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何为惊蛰?今天给孩子讲讲有关惊蛰的4件事,非常有意义


何为惊蛰?今天给孩子讲讲有关惊蛰的4件事,非常有意义


今天是3月5日,庚子鼠年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前两个节气为立春和雨水)

关于二十四节气,可能现在很多人都淡忘了,但节气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里面还包含着许多古人的智慧和对大自然的思考。今天和孩子聊聊惊蛰,很有必要!

下面这4件事,帮助你由浅入深了解惊蛰的点滴过往。

何为惊蛰?今天给孩子讲讲有关惊蛰的4件事,非常有意义


第一件事:何为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很有意思,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

蛰,上面一个执下面一个虫,可以问问孩子,看到这个字会联想到什么?没错,就是小虫子。

蛰这个字原指冬天动物进入休眠状态,不吃不喝。

民间有“春雷惊百虫”的说法,指的是惊蛰前后,春天雷雨增多,会惊动土地下面冬眠的小虫子以及其他动物,所以称之为惊蛰。

那么,惊蛰等其他节气是如何确立的呢?这是古人通过观察天象、水文、气候等综合因素得出来的规律,以北斗七星的斗柄的指向为准,细讲起来太复杂啦,可以跟孩子说,以后等你长大了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去天文馆看看。

惊蛰时节还有2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何为惊蛰?今天给孩子讲讲有关惊蛰的4件事,非常有意义


1、桃花将在一个月之内进入盛花期,有些能一直维持到下个月还不败,是赏花的好季节,不过现在由于疫情影响,我们不能出门去赏花啦,还是在家里画个桃花玩吧~

2、黄鹂鸟、杜鹃鸟等候鸟返回北方(在南方则是留鸟),所以早起时可以听见一些清脆的鸟叫声,家里有小朋友的,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下窗外的小鸟,体会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

第二件事:告诉孩子“祸从口出”

在古代,惊蛰这一天有“祭白虎”的习俗。民间传说,认为白虎象征着口舌是非之祸,有一只大白老虎每年惊蛰都会出来吞噬人,即使没有吃到人也会搅和的人们鸡犬不宁,让大家日子很不好过。

为了让大白老虎不再出来骚扰人们的生活,大家想了个法子,用纸画的大白老虎来祭祀,将生肉末抹在纸老虎的嘴上,表示纸老虎吃饱了,因此这一年也会过得顺顺利利,没有口舌是非。

现在我们不需要祭祀了,但可以借这个机会告诉孩子,逞口舌之快、搬弄别人是非,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大家不喜欢这样的人,就像躲避白虎一样。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对别人宽和友善的人,不要随意嘲笑别人哦!

第三件事:炒豆子,吃“虫虫”

惊蛰,是农耕活动的开始,因此也有关于农耕的一些习俗:这一天,很多人家会把浸泡好的黄豆放在锅里炒熟,全家人围着一起吃,把豆子当成侵害粮食的坏虫虫。

古代人讨厌害虫破坏庄家,我们现代人则可以把这个活动当成让孩子多吃菜的亲子活动:

可以把黄豆换成孩子爱吃的豌豆、甜豆等,炒出一大盘,大家一起吃,看谁吃的香,同时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农耕时代的有趣习俗。

第四件事:吃梨子,勤添衣

家里有小朋友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了,惊蛰之后的日子里,要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这段时间,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而且南方地区降雨增多,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生病。

推荐给孩子吃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一年精神”的说法,这是因为春天干燥,容易上火,体表又易着凉,吃一些梨可以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增强免疫力,令五脏平和、生津益气。

尤其孩子不爱喝水的话,家长可以煮一些梨水,告诉孩子这个对身体好,梨子本身甜甜的,孩子肯定乐意接受。

遇到阴雨天气,及得给孩子调节身上的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