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昨晚和閨蜜一起去看了印度電影《調音師》,整個廳裡就五個人,十分膽小的我們扯著對方的胳膊看完了電影,中途不乏我們捂著眼睛要求對方看並告知劇情以及狗膽子閨蜜要中途退場的吶喊。但看完後,我們都覺得嚇人的不是電影製造出的情境而是人性本身,更遺憾的是我也只能像電影中的蘇菲一樣,輕信他人容易倒戈,並支持一報還一報,

高尚的道德情感不過是作為旁觀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空吶喊罷了。

就情節來說,這部電影出現了多次反轉,讓人意想不到,留有很多懸念,最後的真相撲朔迷離,還是值得研究一番的。

電影開場是這樣的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如果沒有字幕,大部分人應該會翻譯成:生活是什麼?這取決於生活者。

看完電影之後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翻譯,男主阿卡什的生命來自於最後販賣西米肝臟換來錢以及移植西米的眼角膜得來的,而西米喪失了肝臟便喪失了生命,肝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器官,也是人所追求的追逐的不正當利益。

但是深層次來說生活是什麼樣的最終也是取決於生活者的塑造。

《調音師》故事靈感來自於2010年的同名法國短片,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假扮盲人的鋼琴師阿卡什,因巧合意外闖入捉姦現場並目睹女主人西米和其情夫曼諾拉清理男主人普拉默的屍體,離開兇案現場後的阿卡什,在“盲”和“不盲”之間猶豫,以及之後所遭遇的種種出其不意的經歷的故事。[來源:百度百科]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電影中的幾個反轉抓住觀眾的眼睛,扣人心絃。

1、鋼琴家阿卡什為尋求靈感假扮盲人,遇到女友蘇菲,演繹了電影中一段輕鬆愉快的情景。但實際上阿卡什在遇到蘇菲後便不再佩戴遮擋光線的隱形眼鏡,只是用墨鏡遮擋,幾次都險些露餡,蘇菲卻完全沒有察覺。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2、阿卡什在蘇菲父親的餐廳彈琴大受歡迎,曾經的明星普拉默邀請他去家裡彈奏為其慶祝與妻子西米的結婚三週年紀念日,阿卡什準時赴約後發現了已經被殺害的普拉默,只能強裝冷靜,目睹了西米與情婦收拾普拉默的屍體。在阿卡什進門前出現的校長女鄰居因為之後向警察提供線索而被西米殺害。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3、阿卡什到警局報警,剛要說出真相發現西米的情婦竟然是警察局長曼諾拉,於是隨意編造說自己的貓被謀殺,曼諾拉懷疑阿卡什不是真的盲人便一起去他家裡對他進行了各種試探,阿卡什僥倖逃過。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4、阿卡什作為“目擊者”證人到警局簽字,面對死者悲痛的女兒,他想著說出真相,但迫於自身安危,選擇了沉默並簽字,這也是阿卡什人性中善良道德的倒數第二次呈現,但很快便消亡了。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5、參加完葬禮後,阿卡什回到家,卻被惡毒的西米算計吃了下毒的貢品,變成了真正的盲人,在此之前男主發消息給女友蘇菲想和她坦白一切,卻不料一切不但來不及,還被西米陷害成一個浪子,蘇菲對男主徹底誤會。

電影刻畫的蘇菲其實更符合大部分人的形象,判斷能力差,容易相信他人,也容易被表象迷惑。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6、男主變瞎後,被曼諾拉追殺未果卻被非法買賣人體器官的斯瓦米救去,天真未失的阿卡什將復明的希望寄於醫生,卻險些被割掉雙腎,在將被殘殺前因說出拉西卡夫人身上的紋身保住了性命。(我認為那時候的阿卡什已經恢復了部分視力),利益團伙出於迷信也為了更大的利益留住阿卡什,為之後綁架西米做了鋪墊。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7、阿卡什假裝教死者的女兒鋼琴,在西米的車上夥同三人綁架了西米,並製造了西米自殺的新聞後,要挾曼諾拉支付1000萬的封口費,在這一過程中,五人為了各自的利益開始了互相利用。阿卡什以為自己在利用三人,但利益團伙在利用完阿卡什後將其綁住,西米利用阿卡什解開繩子後仍然想要謀殺他,斯瓦米醫生惡毒程度不亞於西米,團伙裡還算善良的哈里最終被曼諾拉打死,母親拉西卡夫人將其送到醫院才發現,曼諾拉拿來的錢竟然是白紙。

這一幕幕演繹,實在是惡毒人性的最充分體現。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8、阿卡什人性最後的體現便是在與西米共困地下室時問她:出去後能去警察局自首嗎。看到這樣的阿卡什其實心裡還是很感動的。在西米還未又一次對他進行殘害時,阿卡什仍然抱有人人都會遵循道德與法律的想法。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9、這時的阿卡什被西米險些殺害,巧合下救了斯瓦米,兩人踏上了販賣西米器官之路,之後便是兩年後的倫敦,男主向蘇菲描述的結局:西米殺了斯瓦米,自己因為堅持要為西米求一命讓她心存善意後下了車,卻沒想到那份善意只是曇花一現,西米在返回想要撞死男主時被獵槍意外反彈的子彈打翻,車毀人亡。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10、蘇菲卻說:西米害死了很多人,應該移植她的眼角膜,言下之意西米是死不足惜的。男主給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後拿著自己帶兔子頭的柺杖走開,並且踢飛了擋路的易拉罐瓶子,至此影片結束。所以,這個線索表明了男主並不是盲人。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為什麼說他們最終販賣了西米的肝臟而不是阿卡什所描述的車毀人亡。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斯瓦米與阿卡什最後鏡頭裡的一段對話,斯瓦米說“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the liver.”阿卡什沉默,然後車子駛過大樹(網友說這棵樹是肝臟形狀),鏡頭再次呈現便是兩年後的倫敦。也就是說在切換到倫敦之前的鏡頭是真實的。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之後男主講述的結尾卻是因為西米踢後備箱,車子在大樹旁停下,斯瓦米下車查看被西米殺害。可見男主在撒謊。

男主講述的是獵槍捕獵對象是兔子,可是他是盲人怎麼知道是兔子呢?以及之後餐廳服務員給他的手杖上是兔子頭,男主作為盲人摸都沒摸一下便確定是自己的,所以他根本沒瞎。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男主最後踢飛了擋路的易拉罐,而不是用手杖,已經確定了他真的是利用自己是盲人的身份繼續在倫敦行騙,男主眼睛好了但卻徹底淪為道德的盲人。這是導演所想表達的意思吧,一個人從善良者到旁觀者再到道德淪喪者,在如今的社會是那麼容易。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影片裡的那個小孩子,惡作劇捉弄盲人阿卡什,利用他眼睛看不見賺取小費,發現阿卡什在假扮盲人後偷錄視頻賺錢,發現阿卡什真的被毒瞎後卻驚慌逃跑,看電影的時候快被這個熊孩子氣死,但也只認為這是一個不那麼善良的熊孩子罷了。在豆瓣影評中才看到導演的用意,這個熊孩子不正是如今的無良媒體嗎?毫不負責、毫無下限、掀起腥風血雨後如果無利可圖便迅速抽身。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印度電影也比較擅長針砭時弊,我們比較熟悉的阿米爾汗,他的一系列作品揭露了印度各個層面的黑暗現實,《調音師》對人性的揭露發人深省,泯滅的人性到底能不能尋回?淪喪的道德是否還會繼續淪喪?導演沒有給我們一個希望的完美結局,或許是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夠自我拷問,尋求心靈的自我救贖吧。

《調音師》比電影更恐怖的是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