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一个人从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到退休会是富翁吗?

张菲红


从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到退休后能否会成为富翁呢?

为了思考这个问题。我特意计算了一下。

首先我们假设每月定投200元

坚持38年到退休,月月坚持定投。

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

那么每月200元,一年就是共投入2400元。第一年投资的2400元根据年化10%收益率业计算,那么38年就是2400X1.1的38次方,这就是第一年定投最终得到的回报。

第二年定投获得的回报是2400X1.1的37次方

第三年定投获得的回报是2400X1.1的36次方

然后把这38年的回报加在一起是多少呢?

我数学不好,我大概估计了下是100万元以上吧!

看似很多的样子。但是我们38年总共也投入了91200元。大概是在38年间财富增长了10倍多吧。

每月定投200元,38年后退休时才得到100万元。而且由于已经38年了,肯定会有物价通胀这时的100万元的购买力已经无法和38年以前相比了。也许只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元货币的购买力。很显然,每月定投200元过少,退休后的资产是无法达到富翁的水平的。

如果我们增加每月的定投资金达到2000元呢?那么我们38年就会投入总资金912000元。退休时就会有1000多万元。这个资产水平就要看似好多了。

总之,一个人从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到退休,要想实现富翁的梦想,至少也要每月定投数千元才行。一句话——每月投的钱是越多越好。道理很简单,只有基数大,滚的雪球才容易很大。


孟可的思想空间


先说答案:如果你从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期间不进行其他操作,到退休也不可能变成富翁,因为你的投资方法不对。

去年偏股型基金投资效果非常好,一个朋友投资了200多万元,收益超过了80万,很多人都非常羡慕,打算在2020年投资基金。

确实,2019年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错,有不少基金实现了100%以上的投资收益率,大部分偏股基金年投资收益率超过了40%以上,即便是定投大盘指数基金,投资收益率也在25%以上。

不少投资者来想投资基金,但是,选择基金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谁也无法确保自己选择的基金是最好的。

甚至有人说,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还不如投资指数基金,在国外,长期看主动管理型基金往往跑不赢大盘。

但是国内的情况却相反,大部分基金能够跑赢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A股的散户太多了,被机构投资者割了韭菜。


随着A股去散户化进程推进,将来主动管理型有可能真的跑不赢大盘指数,那么,投资指数基金将来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定投指数基金其实就是用时间换取空间,通过长期持续投资均衡自己的建仓成本,当大盘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可以获利了。

但是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只负责跟踪指数,不会对自己的仓位进行管理,因此又成为被动管理型基金,如果你投资这种基金,必须自己进行主动管理,否则你的收益就会随着大盘下降而减少。

比如,大盘到3000点的时候,你盈利了20%,大盘到6000点的时候,你盈利了100%,如果这时候你不获利了结,当大盘下跌到4000点的时候,你的盈利有可能就变成0了。

所以投资指数基金,必须要学会止盈,所谓止赢,就是投资前设定盈利目标,达到盈利目标要卖出获利,然后重新进行定投,这样虽然有可能会减少投资收益,但是会规避投资风险。

从22岁开始投资到60岁退休,有38年的投资时间,这期间大盘指数涨涨跌跌,可能要经过好几个波动周期,投资指数基金如果不按周期进行止盈,相当于就投资了一个周期。

如果你认为定投指数基金,只需要坚持定投就可以,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这样,到退休的时候不但不会成为富翁,还有可能变成“负翁”。


互金直通车


长期定投指数基金,是普通人财富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

比如,定投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基金,长期年化收益率可达到5~15%左右。按照这个收益水平,每月投入1000元,从22岁开始定投38年到60岁,则总共投入本金45.6万元,到退休时可以拥有资产约290~9235万元。

我想,如果平日傻傻投,关键时候抓住大牛市的市场顶部阶段进行止盈,如果收益理想的话,依靠长期定投和稳定复利收益,则在38年后可以拥有至少千万资产、甚至过亿也说不定,应该可以实现你千万富翁的梦想。

说到这儿,估计90%+的人会不相信,另外10%的人会嗤之以鼻。实话讲,我也不深信。

因为,身边的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能够做到持续不断定投几十年,平均年化收益率10-15%以上。目之所及,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就是巴菲特老人家,投资几十年,做到了平均年化收益20%左右,而他早已是千亿美元级别的富豪。

OK,我们不妨就来做这个实验。


颜开文


楼主你好,如果一个人从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到退休为止,自己会变成富翁吗?这个问题还要分两方面来看为什么呢?因为指数基金它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回报率。有的人他可能投资这样的指数基金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回报,比方说年化收益率甚至可以达到20%以上甚至更高的水平,但是有的人他不要说得到相关的回报和收益了,实际上它是一个亏损的状态。

所以如果说你投的这个指数基金是一个亏损的状态,那么我们就不要谈什么,变成富翁或者不变成富翁了,自己可能连本金都是难以保证的,因为高风险的产品虽然说是伴随着高回报,但同时自己折损本金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这一点一定要认清。

当然我们在理想化的状态下,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并且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前,那么至少会拥有38年的时间,其实指数基金的增长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年化收益率也能够达到20%,甚至50%以上,如果说是一个理想的状态,那么我相信在38年以后自己可能会拥有上百万的,这样的一个余额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说让自己变成一个小小的富翁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懂社保


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到退休是否会成为富翁?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唯度来看,第一是定投这个投资方法是否正确,第二是在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已知状态下是否会走出让你变成富翁的可能性。

从定投这个方法的角度来看,本身,最大的优势就是“忽略和平滑市场波动”,其次是复利式滚动投资。单就这两个投资的方法来看,定投指数基金投资指数是大概率对的,一个正常的发达或者发展中的经济体,正常的指数化或者年化收益率都会达到10%左右,如果按照年化10%坚持实现22岁到85岁,头尾合计60年,其复利水平会非常惊人,具体毛估应该在1000被左右了。因此,如果剔除中国股市机制问题现状来看,定投指数基金,可以确定成为富翁。

但是,问题在于你的这个问题假设的前提是中国股市而不是一个比如美国股市。对比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简单的对比一下:

2011年中国指数在2100-2200左右,目前在3100左右,也就是说10年累计指数升幅在50%不到,年化收益应该在3-4%的水平;而美国指数从09年的11000点到目前的29000点,十年差不多是190%收益,也就是年化15%左右收益率(两者都没有具体按计算器精算,只是毛估)。

那么,答案就非常简单了,在美国,定投指数可以实现题主所说的成为富翁这个目标,在中国不能实现——基于客观的历史事实。至于为什么美国可以,中国不行?相信不需要太多口舌之争大家自己心里清楚。

我觉得,站在中国目前这个现状,定投,无疑是一个对的方法,只不过定投指数,基于中国国情和现状难以成功,只能说定投行业etf来替代指数基金。比如定投医药或者科技指数中的大数据,或者芯片产业,这些中国正在中长期进入追赶世界产业的趋势的基金,未来,以中国的工程师红利角度去看,大概率出现辉煌几十年的可能性,会比指数减少更多诸如经济结构因素,股市机制和治理因素等不必要的的干扰因素,纯粹是从产业因素去思考问题,反而会比较简单和单纯。



屠龙刀fei0598


并不一定,如果这种方式可以成为富翁,大部分人都会去做,这仅仅是让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到退休的人会得到一笔财富,至于能得到多少财富在于选择的基金业绩,对定投时期的坚持还有中间是否有进行过高抛低吸的过程。

1、基金选择。

基金的规模也很关键,过滤规模较小的基金,了解基金经理情况,如果是频繁的更换基金经理会对基金的业绩产生影响,不利于长期定投基金,了解基金历史业绩是否能追上同类的指数或对标指数的业绩,这些都很关键,对选择基金来说选一只较好的基金对定投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2、定投时期。

每月定投定额的投资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做到,记得早期有位股友也是如此,在前期长期定投基金,结果账户损失比较多,最后放弃定投开始赎回。其实定投指数基金是需要一个较长的等待投资回报的过程,因为A股市场并不是持续向上为主的行情,基本是缓慢上涨和震荡为主,此时定投是需要坚持的。

3、高抛低吸。

无论是上证50还是沪深300的走势都是在2007年牛市之后处在震荡中,这种走势如果长期定投指数基金年收益是超不过10%的,此时如果可以采用高抛低吸的操作方式就存在后期获取到更多的财富,甚至实现财务自由,但若是仅仅持有到退休,最多是得到一笔非常不错的收益。

因此,从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到退休能否成为富翁是受到以上三点因素影响,除非A股迎来一轮大级别牛市才有望实现财务自由,否则以A股涨涨跌跌的走势行情不采取高抛低吸的操作,后期每年最多仅仅是获取到5%的收益。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首先,我们先要清楚投资的指数基金到底是什么。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沪深300指数是从沪深两个证券市场选取300支股票,由沪深证券交易所编制的指标。

如果一个基金追踪沪深300指数,它的投资标的只能在这300支股票范围内选择。由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定期更新,不符合要求的股票会被剔除指数,换入新的股票。而追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实质是投资指数范围内的股票,一般会分散投资多支股票,相对来说风险比较小。

定投可以获取收益,但不能神话定投。定投的本质是多次投入平摊成本,以降低持有成本。而指数基金实际投资的是股票,所以指数也是有波动的,如果没有在指数高点卖出,虽然持有时间长,成本低,收益也不会太高。

长期定投也要有止盈的策略,否则,即使长期定投,若指数从高点回到低点,从22定投到退休,收益都有限,别说成为富翁了。

投资行为,止盈是很重要的。


财经平平


假设60岁退休,投资期限可以达到38年,定投指数基金的确是一个可以让你资产增值的方法,但能不能成为富翁还得看你怎么定投,每个月定投的金额有多少。

定投指数基金不是稳赚的

最近,炒股不如买基金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人都开始投资基金这样门槛低的产品。指数基金作为跟踪指数的纯被动基金,基金经理的能力强弱对指数基金的收益影响不大,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定投指数基金,是定期定额的买入指数基金。如果能够达到年复合收益率10%以上,22岁开始每个月定投200元,60岁的时候大概有100万元,其中本金91200元。

小成本大收益,以时间换空间,是定投指数基金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但是,定投指数基金并不是百分百赚钱的。

市面上指数基金对应的指数太多了,指数基金更加多,如果定投百分之百都能赚钱,那都是片面的。

比如,定投沪深300和中证500这样的宽基指数,赚取的是A股的平均收益,由于这两个指数代表了A股的核心资产,所以定投这两个指数相当于买国运,只要核心资产盈利不断提升,指数基金的收益随之而来。

但定投这样相当于买国运的指数短期之内也不一定赚钱,还有可能亏损。那是因为市场除了价值以外还有价格,指数基金背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价值,市场交易的是价格,两者之间理论上应该一致,但实际上价格和价值总会有偏差,买的价格高了同样赚不了钱。

另外,像石油、证券这样强周期性的指数,傻傻的定投也没法获得收益。投资这类指数基金需要判断买卖的时机才能赚取收益。

退休时的富翁标准不可知

就像刚才计算的,每个月拿出200元定投指数基金,即使能保证年复合收益10%,退休的时候有100万元,100万元到那时算不算富翁也是不可知的,至少以目前的通胀水平100万元还是太少。

为什么会觉得定投可以让人成为富翁呢?是因为复利的诱惑,比如刚才提到的本金9万多变成了百万,翻了10倍,而且每个月的定投金额并不大。

总结

要想通过定投在退休时成为富翁,得先给富翁定个金额,然后倒推每个月定投的数额。同时,也不能傻傻的定投,选择的指数基金好坏很重要,选择何时定投何时卖出也很重要。

另外,既然是长期投资,坚持也很重要,即使中途因为价格高于价值而卖出,也不应该用于他处,而是转换成更低估的指数基金。


墨非鸣


从22岁开始定投基金,到退休能成为富豪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指数基金有什么特点?

1、费率低

指数型基金属于被动型基金,受管理人的影响因素比较,因此指数基金在管理费方面也会比其它类型的基金要低。

2、跟踪对应指标

指数基金主要跟踪对应的指数指标,比如沪深300,上证50指数等,通过购买对应指标的指数型基金,就能知道自己购买的指数基金涨跌的大致方向。

3、风险分散化

指数基金投资比较广泛,单个股的的波动对基金构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指数基金的风险也被分散了。


回到正题上来,如果从22岁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到退休以后能不能成为富豪?

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的。

首先我们来简单的做个例子;

衡量投入的资金量

22岁开始定投基金,假如到60岁退休,也就是投资38年时间。

再假如每个月定投金额为5000元,一年就是6万,38年*6万/228万。

定投第一年按照年化收益12来计算,以沪深300增强指数基金为例,从下面的截图中可以看到,2019年在同类基金中排名607位,年度同类平均收益率为35.78%。

从历史业绩走势来看,该只沪深300增强指数的收益还是很平衡的。假定以平均年化收益8%来进行计算,投资38年(数学不好,数字请自行计算)收益是多少,再加上复利再投资效应滚动,38后年的资产至少得增一倍以上。但是话又说回来,要是你每个月定投在资金是500元,一年就是6千,38年投入本金就是22.8万,差距很远的哦。

想要通过定投基金变成富豪,与本金投入的量有多少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比如我上面讲到的,每个月定投5千或500差别很大的,其实就是收益,投入的资金多了,收益高了那么利复利再投资,以当前的物价上升水平,在30年后想要挤进富豪行列,身家没有一千万以上,估计都和富豪两字搭不上边。


谜桔


我觉得能学会月月攒钱,就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好品质。至于每个月200存到退休是不是富翁,人生本就风云变化,这个要学会活在当下。80年代的万元户比的上现在的近百万,也不过几十年而已,所以,年轻的资本除了养成攒钱的习惯,还有学会拼搏。即使失败,你还有时间站起来,题主。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