万黄巾起义军,编其精锐为青州兵。这支队伍只听令于曹操,成为他发迹的家底。

童年好友官渡火拼

此时,董卓已死,袁绍成为曹操面前的最大障碍。袁绍出身豪强世族,拥兵数十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一股势力。

曹操与袁绍小时候非常要好,经常一起出去打猎、游玩。成年后,二人还有过一段并肩作战、讨伐董卓的经历。后来,袁绍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谋求曹操的支持,但遭到拒绝。公元196年,41岁的曹揉迎汉献帝到许都(今河南许昌),拉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帷幕。汉献帝为表“感恩”,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只给了袁绍一个太尉之职。袁绍不愿居于曹操之下,拒不接受这一任命。曹操见状,主动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因为他知道,袁绍的势力比自己大很多,现在还得罪不起。经过苦心经营,曹操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大。袁绍感受到了威胁,决意于公元200年发起官渡之战。

战前,曹操为免于两线作战,决定先消灭徐州的刘备。诸将怕袁绍会乘机攻打许都,但曹操撇撇嘴说:“刘备是个人杰啊,现在不消灭他,必留后患;袁绍虽有大志,但他办事犹豫不决,必然会按兵不动。”曹操对童年好友的了解果然没错,直到他打败刘备,袁绍都没有出兵。

公元200年8月,袁绍在官渡(位于今河南许昌市以北)附近扎营数十里,与曹操的部队对峙。尽管前方兵少粮缺,但曹操坚守不退。10月,袁绍帐下的一名重要谋士投奔曹操,并带来了一条重要情报——袁绍大军的一大批粮草国积在距大营20公里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曹操大喜,亲率5000骑兵,摇着袁军的旗帜,夜袭乌巢。袁绍接到消息后,认为这是攻打曹军大营的良机,便只派一小支部队前去救援乌巢,主力则攻打曹军大营。结果,曹营久攻不破,乌巢粮草被烧的败讯却已传来

袁绍旗下的众将军心动摇,发生了严重内订,导致大军迅速溃败,被曹操歼灭了7万余人。

官渡之战后,损失惨重的袁绍不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公元208年,

54岁的曹操自任丞相,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但遗憾的是,在此后的赤壁之战中,曹操败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三国鼎立之势随即形成。

爱人才,爱妻子,爱诗文

好战的曹操,无疑有杀戮过多的污点。但同时,他也是一个爱惜人才、宽宏大量的人。

陈琳曾是袁绍的手下,官渡之战中,袁绍讨伐曹操的那篇经典微文就出自陈琳之手。橡文中连骂曹操祖、父及其本人三代。官渡之战后,曹操俘获了陈琳,问道:“你替袁绍写微文,为什么骂我一个人还不够,还要骂我的祖宗三代?”陈琳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知曹操不但没杀陈琳,还给了他一个官当。

此外,官渡之战后,曹操从袁绍大营里缴获了很多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但他看也没看,一把火全烧了。他还宽慰部下说:“当时袁绍太强大了,我都不能自保,况且大家呢?”

对张绣的态度,是曹揉宽宏大量的另一事例。张绣早年追随董卓,后与曹操的另一个对手刘表结盟。公元197年,他投降了曹操,但没多久又率军反叛,偷袭曹营,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4年后,张绣再次投降曹操。对这个有杀子之仇且反复无常的人,曹操竟然礼遇有加,“封列侯”。

由于常年在外作战,曹操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少。因此,他十分珍惜和家人的感情。曹操的小妾刘夫人生下曹昂后不久去世,曹操便让正室丁夫人抚养曹昂。曹昂战死后,丁夫人整天哭泣,埋怨曹操。时间一长,曹操觉得心烦,就把她赶回了娘家。不久,他就后悔了,亲自去接丁夫人。当时,丁夫人正在织布。曹操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后背说:“跟我回去吧。”丁夫人既不看他,也不说话。曹操等了一会儿,见她没什么反应,就山山地往外走,走到门口时又问:“回不回去,你倒是说句话啊?”丁夫人还是不回答。曹操长叹一声:“唉,看来真是不搭理我了。”从此,他断了与丁夫人的往来。去世前,曹操有些悲痛地说:“我一生行事,没什么可后悔的,唯独不知死后同曹昂相遇,若曹昂问我“母亲在哪里,我该怎么回答呢?!”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与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他位居“建安七子”之首,开创了建安文学新局面。文如其人,曹操的诗歌绝少华美的辞藻,而显大气磅硝之势。脍炙人口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是他的代表作。但他不仅仅是大气,他的大量诗歌为民间疾苦而写,后人评价他的诗为“汉未实录”、“诗史”。此外,他还擅长书法、音乐。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他存在于历史的长空中。


历史365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王室衰微,内有外戚干政,宦官揽权,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各地均有起义发生,声势愈演愈烈。外有草原人虎视眈眈,不断南犯,边关不断告急。一切都是王朝即将颠覆的征兆,群雄并起,各路有识之士都在东奔西走想要建功立业,我们的主角曹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势的。乱世之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要么入局,要么成为别人的棋子,曹操选择入局,博弈天下。



曹操在公元155年出生在一个豪门之中,祖父曹腾是东汉很有权势的宦官,但是在别人看来,宦官之后仍是寒族,在这样的家世中,曹操并未变为一个纨绔的世家子弟,反而利用家里的各种资源学习壮大了自己,积极进取,想要摆脱这种社会地位。在黄巾起义中他开始崭露头角,在进攻颍川的战役中,大获全胜,被上级赏识,调任济南相,但是曹操并不满足于此。

公元193年,曹操已经小有实力,开始与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多次击败了当时号称无敌的战神吕布,曹操的名号开始让各路诸侯为之侧目。汉献帝东归后,曹操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许都迎接下汉献帝,开始名正言顺的东征西讨,在官渡之战中,以小博大成功战胜了当时权势最为旺盛的袁绍,渐渐地统一了北方,并且远征乌桓,一时风头无两,将实力扩大到了最巅峰的时刻。

所谓盛极而衰,曹操统一北方后,有了鲸吞天下的气势,这时能威胁曹操的,只有荆州、益州、东吴等几方势力,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决定先剪除刘备,刘备不敌,南逃与孙权结盟,曹操有了一举南下的想法,整合兵马,号称八十万大军向江东进发,却没想到一举溃败,曹操元气大伤,而孙刘两家却渐渐强大了起来。此时的曹操已经渐渐衰老,但是还未失去锐气,南方不成他又转向了西方,利用马超和韩遂的嫌隙,一举平定了凉州。

经过如此多的战役之后,曹操已经位极人臣,换做一个稍微有点本事的皇帝曹操都不知道要死多少次了,但是,汉献帝却没有什么作为,甚至曹操逼他禅让他都可能反抗不了。但是曹操就是不称帝,他好像真的是为了大汉东征西讨,在朝堂上也对汉献帝恪守礼仪,如果不是汉献帝无权,那曹操还真是一个匡扶汉室的大忠臣。其实,曹操早期所不定还真是,据说荀彧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才辅佐曹操。要知道荀彧出了名的忠于汉室。

 但是权势的熏陶曹操可能是变心了,从荀彧不再给他出谋划策可以看出一二,但是从孙权上书中又看出曹操矛盾的一点:孙权杀了关羽,上书向曹操称臣,各个官员也极力劝谏,但是曹操就是拒绝,只是表达了对关羽死去的悲伤之情。直到死,曹操也没有废除汉献帝,直到曹丕取代汉朝,才追尊了曹操武皇帝的帝号,为南征北战一生的曹操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

曹操一生存在争议,但是他不称帝好像是坚守了自己的底线,比谎称汉献帝死称帝的刘备好多了。其实曹操除开他的军事才能之外,在文学方面也有不俗的造诣,为乱世之中的文学演变做出了贡献,和其两子并称为三曹,留下了像《龟虽寿》这样的名篇,可以说是能文能武。纵观历史,这样的王者也实属少见。


赵小三与战神们


嗯,可以算是。而且很好色,因为好色害死了典韦。哎……

曹操是文武全才,可惜是个奸雄。在年轻时就会使用奸计,因不满叔父老是去他父亲那告他的不是,就设计陷害他叔父使他叔父失去信任。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魏武帝曹操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今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于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确认。


各类信息


诸葛亮死前有咳血症状,我判断是肺结核病要了诸葛亮的命,这也要了蜀国的命,彻底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进程。

2013考古成果显

司马懿章也发现

卧龙寓居已不见,

襄阳多次把城迁。

现襄阳城是阴宅,

刘表族坟里面埋,

对照阴宅找卧龙,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隐居黄山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1][2]。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3],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4]

本名

曹操

别称

一名吉利

字号

字孟德

小字阿瞒

所处时代

东汉末年

民族族群

汉族


风起云涌小明哥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汉末割据局面形成后,曹操实行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用人唯才等一系列政策,渐次统一了北方,为结束汉末以来的军阀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太尉曹嵩之子,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举孝廉出身,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后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216年,被封为魏王。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谥号武,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机警,既长,喜结交名士。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在任期间,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上,有犯禁者,不论地位高低,皆棒杀之。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灵帝光和7年(184),改任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颖州黄巾军,迁为济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败。后镇压黄巾军,队伍日益壮大,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县,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声夺人的优势,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曹操坚持"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多方延揽人才。在军事上曹操"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深得兵法之要。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从39岁至53岁的14年间,他经历50余战,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袁绍、袁术、陶谦、吕布,收降了张绣,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赤壁兵败之后,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战合肥,逐马超,据关中,平定河西、陇右诸地,巩固了北方统一。在文学上,曹操倡导文学新风,创作了许多优秀诗歌和散文,对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元189年,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看不惯董卓的骄横跋扈,于是逃出了洛阳。到陈留后,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公元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联军。2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自己则焚毁宫室,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二百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曹操认为董卓倒行逆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应乘机与之决战,于是独自引军西进,结果遭遇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双方兵力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好得到堂弟的救护。

回到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别向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进军,围困董卓,关东诸将并不合作。他们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久,联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曹操单独去了扬州,在那里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公元193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曹操在众人推举下出任兖州牧,领兵对抗黄巾军。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军击败。曹操将黄巾军的精锐力量收为己用,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实力大增。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公元195年,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连粮食也不充裕。这时,驻兵在许城(今河南许昌)的曹操接受了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公元196年,汉帝迁都许城,从那时起,许城成了东汉的临时首都,改名为许都。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爱笑的小T


曹操,汉末英雄,是历史上少有的集文学、书法、军事、政治于一身的杰出人才。

他征乌丸、鲜卑。灭袁绍、刘表、袁术等诸侯。兴修水利,奖劢农耕,使百姓生活得以改善。运用旧贤:王修、司马艺、杨沛、贾逵等人打压豪强缓解阶级矛盾。唯才是用,十三年间颁布三条求贤令,为国家招纳不少贤能。他著兵书和﹤兵书十三略>等。提倡兵以义动,不出不义之师,治军纪律严明,割发代罪。他的章草被历代文人赞誊。文学成就了建安七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