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想要快乐,从学会拒绝开始

写在前面:如同任何食物都有保质期一样,生命是有期限的。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地,想要快乐,从学会拒绝开始。

想要快乐,从学会拒绝开始

整理冰箱时,发现自己很喜欢的一种调料竟然过了保质期。记不起上一次使用是在什么日子了。然而,调味品也会过期,纯属我的疏忽。

友情,也有保质期

那天遇见菲,她的絮叨让我有点意外:原本菲和娜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姐妹,一次结伴旅行之后,她俩居然成了陌路。

菲说:这一路简直太闹心了,怎么会这样的?你想看风景她偏要聊天,你想闭目养神她却谈兴正浓,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铃一般,说就说吧,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一件事情反反复复,颠来倒去,耳根都要给磨出老茧了,暗示不成,明示无果。

话不投机半句多,期待已久的旅程,如同噩梦一般收场。菲说:若不是预定好的行程,我真想立马打包回家。

想要快乐,从学会拒绝开始

其实,与人分享没有错,错就错在不分场合,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以至于倾诉成了倾倒,聆听成了负担。

再喜欢的食物如果天天吃就会腻歪,再美的风景天天面对也会了无生趣。就像产品的保质期一样,友情也有保质期。一旦过了这个极限,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不管曾经的你是如何的喜欢,怎样的痴恋,一些记忆会随着时间淡化,一些习惯会随着环境而改变。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恋着恋着就倦了,有些情想着想着就淡了。渐行渐远渐无声,是“生命”的终结。

两面性,存在于任何事物中

因为受不了严格的考勤制度以及动不动加班的工作性质,楠生完孩子以后就辞职回家做了全职。

楠的老公是做设计的,也不在乎楠的那点工资。辞职在家的楠,每天的任务就是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再后来孩子上了寄宿制学校,楠如同放飞的鸟儿,朋友圈晒出的照片,不是健身就是旅游,不是购物就是逛街,整一个富家太太的感觉。

后来,楠的朋友圈成了三天可见;再后来,听说楠又开始上班了,当然原本的公司是回不去的,新的工作环境还不如原来的。用楠的话说,人还是要忙一些好,否则会闲出病来的。

想要快乐,从学会拒绝开始

讲真,忙也好,闲也罢,习惯就好。毕竟,任何事情的生发,都有它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如同

快刀斩乱麻,是一种果断;三思而后行,是一种慎重。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做事方法,各有利弊。有时候你眼里的“坏”事,在别人那里确是千载难逢的好事。

人不可貌相,外表的温柔不能代表内心也是一样的柔情万种,表面上的不依不饶未必就是内心决绝的呈现。就像那些富有年代感的建筑和古迹,它们的价值谁也看不透,说不清。

真正的好,唯有用心才能感知

曾读到一篇报道:说一对夫妇,乘地铁回母校捐款一个亿。撇开其它,就说这乘地铁和捐款的数目,试问:没有豪车代步,确有豪情捐赠,你能说这样的人不懂享受、不会生活吗?

世间之事 ,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如果仅仅从外表看,因为穿戴简朴, 就说他的不懂享受,生活的不好,这是不客观的。如果仅仅从家庭的摆设来判断,因为家居简陋,就认为他不会生活,过得清苦,也是极为片面的。

想要快乐,从学会拒绝开始

真正的好,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用心发现的。一个人是否懂得享受、生活过得好不好,无需过问,透过一些细节比如说话的神态,比如做事的态度便可一目了然。真正的好,是良好情绪的呈现,唯有用心才能感知。

精神气,是不会说谎的孩子

有一种“苦”,是生活习惯导致的。这苦只是一个假象,是别人眼里的不如意。比如有的人,平日里不注重外在形象,也不懂得打理家务,不拘小节,依着自己的性子过日子,所以会给人留下看上去生活很“苦”的样子。

其实未必。这样的人,只在乎心里的感觉,至于外面人如何看待,那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样的人,不会介意别人的看法,我行我素,自在舒心是他们的习惯。

想要快乐,从学会拒绝开始

就像芳芳,因为喜欢运动,平日里爱穿各类休闲运动服,整个人看上去比较随意,甚至有点简朴,但是精神气十足。了解芳芳的人都知道,她是个百分百的女强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时至今日公司运转有序,各项业务风生水起。

家境殷实的她,服饰打扮上也有自己的固定模式,一件衣服洗了穿、穿了洗,很少翻花样,她总说:又不是出席宴会,干净整洁就好,干嘛每天要那么浓重。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舒服是首要。

可想,一个人生活的好与不好,仅仅看外表、看服饰打扮是不够的。

换个角度说:光鲜的外表下,未必内心就是愉快的。有的人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还有些则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过得愉快而故作光鲜。这样的假愉快,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假的总归是假的;假得了一时,能假得了一世吗?善意的谎言可以有,脚踏实地更可贵,快乐不快乐,自己的心知道。

想要快乐,从学会拒绝开始

后记:惟愿所有的人能学会拒绝,看淡纷扰,让生活日益美好起来,让阳光与快乐如影相随。


文章作者:文如烟。已出版个人散文集《水净香自远》。喜欢在茶色里打坐,在音乐中沉溺,在文字间神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