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從排便看出是否可能得了腸癌?

週週愛生活


腸癌主要是指結腸癌、直腸癌,是起源於腸腔粘膜上皮層的一種惡性腫瘤,男女發病率都很高,其發病原因與遺傳(相關性大約5%-10%)、飲食習慣(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生活方式(久坐不動)、內分泌代謝(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關。

腸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所謂的“早期信號”其實已經不早了,腫瘤浸潤深度大多超過粘膜層、粘膜下層或許才發生一些症狀,只能是相對較早的症狀。

腫瘤凸向腸腔內,糞便從此經過、與其接觸摩擦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大便習慣的改變

一般情況下1天1次大便就很正常,一天大便3次、或者3天大便1次也都算正常,大便習慣改變要重視,強調“改變”,不同於以往。原來每天都有大便,現在3、4天才1次、且持續時間稍長了一些;或者原來3、4天大便1次,現在“正常”了、每天1次大便也要警惕;或者以前大便正常,現在大便次數忽多忽少也要重視。

腫瘤會對腸管上的內臟神經產生刺激,腸功能紊亂導致的便秘、或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這些也都是基於不同以往的“改變”才顯得有意義。

大便形狀的改變

直腸腫瘤導致腸腔狹窄、大便變細,尤其是成形的大便,稀狀大便也發現不了大便變細。若中低位直腸癌,或許能發現大便固定一側的凹槽,腫瘤位置不會變麼。

血便、粘液便、膿血便

腫瘤增大到一定程度,腸粘膜表面積會增大,粘液分泌也相應增多,粘液便。腫瘤也會“自潰”,血管較脆、易出血,腫瘤位置高糞便顏色深,直腸癌大便帶血顏色就要豔些,腸內停留時間久一些也可能是黑便。若出血與粘液相混、粘液便,或腫瘤有壞死、感染則是膿血便。

若發現大便帶血且鼻涕樣的粘液較多、或者便血伴有膿性分泌物,不能自以為痔瘡,要及時檢查。

從大便的情況辨別有沒有腸癌多有延誤,發現後腫瘤多是中晚期,最好能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腸癌篩查,以期早些發現。還有些人出現問題沒有警惕,自以為是腸炎、痔瘡等,又耽擱、拖延就很遺憾了,晚期治療效果就很糟糕了。多瞭解一些相關知識,積極防癌、科學抗癌!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大便是從腸道出來的,所以如果有腸癌,大便就會和平常不一樣。

從大便判斷是否腸癌,主要看三個地方:

1.看大便的顏色。

大便裡混有血或者有粘液、膿液,是腸癌的典型表現。大便長期發黑也要提高警惕。

2.看大便的形狀。

健康的大便一般是圓柱狀的,如果你的大便變形了,比如變得很扁或者很細,那就要考慮腸癌了。

3.看大便的次數。

一週大便少於3次,或者一天大便超過2次,都是腸癌的信號。如果大便一週很少排,一週每天都排很多次,也就是便秘+腹瀉反覆出現,也要引起重視。

患上腸癌,大便會有以上三個異常,但其它的腸胃疾病、消化系統紊亂也會讓排便出現變化,所以單從大便判斷有沒有患腸癌,並不嚴謹。比較科學有效的方法是腸鏡活檢,做病理分析。



五類人是腸癌高危人群

①直系親屬有腸癌史。如此,同樣生活環境下的人,得腸癌的概率會加大。

②飲食習慣糟糕。三餐不規律,口味重,愛吃高脂肪的油炸品、加工的臘肉香腸午餐肉、泡麵漢堡、燒烤麻辣燙等比較刺激的東西。

③生活方式不健康。熬夜、抽菸、酗酒、不運動,也會增大得癌的幾率。

④肥胖。

⑤40歲以上人群。



預防腸癌,做好四件事

1.少抽菸,少喝酒,控制好量。

2.均衡飲食,煙燻、油炸、醃製的食物少吃,肉類、蔬菜做好搭配,蔬菜的攝入量建議大過肉。

3.預防便秘,堅持吃火 麻-子油,幫助潤腸,清除腸道里的大便,保證腸道清潔,減輕息肉出現的概率,降低癌變風險。

4.適量運動,保持鍛鍊,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又是平凡的一天


腸癌早期是無明顯症狀的,當發展到腸癌中晚期,糞便顏色、形狀、排便次數習慣會有所改變,但排便出現異常是不能直接斷定為腸癌的,還需要做腸鏡檢查、病理活檢來明確診斷。

腸道腫瘤可能會導致排便出現這些異常

1、便血:出現膿血便、黏性便,血液和糞便混合,但出血量不多。

2、大便形狀改變:出現大便變形、變細、有凹槽等情況。

3、排便次數改變:每天排便次數明顯增多,有時會伴有便秘和腹瀉交替。

但要注意,潰瘍性結腸炎、腸息肉等也會導致排便異常,有時還會伴隨腹痛、腹脹、貧血等症狀,所以從排便判定是否得腸癌是不準確的。

大便正常,就不會得腸癌?

不準確。

首先,大多數消化道腫瘤都無明顯早期症狀的,腸癌也不例外,早期腸癌病灶較小,是不會引起大便異常的。

其次,大便習慣一直不正常,平時大便就不正常,比如一天去5、6次廁所,或者長期便秘,突然“順暢”了,反而會覺得排便正常了,不會引起重視。

最後,右半結腸癌,如果腸道腫瘤出現在回盲腸和升結腸、結腸肝曲部位,也就是右邊結腸,大便習慣或形狀是不會出現明顯改變的。

如何預防腸癌?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定期體檢,肛門指檢、糞便潛血試驗、腸鏡檢查最好列入每年體檢項目。

其次,出現不適要及時就診,尤其是便血,易於痔瘡混淆,需診斷區分。

再次,高危人群需警惕,40以上、腸息肉病史、潰瘍性結腸炎病史、膽囊切除術、糖尿病、腸癌家族史人群要定期做腸鏡檢查來預防。

最後,飲食、運動要注意,高脂肪、高熱量、高動物蛋白、油炸、辛辣刺激、加工肉類、醃製類食物要少吃,多飲水,多吃清淡、高膳食纖維、粗糧等食物,平時要多運動,來預防腸癌。


腫瘤專家姜爭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如果得了腸癌,有可能會出現大便的性狀,或者排便習慣的改變,通過化驗大便,也可能會出現異常。但是,不一定每個患者都會出現異常,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如果得了腸癌,有可能會出現哪些排便的異常:

(1)便血

大腸癌可破潰出血,患者可以表現為鮮血便或粘液血便,血液常常與大便想混合,如果出血較少,出現速度慢,可能會出現黑便的表現。

(2)排便習慣改變

患者可以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以及腹瀉或者便秘的情況,也可以出現腹瀉與便秘相交替的情況,一會出現腹瀉,一會兒出現便秘。

(3)大便變細

如果腫瘤往腸道里面生長,可造成腸道狹窄,大便通過的時候,會引起大便變形,變細。

(4)停止排便

如果腫瘤進一步生長,可引起腸道被完全堵死,大便無法通過,患者會出現肛門停止排氣,排便,腹脹,腹痛的臨床表現,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腸梗阻。如果出現腸梗阻,腫瘤一般是中晚期的。

(5)大便隱血試驗

大便隱血試驗,可以檢測大便中的少量血液,在肉眼看不見的情況下,可以發現大便裡面少量的出血。大便隱血試驗可以作為體檢篩查,每年做一次。

(6)糞便DNA檢測

癌細胞的基因發生醫生,脫落的癌細胞隨大便排出體外,通過檢測大便中的DNA,可以早期發現細胞突變,早期診斷腸癌。比大便隱血試驗更靠譜,敏感度和特異度更高,但是開展的醫院不多。

這些就是腸癌患者,大便可能出現的異常,如果你有上述的不舒服,需要儘早去醫院看病,讓醫生給你做一些檢查,排除一下有沒有癌症。


普外科曾醫生


腸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腸癌,這包括了結腸癌、直腸癌兩種癌症。腸道是糞便排除必經之路,那麼我們如何從排便中如何看出是否得了腸癌?

一個排便出現改變的患者來就診,那麼醫生什麼情況下會考慮腸癌?首先看高危因素,腸癌有三大高危因素:腸癌好發於40-50或以上年齡段的中老年人,當然也會有40歲以下的患者確診腸癌,但這相對少見,就診時也不會首先懷疑這個癌症;生活及工作壓力大、暴飲暴食及胡吃海喝、三餐不固定等紊亂的生活、飲食習慣;有腸癌家族史,其10-15%可通過遺傳給下一代。

當有上訴高危因素存在時,再依據相關的症狀來判斷是否是腸癌。

深深的便意

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每天大便次數為1-2次;當然如腸預激綜合症、精神及壓力等因素影響,部分人大便次數可為3-4次。而腸癌患者的大便不單單次數增多,而且伴有排便慾望加強但又無排洩後的快感或排便不盡的感覺,即深深的便意。


深深的便色

人體正常的便便顏色為棕色,而腸癌患者朋友由於腸道黏膜發生癌變,容易毒素聚集,部分毒素隨著便便排除而形成大便顏色便黑。同時隨著腸道黏膜的脫落,已經癌變的腸道出現微小血管破解出血等原因,從而形成便便中帶有血絲即血便。

細細的便便

腸癌也就是大腸內腸道黏膜細胞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發生癌變,隨著時間而慢慢形成一個小肉肉體。這個小肉肉體會使得腸道管腔變得狹小,當便便通過此處時容易收到壓迫和擠壓,使得便便變形即大便變的細長。如果小肉肉繼續增長,則有可能出現便便無法通過而出現排便梗阻的現象。



腸癌的診斷不能依靠排便的改變還要依靠其他症狀如全身貧血、消瘦、乏力、噁心、嘔血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輔助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如果有上訴症狀體徵出現時,則需要警惕腸癌,最好能做一個腸鏡檢查,它不僅僅能明確診斷,對治療方案的選擇已經預後都有指導意義。


李醫生告訴你


從排便能看出是否得了腸癌嗎?從臨床症狀來講,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常為腸癌最早出現的症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這確實可能是腸癌最早的症狀,問題是,如果有這些症狀,就預示著得了腸癌嗎?

顯然不是。腸道炎症性疾病、痔瘡、習慣性便秘等,都有可能出現上面說的症狀。而且,等到出現這些症狀,腸癌往往已經形成,而且極有可能已經發生局部或遠處轉移。靠看排便來判斷腸癌,是不明智、不可取的。


結腸癌往往有癌前病變(廣基息肉、腺瘤),且發展為腸癌需要很長時間,腸鏡檢查,才是最好的篩查措施。直腸癌的早期診斷,除了直腸指診以外,腸鏡也是最為重要的診斷手段。

結合腸癌發病高危因素,目前對預防和發現腸癌的建議是:避免高脂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水果蔬菜,注意增加適度的體力活動。另外,40歲以上,建議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張醫生在線---讓老百姓也能看懂的醫學科普---歡迎關注、評論!


e醫路同行


大便是人們進食的食物在胃腸道之內通過完全消化吸收而通過肛門排出的最終產物,雖然是廢物,但是可以用作植物肥料而又造福人類。



葉落知秋,同樣通過觀察排便,可以初步判斷和了解胃腸道有沒有發生病變,所以從排便可以初步判斷是否得了腸癌,腸道出現癌變,排便的時候會出現那些改變?

1、大便形狀發生改變,大便變細或者變扁,或者出現大便乾燥,排出困難或者直接排不出大便。

2、大便帶血,出現膿血大便,或者黏液膿血便或者大便表面附著鮮血便。



3、平時每天早上或者餐後養成的每天都差不多是這個時段排便的習慣發生改變,便意頻繁,每天大便的次數明顯增加。

4、大便之前肛門出現下墜之感覺,非常想解大便,但是沒有大便一排而快之良好感覺,總有大便沒有排完的感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裡急後重。正常情況是大便一次就排完而給人非常爽快的感覺。

5、大便帶有黏液。

6、大便的時候出現肛門疼痛。



以上這些排便表現,腸癌患者可以出現其中的一個或者多個,但這些表現並非腸癌特有的,腸道的其他疾病也會出現這些表現,所以朋友們不必驚慌失措,只是當人們出現這些表現的時候,人們應該提高警惕,注意排查,如果不是腸癌等腸道病變導致的,人們都皆大歡喜。


佳園道


排便有可能發現大腸癌的線索,但不能作為確定就是大腸癌的依據。

大腸癌可以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二者對對後產生影響,這個沒有問題。

直腸和肛門移行,和肛門距離很近,所以直腸發生癌變的時候,表現出的排便改變更明顯,包括排便習慣和便質的改變。排便習慣改變主要指的是排便次數,由於腫瘤對直腸的刺激,所以發生直腸癌的時候,可以表現出大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而便質可以變稀,形狀改變,甚至是膿血便或鮮血便等。

結腸距離肛門部位較遠,結腸發生癌變時,也可以表現出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腹瀉,或者二者交替出現,當有出血時還可以表現出黑便。

但是,上述症狀並不是大腸癌所特有,比如,患有痔瘡的時候,同樣可以出現大便帶血或鮮血便,患有結腸炎、直腸炎,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的時候,也可以表現出和結腸癌完全相同的症狀。

所以,上述症狀的出現,並不代表就是患了大腸癌了,最準確的診斷依據是腸鏡檢查和病理結果。


深藍醫生


腸癌通常說的是大腸癌,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環境因素及遺傳因素。

一般多見於年齡>50歲的人,如果家裡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的發病年齡可能會更年輕。其它的一些高危因素包括低纖維飲食、肥胖、吸菸等。

那出現大腸癌在排便時有什麼異常呢?

大腸癌的起病一般都比較隱匿,發病前大便多潛血陽性,肉眼看不出來大便有血,有些人的大便會看到明顯的發黑。隨後會出現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的改變。

多表現為大便有血,或者為粘液膿血便,有的還會伴隨有想接大便解不出,有的人還會出現頑固性的便秘,大便的性狀變得比較細,有的人表現為腹瀉,大便次數比之前增多,或者排的大便為糊狀的,有的人會表現為拉肚子與便秘交替出現,但大便的性狀跟之前沒什麼區別,如果有了這些大便習慣或者性狀的改變就要警惕腸癌了,這時候最好去做個腸鏡檢查一下。


結腸鏡可以很直觀的觀察腸壁、腸腔的改變,並且還可以確定腫瘤的部位、大小,初步判斷腫瘤的浸潤範圍,大概判斷良惡性,還可以取病理活檢,最終確診。

預防腸癌的發生,平時我們要多食高纖維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定期體檢,50歲以上人群可以每年在體檢項目中加入腸鏡檢查。


張浩醫生


腸癌,實際上是一種“富貴病”。

吃肉太多,攝入纖維過少,腸子蠕動慢了,導致腸管與致癌物質,接觸時間長,增加了癌變的幾率。

腸癌,發病率,已經高居第二位,其中,超七成患者,都是“吃” 出來的。

預防腸癌,“管住嘴”很重要。

上廁所若有這4個“反常”,小心是腸癌找上門!

反常一:出現腹瀉

早期的腸癌可能僅僅只是表現在排便次數突然增多,如果正常每天的排便次數在1-2次,突然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出現腹瀉,甚至超過四次每天,那麼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

這很可能是腸道中存在腫瘤,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

反常二、便血

痔瘡和腸癌都會導致便血,但是二者卻大不相同。

痔瘡所導致的便血是呈滴狀的鮮血,顏色為鮮紅色,多沾在糞便表面,而腸癌所致的便血則是暗紅色,常與大便相混合,還常伴有粘液,出現黑便。

研究顯示,右半結腸癌病人中肉眼可見的便血者佔到36.5%,所以,這一重要信號千萬不要忽視。

反常三、腹脹、腹痛

腹脹、腹痛等身體異常也是腸癌的早期症狀之一,其中更以腹痛最為常見。

疼痛的位置多在人體的中下腹,程度可有輕有重,這主要是因為腸梗阻造成的,因為增生出的腫瘤會阻塞腸道,影響到整個消化系統,此外,還會影響到糞便和氣體的排出,導致患者出現腹痛或腹脹。

但是,很容易被患者忽視當做是胃部消化不適等小病,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反常四、便便變細

根據專業上的布里斯托大便分型來看,正常的大便性狀應該是處於 3~5圖之間,長得像香蕉或是香腸。

如果自己的便便突然變細,就要警惕是否是腸道出現了疾病。

因為腫瘤若是長在直腸腔內,就會壓迫糞便,排出的大便往往會變細,形狀呈扁形,有時還附著有一絲絲的血痕。

以下三種食物,加速腸癌的發生,儘量少碰:

1、烤腸

烤腸屬於加工肉製品。研究顯示,日食100克紅肉,患腸癌風險增加17%,進食30克加工肉類,患腸癌風險增加10%;

進食50克加工肉製品(相當於1-2根火腿腸),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將增加18%。

2、麻辣火鍋

經常吃滾燙的麻辣火鍋,也是會加重腸道疾病發病率的。

因為麻辣火鍋的湯底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和亞硝酸鹽,這些有害物質會增加致癌的風險,加上過多的辣椒,會對腸道造成嚴重刺激,久越久只會加重腸胃的負擔而引起腹瀉,甚至導致腸癌的發生。

3、醃製菜

醃製“菜”無處不在,這些醃製食品攝入人體後會破壞原有的營養物質,長期食用,其中含有大量的鹽分、油脂、食品添加劑等,會導致人體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破壞腸道內環境,反覆誘發炎症,從而導致腸癌。

喝2水,吃2白,腸道一天比一天好!

喝2水:

1、金藍菊根茶

金藍菊,也叫菊苣。其含有大量多糖類成分,其中以菊粉含量居多。其在金藍菊根中的含量豐富,高達15-20%。

而菊粉,也被稱為“益生素”。學名是多聚果糖或菊粉多糖,是水溶性膳食纖維;

它是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不被胃腸道消化吸收,而是直接進入大腸,優先被乳酸桿菌利用;產生醋酸鹽和乳酸鹽,降低大腸的pH值,從而增加腸道有益菌數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內菌群環境。

所以,日常喝點金藍菊根茶,有改善腸道微環境,預防腸癌的發生。並且促進礦物質吸收,預防便秘。

同時,還可防止骨密度降低,調節血糖,降低血脂,預防肥胖,控制體重及抗癌等生理功效。

2、蜂蜜梨水

蜂蜜,用於腸燥便秘、胃脘疼痛等。

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的效果,還可以加快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所以,二者一起煮水,可養陰生津、潤燥止渴,可潤腸道,有助腸道健康。

吃2白:

1、山藥

研究表明,山藥能促進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增殖,使小腸粘膜厚度增加,並提升小腸中消化酶的活性。

慢性腸炎患者,吃山藥是非常有益的。

2、銀耳

銀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有利於糞便的排出。

銀耳自古以來就是很好的滋補食物,其中含有植物多糖,還有膠質,可降低身體的膽固醇,增強人體免疫力,還有很好的抗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

每日護腸小動作,讓你的腸道更健康!

1、蜷腹運動

屈膝,做卷腹動作15次,每日5組以上;

這套小動作,有助於健脾理氣,增強胃腸動力,促進胃腸蠕動,使機體恢復自身節律。

2、敲帶脈

手握空拳,輕捶自己的腰部兩側,每天堅持敲打300次。

“帶脈”有“總束諸脈”的作用,經常敲擊,能提高排毒能力,改善便秘。

3、震動肚子

兩手交疊,把掌心平放在肚臍上,肚皮放鬆,不要憋氣,手臂發力,有節奏地震顫1分鐘。

做此小動作,有助於改善腸胃健康。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