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许戈|这一次 突然有飞机着陆前的心悸


01


每年出差不少,飞机是常用的交通工具,起飞的时候,累了,会睡着,一睁眼,已身处窗外白的棉絮中,恬于这样的安然。


但每到降落,总会有一种难掩的心悸,那种黑胶厚胎触碰粗糙路面的摩擦感 ;那种骤然减速,从安然到身向前倾,伸手按住前排座背的措然感....不让人舒服,还有些担心。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架飞机,疫情就是摩擦着厚胎的跑道,这次,突然有种降落的心悸....


02


最近读了大量研报和各种经济数据,看了海外市场的剧阵,有一种深深的担心,一早又看到1500万年薪的经济学家,发了一通微博。


这一次,很认同一点:是经济金融的危机,不仅是疫情;而且是大事件


要分开来看,经济和金融双重危机,我做金融投资也有二十多年了,确实觉得是大事件。当然不同的是,我赚的没他零头多。


许戈|这一次 突然有飞机着陆前的心悸

03


疫情最先在中国爆发,而且中国感染人数最多,大面积延迟上班,有人认为对服务业,比如餐饮、旅游等打击巨大,但我认为,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制造业。


餐饮、旅游等,在疫情过去后,有很强自我修复能力,制造业则不然,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占重要地位,疫情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断裂、重塑,部分产业链转移、替代。


这种转移与替代,难以被修复,即一旦断裂,难以继接。


在疫情之前,金融或者经济领域,谈得最多的是中美贸易问题,自2018年3月起,中美贸易已经对实体制造业产生影响。


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增加值从6.5下没至5.6;制造业投资从9.5%,下滑到2.5%,萎缩70%


许戈|这一次 突然有飞机着陆前的心悸


沿海部分制造业南迁,例如和硕,这家苹果手机代工厂,生产苹果低端机型,占其销量三分之一,仅次于富士康,去年就开始布局东南亚。


疫情的影响,复工的延迟,加紧了它在东南亚的面避,做为供应链的一环,许多中小制造业等不起,因为体量不大,在产业链中话语权不强,容易被替代,是最敏感的一部分。


许戈|这一次 突然有飞机着陆前的心悸


最新的贸易数据:出口同比下降15.9%,2018年是增长9.87%,而与此同时,周边国家贸易额尽管有下降,但幅度没有这么大。越南二月份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4%,泰国一月出口下滑4.63%;印尼下滑3.71%;印度下滑1.66%;菲律宾我没查到今年数据,去年12月是同比增长21.4%


疫情对各国出口贸易均有影响,但对中国的影响从数据上看,比较大,这是制造业遭受打击的一个侧面。


许戈|这一次 突然有飞机着陆前的心悸

04


疫情让美国在全球贸易战之外 ,找到另外一条战线:供应链重组


1月30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发生的疫情,将“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


这番冷血的讲话,引起轩然大波,疫情当前,本应周舟共济,却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实为君子不齿...


但是,在美国,这并非罗斯一个人想法,特朗普的“贸易战”,反全球化在前,罗斯的“制造业重回美国”,言论在后,都是连贯的动作和思路。


换句话说:经历三十年全球化,可能慢慢变成半球化和区域化,而过去几十年,中国受益于全球化较大,反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会有一定冲击;


05


拉回短期看,应对疫情的冲击,我们及时打出25万亿的基建牌,是什么概念?


  • 一、2019年全年财政收入19万亿;
  • 二、2008年四万亿,我们GDP是31.92亿,相当于GDP的12.53%;2020年如果25万亿规模,对应GDP是99万亿,相当于GDP的25%


且不说后面所谓34万亿,如果25万亿均能落实,已经是2008年的二倍相对量。


但是留给我们的难题依旧存在:


  • 钱从那里来?
  • 钱投那里去?


首先,财政也是捉襟见肘,不宽迂, 财政部长刘昆在《求是》发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提了四点,最后一点: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


许戈|这一次 突然有飞机着陆前的心悸

所谓新基建,5G、特高压等,均盛不下这么大的规模资金,而传统基建,投入产出,边际递减,甚至产生,产出少于投入的负效应。


地方为了基建筹资,是否会再度扩大地方债的泡沫,在基建收益为负的情况下,举债越多,后遗症越大,最终谁来买单?


尽管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历次危机,我们都能集思广益,众志成城,中华5000年历史,都是奋斗史,中国经济的坚韧度,也远非其它经济体可比....


这一次,似乎有飞机着地时的感觉:身体前倾,厚胎擦地,速度骤减.....但最终,应该是安全.....天佑中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