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的經過

文章來源:《新湘評論》2007年第3期


普通一兵,名高天下。雷鋒本身是平凡的,但是我們提到雷鋒,無不頌其偉大。


往事回眸,紅色記憶。當年,毛主席的題詞是怎樣作出的?為什麼把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日期定在1963年3月5日?當時的《中國青年》雜誌編輯李禹興和毛主席的秘書林克披露了毛主席題詞的來龍去脈——


  李禹興作為這件事的親歷者,他是這樣回憶的——


  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是應《中國青年》編輯部之請而寫的。題詞手跡原件在《中國青年》編輯部保存了一段時間,後上交由中央檔案館收藏。


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的經過


  毛主席題詞的經過是這樣的:


  雷鋒是解放軍瀋陽部隊某部戰士,1962年因公殉職。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感人至深,在那個年代,好人好事傳千里。雷鋒的故事先是在遼寧省青少年中傳頌,隨後,共青團遼寧省委在全省青少年中開展了學習雷鋒的活動。1963年2月初,首都各大媒體先後刊登了雷鋒的事蹟片斷和雷鋒日記摘抄。2月15日,共青團中央發出《關於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習雷鋒”教育活動的通知》。2月25日,人民日報等首都大報刊登了新華社記者採寫的長篇通訊:《偉大的戰士——雷鋒同志》。


  《中國青年》作為面向廣大青年、以思想教育為主要特點的共青團中央的機關刊物,一貫注重以青年中的英雄模範和先進人物教育青年,自然不會放過雷鋒這一共產主義偉大戰士的榜樣,有必要有責任使雷鋒這一典型成為青年的楷模。同時,《中國青年》編輯部根據當時瞭解到的廣大青年思想上存在的一些疑惑,正在準備開展“怎樣做一個和平建設時期的革命者?”的問題討論,而雷鋒正好是和平建設年代的一個先進人物,正好作為典型向廣大青年推出。出於這樣的背景和考慮,編輯部決定大力宣傳雷鋒。當時《中國青年》是半月刊,如果還是發表雷鋒日記摘抄、組織紀念和學習雷鋒的文章,顯然要落後於報紙。如何“後來居上”、推出精品,是當時編輯部思考的問題。經過不止一次的集思廣益的研究,決定出版學習雷鋒專輯。當時編輯部的編輯絕大多數是30歲左右的青年,被新聞界稱為有一種“小老虎”精神,有一股“冒勁”和“闖勁”。研究中有一位同志提出,我們可不可以請毛主席為雷鋒題個詞?這一想法立即得到大家的贊同。可又一想:毛主席他老人家日理萬機,那麼忙,會答應這個要求嗎?大家又分析琢磨:可能題。理由是:有先例。毛主席曾為劉胡蘭烈士作過“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題詞,那是革命戰爭年代。雷鋒不同於抱著炸藥包衝向敵人碉堡、英勇獻身的董存瑞,也不同於用胸膛堵住敵人槍眼而犧牲的黃繼光。雷鋒是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的英雄模範,很有時代特點和典型意義。還有,毛主席一向關心《中國青年》雜誌,1948年就曾為當時復刊的第一期《中國青年》寫下“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題詞,說不定這次會應允我們的請求,為雷鋒題詞的。


  就這樣,我們發出了請求題詞的信函。信函是請編輯部毛筆字寫得最好的一位同志用毛筆恭恭敬敬抄寫的。為了讓毛主席便於閱讀,字寫得挺大。一箇中間帶紅方框的中式信封上寫的是這樣簡單的幾個字:中南海呈毛主席。信發出後,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期待著、猜測著:在毛主席面前堆積如山的文電信函報告中,他老人家看得到這封極普通的信函嗎?會不會題詞?過了兩三天,又有同志提議打電話詢問一下。於是,我們想辦法撥通了主席辦公室的電話:“我們是《中國青年》編輯部,請主席題詞的信收到沒有?主席看過沒有?準備不準備題詞?”接電話的是主席的秘書林克同志,回答是簡單、明確而平靜的:“信收到了,主席看過了,沒有表示態度。”我們分析,沒有表示態度,就是沒有拒絕,也許毛主席正在考慮,這足以使我們精神為之一振。過了幾天,我們又打了一個電話。林克同志的回答是:“主席已決定為你們題詞。”後據林克同志的回憶文章說,毛主席曾讓林克同志先草擬幾個題詞的內容。林克同志擬了“向雷鋒學習,學習共產主義精神”,“學習雷鋒同志的高尚品德”……等幾個方案。聽到這個信息,編輯部的同志歡欣鼓舞。接著,我們請林克同志稟告主席,《中國青年》雜誌的學習雷鋒同志專輯準備3月1日出版,付印時間是2月24日,請主席最好能在2月23日前題好。其實,這一時間要求已在請主席題詞的信函上說明了。


  2月22日下午3點,隨著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從中南海的紅牆內傳到《中國青年》編輯部,林克同志在電話中告知:“毛主席為你們的題詞已經寫好,請你們派人到中南海西門來取。”通訊員劉全聚騎著自行車,頂著凜冽的寒風,以平生最快的速度向中南海騎去。幾十分鐘後,當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七個雄渾厚重、剛勁有力的大字展現在我們面前時,編輯部上下人人無不歡欣雀躍。為了防止在傳看中題詞原件受到汙損,我們小心翼翼地將手跡原件裝在一個玻璃鏡框裡,大家如同傳看一件稀世珍寶那樣,捧著這個鏡框輪流傳看。當時的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很重視關於雷鋒的宣傳,也很關注我們請毛主席為雷鋒題詞這件事。毛主席題詞原件到了編輯部後,我們馬上報告耀邦,並將原件送他過目。耀邦邊看邊對編輯部的同志說,這是件大事,一定要認真學習,宣傳好毛主席的題詞和雷鋒這個典型。這樣,毛主席的題詞被迅速送往印刷廠製版,精選道林紙印製,作為插頁,刊登在1963年3月2日出版的第5—6期《中國青年》雜誌———學習雷鋒同志專輯上,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


  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新聞界。在2月23日至3月2日這幾天,各報刊紛紛派人或打電話到《中國青年》編輯部,要求刊登毛主席題詞。新華社也準備發消息。茲事體大,編輯部不好作主,只好向上請示。後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羅瑞卿協調,決定:《中國青年》雜誌學習雷鋒專輯按期於3月2日出版;新華社於3月4日發通稿,向全國播發毛主席題詞消息及手跡,各報於3月5日刊登。


  《中國青年》以《用雷鋒的學習態度學習雷鋒》為題發表了社論。社論說: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必將得到我國青年的熱烈響應,把學習雷鋒的熱潮推向新的高峰。


  這期《中國青年》還發表了周恩來總理的題詞:“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士”,以及董必武、郭沫若、羅瑞卿、謝覺哉等寫的詩和文章。此外,還有介紹雷鋒生平事蹟的通訊,近3萬字的《雷鋒日記摘抄》,以及雷鋒遺詩等。


  於是,首都和全國各大報都於3月5日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題詞手跡和新華社的消息。這樣,1963年3月5日,被作為毛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的日期,鐫刻在史書上。


  作為這件事的另一親歷者、毛主席的秘書林克,是這樣回憶的——


  1963年2月中旬,《中國青年》雜誌準備出版一期學雷鋒專輯,該雜誌編輯部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請他為學雷鋒題詞。我收到這封信時,毛主席正在北京,住在中南海豐澤園裡面的菊香書屋院內。他在菊香書屋居住的大部分時間就在這間臥室讀書看報,批閱文件,會客和用餐。為了工作方便,我的辦公室兼臥室就在菊香書屋的東院裡,這個院落種了一些花木,是毛主席平時散步的地方。我住的地方離毛主席的寢室只有幾十米之遙,這樣有事時可以隨找隨到。


  當天,值班警衛打電話告訴我,毛主席已經醒了。根據多年的習慣,他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秘書把最新收到的文件、資料送給他。因此,在接到電話後,我立即拿出已選好要送給他批辦和閱處的文件和資料,其中有《中國青年》雜誌請毛主席題詞的信,來到毛主席的寢室。這時,只見他已穿好睡袍,身上仍蓋著毛巾被,半躺半坐地斜倚在床背上看當日的報紙。見我走進屋來,他把報紙隨手放在左半邊床上堆得有兩尺多高的書堆上。我把文件、資料放在他床頭的長桌上。床的左方緊挨著長桌有一張方形的藤桌,桌上也堆滿了文件、資料。我在藤桌西邊一張椅子上坐下來,面對著毛主席,向他彙報了需要批閱的文件、重大的國際新聞,也提到了《中國青年》雜誌請他題詞的信。隨後,我便離開了他的寢室。


  過了兩三天,《中國青年》雜誌編輯部的同志打電話到毛主席辦公室,詢問主席是否答應寫題詞。當時,我瞭解毛主席已經看過《中國青年》雜誌的信,但未做什麼表示。我便如實地告訴了他們。大約兩天後,該雜誌編輯部的同志又打電話來詢問。當時,毛主席已經答應要為他們題詞,我便如實地轉告。他們說,《中國青年》雜誌在3月1日出版,能否請毛主席在2月25日前寫好,因為印刷還需要一週的時間。我將他們的要求報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讓我先擬幾個題詞供他參考。我回辦公室,思索了一番,擬好了十來個題詞,立即送給了他。我現在還可以回憶起其中幾個題詞的大致內容。如:“學習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習雷鋒同志鮮明的階級立場”、“學習雷鋒同志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學習雷鋒同志艱苦樸素的作風”、“學習雷鋒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優良品德”、“學習雷鋒同志勤奮好學的革命精神”等等。


  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後,值班警衛員打電話告訴我,主席讓我去一下。我帶著事先選好的文件、資料匆匆來到毛主席的寢室。毛主席正穿著睡衣斜倚在床欄上看文件,看見我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我隨即將新文件放到他床頭的長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張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來。這時,毛主席從他身左半邊床的書堆上拿起了一張信紙遞給我。我一看,只見他已在紙上用毛筆書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七個瀟灑蒼勁的行草字。我為他擬的十來個題詞,他一個也未用。這時,他吸了一口香菸,從容地帶著詢問的目光問道:“你看行嗎?”我爽朗地回答說:“寫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釋為什麼沒有采用我擬的題詞這一疑問似的,接著說道,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蹟,也不只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雷鋒要實事求是,紮紮實實,講究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幹部、群眾學雷鋒,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現在看來,毛主席的這番話不僅指出了學雷鋒的方法,而且指明瞭雷鋒身上最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指出了學雷鋒的方向。毛主席談完之後,我便回到我的辦公室,打電話給《中國青年》雜誌編輯部,告訴他們,毛主席的題詞已經寫好了,請他們到中南海西門來取。應當指出,毛主席在題詞之前,就閱讀了報紙上有關雷鋒的報道,瞭解了雷鋒的事蹟。他曾對當時的軍委秘書長羅瑞卿說過,“雷鋒值得學習”。


  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雜誌首先刊登了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題詞手跡。第二天,《解放軍報》又首次刊登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同志的題詞手跡。《中國青年報》隨即轉載。以後,陳雲、葉劍英等同志也為雷鋒題了詞。


  由於老一代革命家的積極倡導,學習雷鋒的活動很快從軍隊向全國各行各業發展,迅速興起了一個全國範圍的學雷鋒熱潮。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和全國婦聯相繼做出決定,並以各種形式組織了學習和宣傳雷鋒的活動。全國性的報紙,如《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等,以及地方報紙,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了各地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情況,以及雷鋒事蹟、雷鋒日記等。文化藝術和出版部門還出版了圖書和畫冊,演映了雷鋒的電影。隨著學雷鋒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國各行各業和各條戰線上,湧現出成千上萬雷鋒式的先進人物,社會上迅速地出現了一種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進一步地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社會新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