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国式亲戚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吃喝玩乐在京城


中国式亲戚关系,就像一张网,由亲情、爱情来链接,是另一个互联网:信息量大、辐射面大、链接远……中国式亲戚关系,到底有多么复杂?家园果果香从以下几点归纳分析,希望能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探讨:

1、户大人多关系复杂

以我丈夫家族为例,公公有亲弟兄九人,亲姊妹四人,我的丈夫这一辈的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就有五六十人了。下一辈人,没住在一起的,若没有长辈的引见,几乎都不认识了!我与丈夫相差十几岁,丈夫的侄子们几乎和我的年龄差不多!比我年龄大的堂、表弟、堂、表妹,她们也不得不喊我声“姐”(嫂子)!我四岁的女儿,是四五十岁中年人的妹妹,是二十多岁人的小姑姑……

2、婚姻链接的亲戚关系复杂

在农村,几乎都是附近村寨距离几里几十里结婚的情况,同一个村子里的男女结婚的也不少,男人的舅妈可能是女人的姑妈,或者一个村子里有姑妈也有舅舅。亲戚套亲戚的情况也很多,真是“十五掼套九连灯”导致称呼都“乱套了”。甚至有些家族,上一辈人有世仇,两家的孩子却偏偏结合在一起,爱得死去活来!家里人更是心理凌乱和矛盾了!

婚姻是亲戚关系的桥梁,因为嫁、娶,相隔千里之外的两个家庭就成为了亲戚,不管他们三观是都否一致,信仰是否相同。亲戚关系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3、亲戚间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

在中国社会办事就找关系、托人情,由于亲戚关系,人往往存在心理预期,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产生了抱怨、隔阂。尤其是对于嫡系至亲,例如:外甥对舅舅,亲姐妹间亲兄弟间。甚至因为利益分配不当,大打出手、对薄公堂、老死不相往来者大有人在。尤其这些年,农村拆迁,在利益面前人性的丑陋一面更加残酷的暴露出来。

贫富差距悬殊的亲戚间,最容易出现矛盾和隔阂,往往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去杜撰对方的心理。往往亲姐妹亲兄弟的关系远不如普通朋友的关系。普通朋友关系,或因三观一致而走在一起,成为人生的挚友,或因共同经历磨难而惺惺相惜。

亲戚间也最容易相互攀比,弟弟能干了哥哥没面子了;嫂子今天买了漂亮衣服,弟媳家里就干仗了……明里暗里相互较劲!话里话外暗藏杀机……

这就是中国百姓的人生百态!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就离不开亲情这张网,现实生活的各种矛盾又纠结于这张剪不断、理还乱的网。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啊!





家园果果香


出生在农村,也做着服务农村的工作,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要说亲戚关系复杂,那还能复杂过农村?别看我都三十好几了,回家看见我老奶奶家(奶奶的妈)几个半大的小孩,一样得喊声姑/叔。我这都不算什么,我隔壁邻居,四十多了,还得管十几岁的毛孩子叫“爷”。

在我们农村,除了亲戚关系复杂,同村同姓之间,还要讲字辈。所以你随便转悠一圈,满村都是你的大爷、舅公、叔叔、姑姑、婶婶、侄子、侄女……


年轻一辈喊不来也正常,毕竟这一代人很多都已经随父母去城市生活了,从小就没在乡村长大,不懂这些。但是父辈大部分还是懂的,可以问一问,再不然就学学京东的刘强东,看看他这拜年信写得多有诚意:


我个人觉得既然要回农村来过年走亲戚,还是要有诚心一点。像刘强东这样的实业家,都做出京东这样的大集团了,对乡里乡亲的还能这么客气。你看,人家不仅写了这么诚意十足的拜年信,把一村的长辈小辈都喊了个遍,还给村里送了一车又一车的年货,给乡里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这真叫“全村人的希望”,给了乡亲们里子还给了面子。

刘强东自己怎么说?“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农村出来的,大家都急于大刀阔斧地改变自己家乡的面貌。但是居高临下的反哺、一厢情愿的改造,恐怕都解决不了问题。面对长期被市场忽视的‘冻土’,需要的是我们真正俯下身去,做细致入微的探察,以感同身受的责任感,去耐心地做基础商业建设。”如果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思想高度和实干精神,中国农村未来会很美好!

当然,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刘强东这样,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懂礼。农村亲戚关系虽然复杂,但只你要是个客客气气知道礼数的人,大家都敬你三分。我们老话讲得好啊,伸手不打笑脸人。

所以,我真心建议我们年轻一辈,多向70后、60后学习,尊师重道,孝敬长辈,待人有礼——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继承和发扬。不需要大家都像刘强东这样的老总一样,帮村里的穷亲戚们发家致富,只要过年过节回了村里,见到长辈小辈都招呼一声,客气聊几句,拉拉家常,就够了。当然,你要有本事,能帮乡里乡亲更多,那当然更好。

乡村是中国人的归处,也承载了中国的希望。未来,只有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好了,我们国家才真正称得上是“国强民富”了。这里额外给我们的乡村工作打个广告,希望大家多关注乡村,为乡村建设多出一份力,感恩!


农业那点事儿


复杂到我跟我老婆结婚快7年了,到现在我愣是还搞不清楚我媳妇那边亲戚的称谓,好多时候媳妇不在身边,就不会叫,实在不行就靠蒙,蒙对了还好,蒙错了就尴尬。

我们这边的亲戚还稍微好一点,一个是我爸妈的兄弟姐妹不多,第二个是我们这边过了三代基本就没啥走动了,但是我媳妇那边就比较复杂了,我老丈人那边兄弟5个,丈母娘那边兄弟6个,再加上每个再生两个娃,我现在是一堆的堂哥姐表哥姐的,每年光聚餐就脑壳疼,不过也有好处,因为兄弟多,都在从事不同的行业,所以多多少少都能给你一些建义和帮助,有好有不好吧!


宸睿之羊


“穷在深山有远亲,富在闹市无人问”,这是很真实的亲戚关系写照,有人认为这是很残酷的现实,但是我觉得这确实人之常情。

我的姑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从小就经常住在姑姑家,所以感觉姑姑特别的亲,也爱去看姑姑,可是如今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姑姑家的一个哥哥在做官,一个再做生意,二姐姐嫁给了一个非常有钱的人,我每次过去姑姑家,大家都觉得我都好像是在巴结他们似的,慢慢的,我就不喜欢去了。



我爸爸本来是他们的亲舅舅,但是他们每年就过年来一次,呆一会就走了,爸爸从小就很疼他们,两个哥哥的大学费用也基本上是爸爸供养的,爸爸对此也没有感到伤心,但是让爸爸气愤的是,他们都说爸爸的表弟是他们的亲舅舅,对于爸爸的那个表弟殷切的像个乖孩子,就因为那个舅舅是县长。


没办法,这就是我家很现实的亲戚和亲情,不能割舍,也不能太亲近的亲戚关系。


我是焱垚


我想说大强子这封拜年信上写的亲戚也……

太!少!了!吧!

先上坐标。

山东省内陆某十八线小县城,老家是小县城下辖某村。

我妈这边从我姥爷(外祖父)那一辈儿开始孩子就不算多,所以到我这一辈儿只有几个年纪差不多大的表哥表弟表妹,都认识的那种,大家都是好哥哥好妹妹。

重点是我爸这边!

我活了快三十年了,到现在还没有把我爸这边的亲戚认全!

我们这边把爷爷的爸爸叫做老爷爷,我老爷爷辈儿一共兄弟四个,平均每个老爷爷有2~3个孩子,全都是爷们儿,包括我爷爷在内一共兄弟10个!

我爷爷很早就带着家人来到县城谋生,所以一代一代过来,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开始就没在老家过年,这也导致我每年过完年回老家拜年都不认人。

“这是你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爷爷大(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奶奶,这是你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爷爷家的X叔X婶X哥X嫂子,这是你侄子(女),这是你侄孙子(孙女)……”

没有二爷爷二奶奶因为这就是我爷爷奶奶,没有六爷爷是因为六爷爷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也是长得很大了才明白)

同样长得很大了才明白的中国式亲戚之间的道理还有——

1、 一个身高体重都180的精壮大汉叫你“姑”,不是因为你比他大,而是因为你真的是他姑!

2、 你之所以有这么多侄子侄女侄孙子侄孙女是因为你爷爷奶奶的辈分很高。

3、 你不要问这些爷爷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少个,每一次数着数着就乱了。

4、 XX家的指的就是XX的媳妇儿。

最后说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发生在我老爷爷(亲的那种)去世的时候。

我和堂哥(亲的那种)因为找不到认识的人,饿得受不鸟的时候偷偷跑到十几里地外的我们大姑家(也是亲的),然后我们俩一边吃饭一边听着大姑哭着给我们的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爷爷堂哥堂姐堂嫂等等人打电话说“孩子找到了”。

我和我堂哥从此在家族里一战成名。

第二个发生在我七八岁的时候。

七八岁之前,我一直管我大伯叫大爷,七八岁的时候在书上看到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然后就改口叫大伯,但是回老家的时候其他N爷爷家的大伯还是要叫大爷……一系列事件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后来我才知道,大伯和大爷的关系,就像马铃薯和土豆,番茄和洋柿子的关系。

小样儿,记住!即便换了称呼,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看海那一边


在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跟家里人去亲戚家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亲戚你根本不认识,小的话还无所谓,一句小孩不记事就给打发走了,但是大了这个借口就不好用了,这个问题应该很多九零后都遇到过,零零后应该很少见,后来小编被网友科普之后就学乖了,所有比你大的都叫叔,绝对没错,但是这种话,在农村应该不能用。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90后的每年过年要见多少亲戚吧!就用最常见的农村那边的亲戚距离。首先是,奶奶辈的,奶奶辈的应该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吧,当时那个年代的人就喜欢家里的孩子多,据小编所知一般情况下,奶奶辈的最少都是兄妹7个,这些人现在应该都有孩子,据小编了解,最多的有5个孩子,最少的有2个,算下来,父亲那一辈的人有20来个,这还这是奶奶辈那边的亲戚,如果加上爷爷这边的亲戚,额,总共也就40来个吧!但是这40来个人还只是父辈这边的亲戚,如果再算在母亲那边的亲戚的话,大概最少也在80来个左右。

有没有感到一股绝望,其实这并不是太夸张,越偏远的农村亲戚越多。你以为这就完了?你还没算和你同辈的,算下来每年过年走亲戚至少要见100人左右,当然如果家里有父母断亲的话,就比较省事了,如果没有,那是相当的凄惨。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遇到和你同龄但是人家辈分比你大的,那更惨。

中国的亲戚关系究竟有多复杂,嗯,就这么复杂,如果遇到那种大家族的家庭,绝大部分人都要凉凉。不过亲戚多有亲戚多的好处,想当年小编上学的那会,小编说要去那那上学,小编的父亲会交代很多,你去那那那找你的那个那个叔叔,你的这个叔叔是那个那个长辈家的。最近你那个姑姑也去了那那那那,你去那那那那找她,不让你去干啥,就认个门。如果敢说不去,立马在那里催胡子瞪眼。然后小编在那个城市呆了四年,每次学校放假,不是这个叔叔喊吃饭,就是那个姑姑喊逛街。有什么事,只要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这些长辈就会给安排的妥妥的。

但是如果你到了该相亲的年纪你会发现,自己好想疯。今天不是这个姑姑家的某个邻居的儿子的朋友,明天就是那个叔叔家的亲戚的邻居的孩子。讲真,只要体会过这种疯狂的人,应该都会崩溃。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对中国的亲戚关系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内留言。


不靠谱的历史研究者


我来说说这个吧:

中国人虽重血缘,但自古对亲戚就不抱多大希望,老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现如今更是“每逢佳节倍烦亲”,七大姑八大姨一堆“雷驱”问题让年轻人十分不解:你又不帮我解决工作,你管我在哪儿上班呢?你儿子挣得多就行了呗,你管我挣多少呢? 更令人不喜的是,很多亲戚乐此不疲地盘问,并非出自长辈的关心,只是通过明知故问达到取笑、嘲讽、炫耀的目的。比如,她儿子如果考了倒数第一,她是绝不会问别人孩子成绩的。 这到底什么情况?



1、证明你混得不如他孩子好。

2、证明你爸妈过得不如他们两口子好。

欢迎各位看官,在下方点赞、留言、私戳我哦~


海炎数码说


不请自来,打扰

我是且把杂谈换酒钱,专注文化领域创作,欢迎关注交流

题主问题:中国式亲戚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答曰:那就理一理亲戚关系

先说什么叫祖宗十八代:

以自己作为中心,先往上看

生自己的是父母,

父亲的父亲叫做祖父,也就是爷爷;祖父的妻子叫祖母,也就是奶奶

祖父有兄弟,祖父的兄弟也是自己的祖父,一般以年龄顺序称为大爷爷、二爷爷...

祖父的父亲叫做曾祖,曾祖的妻子叫做曾祖母,但是现实生活中极少有四世同堂的家庭

我们当地称曾祖为:老太爷,曾祖母为老太奶

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成形,故鼻祖为始祖。

祠堂

再从自己往下看

自己的儿子、女儿

儿子的妻子为儿媳,儿子的儿子是孙子,儿子的女儿是孙女

女儿的丈夫是女婿,女儿的儿子是外孙,女儿的女儿是外孙女

儿女称自己为父亲,孙子孙女称自己为爷爷,外孙子外孙女称自己为外祖父

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一个大家庭

未来的小朋友放学回家,问到爸妈,我怎么没有表哥表姐、堂哥堂姐、舅舅舅妈、姨妈姑妈、姨夫姑父?

这就比较尴尬了...

三口之家哪来的这么多亲戚...

做爸爸的,如果是独生子女

那么孩子就没有叔叔伯伯了

也就没有堂哥堂姐、堂弟堂妹了

也没有姑姑姑父、姑表兄弟、姑表姐妹了

做妈妈的,如果是独生子女

那么孩子就没有舅舅舅妈、舅表兄弟、舅表姐妹了

也没有姨夫姨妈,姨表兄弟、姨表姐妹了

如果孩子也是独生子女

他就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如果孩子娶了/嫁了一个独生子女

那么就没有连襟、没有妯娌

然后生个孙子继续独生子女

那么三代以内

就只剩直系血亲

三口之家

然后孩子问你,爸爸妈妈,什么是姑父姨夫、姑姑姨妈、舅舅舅妈、表/堂兄弟姐妹?

那就只能告诉他

曾经,家庭是很大的

很热闹

有很多人

这些称呼,都是亲戚...


且把杂谈换酒钱


众所周知,古人讲究家族或族系,按照血缘亲疏将家人划分为两类,即“亲”和“戚”,其中,“亲言族内,戚言族外”,“亲”指的是父系亲属,而“戚”指的是母系亲属,这就构成了现代的亲戚关系。不过,依据血缘的远近亲疏,人们通常认为五服之外的亲属与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算不上是亲戚,只有五服之内的才算是自己的家里人,即“亲不过五服”,如今很多地方的农村仍然秉持这一观念。

“五服”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词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五服”至少有着三种含义,一是先秦时期统治者理想化的行政区划理念;二是五辈人的意思;三是指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孝服;四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子渊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亲不出五服”中的“五服”主要是第二种与第三种含义。

“亲不过五服”就是说五服之外没有血缘关系,在老一辈人的固有印象中,五服之内都是自己的家里人,五服之外则算不上亲人,在古代的大家族中更是如此,与主家血缘疏远的五服外子弟,即使在家族中生活,地位也是非常低下,只比普通佣人稍微高出一个等级,虽然与主家同姓或者有着淡泊的血缘关系,但也丝毫算不上主家人,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被佣人欺负、嘲笑。

首先,这里说的五辈人是指以自己为中心,上下左右延伸出去五辈人,其实就是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简单来说,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本宗九族)。第一辈(服)是自己与父母子女;第二辈(服)是兄弟姐妹、叔伯子侄、爷孙等……以此类推,到了第五辈(服)的时候,就是自己兄弟姐妹的子女的子女这些血缘疏远的人,他们都被涵盖进了“五服”亲人。古人最后没有办法,只能规定“亲不出五服”或者“五服之内为亲”,并根据这种关系,制定出五种丧服,用以彰显家族中每个人的身份地位,作为亲戚血缘远近亲疏的标志。

我国自古就注重孝道,这就体现在了亲人葬礼,血缘亲疏不同的亲人所穿丧服不同,按照“五服”划分为五等十一类,由重到轻依次为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 sī )麻。斩衰需要服丧三年。

《礼记·丧服四制》记载:“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服斩衰的对象虽然最少,在本宗内只限于子女为父亲、妻子为丈夫、父亲为嫡长子等少数几种情况,但是代表的孝道最重;齐衰作为次于斩衰的丧等,根据亲疏的不同,有用杖(丧杖)与不用杖的区别,丧期也有长短,共四种情况,分别为齐衰三年、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三月;大功是第三等丧服,有大功九月(七月)、大功殇九月(七月)以及繐衰(诸侯之臣为天子服之)这种特殊丧服等三类;小功则分为小功殇五月、小功五月两类;最后就是缌麻三月。

假如自己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在自己死后,第一服中的父母与子女,由于与自己血缘最为亲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家中最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他们所穿丧服自然就是代表孝道最重的斩衰。如果详细划分的话,父亲地位最高,母亲与子女齐平,若是长子成年并且已经结婚的话,地位又会比母亲高出一等;第二服的兄弟姐妹、叔伯子侄、祖父孙子等,是自己最为亲近的亲人,一般家中有什么大事,也会首先与之商量,若是叔伯兄弟感情比较深厚,他们在族中的地位甚至可以与自己齐平,而他们所穿丧服也就是齐衰了;根据之前说的“五服”等级,以此类推,接下来不同血缘亲疏的人,穿的丧服也不一样,分别是大功、小功、缌麻,至于出了五服的人,也就代表血缘淡泊,没有为自己穿丧服的必要了。

虽然当今社会已经逐步摒弃了这种等级严格的丧服,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仍然保留与遵守这一制度,用五服来表示远近亲疏关系也逐渐减少,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今人普遍与父母兄弟之外的亲戚关系疏远,只有在过年时稍微走动一番,别说“出五服”的亲戚了,一些常年在外学习与工作的年轻人连三服之内的亲戚都认不清,三代为亲已经相当不易,“亲不过五服”也就不再被人们提起。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五服关系衍生出来的“五服之内不通婚”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近现代生物学研究发现,五服亲属通婚除去伦理道德问题外,所生子女多会天生许多严重疾病,如畸形与弱智,一些家族遗传病也会也会凸显出来,而古人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以血缘为依据,禁止五服通婚,可谓有先见之明,而这也应该是古人通过实践经验以及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道理,最后将其定为通婚禁忌,当然了,用五服血缘亲疏排列亲戚远近次序是没有科学依据与必要的。


大国历史观


所有的复杂终会随着计划生育的国策趋于简单,所有的简单又会随着开放二孩回升一些量级。但科技的进步催逼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亲情关系复杂下的家长里短再也回不到农耕时代的舔犊情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