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文末有思維導圖,請收藏!

疫情來臨,口罩成為最緊俏的商品,“一罩難求”,也讓口罩的價格立刻飆升。很多藥店老闆藉機漲價,最瘋狂的時候,進價10元的N95口罩甚至賣到了128元,價格翻了幾十倍。

不過,第一批賣高價口罩、發國難財的人已經被查處了,國家保障民生物資,堅決打擊這種哄抬物價的行為。

在國內,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比如2003年的非典,板藍根和鹽也一度遭到哄搶,價格飆升,除了有特殊時期的原因之外,這裡面其實還暗含著定價的規律。

哪些物品是基於它們的成本來定價的?哪些商品的價格會受到物價部門的強烈管控?

為什麼很多商品定價很貴,利潤很高,顧客也願意買單?一分錢一分貨真是這樣嗎?

而對很多老闆來講,定價也是個“技術活”,定高了沒人買,定低了幹賠錢。

做營銷工作的這些年裡,我一直對定價問題保有極大好奇,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定價在商業世界中如此重要,以及到底應該如何做好商品和服務的定價,既能保證利潤,又能服務好顧客?】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定價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價格體系的本質就是商品的價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從經濟學角度看,價格也受到供需關係的營銷,供大於求,價格上漲;供小於求,價格下跌;供求平衡,價格維持穩定。

在市場營銷學領域,定價是4P營銷策略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4P是4個商業要素:產品、渠道、促銷和定價。定價是唯一一個與收益直接相關的要素,定價的過程也是“理解並獲得用戶價值”的過程,這是一個雙向的社會活動:首先要理解用戶到底願意付出多少成本,然後通過合理的定價策略獲得用戶價值。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為什麼說定價是商業裡最複雜的,也是最難做好的?

1、 定價難,難在感知顧客的心理價值

顧客常常是主觀的,他們很難準確客觀的去判斷商品真在的絕對價值,他們是依照感知價值來行事的。

1萬多塊錢的蘋果手機和兩三千元的小米手機,可能在功能上差異並不大,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很多人覺得買蘋果更值:這其中更多的是品牌的溢價,消費者願意為品牌買單,為自己的面子買單。

商家往往很難把握消費者的感知價值。

2、 定價決定定位,影響品牌形象,牽一髮而動全身

定價關乎定位,蘋果的iPhone 5C系列手機是一個失敗案例。蘋果希望降低價格,搶佔中低端市場,5C (cheap,寓意更便宜的蘋果手機)應運而生,銷量和口碑並不好,很多高端用戶因此放棄購買蘋果,中低端用戶也覺得這樣價位的蘋果不夠酷。

不難看出,定價與新產品開發、渠道和促銷政策緊密相連,是一根看不見的線,牽動著品牌的發展。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3、定價可以時刻發生動態變化,還有涉及地區、時間,甚至千人千面等差異化的定價

相比較於4P當中其他三個要素,定價是最容易發生變化的。批量生產出來的商品、既定的供貨渠道、和銷售促進方式不可能瞬間變化,但價格可以。

市場上的競爭者通過價格來調節銷售:原材料上漲,立刻漲價;跟對手搞促銷,立刻降價;市場需求增加,供不應求,適當調價……

甚至前兩年攜程網玩起了"千人千面"的價格把戲。針對不同消費者的瀏覽記錄,定製差異化的價格,最大化獲取利潤,攜程網因此被網友詬病"不厚道"。

價格就是一把無形的標尺,它隨時發生變化;也像千手觀音,調節著商業世界的盈虧。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作為老闆,如何做好商品和服務的定價?

如果你是一個新手老闆,如何快速建立起對定價清晰的認識?

《定價聖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思路,它是一本關於定價的“教科書”,作者羅伯特·多蘭是哈佛商學院教授,他精通產品發展與定價策略,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瞭解企業定價的一扇門。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這本書我讀過兩遍,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理解,透過那些經典的價格商業案例,我覺得從三個維度下手,可以找到理解"定價"的深層秘籍:

  • 定價的邊界在哪裡?上限、下限分別是什麼?有什麼定價原則可以遵循?我們先找到定價的第一性原理。
  • 理解定價背後的東西:人性。定價會用到很多消費心理學的知識,如何通過價格的設置,影響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
  • 從實戰角度,怎麼通過定價解決銷售額的提升,這恐怕是所有經營者最關心的問題。

1、在定價前,需要了解的三種定價策略

很多人都聽過很多具體的定價方法,像"撇脂定價法"、"滲透定價法"、"組合定價法"等,這些都是在特別環境下才有應用的定價方法。

學習一個知識,最省時省力的方法是先繞過一堆"帶條件"的方法論,而是一劍封喉,找到最底層的原理,也叫"第一性原理",它幾乎適用於這個領域裡的全部問題,理解了它,才能真正看到問題的全貌。定價也是如此。

那什麼是定價裡的"第一性原理"?

公司的價格介於兩種價格水平:太低以至於沒有利潤,和太高以至於沒有需求之間。

——《市場營銷》菲利普·科特勒

大道至簡,這句話簡單卻極其精闢。很好的定義了價格邊界。

疫情期間,雖然口罩需求極度上升,大家會為此多付一些錢,但如果漲價超過一個合理範圍,也不會再有人為此買單。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由此,我們找到三種定價的原則和策略:

① 成本定價:價格地板,低於這個價格,將沒有利潤。低於此價格不賺錢,這是定價的"底線"。

基於成本的定價是指生產、分銷和銷售產品的成本基礎上,加上目標回報率來制定價格。

我們再來看口罩漲價的案例:

藥店進價10元,這只是成本的一部分,門店的租金、人員的工資和其他管理費,都是成本,如果全部算上,成本一定高於10元。

比如,其它成本合計5元,總成本是15元,藥店計劃盈利20%,最終售價是18元。

看上去這個定價的利潤是80%,實際算上其它成本,只有20%了。

成本定價法的出發點是賣家本身,不虧本是商業經營的前提,但這僅是定價要參考的一個維度。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② 顧客價值定價:價格天花板,高於這個價格,將沒有需求

價值定價法的出發點與成本定價法完全相反:公司首先評價顧客的需求和價值感知,然後根據顧客的感知價值制定目標價格。

讓顧客感知到商品價值高於價格是這種定價策略的原則。讓顧客花5元錢,感覺買到了10元的價值。

這點做的最好的就是沃爾瑪,"天天低價"的價格策略深入人心,簡單來說就是"價廉"。

還有一種策略是"物美",通過添加提高價值的屬性和服務,使產品或服務差異化,從而保持高於平均水平的價格。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③ 競爭定價:參考同行的定價,以及市場和需求的特點

真實商業世界,並不只有賣家和顧客,還有競爭對手,競爭當然也會影響定價。

蘋果手機受到來自中國市場華為、vivo、oppo等手機品牌的合力競爭,也開始降價。這對於昔日喬幫主時代的蘋果手機來說,不可想象,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安卓手機性能的持續提升,蘋果手機也逐漸走下神壇,在定價時,也不由得要考慮競爭因素。

很多時候,為了快速佔領市場份額,很多企業甚至會“虧本”做生意。比如,前幾年,共享單車和滴滴的補貼大戰,在激烈競爭下,燒錢搶市場,短期賠本是為了長期的盈利。

小結一下,

① 定價的邊界的下限是產品成本,低於這個價格,商家將沒有利潤;

② 上限是顧客的價格感知,高於這個價格,顧客將沒有需求;

③ 在這兩個邊界以內,要考慮到競爭因素,市場和需求的特點,綜合考慮作出定價決策。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2、在定價時,你需要透過價格瞭解人性

定價反映了商家和買家之間的博弈過程,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商家對消費心理學的研究可謂爐火純青。

簡單來說,我認為這三種心理效應的應用最為普遍,也最為有效。

① 錨定效應

有兩款淨水器,一款1399元,一款2288元,商家很想推薦2288元的淨水器給客戶,可是發現大多數人會買便宜的。

這時,商家會拿一款3999元的淨水器和2288元的放在一起,人們就偏向去購買2288元的淨水器了。

這就是價格錨點,拉個墊背的,顯示你便宜。這種便宜的感覺就是顧客的感知價值,是一種對比後的相對感覺。

華為手機的保時捷款售價要1萬多,每年銷量也很少,為什麼還有生產這樣的超高端版本,其實也是利用了一種錨點效應。相比之下,定價3999元的Mate 30一點也不貴。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② 尾數效應

大家一定會以9結尾的定價法再熟悉不過了,明明是50元的商品,非要標價49.99元,雖然給找零帶來了不便,商家依然樂此不疲。

尾數效應就是利用了人心理認知的偏差,49.99也是40多元,50就是50元了。雖然大家道理都懂,但就是不可避免的"自我欺騙"。

美國就有一家零售商,不信這個"邪",它就是JC彭尼,它曾一改定價的“數字遊戲”,摒棄了無休止的促銷和折扣券,採用天天低價;甚至採用整數價格,取代了以".99"為尾數的定價法,並稱這是"光明定價法"

結果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新的定價策略實施的第一年,銷售額降至25年來最低。

尾數定價法反映的是人性,千萬不要隨便挑戰人性。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③ 比例偏見

買房時,你會在乎從200萬的房款裡再去劃價5000元嗎?大多數人覺得,這比例太小了,不劃價也罷。

買完房,去餐館慶祝一下,這頓飯花了200元,你突然想起來,大眾點評有折扣券,滿100減10元,正好省下20元。

從絕對值看,5000元>20元,但從消費比例看,0.25%<10%。

對價格的變化,人們本來應該考慮絕對數值的變化,比例偏見卻使人們更傾向於考慮比例或者倍率的變化,也就是說人們對比例的感知比對數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這就是比例偏見。

很多商家會利用比例偏見設置換購、滿減等活動規則,讓消費者心甘情願花更多錢、買更多東西。

比如,麥當勞經典的“第二份半價”活動。買第一個甜筒要3元,第二個只要半價1.5元,顧客感覺“佔便宜”了,但如果換成“買兩隻甜筒減1.5元”,活動效果則大打折扣。1.5元的價值和半價相比要小很多。所以,小金額的優惠,最好用折扣比例來表達。

小結一下,有三種常見的心理效應與定價息息相關,分別是

① 錨定效應:拉個墊背的,顯示你更便宜

② 尾數效應:不要隨便挑戰人性

③ 比例偏見:人們對比例的感知比對數值的感知更加敏感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3、什麼樣的定價策略是好的策略呢?

價格是營銷中唯一與收入直接相關的要素,提升銷售額是評價一個商品定價策略的視角。

我們不如從銷售額公式下手,看看哪些定價策略會影響或促進銷售額?

銷售額= 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① 提高流量:引入低價引流品

價格是一個遙控器,不僅能調控售價,還能調控人流量。

超市經常會刊發海報,8分錢一斤的大白菜,1元1斤的雞蛋,都是賠本賺吆喝的"引流品",用利潤補貼廣告費,儘可能吸引更多顧客。

顧客來到超市不大可能只買"引流品",看到其它商品有需要的自然也會買一些。

不同商品會扮演不同角色,有的負責引流,有的則負責產生利潤。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② 提高轉化率:新客專享特殊優惠

在互聯網行業,尤其會有很多新用戶專屬的福利,比如註冊送100元代金券,甚至免費體驗一次服務,還額外送紅包。

在商業上,提升轉化率意義非凡,這意味著市場份額的提升,和顧客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所以,對新客戶的補貼是不遺餘力的。定價相同的商品,可以用折扣、優惠補貼等方式,為新客戶降低消費的門檻。

③ 提高客單價:組合搭配或捆綁銷售

什麼是組合搭配?

主打產品和附屬產品搭配銷售,比如打印機和A4紙;交話費送手機等。

近幾年,有一種零食受到追捧:每日堅果。它將幾種堅果、葡萄乾、蔓越莓乾等組合起來,變成一個全新的商品,大幅提高了客單價。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什麼是捆綁銷售?

一類是單純捆綁,A和B打包賣,不可以單買;一類是混合捆綁,單獨或打包均可,但打包價格會更合適。

很多超市是"量販"銷售模式,比如山姆店和麥德龍,很多商品都是捆綁銷售,從數量到種類的捆綁,極大提升了銷售額。

④ 提高復購率:銷售回報和會員制

銷售回報是指年終根據購買量給一定的回報,多發生在企業中

我們要理解提高復購率的本質是什麼?表面上提升銷售額,實際上培養的是顧客的忠誠度。

很多零售、酒旅行業會推出會員制,其實就是為了提升顧客粘性和忠誠度。

比如辦理一張好事多超市的會員卡299元,可享受價格低於其它商超的商品,買的越多,省得就越多,以此吸引消費者購買。

小結一下,好的定價策略能提供銷售額,有幾種常用的方法:

① 提高流量:引入低價引流品;

② 提高轉化率:設置新客專享特殊優惠;

③ 提高客單價:組合搭配或捆綁銷售;

④ 提高復購率:銷售回報和會員制,提升顧客忠誠度。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結語

價格一直是市場營銷手段中屢試不爽的終極武器。降價既可能為企業帶來薄利多銷的誘人前景,也可能讓企業陷入虧損的不復境地。看懂定價,才能瞭解商業世界的底層邏輯。

這篇文章我們三個角度闡述了定價的原則、定價與人性和心理的博弈,以及如何通過合理定價,提升銷售額,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口罩進價10元,賣128?讀懂《定價聖經》,理解生活中的價格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