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经历最波折的皇帝:幼年为帝,少年为臣,青年为僧,老年入狱

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国之君,也有亡国之君。许多皇帝之间的经历也有众多相似,比如,开国之君通常出身草莽,身经百战建立了一个王朝。亡国之君,往往无力回天,最终有的成为历史的罪人。

但今天这位皇帝,经历实在有些特殊。幼年成为了皇帝,之后被俘虏,成为了臣子,青年又成为了和尚,老年被关进了大牢。

这位皇帝就是宋恭帝赵显。

年幼被拥立为皇帝

公元1274年,南宋皇帝宋度宗因为沉溺酒色而死。

此时,正是元朝军队大举进攻之时,这个时候不管谁都皇帝,都是把他放在火上烤。


经历最波折的皇帝:幼年为帝,少年为臣,青年为僧,老年入狱

历史上的赵显

历史选择了4岁的赵显,赵显在谢太后和宰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上皇位,世称宋恭帝。皇帝的位置,哪怕是太平盛世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太过沉重。

原因很简单,4岁正是童年的好时光,应该有大把的时间来玩。而一个小孩儿,却要被人摆布,参与无聊甚至他听不懂的政事。正因为年幼,尽管赵显是皇帝,但还得由他的母亲和祖母垂帘听政,实际上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的手中。

此时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公元1275年,元朝的大军已经完全夺得中国北方,贾似道率领的三万大军又在芜湖中被元军打败。不久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谢太后不得不杀死贾似道。

即使这样,似乎无法改变南宋的败局。但是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宋朝走向寿终正寝的局面。

公元1276年元军主帅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因为南宋王朝曾经不止一次地扣留或截杀过元王朝的和平使者,因而元方主帅伯颜对南宋恨之入骨,见南宋恭帝赵显的求和文书,伯颜冷酷地对宋使说:“汝国戮我行人,故我兴师。钱氏纳土,李氏出降,皆汝国之法。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天下于小儿,天道如此,何必多言!”

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谢道清太后抱着5岁的小皇帝南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南宋亡以后,南宋恭帝赵显与母亲全太后一起被元军押离临安,到达元大都。

亡国之君

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通常都很惨。不是被杀,就是自杀,很少能寿终正寝的。赵显也不例外。

一开始,元朝统治都为了笼络人心。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授意下,南宋恭帝赵显被降封为瀛国公,后又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皆系虚衔)。


经历最波折的皇帝:幼年为帝,少年为臣,青年为僧,老年入狱

忽必烈

在外界看来,忽必烈对赵显确实很仁慈,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安排了官职,这比太多的亡国之君要好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被押北上途中,与南宋恭帝赵显朝夕相处的安康朱夫人、安定陈才人及两个宫女不堪忍受元兵的凌辱,自缢而死。死前,留有“不免辱国,幸免辱身”的遗书,这件事对南宋恭帝赵显的刺激较大。

本以为,赵显可以这样安稳度过一生。但公元1288年12月的一天,上早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忽然传下旨意:令瀛国公赵显自尽。

这令赵显感觉十分害怕,毕竟他一向谨小慎微,从未敢有任何不满情绪。

事实上,忽必烈的理由也很牵强:头天晚上,元世祖忽必烈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元世祖忽必烈梦见有一条小金龙,张牙舞爪缠住了忽必烈的金銮宝殿的支柱,而且越缠越紧,看看要将玉柱弄断。梦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做梦的人却留了心。

第二天,时已为元臣,受封为瀛国公的赵显随文武群臣早朝,恰好站在元世祖忽必烈梦中所见盘龙的龙柱下。“前朝天子”、“金龙”、“盘龙柱”这几样东西这般巧合,使一向相信因果报应的元世祖忽必烈感到十分忌讳。《周易》中“潜龙匆用”一语又浮现心头,是以有了前文所述的一幕。

为活命选择出家

为了求生,赵显“乞从释,号合尊大师,往西天受佛法”。

公元1288年12月,在元世祖忽必烈派人“保护”下,赵显离开元大都,前往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吐蕃,习学佛法。

南宋恭帝赵显长途跋涉以后,来到目的地萨迦大寺。出家后南宋恭帝赵显更名为合尊法师,又号木波讲师,开始了漫长的僧侣生活。

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西藏一代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经历最波折的皇帝:幼年为帝,少年为臣,青年为僧,老年入狱

影视剧中的赵显

后人有诗叹曰:“斟破红尘景不长,黄袍已改旧时装。可怜昔时天之子,独卧青灯古佛旁。”

到至治三年(1323)四月,他平静地死了,享年54岁。算下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魂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后来赵显因为一首写梅花的诗,皇帝发现,认为他有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这触犯了当时的文字狱。提到文字狱都会想到最厉害的是清代,其实在元朝也有着文字狱的典型案件,赵显就是其中一个,他因此诗锒铛入狱,最后惨遭赐死,从而结束了他这个“传奇”的一生,享年5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