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从上古时期至今人类还在吃的食物,是什么?

筷子很忙


首先我们对上古时期的概念与形态有一个了解。关于古代有多种划分的方法。其中有这样划分的:“太古”是指自地球诞生以来,“上古”是指从地球上出现生物以来,“远古”是指有人类文明以来。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在遥远的洪荒时代,即太古时代,天地一片混沌,没有沙石,没有大海,没有大地,没有天空。洪荒时代只是形成了地球。上古时代一般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指夏商周秦汉这个时期的,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


因为上古时代没有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只能从考古发现中加以推洐与考证,对那时的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白寿彝在《中国通史》出版题记中说:“从历史发展顺序上看,这约略相当于一般历史著述中所说的奴隶制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形态。我们用‘上古时代’的提法,可能更妥当些。

关于上古时代,传统考古学将漫长的中国早期人类历史以距今约1.2万年左右的时间称为“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用石器时代来表示冶金时代来临以前的漫长时期,石器时代又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后为青铜时代。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是依靠天然取火,新石器时代己会人工取火。青铜时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于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青铜采冶业是从石器加工和烧制陶器的生产实践中渐渐被认识而产生的。四五千年以上的青铜遗存发现为数不多。第一批进入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只有四坝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晚期、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在青铜时代开始出现了文字。



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到青铜时代的早期,人类生存活动,主要是通过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当时人们群居在山洞里或部分地群居在树上,以一些植物的果实、坚果和根茎为食物,同时集体捕猎野兽、捕捞河湖中的鱼蚌来维持生活。在山洞中留下很多的遗迹和遗物,但树居生活却很难留下什么遗迹。从古代的文献中,依稀可以寻觅到远古时代树居和采集的影子。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特点就是洞居或巢居,采集和狩猎。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的出现,成为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此时主要生产工具的类型功能、效率和美感等都大为改进,对动植物的驯化与陶器发明等,使得经济形态从原来的狩猎采集为主向农业为主发展,定居性加强,感性认识不断深化和积累。



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红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等文明形态。这个时期的进步在于,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将植物的果实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人类不再只依赖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来源变得稳定。同时农业与畜牧的经营也使人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生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改善,简单的石刻、简画、手工业、文字逐步出现,使人类开始出现文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开始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了定居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完结后,人类开始进入铜器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自中石器时代开始,远古社会由原始人群阶段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原始人群阶段过渡为母系氏族社会,是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推动下完成的。血缘内婚制向氏族外婚制的转化是社会性质变革的关键因素。人们逐渐发现,男女通婚所生子女的身体和智力都好于同一亲属家庭中男女所生子女。这样,一个内部不能婚配的血缘亲属集团——氏族便产生了。使得母系氏族社会就进入发展时期。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盛时期,其社会结构和制度日臻成熟。这一时期,女性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领导权。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母亲。考古发现了许多母系氏族社会留下来的遗址。磁山——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6300年至5500年,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O00年至5300年,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左右。



民族志也较多反映了石器时代人类的巢居生活。彝族历史文献《西南彝志》记载:“人们在当初,不曾住地面,野兽花斑斑,跑在森林里;人居于树上,兽与人同处”;《滇略》记载有一部分被称为“野人”的景颇族,“茹毛饮血,夜宿树上”;《贵州通志》记载少数苗族先民曾经“架木如鸟巢寝处”;东北的古代肃慎族亦曾“夏则巢居,冬则穴处”。这些少数民族尽管早已摆脱了采集与狩猎的经济生活,但其巢居的生活方式却一致表明远古人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确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从以上可以看出,上古时代原始先民就开始釆摘果食与狩猎,以果实与获取肉类为主要的食物来源。那么这种生活方式一直被延续至今,代代相传,到如今我们依然还在享用甜美的果实与肉类食品,以此为乐,这就是古今的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物种的进化与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烹饪技术方法、文明进步带来的变化与创新,比起先民原始、落后、艰难的生活境遇,今天的人们己是日新月异、今非昔比,通过对生物类、考古类等许多领域的大量资料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经过了变异、遗传、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所展现出来的历史源渊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探索依椐。我们面对星辰大海,喜忧参半,无复古人与来者,古之不古,未来已来。



素微192


要说从上古时期就一直开始吃,一直吃到现在的食物,排在第一位的妥妥的,必须是小米。

小米很重要

我们都说人吃五谷杂粮,而五谷之长就是小米。在上古时代,掌管农业的官员就被称为后稷,稷就是小米的意思啦。都已经用小米的名字做了掌管农业的官员的名字了,那么小米在上古农业中占据的位置有多重要就可以看到了吧。

而且诸位看官看清楚了,江山社稷的稷也是这个字哦。而且这里的稷也的确是小米的意思哦。

最少在夏以前的唐尧时代就开始食用小米了

刚刚一直说小米的重要性,说小米自古以来就很重要,那么到底有多古呢?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朝王室的先祖,也就是武王姬发他们那一脉的先祖名字叫做弃,就是在唐尧时代当上后稷这个官位的,换句话说在三皇五帝的时代,后稷基本上已经是掌管农业的一个通用的官职了。

上古时代的说法虽然不一定完全统一,但是夏代以前肯定是要算到上古时期的,这是一点是没有什么争议的。而唐尧、虞舜后面才是夏禹,所以在唐尧时期就已经是普遍被认可作为最重要食物的小米当然要算是上古时期就开始食用的食物,乃至于作为当时最重要的食用作物喽。

早上一碗小米粥,想想都流口水

可以说从上古时期,一直到现在,小米都在人们的日常食物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早餐一碗香喷碰的小米粥,在这大晚上想起来是不是都要流出口水来了啊。

而且小米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别看小米颗粒小,蛋白质含量比大米还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也不比任何一样农作物逊色。并且还含有植物中含量比较稀少的胡萝卜素,尤其是维生素B1的含量在所有的粮食作物中位居第一,看来五谷之长的名号真不是白叫的,也不知道老祖宗们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所以每每看到类似的事物,笔者都不得不佩服古圣先贤们的智慧啊。

另外,小米不光可以吃,还可以酿酒,还可以制糖。还有药用价值,

清热解渴、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胃安眠。

不能再写了,我都忍不住赶紧天亮去喝一碗小米粥啦。哈哈!

以上是作者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互相关注,多多交流。


盘达说


从上古时期至今人类还在吃的食物,是什么?

应该有野兽野禽野果野菜和粟谷等食物,不过,这些“野味”经过历史进化的漫长过程,大都成为了家畜家禽蔬菜水果和粮食了。

其实,上古时期的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根本不属于饮食文化。据《白虎通》里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也就是说,上古时期人们吃的食物,大多都是“野味”,神农氏出现以后,才教会了人们凭自己的能力去饲养与种植,才有了合适的食物。

这也说明了,上古时期也就是神农氏所处的时代,并充分地证明了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发展的转变关头。

据考查,大约在距今70万-20万年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开始学会了使用天然“火种”。这些“北京人”比较聪明,他们不但学会了从自然界取来火种,用火烧烤食物、照明的御寒,还知道用火,可以驱赶野兽。并且,这个时候,他们的主要食物还是吃野兽的肉,直至到了约六七千年的时候,他们才懂得了种植“粟、谷”等粮食,以及蔬菜,如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而这些食物,至今人们仍在吃,并且有一些还是我们的日常主要食物之一呢,比如稻谷、白菜等。

关于“稻谷”的栽培由来,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上古时期的人们,由于生存条件困乏,每日只有靠着捕捉各种野兽和吃山间的野果,为食度日。 一天,人们在山地中间,无意发现了两种形体优美的植物,正在惊异之间, 山神凉山氏忽然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告诉他们眼前的两种植物一个叫四谷,一个叫三稻,它们可以分别结出美味的稻米,而供大家食用。于是,人们决定对它们进行采种,而到来年种植。

种植的时候,“四谷”由于体型娇小,需要养分也很少,于是种了3个多月,就成熟了,用它做成食物后,果然喷香美味,非常好吃;而“三稻”呢,不但长得枝条优美,需要养分也较多,而且它一直长了5个多月的时候,才慢慢成熟了,人们用它做成了食物,不但粒粒晶莹洁白,像珍珠一般,而且非常的好吃有营养。所以,从此三稻四谷就成了人们最喜欢吃的食物,而它们可就是我们现在仍然每天都几乎要吃的“小米”和“大米”哦!


超能博士


第一,从上古时期至今人类还在吃的食物是熟的。以我国为例,距今50多万年前的北京人周口店遗址中就有大量的用火熟食的证据。这就证明,先民很早就知道,用火加工熟食的方法以及熟食的好处了。

第二,一定有米饭。根据《事物纪原》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如此算来,米饭的历史有5000年了。

第三,一定有粥。根据史料证明,粥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有了陶器后,就已经出现了。粥理应早于饭出现。《事物纪原》还记载,“黄帝始烹谷为饭”。传说黄帝是饭和粥的发明者。


悦览历史


从上古时期至今人类还在吃的食物,是什么?如果说上古时期是自有人古开始说的话,我以为伴随人类的食用的是果类和肉这两类食物。肉是人类掠捕宰杀其它动物魚一类的。

这两类食物在人类出现生存的时候就存在着,所以自有人类后就一直以果肉为食物一直到今天。当奶类是人们一直食用的,不过它是人类自身的,不是人类自身以外的。虽然五谷杂粮,现在看来是人类主要食物,但人类食用它还是在人类发展农业文明之后。所以我以为一直伴随人类至今的食物是肉和水果这两类!


老骥1954


我估计是肉了


这名字好吧



Only83289


古代人常吃的食物主要是五谷和水果:

1.中国本土的水果如:桃、李、杏、桔子、梨、酸梅、胡桃等.

(注:1972年发现距今约7000多年磁山文化遗址胡桃的出土,修改了所谓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

2.张骞等人从西域引进的葡萄、石榴等.

3.蔬菜自上古时代便已成为人类的食物,现在常见的蔬菜如茄子、黄瓜、菠菜、扁豆、刀豆等都是在魏晋至唐宋时期陆续从国外引进来的。

4.茄子,原产于印度和泰国。黄瓜原产于印度,传入我国时比茄子晚些,初名叫胡瓜,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种叫法。菠菜是唐代贞观年间由尼波罗国(今尼泊尔)传入的,最初叫波棱菜,后简称菠菜。扁豆原产于爪哇,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刀豆原产于印度,唐代传入我国。

5.到元、明、清以来,又陆续有一些品种加入我国菜谱中来。胡萝卜原产于北欧,元代由波斯传入。辣椒和西红柿的传入时间还要晚些。

6.西红柿虽由欧洲传入我国,但它的祖居地却是南美洲的秘鲁。西红柿原名叫狼桃,秘鲁土著人刚发现它时,以为它有毒,还不敢吃呢。

7.进入清代末期,我国现有传统蔬菜品种基本上都出现了。


莓来眼趣


野味


飞龙在天11h


小米,葫芦,鸡蛋,肉类,鱼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