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說桐油在戰爭中是重要戰略物資,為什麼?

駛向春天的列車


為什麼桐油在戰爭中能成為戰略物資?甚至成為中國經濟命脈?這個問題說起來可就長了。

桐油是中國特產。早在隋唐時期,中國人民就已開始廣泛利用桐油。《文物》刊物中的《川楊河古船發掘簡報》中說, 隋唐古船“外塗桐油”,“縫隙”和“接頭”均填“油灰”,而且“鐵釘帽亦用油灰封固”。這說明,早在隋唐時期,桐油就廣泛應用於造船業之中。不過,近代以前,桐油的用途比較小,主要用於油飾木器、用具、油布、雨傘、船艇及制煙墨等。不僅如此,桐油也沒有形成一定產業,始終只是西南地區農民的副業,沒有受到重視。

真正發現桐油價值的,是法國人克魯茲,此人發現桐油有很強的乾燥性,防水及防腐等性能均優於亞麻仁油,於是取代亞麻仁油作為油漆主要原料。從此以後,僅僅出產於中國的桐油,一下子名揚世界,其中七成以上出口美國,在中國絲綢、茶葉兩大產業衰敗後的的替代平。1937年之前,我國桐油出口佔出口總量的一成以上,為我國帶來了7000萬元以上的巨大經濟利益。

不過,即便如此,中國桐油依舊沒能實現對世界工業用幹油的統治權。以美國為例,全面抗戰前,美國自產、進口亞麻仁油價值達6000萬美元,進口桐油價值1500萬美元。可見,中國的桐油,並不能滿足世界所需。

美國作為桐油的主要消費國,自然不願意把這個把柄交給中國,於是他們開始從中國帶回桐樹種子,在佛羅里達州等地試種,但是收效甚微。以佛羅里達州為例,1920年佛羅里達州有3000株,1923 年增至14000株,1930年又增至60萬株。可是,與中國桐樹種植的852500畝龐大面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因此,隨著戰爭威脅的迫近,美國進口中國桐油,開始大幅攀升,到1936年直接增加到了12760萬磅。恰在此時,日本入侵中國,長江航運切斷,桐油貿易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讓美國無法購買到優質且足量的桐油。

對於美國來說,主要的貿易伙伴毫無疑問是日本,這決定了在中日戰爭中美國自然而然會站在日本一面拉偏架。1935年美國在日本的貿易總量是對華貿易的3倍以上。美國在日本有直接投資3.87億美元,在中國只有1.32億美元。正因如此,美國為日本侵華戰爭提供了53%以上的軍需物資,美國的鋼鐵、火藥、軍服和罐頭,源源不斷輸送到日本支撐起日本龐大的戰爭機器。

不過,隨著桐油貿易的日益緊張,美國越來越認識到中國的價值,開始對中國抗戰提供支持。1939年2月18日的“桐油借款”開闢了美國支援中國抗戰的先河。

桐油借款中,美國的世界貿易公司提供了2500萬美元的借款,這些借款主要用桐油進行償還。中國拿著這些借款可以購買大量美國的農產品和工業品。這樣,以桐油貿易為掩護,美國終於猶抱琵琶半遮面開始了對華援助。

美國人挺精明的,一方面賺了中國的錢,一面又不得罪日本,在中日之間大發戰爭橫財,這算盤打得可真精。

隨後的幾年,中國的海上陸上通道被日本堵死,無法從外國進口原油。於是桐油成了替代性的產品,不少企業用桐油提煉成汽油、柴油、煤油來使用,緩解了我國油料短缺的問題。

你難以想象,作為一個貧窮的農業國,與日本這樣一個發達工業國對抗,幾乎是沒有勝算的。而桐油這個不起眼的農產品,居然成了我國對外經濟交往的一個王牌,對我國扭轉抗日敗局起到了一定作用。


歷史知事


說到桐油,就必須要說一說二戰時,中國兩大壟斷產品——桐油、豬鬃。豬鬃,也就是豬背脊樑上面的硬毛,由於哪個年代中國本土土豬散養,豬毛質量那可是槓槓的。

而桐油在當時更是壟斷地位,當時全球的90%左右的桐油都來自中國,而中國的桐油又以四川為首。憑藉桐油的耐酸性、速乾性、燃燒性,因此廣泛被應用在軍艦、飛機、潛艇等軍用武器上面。(當然沒有桐油,也一樣會打仗,只是有桐油可以提高性能和延長壽命)


另外當時由於中國缺乏柴油、汽油,並且東部沿海已經被封鎖,能得到的石油並不多。然而我們硬是把路走直了,利用桐油提煉,也算是以解燃眉之急。這個當年希特勒利用煤炭煉油,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現在不用,因為性價比太低。戰爭年代一切為打仗服務,不在乎價格。)

並且由於當時的我們積貧積弱,沒有啥可以賣的,即使有可能也沒有競爭力,因此賣給外國桐油成了一條路子。另外由於盛產桐油,也讓我們第一次利用經濟借款《桐油借款合約》,換取了美軍援助,打破美國中立局面。


所以說二戰時,桐油是美國的戰略物資,更是我國的重要戰略物資。


虎賁軍huben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桐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商品。

所謂桐油,是桐樹果的籽實榨出來的油。這種油在空氣中,會有化學反應,生成非常嚴密的漆膜。

中國有幾千年的桐油使用歷史,主要用來塗抹保護木器、製造油布、油紙等防水材料,也用來調製油泥鑲嵌縫隙。

現在基本見不到了,但民國時期南京有很多桐油製作的油紙、油布,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用很多年,就是味道不是很好聞。

進入工業時代以後,桐油的價值突然猛增了百倍。

它成為製作油漆、油墨、製造合成樹脂等必須材料。

現代軍隊根本是離不開油漆的,幾乎所有大型武器裝備都必須使用油漆,不然很快成為一堆廢鐵。

所以,桐油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

當時中國是桐油出口大國,早在一戰之前,就佔我國出口商品的第七位。到了一戰爆發時,列強都瘋狂擴軍備戰,大量購買中國的桐油。

中國桐油出口量猛增,成為出口前三位的重要商品。

當時中國的桐油產地主要是四川和長江流域,四川出口量約佔三分之一。

因為 桐油的重要性,國民政府對於桐油非常重視,大肆鼓勵各省種植油桐樹,並且設立專業研究所進行研究,由國家指導桐油的生產工作。

於是,從20年代到30年代,10多年內產量提高了2倍以上。

到1937年,桐油出口創匯過億,成為中國財政的支柱。

抗戰初期,財政步履維艱的國民政府,開始向美國遊說,試圖以實物換取美國現匯,來購買戰爭最需要的物資。

到了1939年,著名的民間銀行家陳光甫作為特使,用盡所有手段,終於談成了一批2500萬美元的貸款。

而中國方面只需要分5年償還22萬噸桐油即可。

自然,2500萬美元不算高,但卻是美國的第一筆貸款。

無論美國出於什麼目的借錢,哪怕僅僅是為了重要的戰略物資桐油,仍然是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這裡多說一個事件。因為桐油的外表很像普通植物油,侵華日軍曾經多次出現過誤食現象。


比如著名的浙贛會戰中,宿營金巖村的日軍搶劫村民的桐油,當做植物油炒菜使用。結果整整一箇中隊士兵強烈嘔吐瀉肚,幾天不能行動。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甚至還有因此中毒而死的。

其實誤食桐油死亡也不容易。主要是你吃下去以後,很快會引起劇烈嘔吐,起到一定的催吐效果。


薩沙




有些事情,如果沒有了解過,很多人真的不知道。

桐油,在二戰期間,是最重要的出口創匯的戰略物資。另一個大宗物品,就是豬鬃。

就這兩個物品,佔據了國民黨政府出口物品的20%左右,想一想,對於抗日,桐油果和二師兄的貢獻也是很大的。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談談桐油。

現代社會,桐油主要的功能和作用



桐油是純植物油,是從桐油果壓榨出來的。看起來,黃中透亮;聞起來,有點油味。但,如果你把它當成了類似橄欖油的食用油,那就得小心了,因為可以吃死人。吃了桐油的致死率為10%。所以,千萬要小心。

桐油不能吃,被現代社會定義為工業原料,主要做什麼用呢?桐油刷到軍品或工業品表面,可以防水、防鏽、防腐蝕。這是最佳的裝備保養油。桐油不僅廣泛應用在槍炮坦克上面,還用在輪船戰艦、航空飛機上,也用在數不清的工業用品上。

除了用在軍品和工業品,桐油在傢俱上也是大顯身手,主要是用作刷油漆的輔助材料。



在實用過程中,論效果,桐油比亞麻籽油更好,論環保,遠不是那些化學合成用品所比擬。

近代,當外國人發現了桐油在武器裝備上的特殊功能後,這就成了緊俏用品,那絕對是外國人眼中的香餑餑。

那麼,誰才是中國最大的桐油客戶呢?

桐油使用大戶,就是當時的第一強國


桐油在早期就是雞肋,拿李時珍老先生《本草綱目》說的話就是:

“釋名 虎子桐、荏桐、油桐。 氣味 (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

看得出來,此物有毒。

神奇的是,雖然有毒,但對外傷卻有奇效,而且能解石毒(食物中毒或丹藥中毒),你說奇了不奇?《本草綱目》記載如下:

主治 癰腫初起。用桐油燈,放入竹筒內,煙燻患處,出黃水即消。 臁瘡。用胡粉煅過,研細,調桐油作成膏,攤紙上貼患處。 腳肚癩瘡,用桐油、人乳,等分敷搽,數次即愈… 解砒石毒,用桐油灌下,得吐即解。

這些文字說明,桐油能治外傷,而且可以催吐。

一邊是有藥用價值,一邊是有毒的,你說曾經的“桐油”尷尬不尷尬?



但是,鴉片戰爭後國門大開,過了許多年,來中國的外國人發現了桐油的妙處,這是好東西啊!防水、防鏽、防腐蝕,真是個寶貝。

西方國家從1894年開始進口中國的桐油了,前面用量一般,但隨著歐美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桐油出口量大增,其中,最大的客戶就是美國。

據統計,光是1935年,桐油大省四川產量就超過了6萬噸,這麼多桐油,老值錢了,當時就換外匯兩千多萬美元。1936年,1937年,桐油連續兩年佔據出口物品榜首。有意思的是,1937年以前,中國竟然是唯一的桐油產地。

當時的美國非常發達,但八百多種工業用品竟然都要用到桐油,於是,中國的桐油75%都出口美國。




由於桐油的特殊功能,導致它成為了上世紀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即使到了現代化的今天,桐油依然被重用,只是科技夠發達,依賴性沒有那麼大罷了。

(我是藍風破曉,一個愛好文史的風一樣的男子,順手了就點個贊,反手再來個關注🍺🍺🍺)

藍風破曉


說起桐油,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這種東西在以前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質,桐油是桐樹果裡面的籽實榨出來的油,這是一種優良的帶乾性植物油,工農業和日常使用上具有乾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不導電等特性,是製造油漆、塗料、油墨等的主要原料。


桐油在我國的生產歷史很悠久,至少從唐代就開始了,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是桐油生產大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國生產的桐油可說是全世界軍工機器的保養劑,因為無論是坦克,軍艦,火車、飛機、裝甲車還是大炮,機槍乃至手槍等,其防水防鏽保養都離不開桐油,因為桐油中桐油酸塗抹到器具上的時候,可以迅速地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這樣就生成了緻密的漆膜,就是說很快就能形成保護層,對鋼鐵等物的防鏽和怕水的東西的防水作用很快就能實現。


二戰的時候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桐油種植國、生產國和出口國,產量和出口量都佔世界的90%以上,抗日戰爭初期,我國對武器和汽車等有著迫切的需求,但是國內又不能生產,沿海很多地方又被日軍封鎖,此時的美國還在戰爭中執行著中立政策,這時候金融家陳光甫與學者胡適赴美求援,遊說美國政要與金融家繞開政策,採用經濟借款的形式得到了亟需的軍事援助,這就是1939年2月8日簽訂的《桐油借款合約》——我們以五年內向美國出售22萬噸桐油為抵押,獲得美國進出口銀行向中方公司貸款2500萬美元,由此獲得了一批急需的抗戰物質。


我國桐油在當時還被當作過石油的替代品,由於當時日本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國外的原油和成品油都運不進來,我國的四川湘西等桐油產地將桐油提煉作為汽車和飛機的燃油使用,著名的飛虎隊飛機反擊日軍時就曾經使用過這種燃油。

據說桐油還為抗戰作出過殺傷日軍的直接貢獻,在日軍進攻湘西的時候,在一些農戶家裡發現有一大缸黃澄澄的油,以為是食用植物油,就拿去油炸食品,結果吃了之後全部放躺下了,另外還有個日軍大隊犯了同樣的錯誤,吃了之後喪失戰鬥力一天半時間,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桐油是有毒的,包括桐樹籽都是不可以食用的哦。



桐油可分生桐油和熟桐油兩種,生桐油主要用於醫藥和化工,比如製造肥皂、農藥和醫藥用嘔吐劑、殺蟲劑等;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塗料,直接用於金屬機器的防水防鏽保養和木質器具等防水防護保養等,從直觀上判斷,熟桐油較生桐油粘稠,且顏色呈深咖啡色。熟桐油分兩種一種為熟純桐油,另外一種屬混合熟桐油,總之桐油及其副產品在工農業乃至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時至今日仍是如此。


科普大世界


民國時期,中國有兩個世界上最稀缺的戰略物資——豬鬃和桐油。這兩個寶貝為民國的經濟發展和中國抗戰做出了重大貢獻。


要了解怎麼回事,先說說豬鬃和桐油在軍事上的用途。豬鬃剛韌富有彈性、耐潮、不易變形,是工業用刷的最佳選擇。

對於軍事上來說,小到清刷機槍、大炮,大到刷飛機、軍艦油漆,都離不開豬鬃。抗日戰爭前,中國豬鬃的供應量佔世界75%以上。

而桐油的供應量更高,達到90%以上。桐油防水、防鏽、耐腐蝕,所以武器裝備的保養都離不開桐油。

一戰德國戰敗,為了一雪前恥,大力發展軍工業。而當時又被歐洲孤立封鎖,於是他選擇同親蘇的國民政府建立了合作關係。


德國盯上中國,除了礦產資源外,最主要的就是為了桐油和豬鬃。當時中、德都沒有多少外匯,於是選擇以貨易貨。中國以戰略物資獲取德國的武器裝備及工業技術。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各大港口相繼淪陷,及主要對外通道都被日軍控制,桐油和豬鬃都運不出去,導致全球價格飛漲,成了當時最稀缺的戰略物資。

1939年2月,美國打破中立,同國民政府簽訂了《桐油借款合約》,中國以五年22萬噸桐油作為抵押獲得了美國2500萬的貸款。

同時以壟斷中國豬鬃為條件,向國民政府提供無償軍事援助。中國獲得了好處,但美國也得以掐住了其他國家的脖子。


為此蘇聯、英國還專門在華盛頓成立了戰略物資機構,同美國協商怎麼分配豬鬃和桐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將桐油和豬鬃列為A級戰略物資。為保障供應,還專門成立了“駝峰航線”,陳納德的第14航空隊負責往中國運送武器裝備,回程時攜帶豬鬃和桐油。

整個抗戰時期,豬鬃和桐油不僅幫國民政府獲得大量的武器裝備,還獲取了高達11億美元的貸款。其中美國佔6.16億美金,蘇聯佔2.53億美金,英國佔2.31億美金。

桐油除了上述貢獻外,還在抗戰中直接殺傷過鬼子。日軍在進攻湘西時,因那裡盛產桐油,當時幾乎家家都有。


小鬼子看到桐油黃亮亮、又很香,誤以為是食用油,就搶回駐地炒菜吃。結果四肢抽搐、嘔吐不止,有些昏迷甚至死亡。

這是為啥?因為桐油還有另一大特點,毒性很大。據現在研究的數據顯示,誤食桐油死亡率高達10%。

綜上所述,桐油和豬鬃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最終抗戰的勝利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花木童說史


問題的關鍵在於,世界上其它國家對油桐樹的“引種”極難成功,當時的中國幾乎是“獨家經銷”。桐油,顧名思義就是用“油桐樹”的果實壓榨而出的植物油,由於其耐高溫、耐腐蝕和能夠迅速乾燥的特性,因此在工業產品當然也包括軍工產品生產中作用巨大,成為戰爭中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抗日戰爭時期,桐油和豬鬃毛成為中國出口換取外匯和武器裝備的兩大支柱產品,《桐油貸款》更是人盡皆知。



(陳光甫先生)

油桐樹的原產地就是我國。

油桐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經濟樹種,其栽培歷史甚至可以上溯至魏晉時期,尤其是雲南、廣西和四川等省種植面積最大,隋唐朝代已經有了桐油廣泛用於造船業的文字記錄:隋唐古船“外塗桐油”,“縫隙”和“接頭”均填“油灰”,而且“鐵釘帽亦用油灰封固”,其工業價值在幾千年前便已顯露出來。

二戰爆發之前我國是桐油的主產區,年產量約佔全球的90%,在國際市場上佔有壟斷地位,即便是現在,在40多個引種的國家當中,也只有巴拉圭和阿跟廷算是成功了,但質量仍然不如國產的,乾燥時間比大約是8分鐘對12分鐘。而美國和蘇聯等其他國家乾脆就一直沒有引種成功,那就只能掏錢購買,1937年民國出口桐油達到10萬噸,居所有土特產之首。

(陳光甫、胡適和摩根)

桐油在軍工生產上的重要性

桐油作為一種天然植物油,具有一系列獨特的優點,比如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以及不導電等等,工業產品塗裝之後乾燥快、光澤度好、附著力強,廣泛用於機械、兵器和車船的塗料,在科技並不發達的二戰時期,是難得的優良產品,當然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中國的抗戰爆發後,其實二戰的陰雲已經籠罩世界主要國家,紛紛都在抓緊軍工生產,對桐油的需求量大增。

別走進誤區,並不是說沒有桐油就生產不了武器和車船,而是沒有比它更好的防腐和防鏽塗料,自然令主要工業國家趨之若鶩。正是由於軍事、機械工業中特種油漆的需要,桐油的國際需求不斷加大,使民國的桐油出口量直線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桐油居出口貿易第七位,到二戰前後,桐油貿易已經躍居中國出口總值的三甲,成為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由於民國石油產量低下,桐油還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替代燃料,總之緊缺的很。

(用桐油刷木船)

銀行家陳光甫和“桐油借款”

陳光甫何許人也?他在民國時期被海內外譽為“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和“中國的摩根”等稱號,1914年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分支機構遍佈全國,並由此成為上海銀行公會會長,一度是上海金融界的領袖,也是支持蔣介石的江浙財閥重要人物。早年即為北伐軍籌辦軍餉,1927年出任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兼任多家銀行的董事。

抗戰爆發後軍費大增,國民政府脆弱的財政能力已近崩潰,嚴重需要外援,而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對援助中國卻不甚熱心,陳光甫臨危受命,出任戰時大本營貿易委員會主任。掛中將軍銜,負責與美國談判借款事宜。經過他和駐美大使胡適的不懈努力,最終促成了數額為2500萬美元的貸款。而當時的中國已經沒有什麼好抵押的了,連海關稅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於是出口桐油便成為了擔保物資,史稱中美“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他又促成了兩筆總額為4500萬美元的貸款,為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那個年代桐油生產工藝複雜

桐油是用油桐數的果實壓榨出來的,過程比較複雜,桐樹果採收之後要放在潮溼的地方,放個十天半個月桐樹果的外殼會自然腐爛,然後要用鐵勾去掉外殼取出桐子,再把桐子曬乾和碾碎,一般在西南山區都是送到指定的榨油廠去壓榨。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做起來確是非常繁瑣的,僅僅取殼這道程序都非常不易,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西南農村還沒有機器化,就只能完全依靠手工生產。

對於這樣重要的戰略物資,當時的國民政府是統購統銷的,雖然大片領土已經在日寇的鐵蹄之下,好在油桐的主產區都集中在西南大後方,因此對產量影響不是特別大。當然,日本鬼子也非常需要這種戰略物資,搶奪和走私每天都在發生著,豬鬃毛雖然也算戰略物資,好歹哪裡都可以養豬,而桐油產量的集中性,使其成為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重要的經濟來源,意義不凡,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說明了我國抗戰的艱難。

(桐油武裝運輸)


度度狼gg


桐油的戰略價值有多重要?最有說服力的,當屬中國抗日戰爭——現代年輕人眼裡分外陌生的桐油,卻是對當時艱難困苦裡的中國,有著救命意義的重要底牌!

中國人種植桐樹開發桐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這以後的一千多年裡,中國桐油一直是領跑全世界的特產。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時,塗有中國桐油的中國建築和中國船舶,更把諸多西方探險家看得眼熱,眼熱後就紛紛砸錢爆買。低調的桐油從此與瓷器茶葉等“古代中國製造”一道,持續熱銷西方世界。甚至,在鴉片戰爭轟開中國國門,諸多中國傳統手工業被衝得七零八落後,中國桐油的價值,卻是逆風而上。

因為,拜19世紀中葉起如火如荼的科技革命所賜,電力等新科技工業高速發展,擁有極強幹燥性和抗腐蝕性的桐油,身價也就暴增。從電機電纜生產到電器製造,甚至代用汽油提煉和醫藥製造。先前只是“好塗料”的桐油,都是絕不能缺的寶貝。越是工業發達的西方強國,對這“寶貝”的需求越急迫。可哪裡去找這寶貝?直到20世紀30年代,全球唯一的桐油出口國,依然是桐油的“故鄉”:中國!

於是,從風雨飄搖的清末,到多災多難的民國。不起眼的桐油產業,就這樣多年如一日,為貧弱的中國輸血。到了二戰前夜,在全球軍備競賽加劇的緊張空氣下,中國桐油貿易更是火爆。全球第一強國美國,就是中國桐油的首席買家。美國國內八百五十種工業品,都直接依賴桐油進口。美國桐油消費量佔到全球的百分之七十四。中國桐油出口量,也全面抗戰爆發前,達到空前的十萬噸。僅1936年一年,就為國家賺取法幣七千三百多萬。

可以說,支撐中國全面抗戰的“家底”,相當多一部分,就是靠“賣桐油”掙來的。

而在抗日戰爭打成一鍋粥,中國東南沿海近乎全面淪陷,石油等戰略物資幾乎全被封鎖的困境下。植根西南大後方的桐油產業,卻是盡顯英雄本色,聰明的中國桐油業者們開動腦筋,竟創造性的從桐油裡提煉出“能源替代品”。僅是貴州銅仁一地,每年生產的三千噸桐油裡,就可以提煉出兩千多噸“替代汽油”“替代柴油”“替代煤油”。抗戰相持階段的多次正面戰場大捷,就是靠這些“替代能源”打出來!

更重要的意義是,在當時互坑成風的二戰外交舞臺上,桐油出口,卻是中國外交打破孤立局面的“底牌”。

雖說在十四年抗戰史上,與日本有著更多貿易利益的西方列強們,不止一次打過“犧牲中國滿足日本”的算盤。尤其是常把“自有公平”掛嘴上的美國,抗戰爆發後,也是扮足了攪屎棍角色:1938年,美國一邊多次拒絕中國的求援,一邊敞開了向日本甩賣武器。特別是日軍扔在中國土地上的炸彈,更是“美國貨”扎堆。但是,隨著中國東南沿海被打爛,中國桐油出口幾乎斷絕,美國工業,也跟著自食其果,陷入桐油稀缺的局面裡。

於是,面對國內工業界的洶湧反對聲,困於“桐油問題”的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對華關係。更主動放下身段,與中國探討“援助問題”。1939年2月,經過五個多月的討價還價,中美雙方達成了著名的《桐油借款和約》,中國以桐油貿易為籌碼,承擔每年四釐半的利息,換取了多達2500萬美元的“商業性貸款”。

儘管在美國的“強盜風格”下,《桐油借款和約》也充滿著大量屈辱性的內容,但意義卻十分重大,一是在抗戰最困難的1939年,獲得了一筆解燃眉之急的援助,更重要的意義是,這是自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獲得的第一筆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強國的“援助”。縱是條款內容十分趁火打劫,卻也是中國外交“破冰”路上,十分重要的一步。

而桐油的貢獻,也正如當時一句流行語:“一株桐樹抵得過一支機關槍, 一個桐果抵得過一顆手榴彈, 一粒桐籽抵得過一發子彈”。”確實,艱難重重的抗戰博弈裡,桐油,確實是中國最困難時段的開路先鋒。

也正是隨著《桐油借款和約》的履行,抗戰相持階段的中國外交局面,從此大為改善。這以後,以桐油為籌碼,中國與美國進行了多次交涉,促成了美國對日本的一次次“制裁”。珍珠港事件後,二戰範圍的擴大,更讓桐油成為整個同盟國的稀缺資源。通過桐油貿易與擔保,中國源源不斷獲得前線急需的軍火援助,有力支援了抗戰。甚至,中國在抗戰最困難時期,從未停歇的桐油生產,更是反法西斯聯盟,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以這個意義說,桐油,還有千千萬萬桐油生產者們,就是為中國贏得這場戰爭的,永遠值得紀念的無名英雄。

而這在那苦難前代,為民族負重前行的桐油生產,更證明了一個顛沛不破的真理:堅韌的中華民族,無論在怎樣的絕境下,無論面對兇殘的刀兵,還是無煙的戰場與傲慢的圍堵,都會自信站立,永不倒下。

歷史風雲錄


除了豬鬃,近代另一種意想不到的寶物就是桐油。“一棵桐樹抵得過一杆機關槍,一顆桐油果抵得過一顆手榴彈。”桐油的價值可見一斑。

桐油是中國千百年來一種用於防水防腐的特殊材料,尤其近代西方列強入侵以後,西方人發現這種東方特產,比亞麻籽油效果好太多,瘋狂進口,使得中國桐油大行於世界。

由於桐油的防水、防腐蝕、乾燥性能非常優越,同時耐酸、耐鹼、耐熱、不導電,而且在當時化學工業並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桐油是無法用現代工業手段進行合成的,只能用天然桐油。

然而1937年之前,中國是全球唯一的桐油產地,而美國是全球最大桐油消費國,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桐油均由美國消化。



近現代軍事工業發展起來以後,並沒有人工合成材料能夠給軍艦、飛機、槍膛、炮膛等塗刷防腐,所以桐油成了黃金一樣的寶貝。

二戰的時候,日本大規模發動侵略戰爭,導致美國的桐油供應受到了巨大影響,本來對西南地區戰事還不那麼上心的美國人,一下子緊張起來。要知道,當時作為全球最大工業國的美國,超過350種工業品需要用到桐油。

所以,很多人並不會想到,中國人平常都已經司空見慣的豬鬃、桐油,曾經在近代世界歷史上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澹奕


過去湖南這邊,尤其是農村做完傢俱,門窗,農具只要是木製的,基本上都要上一遍桐油,然後曬乾,再上一遍桐油讓木頭吸飽,乾透後木頭便像塗了層保護膜,一股濃濃的桐油味個把月才消散。上了桐油的木器比沒上桐油的木器要耐用得多,有防蟲,防腐蝕,防潮,防乾裂的作用,在湖區,河道的木船上,新船一定要刷夠桐油,上岸維修保養時也要刷桐油的,木頭做的水桶,澡盆,洗臉盆,米櫃,穀倉,椅子桌子,房梁門窗凡是跟木頭有關的卻是要上桐油的,總之過去用量非常大,不過今天很少用也很少見桐油了,連外婆家前面池塘邊的桐籽樹也不見了,隨著各種新材料的出現桐油的消失是很正常的事。另外水桶不刷桐油就會漏水,木船漏的話修補要用竹絨桐油石灰,二戰時軍艦包括航空母艦甲板都是木製,在海上這種高鹽,高溼風吹日曬易腐蝕的惡劣環境下,桐油自然就派上大用場了,成為戰略物資也就順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