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祸国丑角”辫帅张勋到底有啥过人之处

很多人认识张勋自然是从1917年7月1日的“丁巳复辟”开始的,他趁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争将中央政局下成一盘死棋之时,身为众省督军盟主的他跳出来拥戴溥仪,率领5千人辫子军堂而皇之闯入北京,上演了一出仅仅持续了12天的复辟闹剧,由此名扬天下。草民出身的张勋难道只是莽夫一个,肯定不是,否则不可能在中国历史上抹下这一遗臭万年的一笔,要出丑留名也是要有本事的。我们来看看张勋的过人之处。

“祸国丑角”辫帅张勋到底有啥过人之处

张勋

张勋,1854年生于江西奉新,出身低贱,父亲早亡,当兵前他只能靠田间捉鱼捕虾、当雇工、后当童仆为生,直到26岁才在南昌衙门内当上了旗牌兵(侍卫兵)。幸好赶上的清末的乱局,尤其在军旅中要靠本事吃饭才能迅速飞黄腾达。

“祸国丑角”辫帅张勋到底有啥过人之处

辫子军


张勋的第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作战勇猛。1884年中法开战,张勋随苏元春部到中越边界打仗,身先士卒,数战争有功,由百总晋升到游击,相当于师长。甲午战争打响后,张勋转投袁世凯,被委以头等先锋官一职,他在北洋系的元老地位由此奠定。庚子事变前,张勋在袁世凯新建陆军中已经官至总兵。1902年官至提督。1913年革命党人开始了二次革命,张勋作为袁世凯的前线大员,被封为陆军上将、江北巡阅使,5日内急行军千余里,克清江、扬州、镇江,数次上最前线督导战事,九死一生。

“祸国丑角”辫帅张勋到底有啥过人之处

慈禧归西


作为军人,打仗勇猛是升官的必备条件,再者,乱局中张勋对清廷“忠心耿耿”让其,升迁之路如虎添翼。当《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从西安回鸾时,张勋领兵到磁州护驾,一路跟随,马也不骑,还亲自站岗放哨。有一天倾盆大雨,张勋被浇得成了落汤鸡,本身就有的痔疮扯裂衣袍沾满血迹,仍坚持随行护卫,这一幕被慈禧看到,急问“此人是谁?”当太监告知原由后,慈禧大为感动,立即停轿,慰问嘉奖张勋。回京后,张勋立即被慈禧安排驻守紫禁城的端门。张勋受宠若惊,从此决心誓死捍卫清廷。

“祸国丑角”辫帅张勋到底有啥过人之处

复辟时期的张勋


1908年11月15日,当慈禧归西的消息传到张勋那里时,他直接悲伤地晕倒在地,后去紫禁城守灵,哭号不止,数次晕厥。1911年辛亥革命汹涌而来时,张勋坐镇南京死战革命军,后其第九镇叛变,张勋火速前往雨花台前线,击杀叛军,杀得革命军退守镇江,最后弹尽粮绝不得不退往徐州。仗虽败了,但清廷授予张勋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世袭二等轻车都尉等一系列官职。后袁世凯逼宫成功,张勋死心塌地归顺的理由是”袁公不负朝廷,勋安敢负袁公“,潜台词便是,你袁世凯不厚待清室,我也可能对不住你。看来,人家张勋对大清真是有感情的,这种透彻心骨的大爱是演员演不出来的,一生都珍爱的辫子被他寄寓了对清廷无尽的忠爱。1912年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让张勋减掉辫子,被张勋直接怼了回去”可死不可从“。由于他对清朝的死忠,无势力无背景的他由一名小军官一直被大清提拔成提督,张勋死后,被溥仪赐谥”忠武“。也正是这种骨子里的死忠造就了1917年的复辟闹剧。

“祸国丑角”辫帅张勋到底有啥过人之处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1917年仅仅是长江巡阅使的张勋能成为段祺瑞和黎元洪争相拉拢的人物?除了张勋的北洋元老身份外,一方面因为他是那个时代军政要员中很少直接表达如此明白政治理念、文化理念的,他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人们可以不同意,甚至坚决反对,但毕竟他直截了当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意思,有坦诚的一面;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袁世凯之后再也没有绝对的维权人物,甚且在中央政府层面,诸强相争不相上下,京外最具实力的张勋在这样一个特殊情景下脱颖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