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为求子嗣,官人狂娶小妾,夫人心中不满,巧句讥讽

讲几个明朝人对联的故事。

边贡是明孝宗时代的进士,山东历城人,姿容漂亮,放纵酒色,极有个性,和李东阳齐名。《尧山堂外纪》中载,边贡经常醉酒,醉酒之后让两个侍妾搀扶着,且行且唱,常常引来无数人观看。

边贡曾经和御史毛汝砺一起喝酒,当时边贡的职位是副使。席间,边贡命令一位承差给毛御史斟酒,结果斟得太满,酒都溢了出来。

毛御史随口说了一句:“承差差矣乎?”

边贡马上在一旁接道:“副使使之也。”

两个人的话完全出自无心,如果并放到一起,仔细品味,其实算是一副很恰切的妙对。


为求子嗣,官人狂娶小妾,夫人心中不满,巧句讥讽

边贡的第二位妻子姓胡,通晓文墨。当初边贡一直没有儿子,于是收纳小妾,多多益善,引得胡氏很不高兴,二人常常因此争吵。后来有一位小妾为边贡生下两个儿子,边贡的心愿已经达到,但继续托请兄弟为自己物色美貌的小妾。

有一天,几位兄弟朋友携酒前来,与边贡畅饮。席间行酒令,边贡想到自己与胡氏的矛盾,说了一个上句:“讨小老嫂恼。”

边贡的话里包含着自己的苦恼与报怨,但这是他家庭的私事,大家不好应答,只能举杯喝酒。一直躲在里面的胡氏听到边贡把家里的私事说给外人听,心中老大的不高兴,而且最可恶的是边贡把自己称为“老嫂”。

胡氏不方便走出来当面驳斥他,就在一张纸上写道:“相娘狂郎忙。”让人传递出来,并且质问那些朋友:“你们怎么不以此应对?”

胡氏的应对很妙,从字面上看,“讨小”与“相娘”,“老嫂”与“狂郎”,“恼”与“忙”分别对应。而且整体上看,上句责怪妻子忌妒,下句回应夫君张狂好色,一点都不示弱,也不吃亏。


为求子嗣,官人狂娶小妾,夫人心中不满,巧句讥讽

喜欢对联的明代文人很注意学习前代,有时候干脆摘取古人的诗句配成一副对联。

《万历野获编》记载,大学士殷士儋退休以后,归乡居住,张居正取宋人的诗句做成一副对联,赠给殷士儋。上联是:山中宰相无官府。下联是:天上神仙有子孙。

像这样集合古人现成诗句成为对联,比自撰一联难度更大。偏偏就有那么一些句子,原本毫不相干,拿来配成一对,完美无瑕,堪称天然之配。比如某位大太监,赋闲在家,堂中一副对联,全用南宋宰相乔行简的词句,非常恰当地抒写太监的人生感悟:

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

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

明代诗人和鉴赏家王穉登以书法名世,他的家中挂着一副对联,直接引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结果被人讥笑太过狂妄,自我感觉良好:“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相比而言,陈眉公在自己的厅堂中书写陆游的一句诗,以为对联,给人留下的观感就好了许多:“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


为求子嗣,官人狂娶小妾,夫人心中不满,巧句讥讽

《万历野获编》记载,当年王穉登进京考试,写作的诗中有两句:“色借相公袍上紫,香分天子殿中烟。”

如果把这两句单独拿出来,就是一副好对联。不过,有一位姓周的同乡一直不喜欢王穉登,把这句诗中的两个字稍加更改,成为:“色借相公脬上紫,香分天子屁中烟。”

文字上固然巧妙,讥刺的力度也不少,但总是太过刻薄,王穉登心中大恨,一对仇人因此诞生。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