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2013年10月25日上映了一部关于历史的电影,这部电影在全国、北美同步上映,当时国内并没有太多人知道,电影由那位号称“现实主义导演”的王竞指导,冯远征、余少群等著名影星领衔主演的历史题材电影《大明劫》。

据说这部电影的风评很好,被影评人一致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严肃、成功的历史之作。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兴衰变迁,悠悠岁月,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给中国电影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除了让观众了解古人生活之外,历史题材影视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让现代人沉下心来去追寻那段已经逝去的岁月。说起来《大明劫》中并没有特别宏大的场面,可以看出电影投资并不多,对于同期的古装大片,《大明劫》显得有点朴素。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它主要是站在了历史长河之外,以回忆、追忆的视角去解读明末那段历史,用细节高度关联任务,解构和重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电影还原了明朝末年的乱世危情,公元1642年,战争灾荒瘟疫此起彼伏,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忠君爱国将领孙传庭临危受命,为了解除开封之围,扩军备战,左右突击,试图平定李闯王的叛军,力挽帝国大厦于即倒,苏州游医吴又可行走江湖,,治病救人,在乱世中坚守医德,扬弃祖方创写《瘟疫论》。

这两位主角的文治武功,充实着晚明的历史镜像。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电影剧本执意还原历史本体,相较于以往的国产电影而言,《大明劫》接近于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但又不是纯粹的灾难片,只是营造了那个气氛,也显示出了中国的天灾人祸,更直视了明末的历史真相。整部电影的背景定位于明末这一乱世背景下,在满清虎视眈眈之下,国内又有天灾人祸,一是闯军造反,一是瘟疫横行。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大明劫》的编剧谢晓东曾表示,他们考察过明末时瘟疫的严重情况:

比如苏州原本的23万户人口在瘟疫的侵袭下锐减为五万户,看得出来,当时那场灾难是一场人力难以抗衡的劫难,所以电影主创们也认为,有必要还原最真实的惨烈情况,这样才能够迅速的把观众带入到电影中去,因此,剧组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尸体身上,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来营造惨烈气氛,表现了焚烧尸体等情景,不过有些过于惨的镜头在上映前还是被删减了不少。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据史料记载: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到了1642年,如电影中吴又可所说“五十年不遇”,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的,疫情的发生牵连着灾荒,灾荒自崇祯元年开始,连年不断,饥荒不止。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明史·五行志》对此还有记载:

崇祯元年,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二年,山西饥……太原大饥,人相食,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饥,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在电影中,就是这样的场景。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在历史镜像中,河南总是重灾区,这似乎成了中原大地的宿命,同时还被赋予了一些象征性意义,《大明劫》的开头就是开封攻防战,为的就是营造出一种大难来临的感觉,导演特别重视开封为围的这个场景,他觉得如果不把大的背景说明白,那么股市的发生语境就不会准确,正是因为影片营造了危在旦夕的紧迫感,才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努力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所率领的大明军队爆发瘟疫,在好几波军医都手足无措的时候,游医吴又可控制了疫情,但是疫情好转并没有带来好的结果,影片名为《大明劫》,如同崇祯皇帝时,民谣借助“瘟疫”讽刺温体仁一样,《大明劫》也借用“瘟疫”暗示着大明的不治之症。就像是电影中吴又可说的那样:“瘟邪藏于膜原就根深蒂固了。”

这句话指的就是:大明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影片很全面的凝结了明末种种症状,天灾人祸、民变战乱朝廷腐败无能等等都是病症。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电影中孙传庭的经历是通过吴又可的视角展现的,吴又可又名吴又性,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传染病学家,当面对瘟疫,医生们以传统的医治伤寒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毫无效果,而吴又可则在对病情进行了最后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创立了对后世颇有影响的《瘟疫论》。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不过,历史上孙传庭和吴又可之间并没有交集,甚至没有见过面,然而电影却很敏锐的注意到,1642年成为联系二人的一个节点,因此利用军队受苦这个理由,吴又可加入了孙传庭的时间线,直接对他写出《温瘟论》(历史上称)奠定了基础。

同时,电影也赐予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孙传庭作为朝中人,掌握国家最后的五千精锐,性格坚毅有威严,对待下属很严厉,对待家人虽然话不多,但是也有联系,另一边吴又可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形象,有点吊儿郎当的性格,对于爱情上,吴又可比孙传庭经历的多,他在电影中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早先的轻佻性格,到最后变成了一个成熟有担当的医者。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大明劫》在不违反公知的情况下,以追忆的视角展现出浓浓的历史厚重感,可以看出,影片站在了历史他者的位置在讲述故事,但是《大明劫》又不是完全的他者视角,也有部分站在了与那段历史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的本民族的视角下,对于历史来进行追忆和再现。


《大明劫》中规中矩的一部正史电影,知道的人并不多


《大明劫》将真实历史传奇化,用两个人物丰富了电影,使得1642年的那段历史成为鲜活、生动的影像记忆,也要感谢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一言以蔽之,电影《大明劫》具有史诗性的品格,同时又能散发着能够充分吸引观众的魅力。还有谁不知道这部影片的存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