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权倾天下的“立皇帝”刘瑾为何落得被凌迟3357刀的下场?

lixin02


“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生动揭示了太监与皇帝的关系,太监是皇帝的家奴,一旦失去皇帝的宠幸下场十分凄惨。

刘瑾与当时著名的太监张永等并称为宦官集团八虎。当时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喜好游戏玩耍,刘瑾非常鸡贼每次都在明武宗玩耍时请求批奏章,明武宗每次都不耐烦的让刘瑾自己处理奏章,由此刘瑾掌握了批改奏章的权利,被人们称为“立皇帝”。当刘瑾大权在握时,发现八虎之一的张永对自己不服气,两人还在皇帝面打了一架,皇帝为了让他们和好还让八虎的另一人谷大用摆下酒席劝和,但两人的梁子由此结下。

当时一位藩王起兵造反,打出诛杀刘瑾旗号骑兵谋反,虽然迅速被平定,但为刘瑾被诛埋下伏笔。趁着献俘的机会,张永趁机献上藩王起兵缩写的缴文,引起明武宗的怀疑,并在张永鼓动下,派人搜了刘瑾的住宅,发现玉玺、龙袍等大量违禁品,还搜出金银财宝数百王两。

最致命的是刘瑾经常拜见明武宗时,所拿的一把扇子被发现藏有两把匕首,明武宗大怒之下判处刘瑾死刑,由于刘瑾贪污的金银太多,按照大明律被判处凌迟刮了3357刀才死。


陆弃


本文为武史君原创文章,欢迎大家关注武史。

说道明史绕不过去的是皇帝的怪诞,和太监的专权。似乎明朝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王朝,但也正是如此才让很多人觉得明朝是最接地气的王朝,历史不可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多角度去解读历史。对于刘瑾的结局,武史的观点是这样。

  • 刘瑾后半生的荣耀至极相呼应的是前半生的凄凉孤苦,刘瑾:‘’我也是这世道的受害者‘’

电视剧《神话》里有这么一段同是穿越而来的高要被残害成太监,他受尽凌辱对着说他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虽是电视剧情到可以想象刘瑾的人生也和赵高有相似支出

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随自己的母姓,六岁时因为家里贫穷,又有说母亲去世,被刘姓太监收养,于是跟着姓刘,说是收养,但茫茫人海,哪里那么巧,民间多有卖小孩给宫里当太监的,所以可以相信年幼的刘瑾要么是被人拐卖,要么就是被家人给卖了,如此命运说凄凉也不为过,六岁入宫受的委屈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所以刘瑾内心扭曲,心狠手辣,阴狠歹毒,童年的遭遇是有必然关系的。更是在弘治年间犯下了大罪,历史没有写明原因为何被赦免,还能调去,太子东宫任职,说是被贬,但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身体不好没有多余的子祠,正德皇帝是唯一选择,所以和太子搞好关系就是和天下最粗的大腿搞好关系,这说是贬让人难以相信,弘治皇帝为人仁厚对待大臣都是仁心,为何会为难一个太监,所以说能相信这是刘瑾自己一手策划的,此时刘瑾已经五十,留给他的机会不多了。

  • 明朝的太监专政,但并不糊涂,很多事情上都处理的不错,说是太监专政不如说是皇帝不愿意背锅。

不管是刘瑾,魏忠贤等等明朝的太监和唐朝的太监乱政动着就杀皇帝相比还是强太多,明朝的体制就注定谁的权利都不会太大,只有皇帝说的算,但文官集团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特别是清流,不怕死以死要挟,抱团威胁,所以皇帝需要一个人来承担这个杀文人的罪名,太监是最好的选择,也正是这个原因明朝后期,文官集团和皇帝的关系十分糟糕,兵部尚书亲自开的城门放农民军进京城,这难以想象。

勤勉仁厚的弘治帝死后,留给正德的是十分不错额班底,至少是政治清明,官员齐心的,但此时的正德十五岁,不希望自己的行为被限制,所以在东宫时期就已经能各种投自己所好的刘瑾成为了首选,正德八虎的出现正是当时宦官乱政的体现,八虎分别是在不同领域掌权的太监。又以刘瑾为首,

被皇帝信任的刘瑾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因为担任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所以说大小事情有代皇帝批红的权利,内阁的决定要在他这呈送皇上,皇上同意了,由他盖印,所以民间传说刘瑾一直利用正德好玩,来进行批红文件,往往皇帝着急就由他决定。立皇帝一说由此而来。大臣们集体谏言要罢免刘瑾,正德也动摇了,但刘瑾的哭诉使正德坚信对于文官不可妥协,又一次就有第二次,以后还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那,所以大批文官被贬,在被贬路上又被刘瑾派人杀的杀,残的残,从此所有人对于刘瑾都是有恨有怕。其实这也是正德想要的,那样在他胡来的时候就有人替代他兑付那些唠叨的文官了。正德的爱胡来历史出名。

  • 皇帝可以允许你私下的小动作,但真到了动摇统治的时候也就是你该死的时候

刘瑾大概没想到一次和他瞧不起的另一个同为八虎的张永在正德皇帝面前的意见不和大大出手会成为自己日后被凌迟的诱因。刘瑾的独大终于有人无法忍受,安庆王宣布清君侧要诛杀刘瑾,在被正德平乱后,刘瑾之前同时得罪过的杨一清和张永合谋在一块要借此绊倒刘瑾。回去的庆功宴上,张永把安庆王的缴文拿出,陈述刘瑾十七条大罪,终于正德帝无法忍受了,亲自去刘瑾家抄家,结果搜出假玉玺还有刘瑾平时拿的扇子中藏有刀刃还有金钱万两。叛逆是任何皇帝无法忍受的,至此刘瑾被判凌迟,提前处刑,据说当时刘瑾的仇人分食其肉,凌迟了三天刮了三千多刀才死。不可谓不残。

刘瑾罪有应得,但真正让人心寒的是明朝当时的政治割据正在向着越来越黑暗发展。宦官和内阁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朝堂内党派林立,谁在乎天下百姓,党派利益之上,皇权利益之上,宦官说是势大不过是二者之间的工具而已。而天下的百姓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刘瑾在行刑的三天里或者会想皇帝为何会如此狠心如此简单的骗局也会相信,太监想造反,可笑。太监想杀自己大靠山,更是可笑。

以上是武史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指正,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阐释君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贴身太监,当时的“八虎”之首。


刘瑾很得朱厚照的信任,刘瑾作为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替皇帝处理公文,掌管印信甚至代皇帝批注),其权势一时无人能及。


很多人把刘瑾乱政的罪责归功于朱厚照。但是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情:在明代,宦官的得势往往是皇权的延伸。



朱厚照需要这么一个或者一批人,能够帮他挡住外面繁琐的政务和嘈杂的文官们。也需替他处理一些棘手却又能躲开繁文缛节规矩的人。还需要帮他在合适的时机,能够打压一些大臣而又不需要自己出面。要是这样的人又会来事,还能陪皇帝玩,就更完美了。


综上所述,很显然,刘瑾就是朱厚照的打手,挡箭牌,玩伴和背锅侠。


那么为什么最后朱厚照下令凌迟处死了刘瑾?


因为朱厚照发现,刘瑾的权势已经尾大不掉,影响越来越恶劣,手伸得越来越长,朝中的天平已经无法保持平衡了。说白了就是,对于朱厚照来说,刘瑾的消极意义已经大于积极意义了,现在只剩一个背锅的作用可以用。



比如,刘瑾开始插手军队的土地制度,开始控制官员的升降,开始权倾朝野,甚至有地方叛乱居然打着“清君侧”(杀刘瑾)的口号。而这些,都开始危及到了朱厚照的皇权!


所以,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了反对刘瑾的合适的人,朱厚照就顺水推舟“合适”地处死了刘瑾,以平民愤,以让朝局重新回到平衡。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朝史暮想


正德五年(1510)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杨一清平定叛乱后与前来监军的张永商讨除刘大计。叛乱平定之后,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惊,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在李东阳的帮助下,明武宗最终动了杀心。第二天,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武宗见状大怒,终于相信刘瑾谋反的事实,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并废除刘瑾变法时的一切举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