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是個什麼樣的人?

刺激戰場不帶你上段位


上能勸諫皇帝,下能鼓舞將士,長孫皇后的存在為李世民免去了後顧之憂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后中,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堪稱賢惠的楷模,她孝敬公婆、禮待丈夫、勸諫帝王、鼓舞將士。

長孫氏小字觀音婢,是隋朝大將長孫晟的小女兒,算得上是出身於名門望族。此女自幼聰明伶俐、循規蹈矩,加上她相貌出眾又才華斐然方圓百里都知道長孫將軍家有一個貌美的女兒,於是上門提親的人幾乎踏破了門檻。可長孫家族對待這個幼女的婚事十分鄭重,他們千挑萬選才選中了李淵家的次子李世民,而後兩人訂婚。長孫氏八歲那年父親病逝,她與母親、兄弟一同遷到舅父家中居住。

一朝嫁入李家門,賢惠淑德人稱讚

五年後,十三歲的她嫁給年齡相仿的李世民,二人從此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長孫氏嫁給李世民時李淵已然稱帝,恰逢李淵原配竇氏去世,後宮無人照看一片混亂。她進宮之後盡心侍奉喪偶的公公李淵,讓他在三子明爭暗鬥的日子裡感受到了兒女侍奉的人情溫暖。她此舉得到了他人的稱讚。

玄武門之變時李氏三兄弟算是真刀真槍的幹了起來,李世民為策劃此事晝夜不寐,長孫氏看丈夫受累也是心疼不已。為了給丈夫助力,平時身居宅院的她走到人前,她幫助李世民激勵士兵,給了他們極大的鼓勵。筆者覺得她這樣的行為很好的幫助李世民激勵士氣,一定程度上免除了他的一些憂慮。

入主正宮仍簡樸,勸誡帝王留芳名

玄武門之變使得秦王李世民榮登大寶,他登基七日後妻子長孫氏便被立為中宮皇后。本已經成了萬人之上的皇后,可長孫氏依舊勤儉持家,她不穿綾羅綢緞也勸解身旁的人要節儉生活。她帶領命婦、公主親蠶,去世之前還流淚告訴太宗皇帝不要大辦葬禮。對待後宮宮人她賞罰分明,教育子女她盡心盡力,將後宮治理的井井有條的她讓皇帝全心全意治理國家。

有一次皇帝氣沖沖的回了後宮,嘴上還喋喋不休的說要殺了某個人。長孫皇后問其緣故,原來是大臣魏徵惹了皇帝不痛快。隨後她穿上朝服對皇帝說:陛下得此能說出忠言逆耳的忠臣,妾身恭賀陛下。這時李世民才知道皇后的意思並茅塞頓開的說:“差點誤了大事”。

李世民朝廷上有獻忠言的重臣,朝堂下有層層把關的賢皇后,尤其是長孫皇后的存在讓他少了後顧之憂。

長孫皇后一直以來都有哮喘,貞觀八年時她舊病復發臥床不起,兩年後駕鶴西去,享年三十六歲。太宗皇帝對愛妻的死深感悲傷,賜諡號文德。

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她從未做過任何壞事,對待所有人都是禮遇有加,她的存在為李世民安定朝邦做出了貢獻。

分享有趣有料的歷史故事和觀點,我是醉愛談歷史,歡迎關注!

醉愛侃足球


長孫皇后出身好,容貌好,性格好,手腕好,名聲好,結局也好,堪稱完美,笑傲華夏皇后圈。

李世民的和睦家庭

614年(大業十年),年僅12歲的長孫氏嫁給了李世民。不久,李淵在長安稱帝,封李世民為秦王,冊封長孫氏為秦王妃。長孫皇后為李世民生育3子(李承乾、李泰、李治)、4女(李麗質、城陽、李明達、新城)。

武德九年,隨著秦王府與東宮的局勢越來越緊張,長孫氏與房玄齡“同心影助”,共同輔佐李世民。李世民為了自保不得不率先帶領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門埋伏,長孫親自為將士們分發盔甲,勉勵眾人,將士們都感激萬分。她又對秦府幕僚親切慰勉,左右將士無不為之感動。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成功誅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後,被唐高祖立為皇太子,而長孫氏也被冊拜為皇太子妃。

唐太宗登基13天后,就將自己的妻子長孫氏冊立為皇后,立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長孫無忌進封為齊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追贈自己的岳父長孫晟為司空、齊國公。

長孫皇后的叔父長孫敞因為貪汙被免官,唐太宗看妻子面子經常命人送絹給他,供他開銷,又讓他以宗正卿的官銜退休。

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與李孝常、劉德裕、元弘善等人謀反,按罪當斬,但長孫皇后流著淚向丈夫求情說:“安業之罪,萬死無赦。但他早年將我和母親趕出家門,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殺了長孫安業,世人必然會認為我是仗著陛下的寵愛報復兄長。”唐太宗念及妻子處境,長孫安業免於一死,其它主犯全部被誅。

634年(貞觀八年),太上皇李淵在兩儀殿宴請西突厥使者,唐太宗與長孫皇后親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異寶。長孫皇后為唐高祖梳頭,為他戴上冠冕,並感慨道:“至尊年事已高,頭髮都全白了。”雖為皇家人,親切如同百姓家。

有一天夜裡有人前來奏報有急變,唐太宗立馬穿上盔甲,抱病在身的長孫皇后堅持要一同前往,宮人紛紛勸止,長孫皇后說:“陛下如此震驚,我又如何能夠安心養病?”

長孫皇后生性節儉,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義,下朝以後經常都要和她談起國家大事。但她卻很鄭重地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婦道人家,怎能隨意議論國家大事?太宗還是對她說得滔滔不絕,但她始終沉默不語。

長孫皇后的避嫌

628年(貞觀二年),長孫皇后反對哥哥長孫無忌擔任要職,就對李世民說:“我身為一朝皇后,尊貴已極,實在不願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漢朝的呂霍外戚正是前車之鑑,希望陛下千萬不要任命我的哥哥為宰相。”唐太宗沒有聽從妻子的意見,堅持給了長孫無忌高官厚祿,於是長孫皇后私下讓哥哥主動辭去這些職位,唐太宗最終不得不答應,只加封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的虛銜。

632年(貞觀六年),唐太宗與長孫皇后所鍾愛的長樂公主將要出嫁,唐太宗下令準備的嫁妝比長公主多了1倍。長公主出嫁時,御史大夫韋挺曾上奏批評這種奢侈之風,唐太宗竟然“頂風作案”,此舉招惹了魏徵。

魏徵認為長樂公主嫁妝比長公主多1倍不合禮法,於是進諫勸止,唐太宗將此事告訴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感嘆道,今天才知曉魏徵果然是於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作為臣下能夠秉直上諫,這份品行實在是難能可貴,於是下旨賞賜魏徵20萬錢與400匹絹,並叮囑說,我希望將這份敢於直諫之心保持下去,認為不對的就直說,不要因為君臣之禮而有所諱言。

長孫皇后的律己

636年(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重,李承乾為母親的病情十分憂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為母親祈福,但長孫皇后拒絕了,說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變的。何況赦免囚犯是國家大事,怎麼可以因為我一介婦人而亂了天下的法度呢?”李承乾把這件事告訴了房玄齡,朝中大臣十分感慨。

崇尚佛教本是唐太宗所不為之事,但為了從死神手裡搶回妻子的生命,還是破例下令大修天下392所廢棄寺廟,希望佛祖保佑妻子早日康復。

長孫皇后彌留之際,用盡氣力對太宗說,我的家族並沒有什麼大的功勳、德行,只是有緣與皇上結為姻親,才身價百倍。要想保持這個家族的名譽、聲望,我請求陛下今後不要讓我的任何一個親屬擔任朝廷要職,這是我對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著的時候對國家沒有什麼功績,死後千萬不要厚葬,僅因山而葬,不起墳墓,不用棺槨,所須器物都用木、瓦製作,儉薄送終。如能這樣,就是陛下對我的最大紀念。說完就死在後宮立政殿,時年36歲。此後,李世民到駕崩也沒立過皇后。

李世民悼亡妻

長孫皇后盛年而逝,唐太宗親自撫養了長孫皇后的一雙兒女晉王李治與晉陽公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親自撫養兒女的皇帝。

歷代皇后諡號都只有一個字,等到皇帝死後諡號確定下來了,再合在一起。如唐高祖追諡竇皇后為“穆皇后”,唐高祖死後合上他的諡號即為“太穆皇后”,但長孫皇后開始就是諡曰“文德”二字,可見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僅“德”字不能表現出妻子的完美,只有加上最心的“文”字算是最高禮遇。

640年(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將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為祭祀長孫皇后時用的廟樂。在那個以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裡,卻還是毫不避諱建起層觀,站在觀上望昭陵,甚至還拉著大臣一起懷念妻子。由於魏徵的婉言提醒,層觀雖然拆除了,但他對愛妻的思念並沒有停止,反而越發洶湧難以自控,他公然向大臣傾訴自己在喪偶之後,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的悲苦情境。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長孫皇后,以賢惠端正、大度睿智,而留名史書,她是長孫無忌的妹妹,唐太宗李世民的髮妻,更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后。所以,她是一個擁有著大格局和眼光獨到而同時又溫婉賢惠的女性。

唐太宗李世民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開創了“貞觀之治”,這樣的雄功偉績,除了他的治世能力與一批文臣武將以外,也與他的髮妻子長孫皇后的大力輔佐,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有了長孫皇后在背後的忠心支持,李世民才成為千古一帝。

李世民不但自己名垂千古,但他還有個名垂千古丞相——魏徵。但這個魏丞相,有一次,卻差一點被李世民給殺掉。

因為魏徵常常因為一些政事兒,在朝堂上直言真語,與李世民爭得面紅耳赤,而不知道轉彎。這天,他又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與李世民大起爭執,雙方鬧得很不愉快。退朝之後,李世民仍然滿腔怒火,回到後宮,還憤憤不平地說,“總有一天,我非殺了這個鄉巴佬不可!”

“這個鄉巴佬是誰?”長孫皇后聽到後,趕緊問。

“除了魏徵還有誰?他總是當著眾臣的面頂撞我,讓我難堪下不了臺!不殺了他難消心中之氣!”李世民非常生氣地說。

長孫皇后聽了,沒說什麼,便立即退了下去了。

過了一會,長孫皇后換了一身上朝的禮服,又來到李世民面前,並且一邊行“三叩九拜”之禮,一邊向他道賀。

“你這是什麼意思?”李世民被弄得莫或其妙。

“恭喜我主是千古明君!我聽說只有明君之下才會有忠直敢言的臣子,現在魏徵敢於直言進諫,就是因為陛下的賢明啊。您能令天下萬民愛戴,他才敢於這樣做啊?!這天大的好事,我怎能不慶賀呢?”長孫皇后說。

“啊,哈哈……原來如此呀!”李世民聽後轉怒為喜,不但沒有殺掉魏徵,並且又重用了他。

可見,直脾氣的魏徵差掉讓李世民殺掉;而長孫皇后用自己的賢良睿智,救了魏徵一命。從這件小事,我們就可以看出長孫皇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她高風良節,深明大義,還賢良淑德,就像史書對她的評價:矝尚禮法,賢哉長孫,母儀何煒。


超能博士


長孫皇后(601~636)13歲嫁給李世民,一生育有三子四女,用《百家講壇》的觀點,長孫皇后不但是良母,還是丈夫的賢內助,她賢淑、優雅、智慧、大度,幾乎就是一個毫無瑕疵、渾身上下閃耀著神聖光芒的完美封建女性。

長孫皇后真的是這樣一位傑出女性嗎?翻檢史籍就會發現,賢妻良母說言過其實,點讚的那麼多,小編就不湊那個熱鬧了,奉送一個差評,理由如下:

長孫皇后母儀天下,首先必須要自覺維護“夫為妻綱”的封建教條,收拾起娥眉善妒之心。自己嫁了個花心大蘿蔔甘作犧牲罷了,卻有意無意成為幫兇,這就有些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意思了。

房玄齡是唐初著名的妻管嚴,因為他的國家重臣,李世民打著關心下屬生活的幌子,其實是想安插一個眼線在房玄齡身邊。以房玄齡的政治智商豈能看不出其中緣由,以老妻吃醋為由婉言謝絕。長孫皇后立即秉承李世民意旨拿了杯“毒酒”去作房妻的思想工作,赤裸裸地威脅對方:“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

房妻不為所動,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房妻並沒有死,因為酒杯中裝的只是老醋而已。這則故事真偽如何沒有人說得清,反正房玄齡妻子“吃醋”的壞名聲傳了一千多年。

與房妻相比,長孫皇后顯得可悲可笑可嘆可憐。

在《舊唐書》的記載中,長孫皇后“性尤儉約,凡所服御取給而已。”。太子李承乾的奶媽向她抱怨“東宮器用缺少”之時,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批評教育:“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表面上,長孫皇后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兒子,儲君李承乾去奢取儉,實際上卻是姑息縱容,“所應用物不為節限”。結果導致李承乾“數虧理度,侈縱日甚”,到後來乾脆密謀發動宮廷政變,被廢為庶人。李承乾走到這一步,與長孫皇后失敗的教育有莫大關係。

為使自己流芳百世,成為後世婦女效法的楷模,長孫皇后自覺擔任了封建禮教的衛道士,編撰了一部《女則》維護“夫為妻綱”。

然而知易行難,文章作的漂亮,並不能代表事情敞亮。

貞觀六年,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長女長樂公主長樂公主下嫁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姑表兄妹成為夫妻,親上加親)。愛女出嫁,長孫皇后“敕有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長公主是永嘉長公主,是李淵女兒。按制度,皇帝姐妹、女兒出嫁,嫁妝不能厚此薄彼,長孫皇后明明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偏偏執意而為就不得不懷疑她言行是否一致了。幸虧魏徵苦諫:“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

李世民一琢磨,這麼作確實會授人以柄,於是“以其言退而告後”,長孫皇后這才不得不改變初衷。

長孫皇后異母兄長孫安業“好酒無賴”,憑著國戚的身份“位至監門將軍”。後來居然與人謀反,事陷被捕,李世民準備將之處以極刑。史稱深明大義的長孫皇后干涉司法公正,為之求情,枕頭風一吹,長孫安業“遂得免死”。

不可否認,長孫皇后為貞觀之治確實做了許多事情,但刻意誇大其歷史作用就言過其實了。一個連兒女、親屬都無力約束的女人,政治上又會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


唐風宋月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的父親叫長孫晟,是隋朝的右驍衛將軍,長孫皇后還有個哥哥叫長孫無忌,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長孫皇后的舅舅叫高士廉,是北齊清河王高嶽的孫子,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排名第六。

長孫氏原來是北魏的宗室之長,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時候,被賜姓為長孫,長孫家出了很多的名將。

長孫氏生於公元601年,長孫晟在公元609年病逝,長孫氏與長孫無忌(長孫晟第四子)被異母哥哥長孫無憲(長孫晟第三子)趕至高家,不過高士廉對這對兄妹很不錯。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好朋友,高士廉也覺得李世民不錯,於是在公元613年,將十三歲的長孫氏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好。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長孫氏成為秦王妃,李世民常年征戰,長孫氏十分孝順李淵,李淵因為李玄霸早夭,所以就將長孫氏之子李泰過繼過去,封為衛王。

秦王李世民軍功過大,對太子李建成有威脅,同樣也受到李淵的猜忌,但是長孫氏就常入宮中,孝順李淵,緩和李淵與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再加上其他大臣對李世民的支持,李淵並沒有對李世民下手。

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均沒有成功,兩邊的矛盾越來越大,長孫氏與長孫無忌,還有其他大臣一直支持李世民,李世民終於在武德九年,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世,過了幾個月,李淵禪讓給李世民,長孫氏就成了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與很喜歡讀書,經常與李世民一起讀書討論,而且十分有見解,李世民對長孫皇后也十分敬重。長孫皇后還勸哥哥長孫無忌要讓位,魏徵等人有時候的勸諫讓李世民太過難堪,長孫皇后就多次出來寬慰李世民,李世民氣就消了。

長孫皇后也時常提醒李世民要施行仁政,所以說,貞觀之治,也有長孫皇后的一份功勞,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長孫皇后,那就是真正的母儀天下。

可惜的是,貞觀八年,長孫皇后重病,之後好轉,貞觀九年,因為生母與李淵的病逝,長孫皇后又病重了,在貞觀十年病逝,終年三十六歲,諡號為文德皇后,文與德都是美諡,這個就是對長孫皇后最好的評價,之後李世民再沒有立皇后了。

長孫皇后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治就是後面的唐高宗。


歷史簡單說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結髮妻子,李世民登基以後她被封為皇后。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賢內助,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之一。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長孫皇后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一、 溫良賢淑,也有勇有謀。

長孫氏出身顯赫,她13歲嫁給了李世民。當時隋煬帝奢侈腐化,民怨沸騰,天下起兵反抗者無數。

李淵、李世民父子也趁機起兵。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一直跟隨李世民,並對他忠心耿耿。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李世民為次子,雖然戰功赫赫,但被封為秦王,長孫氏為秦王妃。李淵的長子李建成被立為太子。

李世民的家庭充滿矛盾。李世民兄弟的母親竇氏沒等到李淵稱帝就已病逝了。李淵稱帝以後,後宮無主,妃嬪爭寵,兒子之間的鬥爭更為嚴重。李世民一直跟隨李淵南征北戰,為打下大唐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

相對來說,大哥李建成則要遜色得多。但是李建成是嫡長子,他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弟弟李元吉和他走得很近,而且他們還同李淵的妃子等人結成聯盟,想辦法陷害李世民。

李淵的妃子常常在李淵耳邊說李世民的壞話,結果李淵聽信她們,逐漸同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走得近,而漸漸疏遠了李世民。

長孫氏深知,丈夫要成就大業,妻子必須要助其一臂之力。他小心翼翼地伺候公公,將家庭裡的關係搞好,並且把眾妃嬪和妯娌之間的關係都處得十分得體。她這麼做,深得李淵滿意,也為李世民緩解了危局。

公元626年,李氏兄弟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這時候,不僅哥哥長孫無忌親自到最前線,連長孫王妃也拋棄女兒柔弱的形象,親自給秦王的將士們打氣。

李世民一舉取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李淵三天之後就將李世民冊封為太子,當年便退位讓賢,讓兒子接替了他的皇帝之位。

二、 深明大義,管理後宮井井有條。

李世民登基後,長孫氏就被冊封為皇后。長孫皇后兢兢業業管理後宮,給丈夫一個溫馨的家,不讓他為後宮的事情操心。

長孫皇后和皇帝關係非常好,她也不要求專寵,反而讓李世民有更多機會去親近其他妃子,廣泛地開枝散葉。她對待後宮嬪妃以及宮女等,態度都十分溫和,宮中上下關係都處得很好。

哪個妃子或者宮女遇到難事或者身體不舒服,長孫皇后都會親自去慰問,甚至還將自己的物品送給她們。宮中上下都對她十分愛戴。

長孫皇后還十分注意控制外戚的勢力,他的哥哥長孫無忌在李家父子打天下的時候,一直跟隨李世民,忠心耿耿,而且他跟李世民十分要好。

長孫無忌文武雙全,玄武門之變中,他衝鋒陷陣,戰功赫赫。李世民即位以後,多次想提拔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覺得家人已經有皇家的財糧供應,如果再讓哥哥擔此大任,恐怕外戚勢力會變大,會招來不好的結果。

長孫皇后見說服不了李世民,就親自找到哥哥,說明原因。長孫無忌只好向李世民辭去有實權的職位。

三、不干涉政事,及時勸諫、矯正李世民的錯誤言行。

長孫皇后不像很多後宮的女人一樣,對權勢有著很大的慾望,她一直不干涉朝中大事。她知進退,也懂得在太宗做事不妥的時候及時勸誡。

魏徵是有名的諫臣,他總是直言不諱,每當唐太宗李世民有事情做得不妥,他總是當面就斥責,毫不留情。李世民對魏徵也是又愛又恨。

長樂公主出嫁的時候,太宗就想多給她嫁妝。因為長樂公主是長孫皇后生的女兒,太宗對她格外疼愛。

但這是不合理法的。因此魏徵就建議太宗不能這麼做。太宗從感情上有點不服,他將這事跟長孫皇后說了。沒想到長孫皇后聽完之後對魏徵大為讚賞,誇他是個賢能的大臣。

長孫皇后還派人送來許多布匹和銀兩送到魏徵的府上,表示對他的嘉獎。太宗見皇后這樣,也就完全寬心了。

還有一次,太宗在賞鳥,恰巧魏徵來了,太宗怕魏徵說他,就趕忙把鳥藏在袖子裡。魏徵知道太宗把小鳥藏在袖子裡,就故意不走,太宗一直也不敢把鳥拿出來,這樣就把鳥憋死在袖子裡了。

所以,太宗有時候實在忍受不了魏徵這個人。長孫皇后知道了,說有魏徵這樣的大臣,是皇上的福氣!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太宗不但消了怒氣,而且更加敬重長孫皇后。

四、生命最後時刻仍以國事為重,令人緬懷。

長孫皇后30多歲的時候就病倒了,但是她仍然不忘以太宗為重,以國事為主。

太宗和太子都十分掛念她的病情,用了最好的藥仍然沒用。後來沒有辦法,太子對她說,也許行善積德可以讓母親長壽,既然用藥已經不見好,應該嘗試一下大赦天下,大修佛寺。

長孫皇后聽完後費力地說,這樣做不可以的。大赦天下是國家的事,哪能因為她一個人生病就採取這樣的做法呢?大修佛寺就更沒有依據。

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若是隻靠行善積德,我長孫皇后一輩子做了很多好事,如果要靈驗也該靈驗了,所以她阻止了太子的做法。

再後來,長孫皇后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她從容地對太宗說,她死後葬禮要一切從簡,不可奢侈浪費。

太宗不得不聽她的,含淚答應。公元636年,長孫皇后不治而亡,終年36歲。

皇后去世後,太宗失魂落魄。他甚至在大臣面前失聲痛哭,因為他失去了一位賢內助。太宗親自為長孫皇后撰寫碑文,還在宮中修建了層觀,以便想念長孫皇后的時候,就登上層觀遠望長孫皇后陵墓的方向。

而在她去世後李世民執政的十數年間,他再也沒有立皇后。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長孫皇后於李世民,就是如此。長孫皇后深知家庭的經營、環境的改造源於自身的修養。不管是當太子妃還是當皇后,她擔當著為人妻又為人臣的雙重身份,對內以一已之德經營好家庭,免除丈夫的後顧之憂;

對外,她又用自己的才幹和勇氣,衝鋒陷陣,替丈夫化解危機和困境,並及時修正丈夫前進道路上的不足。長孫皇后用一生將逆襲的傳奇演繹到了極致!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她應該算是歷史上最溫柔賢惠美貌端莊品德高尚律己律人的典範了。

想比明代賢后馬皇后,她更加美貌,出身更高,更有學識。

在李世民玄武門事變之前,她才十幾歲,就很善於打好和李淵後宮以及建成、元吉家的妻妾的關係,給李世民不少助力。

在李世民後宮中,她懂政治,但是從不參政。

她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甚至對自己的兒子李承乾要求也很嚴格。

她從不嫉妒,可以容納李世民的一切女人,還主動給李世民選美。

在李世民病重的時候,她腰帶裡時刻帶著毒藥,就是害怕李世民一旦駕崩,她要服毒自殺,以免自己成為呂后。

但那時,李承乾還很小,那麼李承乾交給誰輔佐才夠放心呢?

就算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感情用事,沒有做出違背禮教的事情。

對於曾經虐待過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她的選擇是長跪不起,為他們求活命。武則天的做法則是將哥哥們貶謫致死。

我有點懷疑,她這樣的一生,是不是律己變成了自虐,壓抑過甚,才會在36歲的盛年過世。

她活的太痛苦。而正是這樣,她才贏得了李世民所有的愛。

我不知道她此生是否幸福。也許我覺得古代女人太慘,而她卻樂在其中。


實夢閣


長孫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祖籍洛陽,生於長安。她父親長孫晟是隋朝右驍衛將軍,母親是北齊一個王爺的女兒。長孫一族在北魏孝文帝時被賜姓,屬於皇室宗族,因此,長孫皇后出生很高貴。

李世民登基為帝,冊封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皇后從小就愛看書,當了皇后以後也是整天手不釋卷,哪怕宮女給她梳妝打扮的時候,她都要手捧一本書來看。她博古通今,經常和李世民一起討論歷代王朝的興亡得失。但她從不插手國家政務,只是從旁勸諫。在牽扯到具體事務時,她就閉口不談。李世民有時強迫她發表看法,她都以沉默回應。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唐太宗李世民兩人關係非常好。長孫無忌很有才幹,為李世民奪取太子之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視他為心腹,讓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待遇無人可比。李世民還想讓長孫無忌擔任尚書右僕射一職,這個職位就相當於宰相,但是卻遭到了長孫皇后的反對。長孫皇后認為,自己身為皇后,家族已經榮寵至極,不願再讓哥哥掌握大權,以免遭人猜忌,對朝廷不利。但唐太宗卻堅持要重用長孫無忌,他認為長孫無忌文武兼備,是朝廷的棟樑之才,應該委以重任,為國家出力。長孫皇后拗不過丈夫,就私下裡找到哥哥,命他辭去官職,不可掌握大權。

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維護大唐江山,長孫皇后可謂是用心良苦。她不僅妥善處理後宮事務,約束家族子弟,還獎進忠良,勉勵大臣,魏徵就曾經被她獎勵過。

魏徵在歷史上有很大的名望,主要是源於他敢直言進諫。所謂忠言逆耳,想要一個人聽他不願意聽的話並且修正他的行為是很難的,誰都喜歡聽好聽的,何況是一代帝王。但問題是,好聽的話多數都是在逢迎拍馬,好聽但不好用。一個國君若是隻喜歡聽好聽的。那他周圍就會有很多諂媚小人整天吹捧他,那麼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而唐太宗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名望,就在於他能聽進去逆耳忠言。

長孫皇后還維護了另外一名賢臣——房玄齡。房玄齡是貞觀年間著名的大臣,他善於謀略,和杜如晦一起被稱為“房謀杜斷”。有一次他因為過錯,被唐太宗免官。長孫皇后就勸太宗道:“房玄齡侍奉陛下的時間最長,頗有計謀,一向都很謹慎。如果他只是犯了小過錯.就給他機會,不要放棄他。”

可見,長孫皇后對唐太宗的影響力。

但是由於長孫皇后體弱多病,因此雖然備受寵愛,卻還是沒能陪太宗走完一生。公元636年7月28日,長孫皇后病逝,年僅36歲,葬在昭陵。唐太宗悲痛萬分,不僅親自送葬,還撰寫了碑文。事後,唐太宗長期沉緬於悲痛的情緒中不能自拔。為了能經常看到長孫皇后的陵墓,唐太宗還命人在宮裡修建層觀,整天站在上面眺望妻子的墳墓悼念她。





歷史有妖氣


文德皇后即長孫皇后(601年至636年)母親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父親長孫晟是隋朝有名外交家、軍事家,長孫晟曾袓父長孫稚是北魏上黨文宣王,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兕三子,長孫一族原為拓跋氏,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學習漢族穿漢服、講漢語、改漢姓作為皇室宗族,拓跋氏的旁支宗族被賜姓長孫。名未載,小字觀音婢,祖藉河南洛陽,宰相長孫無忌的妹妹,陵寢昭陵,追諡文德順聖皇后(天寶八載)。

大業五年(609年)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聽聞唐國公家二公子儀表堂堂就與李家定下婚約,長孫皇后十三歲時兄長長孫無忌覺得李世民天縱不凡便依著婚約把妹妹嫁給了他,剛剛新婚燕爾的他們在經歷母親去世、舅舅被貶依然互相鼓勵,不離不棄,李淵留守太原時年僅十七歲的長孫氏把家務鎖事打理得井井有條。長孫氏出資建玄中寺,使李家的聲望和自己的賢名頗受讚許,隋恭帝楊侑多次改封李世民長孫皇后也隨著丈夫身份多次變化。

618年長孫氏再次隨著丈夫身份的變化為封秦王妃,李淵也是對這個兒媳非常重視,打著將李泰過繼李玄霸的名頭,將李泰封衛王、上柱國。

武德九年(626年)隱太子和唐太宗的爭鬥到了白熱化,長孫氏毅然決然支持丈夫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甚至還攜帶毒藥親自到城門去鼓舞士氣,我想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就算喝一杯血酒也是可以的,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就是封鎖消息了,這下長孫皇后再去見那些後宮嬪妃,就不是平日裡蓄意討好的態度,練出來的更多是一種成者王,敗者寇問順我者倡逆我者亡的果絕了。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後,僅僅13天就封自己的嫡妻長孫氏為皇后,下旨封年僅八歲的李承乾為太子,唐太宗可以說是對長孫皇后非常信任,即使有些朝政上的事,也會問問這個妻子的意見,長孫皇后每次都會以牝雞司晨迴避這個問題。

在長孫皇后在世的十年間,她和唐太宗兩人夫妻關係很好因此長孫氏一族更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長孫氏也會充當丈夫身邊那些朝臣們的保護傘,她經常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勸柬自己的丈夫要做一代明君。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崩逝於立政殿,年僅36歲,李世民稱她為嘉偶、良佐建觀而望陵只為離自己妻子近一點。

小結:翻開歷史書會發現真正的文德皇后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她在不遺餘力支持自己丈夫發動兵變看著丈夫和兄弟們的感情破裂,表現出來的果敢和狠毒,是超乎我們所想象的。但是她只是明白自己的丈夫不肯久居人下鬱悶的心情,她支持自己的丈夫,也是盡了一個妻子責任,之後十年他們有共同攜手,共創貞觀長歌。

也許史書對她的評價只有數語,道盡了她一生的傳奇:矝尚禮法,賢哉長孫,母儀何煒。


檸檬顏笙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13歲就跟了李世民。在李世民的奪位過程中,曾竭力爭取李淵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給將士發兵器,勉慰諸人。冊封為皇后之後,能及時匡正李世民的一些過錯,並保護大臣。她在皇后位上深明大義,多次請求李世民少給外戚權利,從不干預朝政。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諡號文德皇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之一!

李世民對她是寵愛有加,夫妻倆是極其恩愛。有個例子:貞觀初年,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參與謀反,按律當斬,卻因為她的求情,李世民饒過了他,而長孫安業後面竟然還能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

她死後,李世民還將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為祭祀長孫皇后時用的廟樂,可見李世民對她的愛意。

要說她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對兒子們的教育問題,太過溺愛,導致後面李世民在選接班人上出的那麼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