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无所事事却身心巨累,蛰居正侵蚀我们的年轻人,比宅更可怕?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本就是苦楚!可不是吗?

裸辞后的半年里,每天呆在自己的小屋里,饿了就点外卖,一天基本只吃一顿饭;每天和床床作伴;沉迷于游戏、网剧、动漫和含糖饮料;昼夜颠倒,没有时间概念,困了就睡,睡到自然醒,有时候早上一睁眼就是下午五点。


无所事事却身心巨累,蛰居正侵蚀我们的年轻人,比宅更可怕?


感觉自己活得像隐士,没有欲望,也憧憬过去终南山隐居,可惜没钱作罢了。不想和任何人沟通,不想谈对象,不求富贵。

刚刚二十多岁的我看透了红尘,什么财富美女,什么奋斗人生,什么结婚生子,最后不都是黄土一抔,感觉一生不是为自己而活。

好朋友觉得我的生活不可理解,劝我赶紧找工作,可在我眼里,他拼死拼活的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又能改变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努力工作背上车贷、房贷,然后贫贱夫妻百事哀?直到他被裁员,找不到新工作,他也开始了颓废,验证了一波真香定律。

蛰居比宅更可怕!

本来我以为我是宅,但后来我发现我不是宅,是蛰居,比宅还要可怕。

蛰居这个词也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日本卫生部这这样给蛰居定义:超过半年不接触社会、不上学、不上班、不与外人交往、生活自我封闭的人。看来我刚到及格线,还有救!


无所事事却身心巨累,蛰居正侵蚀我们的年轻人,比宅更可怕?


今年年中日本政府发布了2019年度《儿童与青年白皮书》,称40~64岁的蛰居族在日本有61.3万人,没工作、不上学的“啃老族”有71万人。“对自己感到满意”的日本人仅为45.1%,远低于美国的87%,对“回答自己长处”比例为62.3%,同样远低于德国和美国的90%。

这份报告比日本在2015年的调查中,蛰居族数量整整多了一倍,36%的人已经蛰居超过十年。

甚至还有日本专家说,日本可能有200万蛰居族,超过日本官方的115万,放弃面对面社交的日本人总数要超过1000万。

日本的蛰居族可能跟日本僵化的社会结构有关系,无法处理日本等级森严的社会成员在压力下选择逃避所有社交,他们不是否认社会制度,而是认为参与真实社交的好吃并不足与弥补个人所受的压力。


无所事事却身心巨累,蛰居正侵蚀我们的年轻人,比宅更可怕?


他们大多来自中产家庭,父母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兼职来谋生,享受一定程度的经济安逸,没有重返现实世界的理由。

根据一项国际调查,日本18岁的年轻人对自身和国家的看法都是最悲观的,他们不想和任何人讨论所谓的社会问题,也没有想成长为负责人的成年人,安于现状,不想社交,不想长大,越来越缺乏职业抱负。

“我以前挺期待高中生活的,可是期待变成了高考前的漫长准备,这种严苛让我喘不过气,于是我辍学了。”高中开学的第一天,刚满18岁恭子如此说道。

后来工资试图打零工,但很快在父母等多方压力下放弃,20岁的时候恭子说那是他人生最艰难的低谷:“醒着的每分每秒,都在不断谴责自己……每天都是下午醒来,吃点东西,上厕所,呼吸,找不到任何生存的价值。我感觉很暴躁,但是无处发泄,我无所事事,但又精疲力尽。”

恭子,只是日本上百万蛰居族中的一员,还有很多人的生活状态比恭子更糟糕,颓废到连从床上爬起来去上厕所都觉得没力气。甚至还有人死在了蛰居的小屋里,两个月后才被人发现。


无所事事却身心巨累,蛰居正侵蚀我们的年轻人,比宅更可怕?


20多岁青春的我为什么想蛰居?

经常昏睡,沉迷手机,拒绝沟通,一个人呆在房间里觉得很舒服,其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

是因为压力吗?或许是,失恋、失业的打击接踵而来,没办法面对周围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能使我完全颓废。


无所事事却身心巨累,蛰居正侵蚀我们的年轻人,比宅更可怕?


其实,我在害怕,我想要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在乎自己微不足道的声誉,离开社会的时间越长,我越发能感觉的自己的自尊、自信正在一步步流失,愈发感觉到自身在这个社会的失败,一旦我走出家门,这种情况更加可怕。

我不满于做父母期待的乖孩子,不愿顺从却又无法抗拒,互联网寒冬下我找不到一个称心的工作,应该说连面试的机会都少得可怜,我不敢找女朋友,因为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不去拖人家的后腿,也不给自己找麻烦。

我所谓的自尊心在作祟,耻辱感让我矛盾我觉得自己好歹是正儿八经大学毕业的,却要面对短期,不稳定的零工,每天晚上在网吧当网管的日子,让我觉得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侮辱,这种耻辱感让我无法面对现实的压力,让我觉得愧对了父母20多年的教育,愧对了父母的期待。


无所事事却身心巨累,蛰居正侵蚀我们的年轻人,比宅更可怕?


其实,不是不想走出门,不是不想去爱,不是不想交朋友,人天生就是群居性动物,只是做不到,就这样在矛盾的挣扎中堕落了。

听说有的人人蛰居是因为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父母的尽心照顾下,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长子成为蛰居的重灾区。

蛰居,这是一种比宅更恐怖的社会现象,是我们所有人该反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