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或許是一個結,前世未解,又系今生。初聆這蘊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的高山流水,便怔然而觸,如會天籟,久久無言。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上古的一首琴曲,《列子·湯問》裡記過,《呂氏春秋》裡載過,《神奇秘譜》裡詮釋過,《琴學叢書》裡描摹過。從“旋律時隱時現,猶見高山之巔,”到“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細流”,進而“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旋復“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直至令人沉醉於“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的渭然感慨中。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我總是在想,要怎樣的專注與悟性,才能懂得這一曲清音,完美的體現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物我兩忘之境界?

高山流水,又是怎樣的一種情誼,能讓一首琴曲,歷經了千年滄桑,依然成為人們心中音樂的聖殿?


《高山流水》

【1】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在《列子·湯問》裡,敘述了這樣一個典故:“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高山流水》

一日,伯牙與鍾子期共遊於泰山之陰,逢暴雨,二人止步於巖下。伯牙心情鬱悶,於是取琴彈奏起來。琴曲起初表現的是雨落山澗的情景,接著模擬山流暴漲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彈奏完畢,鍾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說得窮極通透。伯牙於是離開琴而嘆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寓意,君所思便是我所想啊,我哪裡能隱藏的了我的聲音呢?”


《高山流水》

相遇相知,使二人成為人生知己。

一小段百來字的記載,到了呂氏春秋,便續了個千古佳話的結局:“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荀況在《勸學篇》中曾提到: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可以想見,當時俞伯牙的琴技之高。只是,曲高而和寡。除了鍾子期,這紛紛擾擾的世間,還有誰,能洞悉能領會這曲中的深意?

《高山流水》

伯牙毅然斷絃絕音以明志,是對亡友的紀念,也是對再無人能領會樂曲的精妙而深感知音難覓的無奈。

從此,高山流水,便成為深厚友誼的象徵,被春秋戰國的諸子典籍多次記錄轉載,在先秦時代就廣為流傳,千百年來引起無數人的共鳴與嚮往。


《高山流水》

【2】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荊柯沉著鎮定,捧著裝有樊於期人頭的匣子,走進咸陽宮。他從臨場膽怯的秦舞陽手中,把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一待圖窮匕首現,便向秦王發動了攻擊。

秦王拔出劍迎戰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傷殘倒地,擲向秦王的匕首中在柱子上,又被秦王砍傷多處。

荊軻知道任務已無法完成,便靠在柱子上,傲視著對方罵道:“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強迫你訂立一個條約來報答燕國的太子啊。”


《高山流水》

不被衛王賞識見用,成為遊俠四處飄蕩的荊柯,曾有著多少沉鬱的徘徊?是燕太子丹,認可他的才能,以尊崇之禮相待,並對他寄予厚望、委以重託。知遇之恩打破了荊柯內心懷才不遇的孤寂,讓荊軻為之感動和震撼,迸發了荊軻心底潛藏的俠義精神從而完成他生命的壯舉!

《戰國策》、《史記·遊俠列》,都記載了這悲壯的一筆。重義輕生的道德信條和人格魅力,讓一個卑微低賤的刺客形象變得高尚偉岸起來。

士為知已者死。荊柯作了一個最好的註腳。


《高山流水》

【3】

原以為政見不同者難成知已,卻不得不為辛棄和朱熹的友情拍案。

“歷數唐堯千載下,如公僅有兩三人”。稼軒對朱熹,有著極高的評價。而這評價,卻是建立在他們文化性格上有著巨大差異的情況下。

朱熹曾對門人說:“辛幼安亦是一帥材,但方其縱恣時,更無一人敢道它,略不警策之。”“縱恣”是理學家所大忌,因此朱熹希望朝廷“明賞罰”,對辛氏的“短”處,“當為害”處,嚴加約束,監控使用。


《高山流水》

朱熹還時常對稼軒提出建議。辛棄疾任福建提刑兼任福建路安撫使不久,朱熹贈他三句話:“臨民以寬,待士以禮,馭吏以嚴。”希望他要仁刑兼施,政教並化,寬嚴齊用。辛棄疾虛心聽從忠告,使他在福建治政名聲鵲起。

對於朱熹,稼軒從不介意彼此的芥蒂。朱熹逝後,適逢朝廷指理學為偽學,其禁方嚴,朱熹門生故舊竟無一送葬者。稼軒提筆為文,獨往哭之:“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從此,世間再沒有值得稼軒敬重與欣賞的諍友。


《高山流水》

【4】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千載以下,誰可以明瞭暮年的易安居士?國破家亡後的顛沛流離;痛失愛侶後的形單影隻;更聞歸雁聲聲,在梧桐又兼細雨時。

那顫抖的腕底,那落寞的心上,流瀉出的是怎樣一種悽婉?

“寧願飯蔬衣簡,亦當窮遇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輾轉流徙間,是否言猶在耳,無一日或忘?是否唯有懂得,唯有珍惜,唯有執著,才如此支持著她,堅定著她,經過數年努力,將亡夫研究金石的遺稿校正譽錄,增補潤色,彙編成集?


《高山流水》

所以,歲月儘可以粗糙而庸俗,人生儘可以坎坷而滄桑。

燈下讀別人的厚誼,無聲的絲竹悄然撼動沉寂已久的心,胸臆間的嚮往如此激盪。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高山流水,已成絕響。我所聆聽的,我所怔然而觸的,亦不僅僅是一首琴曲,更是惺惺相惜的知遇與懂得,是人生遇合的感動與悵然。

山之濱,水之湄,誰是誰的流水,誰是誰的高山?


《高山流水》

(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