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卑鄙无下限",你会想到历史上哪个小人?为什么?

新鲜老电影


说到历史上的“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卑鄙无耻”的某个小人,我认为当推赵高

赵高人品之阴险、卑鄙,妥妥地无下限,此人原是赵国的贵族,后为秦朝宦官,因工于心计,受到秦始皇信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毙于视察途中,他立即与随秦始皇出游的权臣李斯合谋,矫诏立六少子胡亥为皇帝(秦二世),再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因拥立有功,胡亥起用李斯为丞相,赵高为郎中令。按理说这已经够厉害的了,但人家赵先生不干,一样的功劳,凭什么你李斯可以制约我?不行,你得给老子让道。于是,毫无疑问,李丞相变成了赵丞相,而李丞相呢?被名正言顺地送给始皇帝作伴去了。能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工作,幸福感应该满满了,可是赵先生又不愿意了,我这样有能力,凭什么要听你一个什么也不懂的毛小子瞎逼逼?不行,哪好玩你去哪玩吧,别碍老子的事。于是,朝庭里基本没胡亥的事了,此时,赵先生才真的扬眉吐气,“雄才大略”的他以逆天的手段,在极短的时间里就用“指鹿为马”一计,先名垂千古了,然而,活着活着,不知是老了还是累了,他竟然玩出了“杀人众者为忠臣”的用人规则,然后忽然又觉得秦家德不配位,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胡亥也给他老父皇送了过去,再然后,就直接将继位的子婴小哥降为秦王,还脑洞大开地发觉秦朝太大,不如让各路诸侯来一同分享,这心机,这胆识,当真是没有谁了。也许是因为动静大了,或者是肆无忌惮惯了,又或者是那位子婴小哥不想辱没祖宗,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让老赵先生追随先帝去了。如此才勉强保住历史正剧没被篡改。话说,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正剧有那么好改吗?

据说现在有不少人在为赵高先生平反,说丫的是赵国的卧底,目的就是要让大秦灭囯。这一说好像真的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这不影响我对此君的评价,没有两面三刀的能力是做不好间谍这行当的。

论阴险毒辣,我想能哄得胡亥亲手杀光兄弟姐妹和股肱大臣,然后又出手将分第一桶金的同伙李斯毫不留情地灭杀,再到将后台灭杀,这分狠毒,恐怕史上能出其右者不多吧。

至于卑鄙无下限之类的,把这位老赵先生有史可查的行为随便这么一对照,你会发现,人家根本连上限都没有,哪还有下限?

因此,论名声,论地位,论行事风格、论结果,能与“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卑鄙无下限……”相得益彰的,我认为非此君莫属了。当然他的继承人也不少,如唐朝的李林甫,就是个得了他真传的主,还有宋朝的蔡京,明朝严嵩,清朝的和珅等。





春歌嘹亮


我突然想起赫鲁晓用两套手腕对付斯达林,又想起了和赫鲁晓夫同手段的同一个人……哎……又要设接时政,还是算了,我怕封号。


陌生人2928


为自己和自己的亲属及少数人办事的人就是是小人,不为大多数人民没福利,就叫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就是秦桧那种人,遭到千人万人的唾弃,只有少数人给他唱赞歌


用户2223503418771


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卑鄙无下限。这样的小人在历史上多的去了,自己没本事,还到处煽风点火,狐假虎威。唯恐天下不乱。国家越乱,这些小人就越高兴;老百姓越痛苦,这些小人就越高兴。

为什么这些小人喜欢搞乱国家呢?因为对他们而言,可以在动乱中获取他们的私利。在他们眼里,什么国家利益、什么人民利益都是扯犊子。他们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历史上的赵高、秦桧这些人就是如此!

明明国家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明明老百姓想过安稳平定的生活,他们就是不让。这些小人仗着有着皇帝撑腰,利用皇帝的权威,搞乱国家、为祸天下。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却在偷偷捂着嘴乐。

这些小人没有能力安定天下,也没有能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更没能力让国家步入正轨。实际上,他们也没那个心思。这些小人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卑鄙无下限。处处与国家和人民为敌,打着天王老子的旗号,搞乱国家,祸害百姓。

什么叫小人,这就是典型的小人!没有本事,只有野心!他们因为自己的野心,把国家和人民拖入万丈深渊。卑鄙无下限!

这些小人还利用皇帝的权威,大肆迫害忠良,许多有良知的正义之士,遭到了他们的疯狂迫害,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然而。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在忠臣良将的努力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这些小人被一锅端,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从此天下太平,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袁卫宇


指鹿为马的赵高,阴险毒辣的严嵩,协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误国害忠的秦桧,卖国求荣的汪精卫,两面三刀,柔中很硬的X。不过,逢为大奸大恶之人,必是雄才大略之臣,不过德不配位,其万般之能用到了误国害人,争权夺利,狼子野心的道路上,终久不耻于人类而遗臭万年。


水帘洞865


最没节操的国军将领,与岳飞同名,孟良崮战役前被全歼,无一人相救

近代革命战争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国军将领,有的英勇无敌,有的慷慨大义,有的则是卑鄙龌龊。最为特殊的是西北军,西北军本身联系纽带就比较松散,内部矛盾比较多。尤其是被校长分化瓦解后更是内讧严重,虽然同为袍泽却始终视对方为仇寇。

说起最反复无常、最卑鄙龌龊的将领,很多人想到石友三,还有人想到吴化文,但是我今天说一个比他们俩还要无耻的军阀,那就是西北军的郝鹏举。

郝鹏举,1903年生育河南灵宝县,河南洛阳第四师范毕业后,参加了冯玉祥西北军。在西北军,郝鹏举一直做到少将旅长。可是中原大战时,冯玉祥最危难之际,郝鹏举断然被判了冯玉祥,投靠了校长。

这里面有个小故事,其实冯玉祥把郝鹏举当做西北局你新一代培养,还曾派他到苏联基辅炮兵学校留学。可惜,郝鹏举不珍惜集会,居然被苏联人打了回来。

投靠校长后,郝鹏举并没有得到信任,从少将旅长的位置上被拿下来,当了一个胡宗南的任中央军校西安分校少将总队长。为了某得进身之阶,郝鹏举对胡宗南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还加入了国民党的秘密团体蓝衣社。

只可惜,胡宗南用人,要求很严格,要黄浙陆一,就是黄埔、浙江、陆军大学、忠心必居其一。郝鹏举不受重用,还和胡宗南亲信抢女人,被打入监狱。郝鹏举买通看守,直接就跑了出来。

1940年,郝鹏举看到日伪军有前途,就给汪精卫写信,陈述自己的"和平救国"主张。汪精卫让他当了伪武官公署中将参赞武官长,并兼任由汪精卫亲任团长的中央陆军将校训练团教育长。1944年,郝鹏举担任汪伪政权的"淮海省"省长兼保安司令,成了一方诸侯。

在汪伪政权的庇护下,郝鹏举居然纠集了4个军,7万兵力,积极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根据地,相当猖狂。

令郝鹏举没想到的是,汪精卫刚刚把他扶上淮海省省长的位置上,自己就死在了日本。郝鹏举一看大事不妙,就再次投靠校长,担任了国民党委任的第 23 集团军新编第 6 路军总司令。昔日的日本走狗,顺利成为了国民党的官军。

郝鹏举没想到的是,校长和上次一样又坑了他。郝鹏举的4个军,在抗战胜利后缩编为4个师。更为可怕的是,郝鹏举还被国民党嫡系顶在最前线,成了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先锋队和炮灰团。此时同样出身西北军的张克侠带来一个消息,校长手谕,要"把改编的和未改编的汪伪军队全部解散"。

进退维谷之下,郝鹏举决定,投降解放军,弃暗投明。1946年1月9日,郝鹏举四个师2万人在台儿庄宣布战场起义。郝鹏举的军队改称为"华中民主联军",与解放军享受同等待遇。

解放军的待遇,并没有让郝鹏举满意。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在山东南部地区撒传单,郝鹏举立即就动摇了。郝鹏举认为,自己是民主联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是合作关系,没有隶属关系。陈毅为代表的的山东野战军,做了很多努力,还请郝鹏举到解放区参观,来时欢迎,走时相送。

没想到,郝鹏举最终还是叛变了。1947年1月15日,郝鹏举准备秘密扣押华中军区各领导,作为投降国军的筹码。没想到,陈毅等人事前得到消息,没有参加。当月26日,郝鹏举南下,投入了国军怀抱。就连曾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朱克境将军也被丢入监狱,最终惨遭杀害。

郝鹏俊刚刚投入国军怀抱,参加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我华野第二纵队韦国清所部,雪夜兼程,出其不意,把郝鹏举军队包围并全歼。

这时,距离郝鹏举投靠国军才仅仅10天。

没想到,被全歼后的郝鹏举,竟然厚颜无耻要求重新加入解放军队伍。陈毅司令员说:"我这里明白告诉你:对于你们拖走部队是料定了的,对于拖走后如敢反噬定可迅速缉拿归案惩办也是早料定了的;我又可以告诉你,对于你们拖走部队时,竟捕杀我派去的联络人员,则出乎我之意料,因为我不料人之无良心竟到了这种地步!"

军情紧急,郝鹏俊并没有当场被处决,他必须接受人民的审判。当郝鹏举军队被全歼时,45万重点进攻山东野战军的重兵集团,居然没有一个站出来救援郝鹏举。随着国军南北对进战略开启,我军腾挪空间越来越有限。一次大轰炸中,郝鹏举居然趁机逃跑,押解战士果断开枪,郝鹏举命丧当场。

郝鹏举这个人,用岳飞的字鹏举当自己的名字,却全然没有岳飞精忠报国言而有信的精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岳飞泉下有知,大概也会气晕的。

对郝鹏举的行为,你怎么看?


历史知事


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子就想起了大汉奸汪精卫,他是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卑鄙无耻小人的典型代表,已经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汪精卫少年时,也是一腔热血,曾刺杀过清廷官员,坐过大狱,写过抨击时政的文章,取得了孙中山的器重与信任,成为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孙中山逝世后,他一度成为国民党主席,与蒋介石平起平坐,地位显赫,权倾一时。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以国民党左派面目出现,表面上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骗取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实质上他骨子里是反对共产党的,是典型的口是心非、两面三刀。1927年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四一二”政变时,党的领导人向他提出抗议时,他推三阻四,说工农革命过火了,要求工人纠察队交出武器。等工农手无寸铁时,他摇身一变,1927年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公然进行“七一五”清党,提出“宁可错杀1000,也绝不放过一个”的口号,使无数共产党人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在国民党内,汪精卫与蒋介石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但他没有兵权,又想当统帅,却争不过蒋介石,也斗不过蒋介石。于是,1938年12月,他离开重庆逃至河内,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沦为汉奸,走上了一条卖国丧家并且毁了自己一切前途的道路。他当时可是身兼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之职,其政治影响是多么的恶劣。

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从此,汪精卫沦为中国第一号大汉奸,遭国人唾骂、遗臭万年。


zj史海拾贝


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大家都知道,谁也不愿说明而已?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叫做,原谅,但不能忘记,这本书写的不错,请各位网友阅读一遍


海阔天空54321123456


1947年底,国民政府决定将于1948年3月29日召开第一届行宪国大,选举总统和副总统。蒋校长还发出口头声明,凡国民党籍人士,皆可参与竞选。

这一消息,让在北平行辕主任位置上坐了三年冷板凳的李宗仁动了心,他决意参与选举。不想征询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等其他桂系巨头意见时,却遭受一致反对。他们认为,“既然吃不着羊肉,何必惹一身膻呢?”

就职仪式

李宗仁坚持参选, 他委托白崇禧等把情况告诉蒋介石,想先探一下口风。得到的回复是,介公认为本党同志皆可公开参选,他本人对任何人都毫无成见。于是,李宗仁开始组建竞选班底,准备开动竞选机器了,蒋介石更是如此。

如同儿戏的总统选举

据说起初蒋起初并不同意参选,因为他认为总统是“虚职”。后来根据张群的提议,国民党中常会决定给总统以“紧急时期最后决断权”,蒋这才同意参选。

过场还是要走的,既然是竞选,就不能只有蒋介石一个竞选人。在这种情况下,具备广泛知名度的大学者胡适也一度被蒋拉来充数。后来国民党元老、前司法院院长居正也加入了战团。

最后参与总统选举对决的是“二正”:蒋中正、居正。前者以绝对多数的选票毫无意外地胜出,成为第一任总统(此前的都为民国大总统)。

居正(前排右一)

你看,说不选的也是蒋,说选的也是蒋,这其实说明名头并非他所看重的,拥有绝对实权的大名头才是他想要的。

好戏连连的副总统选举

1948年3月25日,李宗仁亲往官邸拜会蒋介石,再次陈述参选之意。蒋亲口对他说,党内外人士皆可自由参加,对谁他都将一视同仁,对谁也没成见。李宗仁听完很高兴,认为这下没太多障碍了。

不过,还是有人玩起了手脚。他们建议参选人必须先通过“党内提名”,想借此取消李宗仁参选的资格,结果因故没能得逞。

蒋介石还亲自召见李宗仁,劝其自动放弃竞选,还说我是不支持你的,我不支持你的话,你能选上?李宗仁也放了狠话,说能不能选上还很难说,两人吵了一通后不欢而散了。

蒋介石想让孙科当选副总统,为此他发动了CC系、黄埔系及各当政机关向各国大代表施加影响;而李宗仁的支持者,按白崇禧的说法,主要集中在来自广西、西北(新、藏、宁、青)、东北、华北等地的国大代表。

最终,在与孙科、程潜、于右任、莫德惠、徐傅霖等五位候选人的对决中,李宗仁最后惊险地胜出,成功当选为副总统。

不过,对这一结果,蒋介石非常生气,据说他听到李宗仁当选的广播后,喘着粗气一脚把收音机踢翻了。

后来他还在正副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摆了一道李宗仁。本来商量好穿礼服,李宗仁也从上海定制了礼服,结果临时被通知要穿军常服。结果到了台上,蒋介石反是一身长袍马褂,把军装上挂满勋章的李宗仁衬托的像个副官,尴尬极了。

从正副总统选举前后来看,蒋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小心思小动作也忒多了点


司马砸光


历史上的卑鄙小人,两面三刀,阴险毒辣,男不过赵高,指鹿为马,结党营私,屠杀忠良,倒行逆施,残暴不仁,祸国殃民。女不过吕雉,心狠手辣,凶残至极,蛇是嘴上毒,蜂是尾上毒,两者不算最,最毒吕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