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國志》譯文蜀書 劉焉傳:廢史立牧、三國割據局面的始作俑者


《三國志》譯文蜀書 劉焉傳:廢史立牧、三國割據局面的始作俑者


劉焉傳,劉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縣人,西漢魯恭王的後裔,東漢章帝元和年間遷封竟陵,為宗族的旁出支脈。

  劉焉年輕時在州郡為官,因宗室的身份被授職中郎,後來因為為老師司徒祝恬守喪而辭官。退而移居陽城山研究學問、招授生徒,被舉為賢良方正,徵召至司徒府,歷任洛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職。

  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請充任交阝止牧,意欲藉此躲避世亂。尚未議定成行,侍中廣漢人董扶私下對他說:“京城將有大亂,益州一帶呈現天子之氣。”劉焉聽董扶此言後,便想改任前赴益州。恰逢益州刺史谷阝儉橫徵暴斂,民怨沸騰影響甚壞,而幷州刺史張壹、涼州刺史耿鄙均為人所殺,劉焉心願終於實現。出任監軍使者兼職益州牧,封陽城侯,受命逮捕谷阝儉治罪。董扶亦請求為蜀郡西部屬國的都尉,正巧太倉令巴西人趙韙被免職,也隨劉焉西去。此時益州叛賊馬相、趙祗等在綿竹縣打起黃巾旗號,召集為勞役所困苦的百姓,一兩天就招聚數千人。他們起手即殺死綿竹縣縣令李升,官吏百姓紛紛歸服,集合萬餘人馬後便進而攻克雒縣,攻進益州殺死谷阝儉,隨後轉入蜀郡、犍為一帶,一月之中連破三郡。馬相自稱天子,歸附者數以萬計。


《三國志》譯文蜀書 劉焉傳:廢史立牧、三國割據局面的始作俑者


  益州從事賈龍率領家兵數百人在犍為郡東境收集官吏百姓,得千餘人馬,攻打馬相等人,幾天後馬相兵敗退走,州內安定無事。賈龍選派官兵迎接劉焉。劉焉將治所遷到綿竹,對叛亂民眾實行招撫政策,明裡寬厚優待,暗中圖謀自立。張魯的母親開始以創立五斗米道發跡,又稍有姿色,經常來往劉焉家中,故此劉焉任張魯為督義司馬,駐守漢中,切斷山間棧道,殺死漢朝使臣。劉焉上奏朝廷說米賊截斷山道,無法通行,又藉故斬殺益州豪強王鹹、李權等十多人,藉以嚴法樹威。犍為郡太守任岐以及賈龍因而舉兵反攻劉焉,劉焉將任、賈二人擊殺。劉焉割地稱雄的野心日益強烈,製造了千餘輛車駕乘具。荊州牧劉表上奏朝廷,說劉焉頗類昔日子夏在西河時疑惑聖人的言論。這時劉焉的兒子劉範為左中郎將,劉誕為治書御史,劉璋為奉車都尉,都隨漢獻帝在長安,只有侄子別部司馬劉瑁一直在劉焉身邊。


《三國志》譯文蜀書 劉焉傳:廢史立牧、三國割據局面的始作俑者


  漢獻帝派劉璋去警誡劉焉,劉焉留住劉璋不放。這時徵西將軍馬騰擁兵..地謀反,劉焉、劉範與馬騰串通合謀,領兵襲擊長安。劉範密謀敗露,逃往槐裡,馬騰兵敗,退還涼州。劉範不久被殺,劉誕亦被抓獲處死。議郎河南人龐羲與劉焉乃婚姻親家,於是派人找到劉焉的孫子們送往蜀地。此時天火焚燬劉焉的城府,並將其所造車乘燒得一乾二淨,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劉焉將治所遷往成都,既痛心親子受害,又為天災驚嚇,終於於興平元年(194)因背疽發作而一命嗚呼。益州重要官員趙韙等人看到劉璋性情溫仁,故共同上表求封劉璋為益州刺史,朝廷下詔封劉璋為監軍使者,兼任益州牧,任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派他率軍進擊劉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