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何明朝开始,皇帝的年号就只有一个了?

傲屹苍穹


皇帝的年号并非从皇帝出现开始便存在的,整个秦朝和汉朝初年的皇帝们都不曾拥有过自己的年号,直到汉武帝继位后,年号才出现,从汉武帝之后,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甚至很多皇帝执政期间还曾拥有过多个年号,但是年号的多少跟皇帝的历史功绩或者地位并没有任何关系,汉武帝一生在位五十五年先后用了11个年号,而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只用了贞观一个年号,但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则使用了多个年号,最有个性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十五年却使用了十七个年号。

明朝立国后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这期间共有28位皇帝,这些皇帝基本上一生只使用一个年号,所以明朝以后的皇帝通常被人们直接用年号称呼,就比如明思宗的年号是崇祯,因此人们便习惯称其为崇祯皇帝,而并不是明思宗。后来清朝也是如此,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等,都是这样。但是明清两朝也并非所有皇帝都是使用了一个年号,这其中三位皇帝使用了多个年号,严格来讲,是两位,一位是一位是明朝英宗皇帝,因为先后两次在位,所以先后使用了正统、天顺两个年号,清朝的太宗皇帝皇太极登基之初年号为天聪,之后正式称帝时改为崇德,所以皇太极也有两个年号。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曾经使用过三个年号,为何说是三个年号呢?因为溥仪在1908年登基之时使用了宣统的年号,后来溥仪到东北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同时使用了“大同”的年号,后来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年号也改为了康德。但是此时的皇帝早已非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皇帝,而不过是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皇帝罢了。

那么为何从明朝开始之后大多数皇帝都只使用了一个年号呢?这其实跟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鉴于之前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频繁更改年号导致了记录混乱的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朱元璋在建国之初便明确下旨昭告天下,制定了一世一元制的制度。也就是说,所谓的一世一元制指的就是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因为这是朱元璋立国时定下的规矩,是明朝的祖制,所以在朱元璋之后,明朝的绝大多数皇帝都严格遵守了这个祖制,唯一例外的就是明英宗,不过这也并非明英宗的错,明英宗因为土木之变而两次在位,因此使用了两个年号。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建立,清朝建立后对于明朝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这个一世一元制也因此被明朝统治者继承并沿用了下来。


历史课课代表


根据清朝赵翼的考证,中国最早的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汉书》上记载说,那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前122年)为元狩元年。

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叫做“改元”。

一开始的年号更换的比较频繁,每个皇帝在位少则一个年号多则十几个。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皇帝的年号几乎都是一个了。

这还要从明朝的开国皇帝来说,明太祖不封禅、不受尊号、不受祥瑞,之后的帝王开始效仿他。儒家思想认为新帝继位必须要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从汉武帝之后的帝王就深受影响,十分崇尚改元。汉武帝在位约55年,拥有11个年号, 唐高宗李治在位约34年,拥有14个, 武则天在位约15年,年号则多达18个,是拥有年号最多的皇帝,几乎每年都要换一个。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便不再进行封禅,只是在泰山祭祀而已,此后皇帝都效仿之。关于改正朔、易服色,自唐战乱后便搁置了。

但是明清两代也有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明朝皇帝朱祁镇曾经被瓦剌俘虏过,两次登基为帝。皇太极拥有两个年号,只是当时尚未入关。在明清拥有两个年号只是个例,大多数还是一个为主。



中國文字


一,年号是什么?

汉武帝创造年号前,表达年份的方法是称呼为今上某年或者始皇元年,二世二年这些。

君主死后能记载完整谥号或者庙号,比如周幽王三年,汉高祖十年。

然而,在世君王难免涉及避讳问题,如汉武帝登基后没有年号,必须记为汉皇彻三年,这当然令汉武帝这样自恋的君主很不爽。

年号也就被创造出来。比如建元元年就是公元前135年。有了年号,既方便记录时间,也完美避免使用皇帝名讳。

二、年号泛滥

因为两汉信奉图谶与天人感应,皇帝遭遇一些重大事件,或者蝗灾,水旱地震灾荒,就会改年号以求祥瑞或表达政治理念。

如汉武帝在位54年用了11个年号。而武则天当皇帝15年就用了15个年号,甚至一年两次更改年号。这样频繁地更换年号,自然会令百姓感觉到苦恼。

三、明代使用一个年号的原因

朱元璋以宗教起家,并不真正信奉神佛。

此外,出身底层的朱元璋明白,改元一次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比如预先制作的铜钱没有冠名时间可继续使用,但提前制成的瓷器甚至书籍文书纸张就必须销毁,会给行政运转及普通百姓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与经济损失。

因此,自朱元璋形成惯例,皇帝一生只一个年号,只明英宗因复辟而采用两个年号。


四川達州


年号起源于汉武帝时代,用于纪年。年号自然要选一些表明吉祥的、深含期望的、有寓意的或纪念意义的字眼。明清之前的皇帝年号有的只有一个,如李渊的武德、李世民的贞观等;有的年号多达三个以上,如汉武帝的建元、远光等,武则天的天授、如意、长寿等。但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一个皇帝的年号就只有一个了。这种现象的缘由何在?

因为朱元璋比较务实,不相信改年号可以改变国运,所以他制定了“一世一元制”。也就是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导致后来除明英宗朱祁镇因为两次登基用了两个年号,明朝其他皇帝都遵守祖制,一生只有一个年号。清朝沿袭明朝大部分制度,其中就包括年号。


周言昨日


准确来说,明清的大多数皇帝都是只有一个年号,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之后,明英宗被俘,后又经过南宫复辟,重登皇位,所以明英宗有正统,天顺两个年号。

起源

年号是起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登基第二年创立了第一个年号“建元”,此后历代每逢祥瑞。灾变、皇位更替或者皇帝有什么奇思妙想,都会下诏改元。然而实际上这种年号一旦多了起来实在是不方便,古代通讯不发达,在朝廷改变年号之后有些地方需要很久才能接到消息,那么在地方官员处理事务记录的卷宗都需要根据新年号重新整理一遍,不仅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并且还容易使许多记录出现偏差。

到明太祖朱元璋时候,朱元璋就规定了朝廷以后不封禅、不受尊号、不受祥瑞,以后的君主均一世只用一个年号,此规定自确定以来一直被沿用到了清朝灭亡。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之后,宣统3年12月25日(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灭亡,从此年号制在中国被废除。

不仅中国有一世一元制度,日本和越南也存在一世一元制。

日本

日本从公元645年模仿中国开始有年号,和中国情况基本一致,遇到大事喜事灾难之类的就要变更年号,到了日本明治元年开始,明治天皇下诏书:“其改庆应四年为明治元年,自今之后,革易旧制,一世一元,以为永式,主者施行”,自此以后日本开始一世一元制度,并一直延续到今日。

越南

越南自从五代时期逐渐脱离了中国的统治,到了北宋之时,建立了封建王朝,并仿照中国政府开始使用年号,年号使用上也比较混乱,到了公元1802年越南阮朝建立以来,开始效仿大清国实行实行一世一元制度,一直延续到公元1945年保大帝宣布退位,阮朝灭亡,年号也随之废除。


历史访谈


明太祖洪武皇帝实行一帝一年号制度,废除汉武帝以来皇帝随时改年号的谬妄行为。

为什么不随便改元?应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学兴起。毕竟虽然理学成为官方学说是南宋,但没多久宋朝就挂了,所以实际上崇尚理学的就是明朝开始。而理学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天人感应的分量。

以朱元璋为代表,不受祥瑞,也不封禅就是这种体现。 那皇帝基本没啥理由改年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