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或许是一个结,前世未解,又系今生。初聆这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的高山流水,便怔然而触,如会天籁,久久无言。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上古的一首琴曲,《列子·汤问》里记过,《吕氏春秋》里载过,《神奇秘谱》里诠释过,《琴学丛书》里描摹过。从“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到“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进而“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旋复“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直至令人沉醉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的渭然感慨中。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我总是在想,要怎样的专注与悟性,才能懂得这一曲清音,完美的体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物我两忘之境界?

高山流水,又是怎样的一种情谊,能让一首琴曲,历经了千年沧桑,依然成为人们心中音乐的圣殿?


《高山流水》

【1】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里,叙述了这样一个典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高山流水》

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取琴弹奏起来。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得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寓意,君所思便是我所想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声音呢?”


《高山流水》

相遇相知,使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一小段百来字的记载,到了吕氏春秋,便续了个千古佳话的结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荀况在《劝学篇》中曾提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以想见,当时俞伯牙的琴技之高。只是,曲高而和寡。除了钟子期,这纷纷扰扰的世间,还有谁,能洞悉能领会这曲中的深意?

《高山流水》

伯牙毅然断弦绝音以明志,是对亡友的纪念,也是对再无人能领会乐曲的精妙而深感知音难觅的无奈。

从此,高山流水,便成为深厚友谊的象征,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与向往。


《高山流水》

【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柯沉着镇定,捧着装有樊於期人头的匣子,走进咸阳宫。他从临场胆怯的秦舞阳手中,把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一待图穷匕首现,便向秦王发动了攻击。

秦王拔出剑迎战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掷向秦王的匕首中在柱子上,又被秦王砍伤多处。

荆轲知道任务已无法完成,便靠在柱子上,傲视着对方骂道:“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高山流水》

不被卫王赏识见用,成为游侠四处飘荡的荆柯,曾有着多少沉郁的徘徊?是燕太子丹,认可他的才能,以尊崇之礼相待,并对他寄予厚望、委以重托。知遇之恩打破了荆柯内心怀才不遇的孤寂,让荆轲为之感动和震撼,迸发了荆轲心底潜藏的侠义精神从而完成他生命的壮举!

《战国策》、《史记·游侠列》,都记载了这悲壮的一笔。重义轻生的道德信条和人格魅力,让一个卑微低贱的刺客形象变得高尚伟岸起来。

士为知已者死。荆柯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高山流水》

【3】

原以为政见不同者难成知已,却不得不为辛弃和朱熹的友情拍案。

“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稼轩对朱熹,有着极高的评价。而这评价,却是建立在他们文化性格上有着巨大差异的情况下。

朱熹曾对门人说:“辛幼安亦是一帅材,但方其纵恣时,更无一人敢道它,略不警策之。”“纵恣”是理学家所大忌,因此朱熹希望朝廷“明赏罚”,对辛氏的“短”处,“当为害”处,严加约束,监控使用。


《高山流水》

朱熹还时常对稼轩提出建议。辛弃疾任福建提刑兼任福建路安抚使不久,朱熹赠他三句话:“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希望他要仁刑兼施,政教并化,宽严齐用。辛弃疾虚心听从忠告,使他在福建治政名声鹊起。

对于朱熹,稼轩从不介意彼此的芥蒂。朱熹逝后,适逢朝廷指理学为伪学,其禁方严,朱熹门生故旧竟无一送葬者。稼轩提笔为文,独往哭之:“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从此,世间再没有值得稼轩敬重与欣赏的诤友。


《高山流水》

【4】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千载以下,谁可以明瞭暮年的易安居士?国破家亡后的颠沛流离;痛失爱侣后的形单影只;更闻归雁声声,在梧桐又兼细雨时。

那颤抖的腕底,那落寞的心上,流泻出的是怎样一种凄婉?

“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辗转流徙间,是否言犹在耳,无一日或忘?是否唯有懂得,唯有珍惜,唯有执著,才如此支持着她,坚定着她,经过数年努力,将亡夫研究金石的遗稿校正誉录,增补润色,汇编成集?


《高山流水》

所以,岁月尽可以粗糙而庸俗,人生尽可以坎坷而沧桑。

灯下读别人的厚谊,无声的丝竹悄然撼动沉寂已久的心,胸臆间的向往如此激荡。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高山流水,已成绝响。我所聆听的,我所怔然而触的,亦不仅仅是一首琴曲,更是惺惺相惜的知遇与懂得,是人生遇合的感动与怅然。

山之滨,水之湄,谁是谁的流水,谁是谁的高山?


《高山流水》

(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