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漢武帝金屋藏嬌的皇后陳阿嬌,為什麼最終會以悲劇收尾?

黃書包


景帝劉啟最早立的太子是慄姬的兒子劉榮,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仗著有竇太后的寵溺,萌發了做皇帝丈母孃的夢,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做太子妃,她信心滿滿地親口向慄姬提親,卻遭到一口回絕,甚至還不忘嘲弄兒句!館陶長公主被嚴重傷了自尊,從沒受過窩囊氣的她,轉而聯手劉徹的母親王娡,王娡知道館陶公主的地位和影響力,也主動向館陶公主靠攏,兩家很快相處甚歡。



有一次,館陶公主看到劉徹,就指著陳阿嬌問他,是否願意娶阿嬌為妻?劉徹毫不猶豫地回答:很願意,而且還要做個金屋把陳阿嬌秘藏起來,這就是典故“金屋藏嬌”的來歷;館陶公主自然心花怒放,決定幫助王娡扶劉徹登上太子位,於是館陶經常向皇帝與皇太后說起王娡和劉徹的諸多好處和優點,貶斥慄姬與太子劉榮的不尊不儀不道不義,又由於漢景帝曾想把各皇子託付給慄姬教育、照料,而慄姬死活不願意;這一切,讓漢景帝對慄姫深感失望,最後廢掉了劉榮的太子職位。


漢景帝駕崩,劉徹成為接班人,陳阿嬌被立為皇后;那麼,金屋藏嬌的陳阿嬌為什麼以悲劇收尾呢?

1.館陶貪得無厭,慾壑難填,自認為有恩於漢武帝,所以武帝登基後,她經常向漢武帝索取財物,而且屢次三蕃,沒完沒了,這讓武帝很失望。

2.而陳皇后也因為母親的擁戴之功在後宮目空一切,趾高氣揚,甚至驕橫跋扈,令武帝十分反感;做帝王的人是不願意被人施恩的,如周勃等擁戴文帝劉恆繼承了皇位,劉恆進京時,讓主動求見自己的周勃吃了閉門羹,為什麼?君尊臣卑是天道!而館陶公主和皇后陳阿嬌顯然沒意識到這一點,多麼淺薄無知和危險啊!



3.陳阿嬌入宮多年,竟沒而子嗣。古代講究立嫡立長,而身為皇后,無嫡無長,這是大忌;武帝曾花費天文數字的成本為陳阿嬌治療不育症,但阿嬌肚子就是鼓不起來;如果阿嬌懂得“理虧”,謹言慎行,低眉順眼,領養一個男孩讓武帝立為太子以渡過安全期,也許會暫時保住後位,偏偏她不做省油的燈,隔三差五地為武帝惹麻煩,武帝是英明的主,他深知阿嬌的作派與母儀天下有遙遠的距離,就漸漸地冷落了館陶、陳阿嬌母女。


4 .漢武帝到姐姐平陽公主家做客,看中了歌女衛子夫,當即寵幸了衛子夫,並帶進宮中;這引來了陳皇后的嫉恨,她為此與武帝爭吵,武帝對她更加不滿,她自己還剛愎自用,無任何反省;後來,陳皇后在宮中施邪術、媚道害人,武帝徹查後,發現陳皇后是主謀,一氣之下誅殺了300多個參與者,並下詔廢除了阿嬌的皇后職位,令其搬遷到長門宮居住。 衛子夫肚子爭氣,她為漢武帝生下了兒子,劉琚被封為太子時,她母以子貴,順理成章地被封為皇后。


希望星晨58298869


我認為,陳阿嬌的悲劇結局,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原因如下:

一、漢武帝娶陳阿嬌,不過就是政治需要。按照古代的繼承者,漢武帝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很低,畢竟他既非嫡出,也非長子。陳阿嬌背後有巨大的政治後盾,一個是她的母親館陶長公主,此人是漢景帝(劉徹的父親)的姐姐,竇太后(掌握實權者)的女兒。另一個就是她的外婆竇太后。

二、漢武帝娶陳阿嬌,是三個女人鬥爭的結果,他的母親王美人和陳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結為親家,共同聯合,鬥誇太子劉榮的母親慄姬,順便把太子劉榮搞掉。所以,所謂的“金屋藏嬌”,不過是美好的愛情泡沫而已。陳阿嬌就是一個政治媒介。

三、陳阿嬌患有不孕不育症,婚後一直無子,這在皇家是致命的。即使貴為皇后,如果沒有龍子,風光不會太久。

四、陳阿嬌本人的脾氣也是很不好,從小被嬌生慣養,被人寵壞,刁蠻任性。漢武帝可是個多情的種,怎麼可能喜歡陳阿嬌這樣性格的女人呢?加上政治的原因,漢武帝總感覺不對勁,無法培養純粹的感情。

 

竇太后一去世,漢武帝掌握實際權力後,很快,陳阿嬌就被廢黜,移居長門宮,幽怨的陳阿嬌,花重金聘請司馬相如寫了一篇著名的:《長門賦》,千古流傳!


國學講師王澤仁


歷史上,總有一些人明明抓了一手好牌,卻打得稀巴爛,而金屋藏嬌的女主角陳阿嬌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翻閱史料,我們發現她老人家竟然是後宮“對食”的鼻祖,最終的一切惡果就是她自己作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她到底如何作死的。

漢武帝劉徹本是無緣於當皇帝的,但就是因為他兒時地一句金屋藏嬌,在自己姑姑館陶長公主劉嫖的神助攻下,逆襲成為大漢的太子。在劉徹做了太子後,果不食言,娶了陳阿嬌,後來陳阿嬌也如願成了漢武帝的皇后。但是隨後,劇情發生了大逆轉,陳阿嬌不僅成為了怨婦,而且被廢除了皇后之位。究其原因有以下三個原因,而第三個是最致命的。

一是陳阿嬌不能生育是硬傷。起初,漢武帝劉徹很寵愛陳阿嬌,雖然縱有雨水的滋潤,但是地裡就是長不出莊稼,這可愁壞了漢武帝和陳阿嬌。為此,陳阿嬌花了9000萬錢治療自己的不孕之症,但終究沒能治癒,因此,漢武帝對陳阿嬌的寵愛也就慢慢衰退。



二是侯門貴女,擅寵而嬌。因為在立漢武帝為儲君這件事上陳皇后的館陶長公主劉嫖出了大力氣,陳阿嬌故此驕橫善妒。當陳阿嬌聽說衛子夫得到天子大幸之後,非常生氣,數次尋死覓活。再加上她的母親劉嫖還藉機無窮止的向漢武帝索取財物,漢武帝也愈加對皇后陳阿嬌不滿。

三是施以婦人媚道,成為對食鼻祖。當漢武帝徹底冷落陳阿嬌後,她為了挽回漢武帝對自己的寵愛,竟然請女巫使用巫術,施以婦人媚道。但不久之後,此事敗露,漢武帝特別憎恨巫蠱之術,因此大怒,嚴查此事,為此殺了300多人,而陳阿嬌作為當事人直接被廢黜。漢武帝念惜往日情分,陳阿嬌雖然被廢了,仍會按照法度受到優待,居住在長門宮與居住在上宮並無區別。然而,沒幾年,陳阿嬌也在憂鬱中死去。

據史料記載陳阿嬌媚道,就是女巫楚服則穿著男子的衣冠,與陳皇后一同飲食寢居,相愛如夫妻。漢武帝聽說以後,深查巫師與皇后之罪,諸多妖蠱咒詛,女扮男裝與其他女子淫亂之事皆查處。這就是後來後宮對食的起源,真沒想到這陳阿嬌竟然成了後宮對食的鼻祖了。


綜上所述,陳阿嬌真是一個明明抓了一手好牌,卻打得稀巴爛的蠢人,最後竟然還敢玩“對食”,這真是作死呀!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一提到西漢,便繞不開漢武帝。

在數十年的人生中,他一共立了四位皇后。

衛子夫為人熟知,每每提到她,大家都會稱讚她為“一代賢后”。

而元后陳阿嬌,卻總是隻換來人們的欲言又止。

是的,在很多人看來,陳阿嬌無禮、刁蠻、狠毒,不配為後。

少時,我也是這樣認為。

長大後,經歷了一些事,旁觀過幾段感情,才猛然發覺:

原來,她也只是一個可憐的女子罷了。

劉徹與陳阿嬌的開始,與其說是命中註定,不如說是“有心栽花”更為貼切。

劉徹的父親漢景帝,育有十多個兒子。劉徹的母親王氏,只是個小小的美人,在偌大的後宮中並不起眼。

在那個“嫡為尊,長為貴”的年代,他非嫡非長,幾乎沒有當皇帝的可能。

然而,命運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有些註定,總會因為一些機緣而改變。

比如,劉徹後來的發展,就完全“背離”了他原來註定的人生。

劉徹的異母兄長劉榮是太子,也是館陶長公主中意的女婿人選。

館陶長公主是竇太后的獨女,從小受盡榮寵。膝下有一女,喚作阿嬌,容顏娉婷,身份高貴,自小就是在竇太后和母親館陶的嬌寵下長大。

為了這個女兒的幸福,館陶可是籌謀了許久。她先是看上了太子劉榮,想把阿嬌許配給他,被劉榮的母親拒絕了。

一日家庭聚會上,館陶長公主逗著四歲的劉徹,指著滿屋的女子,突然問道:“徹兒長大後願娶誰為妻?”

劉徹說:“我誰都不想娶。”

館陶長公主又追問:“你阿嬌表姐如何?”

劉徹定定的回答:“若能娶到阿嬌,願蓋金屋以貯之。

沒人能夠確定,這句話是有人教的,還是他自己真實的想法。

我寧願相信,這句話是劉徹的真心話,四歲的劉徹應該還是單純的,還不懂那些權力和慾望。

不過因為這句話,阿嬌的人生與命運也徹底改變。

愛女如命的館陶公主不想讓女兒當一個小小的王妃,她想讓女兒成為世上最尊貴的女子。

於是乎,館陶公主開始與王美人結盟,她有意無意的在漢景帝面前說太子生母的壞話,一步步把太子之位送到劉徹的面前。

不誇張的說,劉徹和阿嬌能夠走到一起,利益成分佔大頭,青梅竹馬的情誼也有幾分,而男女之間的情誼有幾何誰又知曉呢?

但丁在《神曲》中說道:“如果愛,請乾淨地愛,把愛情獻給愛情。”

愛情應該是純粹的,摻雜了其他東西的愛情,一開始就充滿了悲情的色彩。

愛情應該是乾淨的,裹挾著交易的愛情,越往後越讓人力不從心。

也許,那個並不純粹的開始已經註定了他們的結局。

時光荏苒,劉徹七歲時,被立為太子。之後,阿嬌成了太子妃。

眨眼間來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劉徹終於坐上了那個至尊寶座,阿嬌也順理成章成了皇后。

其實,最初那幾年,他們也是有過好時光的。

少年夫妻,他們只有彼此,在深不可測的宮廷中相互扶持。

當太子妃的那幾年,劉徹的身邊沒有旁人,只有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姐陪著他,等他下朝,等他回宮,一起用膳,一起入眠。

劉徹剛剛登上帝位的那幾年,政權還把持在竇太后的手中。

他想推行的命令被竇太后反對,每每這時,阿嬌總是去竇太后那裡求情。

可以說,劉徹能夠完全把控住朝廷,和阿嬌的扶持打點不無關係。

少年時的“金屋藏嬌”之諾,兩人的表姐弟的情誼,伴著他們走過了匆匆幾年。

彼時,阿嬌還是劉徹的表姐,算是他的一個小小依靠。

彼時,劉徹還沒被權勢和美人迷了眼,還能夠看到阿嬌的存在。

彼時,阿嬌居住在劉徹許諾的那個甘泉宮,以為找到了終身的幸福。

可時間的殘酷就在於,曾經你得到的,都會流逝掉。那幾年的好時光還是散了。

劉徹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啊,玩笑般的一句話,會有無數人奉為金玉良言;輕飄飄的一句話,亦可以把人打入地獄。

都說這世上最不可捉摸的就是人心:心裡有你時,你是全部。心裡沒有你時,你就什麼也不是了。

沒多久,劉徹在平陽府上見到了衛子夫,柔情似水的美人瞬間吸引起了劉徹的注意。

衛子夫進宮了。

入宮沒兩年,生下了劉徹的第一個孩子。在那個“母憑子貴”的年代,孩子成了衛子夫的助力。

而阿嬌與劉徹成親多年,始終沒有誕下一兒半女。

漸漸地,劉徹開始忽視阿嬌的存在。

也許,在衛子夫生下孩子的那一刻,阿嬌就隱約知道,她再無可能成為劉徹心中最特殊的那個存在吧。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一書中這樣寫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那時的阿嬌在劉徹心中已然是蚊子血般的存在。

然而,阿嬌是誰?

作為竇太后最寵愛的外孫女,她習慣了擁有最好的東西,同樣,她也想擁有最美好的感情。

她找到了那個承諾為她“金屋藏嬌”的人,怎麼捨得放手?又怎麼甘心與別人分享?

她開始“針對”那些美人,妄圖使用一些手段,挽回劉徹的心,以此守住自己最後的尊嚴與驕傲。

可阿嬌也是單純的。作為皇后,她可以有無數種方法讓那些美人“臣服”於她。可她偏偏用了最直接也是最笨的方法。

在阿嬌看來,她是皇后,是長公主的女兒,而衛子夫只是個小歌女。

即使衛子夫成了妃子,也依舊改變不了她的出身,她只是個妾。

她開始頻頻針對衛子夫,用皇后的權利“懲治”她,一次又一次。

次數多了,劉徹越來越覺得阿嬌太過猖狂。

直到後來,阿嬌徹底失寵了。

劉徹不再踏足阿嬌的甘泉宮,他把所有的帝王之寵都給了那些更為嬌媚的美人,阿嬌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即便如此,阿嬌也仍在苦苦思量,如何才能復寵,拿回劉徹的心。

最後她想到,自己與劉徹成親十數年都沒有孩子。是不是隻要自己能夠生下一個孩子,丈夫就會回心轉意。

她開始苦求生子的良方,前前後後花費了幾千萬錢,但一點效果都沒有。

與此同時,衛子夫卻接二連三的生下了好幾個孩子。

她恨!她嫉妒!

從被立為皇后到被廢,只不過十年而已。

十年間,阿嬌失掉了丈夫、身份,更失去了自己。

與其說,阿嬌失去了帝王的寵愛,倒不如說,阿嬌從未得到帝王的寵愛。

他們的結合並不單純,摻雜著爭權奪利的夫妻情能走多遠?又能經受住什麼考驗呢?

愛情分為許多種,可惜卑微到塵埃裡的愛情,總會讓人棄如敝履。

阿嬌雖高貴,但在這段感情中把身段深深的放下,再也抬不起來。

阿嬌被廢后,退居長門宮。

從甘泉宮到長門宮,只隔著幾道宮牆的距離。

在我們看來,只是幾道牆,但它們隔斷的卻是阿嬌期盼的那個未來。

後來,阿嬌聽聞蜀郡有一文人,名叫司馬相如,才思過人。

於是,她託了好多人尋到了司馬相如,想請他作賦一首,贈百兩黃金。

《長門賦》出世,文人口口相傳。不知過了多久,終於傳到了漢武帝的耳中。

可是又能怎樣呢?

寫得那麼真實又如何?縱有千言萬語,終究抵不過帝王一個冰冷的眼神。

那一刻,阿嬌終於明白,她再也無法擁有心上人的愛情了。

張愛玲說:“對不愛你的人,要懂得放手,對愛你的人,要懂得感激,不需過於自卑,無謂過於自信。

可阿嬌做不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才終於心如死灰。

十數年後,阿嬌終是絕望的閉上了眼。從此,淒冷的長門宮也失去了人氣。

不知道她在意識渙散的那一刻,可曾後悔過:把當年那句許諾當真?

也不知她在瀕死的那一刻,是否仍在期盼記憶中的那個翩翩少年郎?

李白曾寫過這樣一句詩:“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

長門宮下一滴淚,世間再無陳阿嬌。


十點讀書


一、漢武帝和陳阿嬌的婚姻本就是政治婚姻。

劉徹之所以和陳阿嬌成親,全是姑媽館陶公主和景帝妃子王夫子為利益而抱團取暖。劉徹本是景帝封的膠州王,而慄姬的兒子劉榮是太子,館陶公主作為長公主是母親竇太后的貼身小棉襖,太后在一日,館陶公主必享榮華富貴,無限榮光,但館陶知道老媽必將老去,想一家世代享盡榮華,於是自然而然地想和慄姬攀親,可慄姬也是個沒腦子的女人,她的悲哀就在於她身處權力中心,她的對手是敢改嫁進皇宮的女人王夫人!慄姬以為兒子已是太子,而館陶來聯姻只不過是想無功受祿、分享勝利果實!慄姬頭髮長、見知短,她不知道大漢以孝治天下,前期皇帝的母親個個驃悍,館陶公主會通過母親竇太后施加影響,劉榮太子被廢,嬌橫的慄姬也退出了政治舞臺,劉徹在姑媽、媽媽聯手下,先成了太子,後成了皇帝,阿嬌也分享勝利果實成了皇后。武帝上了位了,一位大表姐級的阿嬌地位已是危機四伏,隨時隨地會像一顆被劉徹吃光了棗肉的棗核被吐掉。

二、阿嬌性格驃悍,不知收殮,而肚子卻又極不爭氣。

阿嬌是長公主的女兒,本就嬌身慣養,加之劉徹兒時那個醉人的金屋臧嬌的承諾,加之母親館陶公主對劉徹上位居功自偉。

阿嬌有嚴重的婦科病,為治病化了幾千萬錢也沒見她肚子鼓起來!

三、阿嬌嫉妒加迫害子夫及弟弟的蠢招,自然幹不過衛子夫的以靜制動隆肚皮策略。

衛子夫在平陽公主家得到劉徹的寵幸,後入宮受到皇帝的寵愛,並肚皮很爭氣,懷了孕。

阿嬌羨慕、嫉妒、恨,竟派人逮捕了在建章宮做事的衛青,想殺掉衛青,幸虧騎郎公孫敖和壯土們把他搶出,這件事一出,阿嬌的被廢命運就決定了,衛青由建章宮監,加侍中銜,再升太中大夫。再後來,衛青在大漢、匈奴大戰中脫潁而出,元朔元年,衛子夫因生了男孩,被立為皇后,這年衛青擔任車騎將軍。阿嬌被打入冷宮。

四、平陽公主、衛青組成了強大的後援團,使得衛子夫能安全碾壓陳阿嬌。

平陽公主有很高的政治天賦,這一點常被文史愛好者忽略。她知道她的榮華富貴取決於弟弟劉徹,陳阿嬌已為皇后,阿嬌的上位和她一毛錢關係也沒有,平陽早就看出皇帝弟弟並不尿阿嬌皇后,於是投弟弟所好,歌姬衛子夫成了她上給武帝的一道可口的菜,平陽公主千方百計扶她入宮,步步高昇,同時憑她的敏銳目光,又把自家的騎奴衛青推薦給武帝,她手頭有了收服弟弟武帝的床上、馬上兩張牌,加上阿嬌的不孕不育、嬌橫的公主性格兩大致命弱點,平陽公主不完勝也難。寡婦平陽公主後來又下嫁衛青,成了大將軍、大司馬、萬戶侯夫人兼公主,賺得缽滿盂滿。看來漢家牛的不僅是太后,公主同樣是玩政治的高手!這等政治手腕,堪稱高手高手高高手!陳阿嬌這等繡花枕頭只有給平陽公主拎鞋的份兒!

五、劉徹本就是薄情寡恩之人。

阿嬌是功臣之女,武帝沒讓她享受勝利果實;繼任皇后衛子夫,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完勝匈奴,功封大將軍、大司馬、萬戶侯,為大漢江山永固立下牛馬功勞,一代賢后最後仍被武帝逼了自殺!鉤弋夫人儘管兒子劉弗陵登基,但自己仍被逼自殺!阿嬌劉徹大姐級的存在,武帝本就看她不爽,還要在後宮胡為,這是自作孽、不可活,後幸虧司馬相如千金賣賦,終於享受貴妃待遇,能鬱鬱而終已算祖上燒了高香啦!





蒼茫大地顧煒斌


漢武帝,本名劉徹,乃西漢王朝第七帝。漢武帝文韜武略,無所不能他在位的54年裡,漢王朝達到空前的鼎盛強大所以,漢武帝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封建皇帝之一。
然而與漢武帝不朽的功績相對照的,卻是他的文臣武將乃至後宮的女人們幾乎個個都難得善終。文臣武將的悲慘命運或許可以找出政治上的原因,而後的那些成為他的后妃或夫人或皇后的女人,她們多與政治無涉,卻都沒有逃脫掉遭冷遇、幽居,甚至被殺害的悽慘結局,這就不得不追溯到劉徹一這個被後人稱為“荒淫之主”的帝王本身的品格上了。
現在,我們就通過陳阿嬌這個女人的慘死來看看漢武帝這個“無情郎”對女人是如何殘暴的。

慘遭囚死的陳阿嬌

漢景帝早先立過太子,他不是劉徹,而是劉榮。景帝的姐姐(劉徹的姑姑)館陶長公主生有一女叫陳阿嬌,她長大後註定是太子妃,因為館陶長公主本意就是要讓自己的千金當太子妃。
好像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命裡註定了的。不管當時的太子劉榮看得上看不上陳阿嬌,其母慄姬則是堅決反對,於是這門事硬是被攪黃了。
然而館陶長公主“親上加”的夢並沒有破碎,她很快將目光了向了劉榮的弟弟劉徹。班固《漢武故事》記載有這樣一段故事:“數歲長公主抱置上,問兒欲得婦不?’膠東王(即劉徹)曰:‘欲得婦長公主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雲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否?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現在成語中的“金屋藏嬌”即緣於此。

館陶長公主比當時的劉徹還要欣喜若狂,不久後她就把女兒陳阿嬌許配給了劉徹,同時還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成功地說服帝廢了太子,轉立劉徹,陳阿嬌也理所當然地成了太子妃。陳阿嬌比劉徹大很多,究竟大多少?歷史資料沒有顯示,反正兩人在一起時更像姐弟,事實是表姐弟。可見這樁婚事並不是很般配的,但長輩有心撮合,這樁不般配的婚事也可以成為絕配
建元元年,劉徹即帝位,阿嬌被封為皇后。劉陳二人耳鬢廝磨,卿卿我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可是,好景不長。陳阿嬌雖然有曠世之美但卻沒有生育能力,故無法給劉徹生下一男半女,這讓劉徹為煩惱。而劉物本身就不是一個感情專一的主,可以在宮中任意寵幸女子,阿嬌就根本管不住他。

然而,讓阿嬌難以承受的是,劉徹偏偏寵幸了平陽公主府上的家歌女衛子夫,把衛子夫弄出身孕後,直接冊封她為夫人,並封賞她全家,根本不再理會皇后陳阿嬌的感受沒有子嗣的阿嬌知道丈夫移情別戀後,妒火心,無法遇止精神空虛的她轉而乞靈於巫術,作法念咒。

劉徹向來就煩巫術,當他察覺陳阿嬌弄後下令將楚服梟首於市,並大開殺戒,株連被殺的宮太達300餘人,之後又下詔書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罷退居長門宮可憐的阿嬌終日以淚洗面,愁孤寂。後來她又請司馬相如代作《長門賦》,其“賦”哀婉悽切,亦不能說服“但見新人笑,不聞人哭”的劉回心轉意。

公元前110年,陳阿嬌死在長門宮,年僅38歲。而此時的漢皇后宮有了新主人,她的名字就叫衛子夫。

個人見解,請留下你的看法吧,謝謝,明天繼續衛子夫,敬請關注。


天天開心歷史


主要原因在於阿嬌自己作,核心原因在於帝王術的殘酷。

其一,阿嬌嬌生慣養,太過霸道。

陳阿嬌是漢景帝的姐姐長公主的女兒,從小嬌生慣養,不懂得遷就別人,嫁給漢武帝之後,仍然很霸道,而漢武帝又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男子氣概爆棚,需要的是一個言聽計從的溫柔女人,而不是一個悍婦,久而久之自然生厭,這也是金屋藏嬌最後成為悲劇的主要原因。



其二,陳阿嬌不能生育。

對於帝王來說,傳宗接代非常的重要,陳阿嬌嫁給漢武帝之後,好幾年都沒有懷孕(很可能是近親結婚的原因,之前漢景帝的薄皇后也估計是如此),漢武帝漸漸疏遠了陳阿嬌,開始寵幸其他女人。



其三,帝王術的殘酷。

第一,金屋藏嬌本來是童言無忌,後成為天下美談,取陳阿嬌在於得人心;

第二,陳阿嬌是長公主的女兒,誰娶陳阿嬌長公主肯定就向著誰,長公主在漢景帝以及竇太后面前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與阿嬌聯姻,有利於鞏固太子之位;



第三,寵幸衛子夫後,又發現衛青這一將才,為了提高騎奴出身的衛青地位,更好的讓衛青成為打擊匈奴的一支利劍,漢武帝寵幸和提高衛子夫地位。



其四,自古帝王多薄情。

自古帝王多薄,作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見異思遷,喜新厭舊也屬正常。而劉氏一脈,不管劉邦還是漢景帝,都是風流帝王,漢武帝作為他們的後代,也繼承了這方面,隨著更好的女子出現,阿嬌失寵情理之中。


津城沐雨


陳阿嬌是漢景帝的外甥女,是館陶公主的女兒。在漢武帝劉徹年少的時候,館陶長公主劉嫖抱著侄子劉徹問:“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劉徹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劉徹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徹說,“若是能娶陳阿嬌為妻,一定會為陳阿嬌建一間金屋”,金屋藏嬌的故事逐漸流傳為一段佳話,但是陳阿嬌最終結局卻並不如意,這其中有諸多原因。

政治婚姻的悲劇

館陶長公主劉嫖向太子劉榮提親,但是被劉榮拒絕,後來劉嫖想把女兒嫁給劉徹,於是轉而全面支持劉徹,因此朝廷局勢為之大變。竇太后及其寵愛館陶長公主和陳阿嬌,後來經過長公主一番經營謀劃,景帝廢棄本來的太子劉榮為臨江王,貶慄姬入冷宮憂死。不久,皇帝正式冊封王娡為皇后,立劉徹為新太子,一直以來館陶長公主和陳阿嬌的陳家都是劉徹的政治依靠。後來劉徹政治局勢逐步穩固,已經不需要館陶長公主和陳阿嬌了,劉徹身邊的女人越來越多,如衛子夫等,劉徹也就越來越對陳阿嬌失去興趣。

陳阿嬌的性格缺陷及家人囂張跋扈

陳阿嬌出身貴族,從小嬌生慣養,性格囂張跋扈,對待愛情,敢愛敢恨,屬於自己的東西自己一定要得到,獨自佔有。在她看來,如今的劉徹雖然已經貴為皇帝,但也是屬於她一個人的,不允許其他的女人染指他,和她共侍一夫,奪走屬於她的寵愛,所以為了得到之間的愛情,她憑藉自己的身份無所顧忌,不斷哭鬧,任性妄為,看似率真的性格,逐漸讓劉徹厭煩,認為她完全沒有一副母儀天下的樣子。另外,陳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行事同樣囂張跋扈,因為仗著自己在劉徹登基的時候,立下過功勞,所以經常會對劉徹提一些無理的要求,這也讓劉徹對陳阿嬌的母親越來越厭惡,這或多或少也會作用在陳阿嬌身上。

陳阿嬌多年無子嗣

陳阿嬌與劉徹在一起多年都沒有子嗣,這也是她後來悲慘結局的主要原因。因為在後宮如果沒有子嗣,地位就不會得到根本上的穩固。與陳阿嬌相反,衛子夫入宮沒多久就有了身孕,阿嬌非常的生氣和嫉妒,幾次在劉徹面前大吵大鬧,劉徹本來因為衛子夫懷了身孕,非常高興,如今看到陳阿嬌的潑婦行徑,劉徹自然對阿嬌產生了更大的反感,反觀衛子夫做了38年的皇后,總是以恭敬的態度贏得恩寵,與衛子夫性格、做人相比,陳阿嬌的悲慘結局也是必然的。


娜娜聊古今


陳阿嬌的婚姻是政治聯姻,加上她做了皇后以後嬌縱跋扈的性格,導致最終以悲劇收場。

“金屋藏嬌”的由來

武帝劉徹是景帝劉啟第十個兒子,本來他是無緣皇帝之位的,皇室太子都是立滴立長,景帝皇后薄氏無子,只有從嬪妃當中選庶長子立為太子,慄姬的兒子劉榮是長子,劉啟就立了劉榮為太子。

景帝的姐姐劉嫖一心要鞏固自己的地位,想讓女兒阿嬌以後做皇后,就跟慄姬示好,誰知慄姬這個蠢笨的女人,看不到長遠,只顧眼前,她討厭劉嫖總是介紹美女給劉啟,所以不接受劉嫖的示好。

劉嫖碰了一鼻子灰,怎能甘心受此委屈,她要重新尋找目標,這時王娡看到劉嫖和慄姬的關係不對付,主動跟劉嫖示好,劉嫖就帶著女兒到宮中試探他們母子,劉嫖指著旁邊一百多號人問當時才幾歲的劉徹,你想娶媳婦嗎?劉徹抬頭看了看說不好,劉嫖又指著阿嬌問,娶阿嬌姐姐可好,劉徹看了看說,如果能娶到阿嬌姐姐,我就造個金屋子給她住,於是劉嫖就求景帝答應了這門親事。

其實小孩子哪懂什麼娶老婆之事,還不是孩子的媽媽教的好,這時劉嫖跟王娡是站在一起的,從此後,劉嫖一直在景帝面前貶損慄姬,說劉徹母子的好話,一次兩次也許劉啟不信,次數多了還能總不信,最後劉啟試探慄姬為人,讓慄姬在他死後好好對待那些嬪妃和孩子,這是在託孤以後她就是太后了,慄姬沒有收到這份示好,反而對劉啟惡言相加,最後兒子被廢,立劉徹為太子。

武帝的政治智慧

通過母親王娡和姑姑劉嫖的幫助,劉徹順利登上皇位,阿嬌也順理成章被封為皇后,阿嬌自恃對劉徹登上皇位有功,所以驕橫跋扈,劉徹不讓她滿意了就說不是她,劉徹怎能坐上皇帝位,搞的劉徹很是憋屈惱火,但因為劉嫖和竇太皇太后的的權勢,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忍氣吞聲,對阿嬌好。

劉徹登基六年之後,老竇太后死了,劉徹終於能夠自己說了算了,但姑姑兼丈母孃劉嫖的勢力不容小覷,此時阿嬌哪怕再有錯,也不能動,那會阿嬌企圖害懷孕的衛子夫,沒有得逞,最後用巫蠱之術禍害他人,最終被劉徹廢除皇后之位,退居長門宮。

劉徹廢除陳阿嬌與其說是阿嬌的嬌縱跋扈所致,不如說是劉徹的政治考量,陳阿嬌當初跟他之間本就是政治聯姻,雖然剛開始也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但畢竟是短暫的,劉徹不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遠大的理想,他不是能受人挾制的主,阿嬌在皇后位一天就對他的皇權有所威脅,這不是他想看到的。

“金屋藏嬌”本就是孩童稚言,幾歲的劉徹哪知道什麼是娶老婆,都是他媽教的好,登上皇位之後,他也承諾的當初的諾言,可人是會變化的,尤其是皇帝的心思,更是變幻莫測,這樣的政治聯姻豈能捆綁他一輩子,陳阿嬌說道底是政治的犧牲品,從她嫁給劉徹的第一天就應該知道,皇帝不可能只是她一個人的皇帝,不能釋懷,只會以悲劇收場。

我是【史料未及爾】,歡迎留言,討論,一起探討歷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爾


在封建時期的皇宮內,女性想要在宮中爭得一席之地,怎麼也得生個娃娃出來吧,但是,陳阿嬌一直無孕,也多少將劉徹的耐性消磨殆盡,所以陳阿嬌無法在宮中站穩腳跟,和她一直無後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陳阿嬌無後只是她自己一個人的原因麼,呵呵,其實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考慮,劉徹和陳阿嬌本就是近親結婚,或許這才是陳阿嬌生不出孩子的一大原因。

從輩分上來看,陳阿嬌怎麼也是劉徹的親表姐,論生理功能,劉徹是妥妥的沒問題,而陳阿嬌也是富貴人家的女子,不亂行貪慾淫樂之事,所以SZ系統也不存在出毛病一說。我們知道二人確實屬於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二人就算成功造出小孩,由於基因相近引發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大到不像話,而近親結婚會導致死胎的現象,所以陳阿嬌生不出小孩有兩種形式,一是真的生不出,二是全部胎死腹中。

所以,不能為劉徹孕育一兒半女,陳阿嬌內心也煩躁的很,而劉徹不缺女人,再加上後來衛子夫懷孕,又讓陳阿嬌焦急萬分。此時陳阿嬌覺得無法忍受曾經只愛自己的男人去無止境的寵幸其他女人,於是她選擇了一個極其不理智的做法,就是用巫蠱之術來詛咒衛子夫和她的孩子,想用這種方式來讓自己再次當紅。但無論是巫盅還是占卜,貌似只有商朝的統治者覺得這二者對其統治有所幫助,而剛硬的劉徹對此是深惡痛疾,於是下令廢阿嬌,將其打入冷宮,而衛子夫也“因禍得福”,被扶為新的皇后。

所以陳阿嬌失寵除了自身的性格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由於近親結婚導致了不孕不育,心情日益煩躁,最終為了爭寵選擇了錯誤的手段,導致自己化為了泡沫。

而衛子夫的命運,也從此和巫盅有了剪不斷的關係。而漢武帝晚年的巫盅之禍,不僅讓太子劉據身死,衛子夫也選擇了以死明志。此時的陳阿嬌仍被囚禁在冷宮之中,或許她對宮外的事多少也有了解,只是不知道已經年老色衰的她得知衛子夫引巫盅之死後,心情會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不要把女人當做生育的機器,但在封建社會中,她們又不得不成為這樣的“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