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哪些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好书?求推荐?

風遇見了雞


余华的《活着》。

我读了两遍,两遍都是一口气读完。

它写是一个大时代,从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主人公福贵从一个地主富少爷变成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头,他目送着一个个亲人的死去,父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孙子,他的一生太苦了,书里描写的尽是各个年代的烙印,究竟怎样才是活着?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人总在时代浪潮下,被推着走,身不由己,随波逐流,而自己的追求又是什么?书里看到了很多残忍,也看到了很多温暖,可最后尘埃落定又剩下什么?

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即使艰难险阻,即使万念俱灰,即使孑然一身,总该活着才能找到答案,总得有人看到最后的夕阳。

有空我会再读一遍。


说废话的EG


贾平凹的《废都》,贾老的文笔那是没得讲,尤其喜爱,故事更是精彩,这本书不只是说,西安,一个被废弃的首都,也是一个颓废的都市,主人公庄之蝶作为一个作家也倒符合这种颓废的气质。书中有大量描写男女之欢的段落,重要的是写的还很有格调很有趣味,比如,庄之蝶有一只信鸽,和情妇就用飞鸽传书来表达爱意,有一天信鸽又来了,庄之蝶拿下来打开纸条一看就会心的笑了,原来是纸上只有一个红红的口红印和一根弯弯曲曲的毛。我天,这也太会撩了吧,太会写了吧,我都有点怀疑贾老干过这事。哈哈哈。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这本书被禁了十年。当然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太多太多了,看过六七年了,总是难以忘怀。

还有《追风筝的人》,只要看三页,保准你就放不下,就想一直看一直看,故事各种出乎意料的精彩。同时了解一下千里之外的异邦阿富汗的少年是过着怎样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童年。

如果喜欢读中短篇小说的话可以看《阿城的书》,最有名的是三王,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篇关于洁癖的短篇,描写的甚是到位,引人发笑。


我叫贵贵


看得停不下来,就是指单纯的阅读快感要强。

每个人获取阅读快感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欢小说情节引人入胜,有人喜欢道理发人深省,有人喜欢看完即用般的醍醐灌顶等等。且随着年月成长,自己的阅读快感偏好会发生改变。我就仅仅按照我自己的体验举例来说一下吧。

初中开始喜欢看武侠小说,一开始看金庸的,觉得很过瘾,有一段时期只看金庸的。后来偶尔手抖买了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阅读快感爆发了一次。那种手不释卷又害怕看下去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真的是害怕看完了以后就没有这么精彩的武侠小说了)。原因是因为看了古龙后会觉得金庸的武侠叙事偏“重”了一些。后来看了古龙的其他作品,阅读快感也逐步减轻了,因为适应了吧。

高中的霍金健在的时候的《时间简史》给我带来了另一种阅读快感,这种快感叫毁三观。所谓不破不立的快感我也没有想到来自于一本社科读物。

大学时期我最多阅读快感的来源是各种佛经的讲解讲记。印象比较深刻的佼佼者是《佛说阿弥陀经蕅益大师要解》。快感来自于精妙的思辨。原来人的思维可以这般没有障碍。

毕业以后看的书很多是基于当下适用的范畴,当发现书中的某个段落可以照应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或者疑惑的时候就会有阅读快感。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乌合之众》,里面让我悟到了一些实际生活中领导力的现象发生方式和控制办法。

近些年阅读快感最多的一次是读《艺术之谜新解》的时候。其实这是一本内容略显晦涩的文艺理论书籍。但是机缘巧合我是在认识作者中国文艺理论泰斗林兴宅老先生之后读的。书中的很多观点由于有原作者茶叙解读变得格外生动。这本书让我体悟到了思维逻辑的严谨和想象力并重且深刻的样子。林老已经退休二十年,依然精神矍铄,有大量的时间给我讲述他学术上的真知灼见。但这种阅读快感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全看缘分。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觉得原著阅读能真正全面提升一个人,那些喜欢直接从资讯中找答案的方式,始终得到的是鸡汤的概率更大。资讯的速度无法取代,原著阅读和资讯阅读不可偏废。

对了,慢慢的,我发现,精彩充实的人生就是一本书。只有精彩的人才能写出绝伦的书。

我是妙彤,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陈妙彤Adam


你如果要找网文,我可以推荐一本。

这本书的好处是25万字了还一直在让主人公出丑,语言幽默,笑话不断,一百四十多章里许多小故事,一个被误导的无知狭隘的灵魂,各种搞笑。

对时代、灵魂的剖析够深够新,网文里的纯文学,纯文学里的网文。

主人公张定坚初小没毕业,但社会经验丰富,没有文化和道德的羁绊,在第一卷60章里已经自认为斗垮了所有朋友、同事和社会上的人。

例如他读初小六册时科科不及格却搞得老师下不了台;例如他少年时偷粮食却和派出所所长争辩“谁是日本”;例如他抛弃初恋却还要掌控那美女,写白字连篇的信去教导别人“生活的火车不能这样开”;例如他促成一个个情敌、朋友、同事、亲戚的死亡,有着夺命“白无常”的绰号并引以为豪;例如他爱财贪色斤斤计较却满口高尚满口大道理……别看他这么厉害,人家更厉害的是表面上窝囊搞笑,内心狠毒,扮猪吃虎。

他的口头禅是“你不懂你不懂”,“这是哲学你不懂”,“这是文学你不懂”,“这是音乐你不懂”,他甚至对一个高科技公司的科技管理部长说:“仿瓷涂料是高科技,你不懂!”他以为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人生爱情,全世界只有他懂,因此闹出许多低级笑话。

第二卷的故事类似《都挺好》。

张定坚比苏大强还作!

他勇斗、智斗3个女儿、4个女婿以及老婆。

他经常外出吃喝玩乐却能以高大上的理由让老婆审核通过。

他骑车旅游不管坡陡飞速冲下,倒了受伤了不给家人打电话。

他让3个女儿4个女婿吃哑巴亏却又束手无策,他还永远站在道德制高点。

他要找回初恋,他要寻求爱情朦胧诗,让人生美满,半点不吃亏。

他矮胖的老婆(外号“有文化”)经常朗诵原创打油诗讽刺他,有一次这样朗诵:

“张定张定坚坚,

文化等于圈圈。

口头说的爱情,

心里想的坏事情。”

一边朗诵,一边还要“一,啊二一”地踏步“下洋操”。

第二卷已更至第八十七章。

第三卷将写张定坚和他1个外孙子、4个外孙女的斗争。

全书还有一条主线是张定坚这著名学渣和一个著名学霸的斗争。

这里面有深刻的社会和学校、无知与有知、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及其解读。

最后揭秘张定坚何以如此,揭秘他的身世,揭秘他人性的弱点与人性黑暗的根源——他生父的死。

力求写得像周星驰的电影,以喜剧表演悲剧。

蒙阅文集团旗下红袖添香第5编辑组看得起,3天写了5000多字就邀请签约,10天后又催。

身体原因,暂不敢签,但每天更新一两千字。

这本书名为:

《学渣快乐》。

附第一卷第一章:

  1

  “张定坚!”

  绿溪二小张定坚同学今天来上学,踏进校门就被班主任陈金碧老师喝住。

  张定坚长得中等偏上个子,微胖,皮肤白皙,一副满不在乎的、别人都欠了他的神气。

  外地口音的陈金碧老师40左右年纪,戴着金边眼镜,在张定坚同学看来很有文化很是漂亮,张定坚只服这样的老师。

  “陈老师,什么事?”

  张定坚是很能见风使舵的,见老师神色严峻,连忙满脸堆笑,虚心问道。

  “什么事?生姜和豆豉!”

  和陈老师一道上街的几个女老师都“噗嗤”笑出声来。

  陈老师继续说道:“你科科不及格知道不知道?”

  张定坚心想,快放假了这几天还挨一顿,真倒霉,他从来自认为有舌战群儒之才,虽然陈老师是老师,他也不服这个输。他面带愠色,朗声说道:“陈老师,我语文有进步。”

  语文是陈老师教,当然张定坚不敢作怪,还比较勤奋,所以勉强考了个差1分及格。

  “你下期再这样,自己考虑降班!”陈老师不接他的茬,严重警告道。

  张定坚脑袋“嗡”的一声,自己平生热爱名誉,眼看要栽在学习上面。

  2

  有本班同学闻讯,早已赶了过来,听了个明明白白。

  张定坚为了挽回面子,故作轻松,满不在乎,右手上扬,口里嚷道:“老师教我‘学而’,我教老师爬桌儿;老师教我‘人之初’,我教老师骑老母猪!”

  同学们照例被他的憨态可掬逗笑了。

  进了教室,他想,与其栽在不及格上,让他们来降我的班,丢人现眼,不如我调他一个皮,自己把自己开除!

  别看他小小年纪,晚上在茶馆听评书听久了,也懂个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3

  刚好这节课是袁老师上课。

  袁老师上课,学生不大听话。

  原因之一,是学生们听说她犯了什么错误。

  原因之二,是她名为袁崇仁,张定坚率先给人家取名“原始人”。

  原因之三,袁老师现在怀孕,肚子挺着,她人又比较矮胖。

  袁老师今天准备给大家讲评期末考试,她教的算术。

  张定坚对算术最不感冒。

  等袁老师走进教室,值日生尚未喊“起立”,“敬礼”,张定坚同学便挺着个肚子,双手端着,状若孕妇,高声喊道:“反对!”袁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一致投向他,他感到洋洋得意。接着,他吸了吸鼻子——他虽然相貌英俊,却有个败着——老是流着一点鼻涕,高声说道:“有派有问题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的道理吗?”同学们觉得袁老师上课上得好,对她有问题这一层不如张定坚考虑得多,所以没有什么反应,有的同学还为张定坚如此不尊重老师感到吃惊。张定坚见没有效果,又补充喊道:“学校派孕妇给我们上课,怎么搞的?太瞧不起我们一班!”对他这怪异的思维,很多同学不敢苟同,有的同学则大声笑起来。同学们觉得他思维太离谱太搞笑。

  袁老师此时已扶着讲台,呜呜哭泣起来!

  4

  张定坚同学理所当然被停课,接着被开除。





大悔忆智冰


记得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因同是爱书之人,所以我们惺惺相惜。我们在书的平原上结伴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她给我推荐了龙应台的《目送》,一收到这本书,立马就爱上了它,又以最快的速度购得《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我爱上了龙老师,她书写下感人至深的生死笔记,七十四篇散文,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悠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看完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又爱上了她的《天长地久》。一本丈量爱与生命的丰厚与辽阔的书。19封私语家书,写出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学校不教的生命课,却在她的文字里一点点 的剖析出来。

我今在这里推荐一下龙应台的《目送》和《天长地久》。同一组生命密码,两代人灯下共读。如果你和我一样爱好散文,相信你也会爱上这两本书。


农夫随笔


有哪些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好书?

这个问题的答案实在很广泛,好书是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读者的年龄,阅历,品味,喜好。

上小学一年级时,一本小人书都能让我“一看就停不下来”,再大点,看演义性质的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也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再大点看武侠小说,武侠过后又喜欢上了写实性小说,《平凡的世界》,《活着》。

总之,不同的人生阶段,你总会发现不同的好书。

尚若你年过五十,到了知天命之年,你会发现你的读书喜好又变了,开始对那些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类书产生兴趣,比如易经。

如果单是强调“一看就停不下来”这个特征,我觉得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本书籍能比得过《易经》,比《易经》更具说服力。

北宋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翻开《易经》就一发不可收的情景: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意思就是,坐在窗户那里闲翻周易,一看就停不下来了,一个春天都过去了还没停下来。

易经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孔子用四个字评价它,洁静精微,‘洁静’的意思是说读《易经》让人内心清洁无杂念,心绪宁静,而‘精微’的意思是说读易经让人头脑非常冷静,富有逻辑。

易经以简单的阴阳两个符号,将宇宙内的万事万物归纳为八种基本属性,命之为八卦,然后八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又衍生出八八六十四卦,这简单的六十四卦,却能概括万事万物的任一发展阶段,实在不愧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根本,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

所以南怀瑾先生奉劝人们晚上不要读易经,晚上一读易经就不要想睡觉的事了,越看越想看,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起来没完没了,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暗黑之眼


《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毛主席语录单行本儿。论无产阶级专政。《资本论》。《反对本本主义》。等等等等。毛泽东时代的革命歌曲有毛主席的书最爱读。千遍万遍下功夫。那个时候老百姓也学。得提高觉悟。总结斗争经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那个时代运动多。三反。五反。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斗批改。等等。不认真看书,学习提高觉悟是跟不上形势。落在别人后头。所以这些书是爱不择手。


獵豹5


一直在追起点中文网的三部小说。

第一部是抗击疫情长篇小说《宁西河畔大地情》,围绕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写的小说。真实感人。

第二部是都市言情小说《你是我的霄壤之殊》,霸道总裁爱上女星的故事。(完本)

第三部是揭露人性的现实题材乡土小说《乌孙山下》(完本),凝重乡土文,让人反思人性。


伊语天马


根据个人的喜好如果一个人喜好古典文学,那么他多数以古典文学相关的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喜欢的书籍来攻读,譬如,《四书五经》从喜好到深入的研究这是一个大的跨步,由刚刚开始的一般性爱好到成为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专业人员这是一个质的改变,也是一个质的飞跃。

特别是在文史哲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取得一定专业成果的研究者们是感到十分荣幸的。因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例如《大学》中,:“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做事前先明白一个道理你在做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做?研究事物的物理性,然后再教你做人的道理,摆正自己的位置,先管理好自己的家人,家人要做到礼貌待人,亲人间和睦相处,尊老爱幼,为人处事和善为止。这些道理都明白了,再去治国家变得游刃有余!


君子之德如风


遥远的救世主是对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

这本书我从头看到尾,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作者,豆豆。看了我思考了很多,是一本让人思考的书。书的内容,具有很好的哲学思维,包含儒释道文化。

书中讲到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阐述了很多思想,关于人生,思维方式,等很多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被拍成了电视剧天道,有王志文主演。书和电视剧都看了,很有意思。让我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

也许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需要一本书来静静心,思考一下这个社会,制度,人才和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去看看,需要你去发现他更美丽的世界吧。保证会让你爱不释手,永生难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