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事业单位参公人员可以拿技术职称吗?

岷江西岸


在事业单位中,参公事业单位和其他普通事业单位是两条平行线,字面上尽管都有事业字样,却完全不交叉,没有可比性。换而言之,参公事业单位虽然使用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执行公务员工资和晋升待遇。参公人员除了一纸编制与公务员有区别外,其他的与公务员无异。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按行政级别晋升,提高工资待遇。参公人员参照执行,也走行政级别路线,并按相应标准定级定资,专业技术职称在参公事业单位并不适用。

在事业单位,管理岗职数有限,晋升比较难,很难提高工资待遇。特别是在县一级,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人一辈子只能停留在管理9级的水平上,生活非常窘迫。很多事业编制人因此选择走专技路线,评个中级职称,至少可以拿到正科的工资待遇。如果评上副高正高,相当于副处正处的待遇,既便是公务员,很多人都无法企及。因此如果参公人员可以执行职称工资,对于基层人员来说肯定是利好。但到目前,小公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参公单位可以拿职称工资的。

不过总的来说,参公人员按公务员标准晋升待遇,已经比一般事业单位要好很多,有没有职称待遇已经无所谓。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为例,事业单位中级职称一年到手收入大概就是八万,同样水平线的参公正科人员,工资+车䃼+年终绩效等各项收入,年入到手九万多,比中级事业人员还高,如果评职称,反而收入降了,有什么好的……


80后小公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参公人员,可以评定技术职称,享受职称工资吗?

很显然,对于科级及以下人员来讲,评了中级职称以后,职称工资要高于职务工资。可能有的财政状况良好的地区,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加上各种补贴,比如公车补贴、电话补贴等,以及年终奖,工资要高于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但大多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县区基层,职称人员工资还是要比职务工作高的,尤其是副高、高级职称,月工资高两三千都不是不可能的。高级职称月工资可以拿到1万元左右,但县级干部工资都没有这么高。

而且相对职务,中级职称,甚至是副高、高级,晋升的机会都要远远大于职务。工作十几年,评个中级职称还是很普遍的事,但县区部门一把手才是正科级,工作十几年晋升科级,只是少部分人。一辈子科员,或者是管理九级,都是大有人在。抛开机率和比例,职称晋升也是多了一条路,不用挤在有限的职务晋升这条路,更给自己多了许多机会。

但是事实上,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是不能评定职称的。只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才可以评定职称,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中,也可以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可以执行职称工资,俗称“双肩挑”人员。目前已知的,只有深圳等试点“聘任制公务员”的地方,聘任的合同制管理的公务员,才可以评定职称,执行职称工资。其他的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还没有听说能执行职称工资的。

通常来说,登记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应该是几乎所有人都想要的机会。但实际上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尤其是已经评定了中级以上职称的,参公或者登记公务员后,工资收入就会降低,反而不想登记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各地的党校,批准参公的时候,就只有办公室行政人员和初级以下职称的人员,才愿意参公。还有就是领导干部因为职位所限,必须参公。其他职称人员,都会选择放弃参公,甚至因为此事,被组织部门和公务员管理部门做为问题,专项整治过。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因划转了行政职能,而取消了参公资格的事业单位,原来因登记参公,中断了技术职称评定的人员,根据辽宁省的试点方式,是可以重新评定职称的。参公的时间,也可以视同职称时间,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认定为更高一级职称,以补偿因参公登记耽搁的职称评定。


职言管语


参公事业编说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可实际是根本不参照公务员管理,一直都是科员工资,没有职级并行也没车补,但要求都是按公务员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