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因性格、文化、認知等不同,時間長了會有矛盾,您會抱團養老嗎?

服佑服務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文化水平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個人經歷不同,這是自然現象。人與人之間必然有矛盾存在。要想抱團養老,就必須相互理解原諒,相互體貼呵護。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莫不如各行其道。互不往來,就不會有矛盾發生。


於兆太


  • 在我家附近,有兩個老人報團養老,聽我媽媽講過她們的故事,還覺得挺好的。
  • 有一次跟我媽去買菜,在路上看到兩個老人,她們彎著腰,手拉著手,其中有一個人住著柺杖,走路一扭一拐的。走了一會,其中一個人停了下來,伸手為另一個人整理帽子,整理完後繼續手拉著手走路。
  • 我媽說他們倆是兒女親家,一個老人的兒子因為意外去世了,兒子走了以後,家裡沒有了頂樑柱,兒媳婦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根本沒空管她。
  • 兩個親家母關係特別好,老伴也都不在了,於是兩個人商量住在一起了。兩個老太太既是親家,又是閨蜜,生活習慣性格也差不多。而且都這麼老了,對生活也沒有什麼要求了。能在一起搭夥過日子,不會那麼孤獨,相互照顧相互關心也挺好。
  • 有的時候我就想,人老了,真的是件麻煩事,如果身邊沒有一個子女陪伴,身體的各項機能又都在衰退,導致自己照顧自己都難。想到這裡我都不敢讓自己變老,但是自然規律誰也擺脫不了。
  • 所以中國的傳統觀念裡,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等等也是因為老了以後,確實需要一個人來照顧。也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夠開心快樂。

小寶媽媽日記


抱團養老很不錯,但一定要保持距離!

我所說的抱團兒養老,可能跟你說的有些差距。

你說的抱團兒養老,可能是說兩個或幾個家庭的老年人聚在一起,大家成為一個互助組,互相幫助,相互扶持著過好晚年生活。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這種方式,理論上可行,但實行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說的抱團兒養老,是說關係不錯的兩家或幾家的老年人,經過協商,去同一家養老院養老。

這是很好的。既有養老院的專業照護,幾家人之間還可以互相關照,交流也方便,不會感到孤獨。

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持距離,俗話說“距離產生美”!如果幾家人太過於親密,不僅不利於養老院的管理,而且也容易引起矛盾和糾紛。畢竟人們的性格、文化、認知等各個方面是有差異的!


老谷聊天


這些問題客觀存在啊!我是不想抱團養老,畢竟自己住在自己家,想吃個什麼可口的想幹什麼都方便,可是話說回來,我們有辦法嗎?

到老了之後,更明白有些事可為、有些事不可為的道理,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抱團養老也有它的好處。可以選擇你的好友閨蜜一起,三五成群,十人一行的。提前考慮好性格因素、文化方面的差異。不然能怎麼辦呢?

我有一次去公立養老院做義工,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不停的嘆氣,交談中得知,她同屋九十多歲的老人去世了,她恐懼的不得了,但是養老院就是這樣的分配製度,年輕的和老的住一起方便照顧,那怎麼辦呢?

只能想法活著了!儘量不給孩子增加負擔

老了很慘!

首要問題是活著!



老胖與小民


個人還是挺認同的,應該會代表80後一部分人的觀念吧!因為80後大多是追求自由的一代,隔代人的觀念、飲食、生活起居等大不相同,如果生活在一起也會產生諸多矛盾,距離產生美,跟要好的朋友興趣愛好一致,報團養老,也會有益於身心健康。

《圓桌派》曾經討論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嘉賓有周迅、陳坤、蔣方舟等,對於養老的話題,每一代人都會有著不同的觀點,像周迅、陳坤這樣追求自我的人,其實對於以後朋友一起居住這樣的形式還是很認同的,但對於大多注重家庭情感的人來說,這種形式還是有矛盾點和現實問題存在的。

其實任何關係如果太親近反而會產生矛盾,拿夫妻兩人來說,是再親近不過的關係了,可是難免會有摩擦,所以,任何關係以保持距離為前提,減少利益衝突,抱團養老也要考慮好利益支配的問題,比如一起住養老院這樣,也是不錯的選擇。




雪中路


首先我直觀的回答這個問題,我不會。

其一:一個人性格最大的問題就是受環境和遺傳而確定的。除非進入社會上接觸以後慢慢會改變一點點,要改變我感覺很難

其二:文化的差異就直接會影響到認知的問題了。如果談到認知的問題,那就非常可怕了。就打比喻,今年的這次疫情來講吧,人只有兩種東西面前才能不把錢當回事,一是健康,二是自由,可今年面臨兩個大挑戰,同時擺在我們面前,大家終於才發現免疫力才是一個最大的競爭力!過去我們一直認為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今天才發現健康的活著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一個演變認知的過程改變!因為我覺得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如果一件事情對方他都認知不到,你怎麼跟他去溝通?請問怎麼抱團養老?



方子情感


願意的前提就是大體上合得來,經濟獨立,確定好彼此的界限。

如果不是熟識的朋友,也不會有抱團的想法吧。

說到矛盾,我和自己都有數不清的矛盾,和別人有也很正常,重點是怎樣看待問題。

如果實在不合適再分開就是了。


小七向前衝


抱團養老的人員較多的話,存在這樣的差別問題不大,平日單獨或少許人員的相處時,可選擇有共同語言的人。大家只要共同遵守約定的規則,盡應盡的義務就OK了。抱團養老的人員很少的話,就得選擇文化、觀念差異不要太大的人了,否則,不容易避免直接接觸,時間長了相互都不輕鬆,甚至發生矛盾。在一起受氣,還不如自已單過。


陳燎原776


那是通往天堂,最好的高速路,不去不行別的路走不通,獨生子養老時代來臨,不是逼你,居家養老,已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當然也不是絕對的,我們講的是大多數。


l朝前的浪


老實講,性格、文化、認知等不同,年輕時衝突會大些,老了會趨於小,而磨合時間稍長,包容性大了,養老目的明確,抱團養老是可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