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养猪成本怎么降低?种它就对了,一亩籽粒苋能育肥多少猪?

前言:

利用优质牧草养猪,不但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瘦肉率,从而大大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但猪是单胃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能力有限,因此所种植的养猪牧草一般应是粗纤维素含量低,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高。春季种植牧草用于养猪,可优先选择的品种主要有籽粒苋、苦荬菜、欧洲菊苣和串叶松香草等四种。

养猪成本怎么降低?种它就对了,一亩籽粒苋能育肥多少猪?

养猪

现对籽粒苋牧草及其春季种植技术作一介绍

籽粒苋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肥厚宽大,并且鲜嫩多汁,口感非常好,它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并且还有赖氨酸、铁、钙等物质,能为牲畜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它不仅仅可以用鲜草喂养牲畜,其草质柔嫩,水分很多,很受动物喜爱,还可以煮熟或者制成浆来喂养家禽,除了猪牛羊等牲畜喜欢食用外,鸡鸭鹅各种家禽也喜欢。

养猪成本怎么降低?种它就对了,一亩籽粒苋能育肥多少猪?

籽粒苋

生长环境要求:

籽粒苋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但是在高温、寒冷的环境中也生长得不错。它耐旱、耐贫瘠、耐盐碱,对种植地的土壤无特殊要求。因此是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的沙土地区的理想饲料来源。不过在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生长得不好。而且它对光照的要求十分高,生育期必须要有足够的光照,否则将严重影响产量。

饲用价值:

籽粒苋的枝叶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赖氨酸等,甚至高于同等质量的谷物。用于饲养畜禽可节省饲料30%,家禽增重(产量)可提高17-31.7%。在科学管理的条件下,每亩籽粒苋的产量大约为四五吨左右,所以一亩籽粒苋大概能育肥8-10头猪,可供100只成年兔或200只肉鹅喂7个月。另外牛、猪、兔、鸡、鹅、鱼等各类动物均喜食。其可青饲、青贮和调制干草粉。

种植要点:

种植时间:4月上旬、中旬,地温稳定在20℃为宜。

种子处理:籽粒苋种子发芽力强,一般无需专门处理就可发芽,但新鲜、粒子饱满、无杂质的种子清洗后晒一天再种植,生长出的种苗不仅粗壮而且生长快

养猪成本怎么降低?种它就对了,一亩籽粒苋能育肥多少猪?

种子

地块整理:籽粒苋的种子细小,根部发达,整地要求适时而又精细。有条件的地方,计划种植籽粒苋的地最好进行秋翻,翻地的深度在20厘米以上。

种植方法:籽粒苋种植一般采用条播,行距50~60厘米。也可以宽行条播,行距60~70厘米。籽粒苋条播每亩0.25公斤。为保证播种均匀,在播种时应混合熟谷或均匀的沙土。播后覆土1~1.5厘米即可,土壤水分不足或含沙较多的地块,覆土可深一些。覆土后镇压可保墒提高出苗率。

除草间苗 :籽粒苋在幼苗时期生长的较为缓慢,所以是需要多加进行照顾的,尤其是容易受到杂草的影响,所以一旦发现有杂草,就要及时拔除,防止影响它的生长。当苗高8-10厘米时,即二叶期要进行间苗,15-20厘米时,即四叶期进行定苗。苗保留株数5000-10000株,过稀易造成分枝过多、头重较轻易倒伏。过密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对于青饲料地,亩保留2万株或更高。第1次间苗,每行间苗后的株距4~5厘米为宜;第2次间苗,植株长出7~8枚叶时进行,株距20~30厘米为宜。

灌溉排水:籽粒苋耐旱不耐涝,苗期如干旱,可适当沿沟喷灌水,以保住苗,以后一般不需灌溉。如要进行高产栽培也要适当增加灌水次数。籽粒苋地一定要排水良好,以地下水位不高于2.5米为宜,雨后要及时排水,以防止土壤长时间渍水沤根,影响生长发育。

雨后追肥:籽粒苋是净光合效率较高的作物,它的一生中鲜、干物重量增长很快,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并保证大量鲜干草和籽实产量,除亩施2000千克农家肥和10-20千克的磷肥做底肥外,还需在生育旺期追施化肥和饼肥,亩施尿素10-12.5千克或二铵10千克,在有饼肥的地方,亩可施腐熟棉子饼肥25-30千克,以保证籽粒苋对养分元素的需要。

病虫害防治:为防治幼苗期发生的蝼蛄和地老虎等害虫,播前可用呋喃丹进行土壤处理或拌种。播后可用敌百虫等制成毒饵进行捕杀,可收良好效果。籽粒苋抗病能力也较强,一般无明显病害。但棉花产区有感染的病害,如皱叶病(青枯病)、烂根病等,如发现病株,拔掉,埋入田边土中即可。

中耕培土:籽粒苋植株高大,当株高1.0-1.5米时,恐株体高大,头重脚轻,而使植株倾倒,可结合中耕培土,并结合雨季挖沟排水。一般可视根茎处有无烂根现象,来决定是否适宜培土及培土的高度。

刈割:可根据养猪需要,株高40~60厘米时开始刈割,刈割时对同一株采取“割头”的办法,第1次割头,割去梢部,每隔一段时间可从腋处长出3~5个分枝,从每个分枝下部保留2~3枚叶处,割下分枝的梢部,一般一个月可刈割一次,临近霜期最后一次全部刈割利用。

养猪成本怎么降低?种它就对了,一亩籽粒苋能育肥多少猪?

籽粒苋

养猪成本怎么降低?种它就对了,一亩籽粒苋能育肥多少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